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0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作者:王鶴 頁數(shù):270 字數(shù):17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安靜已經(jīng)很稀缺了。王鶴很安靜。觀其人讀其文,一刻會浮出這樣的句子:“幾人漏夜趕科場,幾人掛冠歸林去?!卑l(fā)自內(nèi)心,是真喜歡讀書行文,不為稻粱,不事矯情,不做工具,只與懂的朋友分享;獨立路徑,行走內(nèi)心。淡冶思考,蒼翠走筆,包裹著冷色的溫暖,文字寬度和硬度正好。這屬于王鶴的特質(zhì),《偶爾遇見的傳奇》仍然一如既往。所以,讀她文字,還是有很多人堅稱她是男性。如我,一年前再撞見她的文字是在《讀庫》。把明代末年亂世的女性心理寫得驚天動地、河山失色。以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拍案叫好聲中感嘆,也只有滄海男人,才可以這樣明白女人。至于署名王鶴,一定是個與朋友王鶴同名的男性而已。結(jié)果,我錯了?!八麄冇小裁炊疾贿^分’的格言;但事實上,他們什么都是過分的——在純粹思想上,在詩歌上,在宗教上,以及在犯罪上。當他們偉大的時候,正是熱情與理智這種結(jié)合使得他們偉大。單只是熱情或單只是理智,在任何未來的時代都不會使世界改變面貌。”羅素這段評語指向了古希臘。古希臘文明對人類文明的重要,現(xiàn)代人至今刻骨銘心。王鶴使一支思想的奇筆,復(fù)原漢字的力量與韻律,集合起28位民國才女,組成山高水長、令人心旌搖曳的民國傳奇,恰與羅素心目中“偉大”的古希臘呈現(xiàn)的價值,在風度、志趣與立場的走向上,形成一脈。那么,植于民國的才女對現(xiàn)在的生活意味著什么?起初,民國屏風上并沒有這些才女集體照的,最先有的是各路軍閥,再后來是男性的幾路大師,以及各種不休的杯葛紛爭——熱鬧倒是熱鬧,總感覺少了點人情與柔性。因為有了王鶴,因為有了《偶爾遇見的傳奇》,民國屏風突然生動并多情起來。沒人會否定,民國是一本大書。所以,入口和出口都出乎意料的多。但并不是每一個入口都讓人感到饒有趣味。生活必須朝前,理解一定靠后。《偶爾遇見的傳奇》提供的正是一個大趣味綁定大感動的歷史入口,至于我讀到的出口,自然與入口不在同一時間。判斷民國局勢大多以緊張概括。緊張的宏觀大局勢投射在社會生活層面,卻總有一絲奇怪的放松和安靜,這份放松下的安靜,一半背靠的是新思想成分里包含的理智,一半是千年淡定的文化基因。民國才女們那時照片上的眼神就是極好的佐證。而才女們出格與“過分”的舉動,卻是對緊張局勢下個體生活相對寬松的積極回應(yīng)。她們甚至相信——爭個人的自由,就是爭國家的自由;爭個人的解放,就是爭國家的解放。王鶴筆下的民國才女有一半以上以羅素的“過分”扮演著羅素的“偉大”。還是羅素,他認為,對于歷史學家來說,重點并不在于城邦之間繁瑣的戰(zhàn)爭,也不在于黨派之間的卑鄙爭奪,而在于當這些簡短的插曲結(jié)束之后,人類所保存下來的個體記憶。個體的生活搭建成了歷史大舞臺,個體上臺亮相時容易滿負荷,下臺時背影的優(yōu)雅卻更讓人心弦哽動。那黃逸梵、那林徽因、那楊蔭榆……莫不如此。觀察歷史本質(zhì),管制源于恐懼,放松源于自信。但也有迫于各種利益較量下的放松。不管哪一類放松,社會都會以令人感激的大文化果實給予實際的回報。古希臘如此,文藝復(fù)興如此,春秋也如此。進入王鶴名冊的民國才女,行為常常“過分”,學識卻一定深厚。她們突破千年女性行為窠臼的基礎(chǔ),力量來自對新思想的吸納,對新世界的渴望。在歷史進步的關(guān)頭,她們選擇了一躍而加入,而不僅僅是站在路旁作為一個鼓掌者。所以,歷史繞不過她們,她們注定成就歷史,民國因她們而生動。她們的一切努力,正是要有尊嚴地做一個女人。王鶴展開的民國才女,個個堪稱傳奇。對王鶴而言,除了是偶爾遇見,更是安靜做人、安靜行文的必然善果。民國才女對現(xiàn)時的轉(zhuǎn)述,概括為一句話,個人能夠有尊嚴地生活,社會就一定已經(jīng)有了尊嚴。安靜的人、安靜的文字,力量巨大。王鶴是一個有力量的現(xiàn)代才女。
內(nèi)容概要
這是一本關(guān)于女人的書。不僅因為它由女性作者書寫,更因為它所描述的是女性的生活,承載的是女性生命的歡喜與悲愁。
作者搜集了大量資料,梳理湮沒在時間長河中的如煙往事,以女性的直覺,現(xiàn)代的視角,走近那些風華絕代的民國女子,體味她們的落寞,解讀她們的惆悵,展現(xiàn)她們的美麗與哀愁。這些活躍在民國文壇、畫壇和文化界的“才女”們無一不是當時的弄潮兒,
她們或者秉家學之厚,或者折桂新潮之巔,或者著文嘆命窮,引得文壇幾多感慨,或者夫妻伉儷攜手,在青史上留下幾段佳話……28位民國時期絕世奇女子的秘辛往事,大體可分為以下幾類:作家如:呂碧城、蘇雪林、馮沅君、石評梅、林徽因、沉櫻、蕭紅、楊絳、韓素音、林海音、張愛玲、聶華苓等。畫家如:蔣碧薇、
陳小翠、周煉霞等。明星如:胡蝶、黃宗英等。
名媛如:黃逸梵、陸小曼、曹誠英、董竹君等。這本書區(qū)別于其他以“民國才女”為主題的暢銷書的地方在于作者選材精到。除了眾所周知的張愛玲、楊絳、林徽因之外,她還關(guān)注到了一些讀者此前關(guān)注卻未曾得到史家重視的爭議性人物和邊緣人物,如:被魯迅在《紀念劉和珍君》、《寡婦主義》中點名批判的北師大女校長楊蔭榆;在張愛玲自傳《小團圓》中反復(fù)提到的“母親”黃逸梵;被田漢贊為“側(cè)帽更無脂粉氣、傾杯能作甲兵談”,一生與老舍志同道合卻始終未能抒懷的女劇作家趙清閣等人。王鶴透過這些“才女”風華銳利的生命表象,看到了整個大時代的呼聲,通讀全文,亦可以感受到五四運動帶來的自由和平等、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女性體現(xiàn)出的民族氣節(jié),以及文革時期籠罩在整個社會上的動蕩與惶惑。此外,作者對動蕩中的人性描寫也頗為細致,王鶴時刻從女人的立場出發(fā),去觀照那些在歷史中沉浮的女人張揚背后繁復(fù)的計算,幸福背后欲蓋彌彰的蒼涼。她的字字句句沒有離開女人,也沒有忘記回到“人”的立場,因而讓讀者有了幾分切己的共鳴。
作者簡介
王鶴,1984年畢業(yè)于四川大學,現(xiàn)任職于成都日報副刊。已出版隨筆集《愛與傷奔涌不息》《晚明風月》,與王澤華合著《民國時期的老成都》。
書籍目錄
呂碧城:奇女子驚才絕艷
楊蔭榆:中國第一位大學女校長
黃逸梵:行蹤飄忽的旅客
蘇雪林:有時自省有時狂
蔣碧微:愛是有摧殘性的
馮沅君:三寸金蓮 一級教授
董竹君:娜拉出走之后
程俊英:由絢爛歸于沉潛
曹誠英:夢魂無賴苦纏綿
石評梅:無窮紅艷煙塵里
陳小翠:翠樓清韻 已成絕響
陸小曼:一生半累煙云中
林徽因:太太豈止在客廳
沉櫻:春意闌珊 櫻花未殘
胡蝶:竟能消幾番風雨
周煉霞:一枝紅杏靚畫苑
蕭紅:文字與人生一起脫軌
楊絳:偶爾遇見的傳奇
趙蘿蕤:幽蘭漸染風霜
王瑩:用書香抵御浮艷
趙清閣:清流笛韻 翠閣花香
潘素:山明水秀寫淡遠
韓素音:傷殘之樹葉成蔭
林海音:難得?;垭p修
張愛玲:說不說錢都荒寒
聶華苓:千山外 水長流
黃宗英:描罷彩妝又握筆
王玉齡:另外一出《謫仙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英斂之1902年創(chuàng)辦《大公報》,宣揚維新變法,上世紀20年代又創(chuàng)立輔仁大學,他是英若誠的祖父、英達的曾祖父。呂碧城與英斂之相會于1904年5月上旬,5月10日,她的一闋《滿江紅?感懷》便發(fā)表于《大公報》。她慷慨高歌女權(quán),嘆息婦女從古至今“蛙居井底”的羈絆、郁悶,長抒“一腔熱血無從灑”的憤激,詞風飄灑勁健,很有點橫空出世的意味。英斂之借夫人“潔清女史”之名寫有跋語,稱與呂碧城交談,感覺她“思想極新,志趣頗壯”,急欲力挽頹風,有淋漓慷慨之致,堪稱女中豪杰,裙釵中未曾見過?!?王忠和《呂碧城傳》講述,呂碧城結(jié)識英斂之夫婦、其《滿江紅》詞亮相《大公報》的次日,英氏夫婦陪著她游覽天津芥園,費資為她購買香水、胭脂粉、胰皂等。英斂之日記記載,1904年5月13日,他居然難以成眠,凌晨五點就起身填詞。文人墨客一旦有了心事,總是將亂紛紛的千絲萬縷揉成詩情,拋灑出去又收攏回來:“莫誤作,浪蝶狂蜂相游冶。嘆千載一時,人乎天也。”他有點惶然,有點氣惱地感覺到自己的“怨艾顛倒,心猿意馬!”午后,呂碧城與英夫人淑仲上樓寫字。隨后,英淑仲跟丈夫長談,表示想去北京念書。 英斂之為何輾轉(zhuǎn)反側(cè)、心神不寧又強自按捺?英淑仲又為何突然想去研習學問?5月17日,呂碧城暫回塘沽舅舅家,英斂之與她“暫時惜別,相對黯然”,英淑仲則發(fā)奮寫字、閱讀,似有奮起直追之念。19日晚,淑仲“因種種感情,頗悲痛,(英斂之)慰之良久始好”。很顯然,呂碧城翩然臨近英家,前后不過十余天,已讓英氏夫婦內(nèi)心,各有莫名震動。 當然,他的那番心旌搖蕩,不過淺嘗輒止。待到呂碧城任北洋女子公學總教習期間,英斂之與她已漸行漸遠,分歧日增。英的日記里不時出現(xiàn)與她觀點相異、言語不合的記載,從開始的“聞碧城諸不通語,甚煩悶”,到覺得她“虛驕刻薄,態(tài)極可鄙”,兩人的關(guān)系已發(fā)展到難抑憤懣與厭棄,見了面甚至也不肯交談,心不合面亦不合。后來,英斂之跟呂碧城已經(jīng)很疏遠的二姐呂美蓀反倒走得很近。 蘇雪林最深刻、最耐人尋味的反省,是那篇《吳稚暉先生與里昂中法學院——一個五四時代青年的自白》,文章為40年代中期賀吳稚暉80大壽而寫。 到法國里昂留學的第二年,蘇雪林和同學們鬧了一場大風潮,起因是為學膳費:原來,里昂中法學院雖然是中法合辦,法方僅提供校舍,中方負擔經(jīng)費。因為大部分經(jīng)費出自廣東,所以廣東學生不僅學膳費全免,每月還有幾百法郎津貼。于是,幾位自費同學動議爭取“平等待遇”。自費學生未出國前本來已欣然與學校說妥,每年自己負擔六百銀元的學膳費,“這比之自費留學英美已不知便宜若干倍”。為什么還要鬧呢?蘇雪林解釋,六百銀元在當時的中國也是一筆不少的數(shù)目,貧寒之家,負擔起來仍覺吃力,若能不出豈不是更好?所以他們不顧出國前與學校所立的契約,要求豁免這筆費用。學校不允,風潮遂起。蘇雪林家境也不算很寬裕,六百銀元是父親找一位本家借的,因此同學一邀請她去鬧“平等待遇”,她就答應(yīng)了。
編輯推薦
《偶爾遇見的傳奇:民國才女寫真》勾陳民國秘史,追憶似水紅顏。全書講述呂碧城、楊蔭榆、黃逸梵、蘇雪林、蔣碧微、馮沅君、董竹君、程俊英、曹誠英、石評梅、陳小翠、陸小曼、林徽因、沉櫻、胡蝶、周煉霞、蕭紅、楊絳、趙蘿蕤、王瑩、趙清閣、潘素、韓素音、林海音、張愛玲、聶華苓、黃宗英、王玉齡二十八位民國女子的跌宕人生……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