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1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作者:崔衛(wèi)平 頁數:207
Tag標簽:無
前言
1978年春節(jié)前后某個星期天早晨,我同父親一起出門準備上街,走到傳達室被人叫住,“有你家一封信”。我清清楚楚看到牛皮紙信封的右下方印著“南京大學”的字樣,但一時卻想不起來這與我本人有什么聯系,記得很清楚,是父親打開了信封,里面是一份錄取通知書。父親是那種十分內斂的性格,有喜歡放在心里也不說出來。他一句鼓勵的話也沒有說,但是我能體驗得到他內心的充實和滿意。我分享了父親的感受,也一句話沒有說?! 』氐讲尻牭牡胤睫k完了手續(xù),我?guī)е恢恍∠渥颖几澳暇?,箱子里裝著一些換洗衣服,還有一套豎排的線裝書《唐詩三百首》(上下兩冊),書中注明由“蘅塘退士手編媚古居士重訂”,這是幾年前從鄰居的孩子手中得來的。這套書一直跟隨我到現在?! ∶麨?7級,實際上是1978年2月進校。我們中文系全班不到50個人,九個女生,有一位是稍后擴招進來的,南大子女,她住在家里,其余我們八個則住在一個寢室里。我們早起跑步,天色未明就甩開腳步狂奔。學校的大喇叭比我們起得更早,不停地播放那幾首歌曲,印象最深的是一首“藍天里有一顆會唱歌的星”,因為當它的旋律在耳邊響起,我們恰好頭頂著深藍色的天空,那上面依稀掛著幾顆閃爍的晨星。
內容概要
在今天應該建立什么樣的價值尺度,如何擁有恰當的美學眼光?這兩者是否同樣重要?能否既是擁有倫理的,也是符合美學的?本書主要運用文學及電影作 品,通過追尋伏爾泰、狄德羅、康拉德、伯爾、索爾仁尼琴、海子、王小波等人的蹤跡,對這些問題做了獨特而極具意義的思考。 這 本富于深刻思想內容和人文價值的思想文化隨筆,重在探討當今應該建立什么樣的價值理想,以及如何擁有恰當的現代美學眼光,其中議題包括當代美德、人文精 神、人性的幽暗意識、文化現代性,美學與倫理關系以及知識分子的角色等。其對當代價值理想的反思,對人性的思考都站在美學、哲學的高度,其命題和內涵所指 向的當代思想文化重建,富于極強的人文價值。
作者簡介
崔衛(wèi)平,江蘇鹽城人,1984年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yè),文藝學碩士,現為北京電影學院基礎部教授。主要從事的領域有:電影批評、文學批評、社會與政 治批評以及當代中-東歐思想文化。著有《帶傷的黎明》、《看不見的聲音》、《積極生活》、《我見過美麗的景象》、《水木年華》、《正義之前》等。翻譯有 《布拉格精神》、《哈維爾文集》、《通往公民社會》(與人合譯)。
書籍目錄
第一輯 災難與人性 造就堅固的人工世界 一切都好——伏爾泰與大地震 作為“異端”的自然 經歷了人性的災難過后——范美忠事件認識之一 自由地愛母親,自由地與他人休戚與共——范美忠事件認識之二 籌劃自己有長度的人生——范美忠事件認識之三第二輯 尊嚴與愛 我們的尊嚴在于擁有價值理想 你的腹中有一千道光芒 人既有尊嚴與愛,又邪惡——2008年兩部反思德國納粹的影片 邪惡體制下的個人選擇 誰害怕那只烏鴉 戰(zhàn)爭引發(fā)的人性思考 歐洲精神第三輯 思想與鄉(xiāng)愁 思想與鄉(xiāng)愁 安提戈涅的負重 我們在哪里錯過了海因里希•伯爾 一言難盡索爾仁尼琴 迷宮般的文化現代性 兩德統一中知識分子的角色第四輯 幽暗意識 天使的傾斜 變亂之歌 人性中的荒野 分裂的自我意識 需要一個低版本的人性觀后記:思想即處理自身黑暗
章節(jié)摘錄
曾幾何時,在我們這片大地上盛行“人定勝天”的說法,認為在自然面前,只要有足夠的膽量,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我們小時候的語文書上有這么一課,“喝令三山五岳開道,我來了。”如此狂妄顢頇,在今天已經沒有多少市場了,但是放棄這句口號,并不意味著放棄它背后體現的人與自然的某種狹隘立場——認為自然僅僅圍繞著人類的意志而存在,僅僅出現在人所期待的視線上,它應該順應和滿足人類的要求,而不是作為自身存在。“萬物皆備于我”,不知可以看作這種看法的古老淵源之一?! 】梢越栌靡恍┧季S模式來表達。美國社會學家彼得·貝格爾曾經運用過這樣一組概念:外在化、客觀化和內在化。“外在化”指人通過其身體和精神的努力,不斷地將自己的存在傾注到這個世界;“客觀化”是指這種傾注活動到了一定的程度,人自己活動的產物變成了與自己相異的“實在”,貝格爾指的是“人類社會”這種東西,它本來是人的創(chuàng)造物,結果變成了一種如同“客觀存在”,有時甚至與人自己相對立;“內在化”則是指人自己重新運用自己的“社會實在”,將它從客觀世界的結構變?yōu)樽约褐饔^意識的結構,當人自愿接受來自社會的各種約束,也就是將社會內在化了?! ∵@些不同層次的區(qū)分,也可以用來測量我們對于自然的認識,進展到什么地步。非常有可能,我們一般流行的對待自然的看法,仍然停留在第一個“外在化”的階段,即對于自然主要采取一種投射式的態(tài)度,即將人們自身的需求和期待施加于自然,將它當作改造、馴化的對象,以便符合人類生活的各種要求。人們在自然面前顯示出來的雄心壯志,都屬于這一類。所謂“人化的自然”便是也。
媒體關注與評論
我們的人性并不是死水一潭,而是隨著周圍世界的風景和我們的行動。發(fā)生相應的變動和變化,它如同流動的活水一般的東西——不僅在于我們過去及今天是什么,而且還在于我們將可能成為什么。而可能性總是高于現實性。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或許可以提出諸如此類的命題——建設我們自身,如同建設這個世界;關照我們的精神,如同關照我們的物質。 ——《我們的尊嚴在于擁有價值理想》 你不必感到重要的事情正在你身外發(fā)生,重要的東西正在離你越來越遠。由于某些原因,你不能到場,而在你身后那件重大的事情已經發(fā)生了,不是的,不是這樣子的。對于你來說,沒有比你存在于這兒更加重要的事情了,沒有比你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更加重要的了。你無須將自己嫁接在別人身上,寄生于別人籬下,從別人那里尋找起點和力量。你原來也是有力量的,你是你自己的起點,也是這個世界的有力起點之一?! ?mdash;—《你的腹中有一千道光芒》(備選) 人們往往擁有這樣的幻覺,仿佛一個正在追求正義的人,并且因為這種理想追求而承受了巨大壓力,那么他本人便是正義的和理想的了。實際情況往往并非如此。一個人并非在公共生活中習得所有美德。有關他本人的美德的訓練,他從什么地方獲得有關芙德以及自由的知識,這是另外一本需要單算的帳。 ——《一言難盡索爾仁尼琴》 在任何領域中,都存在這么一個難以解釋的“中間地帶”,一些難以清理的“間隙”,這就是詩的理性。是詩所棲身的場所。在這個有待探索的、可能也是危險的領域面前,人們必須抱有足夠的謙卑,而不能傲慢;傲慢只會毀了它們,毀了詩的理性或者想象力?! ?mdash;—《我們在哪里錯過了海因里希·伯爾》 在那種極端處境的非常時期,人性突然與平時表現得完全不一樣。突然土崩瓦解、漬不成軍。這首先是由外力引起的,更多情況下是被迫的、不得已的和無意識的,是在一個人對于外部世界失去控制之后,也失去了對于自己人性的把握。 ——《經歷了人性的災難》 是否這些審訊官、法官們,曾經有那么一些時刻,面臨著這種選擇:如果不得不與被自己審判的對象一道進入歷史,那么他們可以選擇自己更加能夠接受的方式?尤其是自己的后人看起來更加能夠接受的方式? ——《邪惡體制下的個人選擇》
編輯推薦
《思想與鄉(xiāng)愁》:伏爾泰與大地震 籌劃自己有長度的人生 我們的尊嚴在于擁有價值理想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