出版時間:2009-9-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張剛 頁數(shù):205 字數(shù):15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歷經百年滄桑的香港聯(lián)交所,從不缺乏見證財富神話的機會,當然,還有金融危機對財富以及秩序的掃蕩。2007年1 1月6日,“阿里日”?!肮зR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上市”——一行醒目的綠色大字定格于大屏幕上。臺下,數(shù)百名記者在嘈雜聲中耐心等待。終于,神情略顯凝重的馬云在阿里巴巴高管團隊的簇擁下入場,一行人一字排開。立時,鎂光燈閃爍,人聲鼎沸。10點鐘,阿里巴巴(1688.HK)開始掛牌交易,開盤價每股30港元.較發(fā)行價每股13.5港元大漲了122%;收市價為每股39.5港元,比發(fā)行價漲出192.6%;全球發(fā)售集資總額為131億港元(約合17億美元),創(chuàng)下中國互聯(lián)網公司融資規(guī)模之最。
內容概要
1999年的春節(jié),馬云在杭州的家中,站在桌子后面,連比畫帶說,向他的同伴進行了一次3個小時的“演講”。這距離他的上一次“演講”已過了4年,4年前,他還是杭州電子工業(yè)學院的英語老師。做世界前10名的網站,做一流的電子商務,聽眾們的眼神里充滿了迷茫,憑這十幾個人,湊來的50萬人民幣,怕是“打死也沒有人相信”。 2009年,阿里巴巴十周年,期間經歷了太多的風雨,而馬云也已經45歲。他用充滿活力和夢想的十年,改變了全球互聯(lián)網的格局,創(chuàng)造了電子商務的奇跡,成就了數(shù)干萬中小企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者的夢想。 本書作者多年來一直跟蹤采訪馬云和阿里巴巴,與數(shù)十位阿里巴巴的高管、員工以及馬云的朋友進行過深度訪談,試圖在這本書里對阿里十年的歷程進行全景和深層的展示。 本書不是人云亦云的馬云神話,而是以平實的視角,依據(jù)翔實的第一手資料,為讀者娓娓道來那些關于馬云與阿里巴巴的光榮與夢想。
作者簡介
張剛,1997年畢業(yè)于山東大學法學院。畢業(yè)即“轉行”,進入《濟南時報》,自此開始傳媒生涯,期間,作品曾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晚報類)、全國消息大賽二等獎。4年后北上,輾轉《中國新聞周刊》、《財經時報》、《經濟觀察報》等媒體,后任商業(yè)雜志《中國新時代》執(zhí)行主編、《中
書籍目錄
前言:新危機時代1 即使跪著活,只要活一天,我們就贏了” 坎坷創(chuàng)業(yè):1999~2000 背景:那個年代 “十八羅漢”創(chuàng)業(yè) “貴人”孫正義 國際化冒險 【人物素描】“老榕”王峻濤 2 “我們必須要賺一塊錢” 艱難發(fā)展:2001-2002 背景:圓夢時刻 “阿里媽媽”關明生 “一塊布,一塊錢” 【人物素描】“好人”宮玉國 做不好士兵的人永遠當不了將軍3 “讓我們共同為她祈禱” 擴張版圖:2003~2004 背景:悲喜交加 “非典時刻” “激情淘寶” 惠特曼的“腳踝” 阿里“嬗變” 【人物素描】“京派男人”楊鐳4 馬云寫給阿里巴巴員工的道歉信 “雅虎就是搜索,搜索就是雅虎” 收購迷霧:2005~2006 背景:冒進之年 把惠特曼“拖下水” 結盟“酋長” 雅虎中國這七年 “中途領養(yǎng)的孩子” 再度南歸 【人物素描】“007”李煜耀 2006年是我最痛苦最艱難的一年5 “可怕的是我們不知道它有多長,多寒冷” 分享年代:2007-2008 背景:狂熱年代 “Dr.Doom”的預言 忽然高調 “馬云式”沖頂 “羅漢”歸去 淘寶“淘金” 中國雅虎變道 “讓我們過冬吧” 【人物素描】悲情吳鷹 冬天的使命6 尾聲:“千年以來一直在忽悠” 2009~ 背景:不應退后 “鐵娘子”狙擊 “阿里帝國” 我的殘酷決定 我想今天再忽悠一把我最想寫的是《阿里巴巴的1001個錯誤》
章節(jié)摘錄
1 即使跪著活,只要活一天,我們就贏了” 坎坷創(chuàng)業(yè):1999~2000背景:那個年代 1999年1月1日,大多數(shù)中國人是在晴好的天氣里開始這一天的。當然也有例外,西寧飄著小雪花兒,南中國的重慶、貴陽、南寧、南昌和長沙,是小雨天氣。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蹦且惶斓摹赌戏街苣芬运龖T有的特色面世,這是一份創(chuàng)刊已15年的報紙,對弱勢群體、草根階層充滿關懷與同情,這讓她在中國2 000多個縣城里都有足夠的銷量。她在新年賀詞里寫道:“這是冬天里平常的一天。北方的樹葉已經落盡,南方的樹葉還留在枝上,人們在大街上懶洋洋地走著,或者急匆匆地跑著,每個人都懷著自己的希望,每個人都握緊自己的心事?!?心事自然會有。當時身在外經貿部網站的馬云的心事是:要不要回杭州創(chuàng)業(yè)? 實際上,20世紀末的中國,諸多變化正悄然醞釀或萌芽,只不過,身處其中的人們,還不能根據(jù)那些漸進式的變化,判斷明天會怎樣。 那時候,手機開始普及,式樣也開始翻新,“大哥大”、“半塊磚”(“二哥大”)已經逐漸退出了市場,但手機還談不上大眾化。 人們還是習慣于腰挎BP機(尋呼機),而且,你可以根據(jù)對方名片上的尋呼號碼大致判斷他的身份,如果后面標記了括號,內寫“漢顯”,證明此人已具備一定經濟實力,是令那些佩帶數(shù)字尋呼機的人頗為艷羨的階層。如果下面一行還有手機號碼,可以大致判斷此人是個“款兒爺”,不過大款小款還不能確定。 也有不是“款兒爺”而買了手機的,但絕不會把手機號碼印在名片上——他們一般只在接到傳呼需要回電話時才開機。當時,即便收入還說得過去的市民,也寧愿相信這個說法——“手機買得起,用不起”,因為,每月手機費可能要幾百上千不說,光買一張手機卡,也要交上千元的入網費,還要提供固定電話的擔保。因為昂貴,電信公司(移動公司正式成立是一年以后的事了)像防賊一樣提防著客戶。所以,手機跟單位公車一樣,需要配發(fā),話費當然也得報銷——很多人絲毫不懷疑這一點。 1999年,中國的尋呼機用戶達到了7 500萬,官方的數(shù)據(jù)是,自1995年以來,尋呼機用戶增加了5400萬左右,而經營這一業(yè)務的企業(yè)也達到了接近峰值的1 700多家。 但是,尋呼機的好年景維持不了太久了。 征兆已現(xiàn)。1998年被美國《商業(yè)周刊》評為“亞洲之星”的UT斯達康CEO吳鷹,其時已經投資數(shù)千萬發(fā)展小靈通了。這個外形酷似手機的通信工具,以“便宜”、“信號差”而著稱。不過,用它替代尋呼機,綽綽有余。 通訊的便利,無疑將以摧枯拉朽的態(tài)勢改變著中國人的生活,它讓人們之間的相互交流變得如此簡單。 如果再加上另一種新事物——互聯(lián)網,這種力量就更顯強大,互聯(lián)網的功能在于,獲取信息更為便捷。 盤點馬云早期的創(chuàng)業(yè)經歷,很多都是圍繞“互聯(lián)網”而展開的。 不過,1999年年初,新浪這樣的門戶網站似乎還不是網民的最愛,聊天室才是開啟網絡時代的“鑰匙”。最著名的,應該是“四通聊天室”。這個1996年推出的SRS 1.0聊天室,被大家親切地稱為“阿寶家”。聊天室的成長并不迅速,1998年上半年,具有簡單表情圖案的“四通三室”才被推出。 聊天室很像一個圈子,把那些酷愛爭吵、意氣風發(fā)而又才華橫溢的年輕人聚攏在一起。一大群起著奇奇怪怪、標新立異名字的人,通過手指頭天南地北地神侃,是當時特有的景致。 不過,很多機構或公司并不樂意寬容那些“網民”。在領導的眼里,那些徹夜坐在電腦前聊天的人,絕對是“不務正業(yè)”。他們會適時出現(xiàn)在這些“網民”的背后,沉默不語,表情嚴肅。而單位里的“網管”,則會根據(jù)上級的指示,屏蔽掉“ICQ”,甚至不允許上網。 你瞧,中國的第一代網民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里成長起來的。所以,他們像野草一樣,很堅韌,一旦愛上了網絡,再多的禁錮也是沒有太多用處的。 …… 馬云的第四次創(chuàng)業(yè),就是在這樣一個年代開始的?!笆肆_漢”創(chuàng)業(yè) 1999年2月20日,大年初五。像中國的許多城市一樣,杭州依然沉浸在濃濃的喜慶年味里。 在西湖區(qū)文一西路湖畔花園的一所普通住宅里,卻是另外一番景象。15個人聚攏在這里,又是演講,又是錄像,又是拍照,他們正醞釀著一次創(chuàng)業(yè),而這就是他們的第一次員工大會。 會議的主角,當然是激情澎湃的馬云。 面對包括自己妻子在內的14個或站或坐的聽眾,馬云站在桌子后面,連比畫帶說,講自己的計劃,講自己的愿景,一講就是3個小時。這距離他的上一次“演講”,已經過了4年,當時,他還是杭州電子工業(yè)學院的英語老師。自打1995年辭職后,他幾度創(chuàng)業(yè),但卻很久沒有這樣的演講機會了。 “現(xiàn)在,你們每個人留一點吃飯的錢,將剩下的錢全部拿出來?!敝v得興起,馬云掏出兜里的錢往桌上一拍,“啟動資金必須是pocket money(閑錢),不許向家人朋友借錢,因為失敗的可能性極大。我們必須準備好接受‘最倒霉的事情’。但是,即使是泰森把我打倒,只要我不死,我就會跳起來繼續(xù)戰(zhàn)斗!”大家此后一共湊了50萬元,作為創(chuàng)業(yè)的啟動資金。而且,“你們只能做連長、排長,團級以上干部我得另請高明?!瘪R云還對自己的妻子、同事、學生和朋友要求說。 實際上,當馬云和盤托出他的B2B構想時,還是引起了一些爭論。當時,中國眾多的中小企業(yè)如果想做外貿,可選擇的渠道似乎只有廣交會。馬云的想法說來也很簡單,做一個BBS(網上論壇),讓那些中小企業(yè)在同一個網絡平臺上發(fā)布信息,以促成買賣雙方的交易。反對者則認為,應該效仿雅虎和聲名漸起的新浪,做一個門戶網站,理由也很充分,大家都去做,證明大家都看好。但最終,馬云的逆向思維發(fā)揮了作用,“大部分人看好的東西,你不要去搞了,已經輪不到你了!” 馬云憑什么如此自信? 事實上。這與他的前幾次創(chuàng)業(yè)有關。自1994年年初“玩票”似的創(chuàng)辦海博翻譯社之后,“而立之年”的馬云就一直夢想著花10年時間去創(chuàng)辦一家公司,然后再回學校去教書(當然,他后來“食言”了,創(chuàng)辦阿里巴巴10年之際,他并沒回歸校園)。他不僅僅是想想而已,一年后,他果真辭職了。在辭職之前,馬云就創(chuàng)辦了“中國黃頁”——這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家互聯(lián)網商業(yè)網站。 中國第一家商業(yè)網站的說法是否確鑿,或有爭議。畢竟,在1995年,當時的中國郵電部就與美國商務部簽訂了中美雙方關于國際互聯(lián)網的協(xié)議,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lián)網(CHINANET)自此開始啟動。由此,在這一年里,中國出現(xiàn)了第一批投身互聯(lián)網行業(yè)的先行者。當時影響最大的網站,莫過于1995年5月由張樹新、姜作賢、劉杰等人發(fā)起成立的中國第一家互聯(lián)網公司,瀛海威。 所以,不妨準確地說,馬云也屬“先行者”之列。由于較早地接觸互聯(lián)網并對之非常感興趣,馬云在做阿里巴巴時想到借用互聯(lián)網做一個面向中小企業(yè)的BBS,自然并不奇怪。 在離開中國黃頁之后,馬云去了當時的外經貿部,在其所屬的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EDI)出任信息部總經理,并成功建設了國富通、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等網站。網站的模式,簡單說就是將中小企業(yè)的信息及商品交易市場搬到互聯(lián)網上。這一在當時尚屬全新的模式,讓眾多企業(yè)趨之若鶩,網站也創(chuàng)造了“當年創(chuàng)建,當年盈利”的奇跡,純利潤高達287萬元。 馬云后來選擇去做電子商務的想法,無疑跟這次的成功實踐有關。 對馬云形成觸動的,肯定還不止這些。在外經貿部工作一年多的時間里,龍永圖已接替佟志廣進行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即“入世談判”,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立之前稱為“復關談判”),來來回回已10年有余,根據(jù)當時中國政府的執(zhí)著精神及對外界釋放的信號,不難設想的是,中國最終“入世”盡管充滿波折、艱苦異常,但卻是個必然的結局。 對此,馬云當然能夠掂量出其中的分量——中國未來的國際化趨勢不可避免。馬云并非一個先知先覺者,起碼不像他對外界所宣揚的那樣,但他卻無意中感知到了最重要的趨勢,這也不能不說是一種“運氣”。所以,當馬云再度創(chuàng)業(yè)時,選擇立足于國際化并不奇怪。 多年以后,當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網站聲名鵲起,許多人通過公開資料重溫阿里巴巴創(chuàng)業(yè)的歷史時,這一片段已經嚴重“失真”,甚至被神話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房間里,后來被稱為“十八羅漢”的創(chuàng)始人并未聚齊。當時,戴珊正在老家海南過春節(jié),孫彤宇、彭蕾也身在重慶。當然,通過電話連線,他們三人并未錯過馬云的精彩演講。 事實上,即使在場的14位聽眾,也并不像后來坊間所稱的“深深被感染”、“信心十足”、“目光堅定”,當時負責照相及錄像的金建杭說:“照片?大家眼神是怎么樣的?都是迷茫、空洞的?!?迷茫的原因是,馬云講到了三點愿景:第一,將來要做持續(xù)發(fā)展80年的公司(以一個人較為理想的壽命為參照,后來改為102年,原因在于,從1999年算起,到2101年將橫跨3個世紀);第二,要成為全球十大網站之一;第三,只要是商人,一定要用阿里巴巴。金建杭回顧說,“對我們這10多個人來說,提出做80年的公司,我們覺得這個目標好像跟我們沒有關系,離我們那么遠。說全球十大網站,打死也沒有人相信,就憑10多個人,你要做全球十大網站之一?人家可都是幾十億美元的投入!所以也覺得不靠譜。只要是商人就要用阿里巴巴,這個比較合適,但這也是永無止境的目標。” 不過,那次會議有了一個意外的收獲,早期跟隨馬云的人,事后進行了總結,結果發(fā)現(xiàn):講3個小時,對馬云來說是個很合適的時間,狀態(tài)最好,也很出彩。要不就再短點,10分鐘、20分鐘、半個小時以內,分寸馬云都能把握得不錯。最差勁兒的就是介于半小時與3小時之間的“中間狀態(tài)”,馬云會覺得沒有進入“舒服”的階段,演講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迷茫歸迷茫,但那段忙碌的日子,還是給很多人留下了美好而快樂的回憶。 彭蕾即是其中一個。被馬云戲稱為“組織部長”的她,當時更像個“打雜的”?!澳莻€時候沒有什么分工,哪個工作缺人,你又能做一點,就去做。其實我就是管錢的,買盒飯,打印紙沒了買紙,就管這個。因為那個時候沒有公司。公司是1999年9月10日正式成立的,之前我是做客戶服務、出納?!奔词购髞硭屠瞎詫毦W總裁孫彤宇開著奧迪Q7過上忙碌而富足的日子時,她仍然經?;貞泟?chuàng)業(yè)之初的那段時間,“那個時候的一切都比現(xiàn)在美好。當你沒有錢,條件也沒有那么好的時候,那種快樂就特別清晰?!碑敃r的杭州還經常停電,“我們6個人在網上工作,停電了,一下子跳閘了,回過身來就開始在小板凳上打撲克。”1999年3月份,阿里巴巴的網站推出后,彭蕾等人的職責是按類型發(fā)布商業(yè)信息,但是他們也很難找到一個科學的歸類標準,就不停地調來調去,“那個工作現(xiàn)在想起來是很乏味的,但那時可以做得津津有味。” 每到周末,大家還會跑到馬云家聚餐,“我們做一堆好吃的,還一起看鬼片,看《午夜兇鈴》,看著看著電話還真響了……” 在快樂而忙亂中,阿里巴巴也在一點點發(fā)展。阿里巴巴上線第一天,就有了幾十個客戶,不久,每天能增加一百多個客戶。當時,有人還專門用日記本記下每天新增的客戶數(shù)量。半年下來,居然積累了兩萬個客戶。 不過,按照馬云 “6個月內不主動對外宣傳,一心一意把網站做好” 的要求,這些創(chuàng)業(yè)者刻意保持著低調,他們甚至從來沒有宣傳這是中國人自己建設的網站。謎底后來被美國《商業(yè)周刊》的記者揭開,這個神通廣大的記者通過阿里巴巴網站的IP地址,找上門來了。 阿里巴巴第一次主動對外宣傳,則是在1999年10月份的廣州秋交會上,當一些參會客商聽說自己面前站著的就是阿里巴巴網站的運營人員時,現(xiàn)場竟然引發(fā)了不小的轟動——此前,他們從來沒想過這個網站會是中國人搞起來的。 快樂歸快樂,最困難的日子也悄悄來臨。金建杭回憶說,大家湊的50萬,本打算堅持10個月,但沒過幾個月,就一分不剩了。于是,創(chuàng)業(yè)者們不得不熬過了兩個月沒錢、沒盼頭的日子?!拔覀兇蜍嚕豢词巧K{,本來手都舉起來了,就跟人家出租車司機聊上幾句打發(fā)過去,直到看見夏利才坐上去?!?實際上,即便10年以后,一些在阿里巴巴身居高位的創(chuàng)始人,也仍保留著當年的節(jié)儉習慣。以金建杭為例,坐飛機,他很少買頭等艙;打車,他也盡量選便宜的;在跟我聊天的時候,一枚5角硬幣掉在沙發(fā)上,他也趕緊撿起來裝進錢包。要知道,此刻他已是雅虎口碑網的總裁,手下有數(shù)百名員工,辦公室更是占據(jù)了北京溫特萊中心的6層樓?!耙驗楣境杀究刂频迷胶?,給客戶提供的價值就越大,這個習慣大家還是保持得不錯,無論有錢沒錢,沒錢這么過,有錢也這么過?!?就是在這樣的境況下,馬云居然還拒絕了38個投資商。理由很簡單,那些投資太過短視或功利,甚至要直接干預經營。“這種信心也好,這種對未來更長遠的設計和考慮也好,我想很多企業(yè)家很難做到。很多企業(yè)為了活過那兩個月,可能就引進一下再說了。馬云不是這樣,寧缺毋濫?!边@讓金建杭無比感佩。 不過,得益于蔡崇信在1999年10月的正式加盟,這種“資金饑渴”并未持續(xù)太長時間。 阿里巴巴上線后,在華爾街混跡多年的瑞典銀瑞達集團(Investor AB)副總裁蔡崇信聽說阿里巴巴后,立即從香港飛赴杭州,想洽談投資。在跟馬云深談了4天后,這個擁有耶魯大學經濟學及東亞研究學士學位、耶魯法學院法學博士學位的中國臺灣人做了一個看似瘋狂的決定——加盟阿里巴巴。值得一提的是,蔡崇信放棄的是70萬美元年薪和國際投資公司的穩(wěn)定工作,在阿里巴巴,馬云給出的價碼是月薪500元——1995年前后,就連珠三角地區(qū)的農民工都能輕松拿到這個數(shù)。 人們一直在揣測蔡崇信當時作這個決定的真實心態(tài)。不過,對于蔡這樣的職業(yè)投資家而言,他一定見識過很多創(chuàng)業(yè)家,接觸過很多創(chuàng)業(yè)團隊,能夠被馬云吸引,這既說明馬云確實具備足夠的人格魅力,也證明他非常認可阿里巴巴的B2B模式及前景。 但那似乎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蔡的加盟,確實讓阿里巴巴如虎添翼、獲益頗深。 早期的創(chuàng)業(yè)者亦深深記得,在湖畔花園炎熱不堪的夏夜,滿臉汗水的蔡崇信對著白板向第一批員工講股份、講權益,并擬出18份完全符合國際慣例的英文合同,讓馬云等 “十八羅漢”簽字畫押。據(jù)此,有人分析認為,馬云無疑是幸運的,因為,若沒有蔡崇信這樣的人加盟,阿里巴巴或許注定會是一個家族企業(yè),并以所謂“感情”、“理想”和“義氣”來維系團隊。蔡的到來,讓阿里巴巴從一出生就逐漸正規(guī)化、國際化,并將“十八羅漢”的團隊利益捆綁在一起,至少維系了8年的創(chuàng)業(yè)激情。 事實上,蔡崇信的加盟,還有一個重要意義——增加了阿里巴巴吸引國際投資(當時國內的創(chuàng)業(yè)投資尚屬萌芽階段)的說服力。毋庸置疑的是,在阿里巴巴早期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中,出類拔萃、能夠打動國際資本的,除了馬云以外,可能找不出第二個。對于馬云的妻子、同事、學生和朋友,非常了解他們的馬云允諾的只是“連長”、“排長”這類頭銜,這些人當時的能力由此也可窺得一斑。 蔡的加盟則讓接下來的事順理成章。1999年10月29日,由高盛公司牽頭,新加坡亞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Transpac Capital)、瑞典銀瑞達集團、新加坡科技發(fā)展基金(Technology Development Fund of Singapore) 聯(lián)合向阿里巴巴投資500萬美元。
媒體關注與評論
馬云版的“光榮與夢想”做人,做事,做秀,過去十年間,馬云搭建起了龐大的阿里帝國,并構建起了電子商務生態(tài)鏈。此書從時代背景及商業(yè)史的角度對此進行了深入剖析,獨辟蹊徑。 ——新華都集團總裁兼CEO,微軟(中國)公司終身榮譽總裁 唐駿 在這個一切皆有可能的年代,馬云的成功被賦予了這樣的含義:如果馬云能成功,那么80%的年輕人都有機會。如果深入了解了馬云式成功的時代背景,相信許多人還將深悟時勢造英雄的真諦。本書的價值即在于此。 ——搜房控股董事長 莫天全 首度將馬云及阿里巴巴放在中國經濟“黃金十年”以及互聯(lián)網崛起的大背景中,這里不僅有馬云神話,更有作者傾力打造的阿里正史。 ——西洋集團董事長 周福仁
編輯推薦
《馬云十年(1999-2009)》不是一本神話?!笆暌郧霸谖壹依锔蠹抑v了電子商務會存在,十年后的今天,我們會向全世界宣布怎么看未來十年。”——馬云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