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本源和諧之途

出版時間:2011-11  出版社:中國社科  作者:尹航  頁數:311  

內容概要

  《重返本源和諧之途》從哲學主體間性的全新視角切入,研究世界著名美學家杜夫海納的現象學美學思想,揭示了主體間性何以成為其學術思想的精髓和總線及其突出理論貢獻與現實意義之所在。本書系統(tǒng)而深入地揭示了杜夫海納思想的主體間性內涵所呈現出來的“主體間性思維方式——主體間性范疇建構——主體間性終極關懷”的邏輯發(fā)展軌跡,這一思想發(fā)展軌跡囊括了人-物關系層面的審美經驗維度、人-人關系層面的個體主體維度,以及人-自然層面的終極本源維度,這三大維度交匯成一種對“和”的主體間性訴求,從而在生存論的審美領域,展現了對人之本真生存與精神逍遙游的不懈追尋,探索了人類對自身與世界本源和諧之境的重返與回歸之途,及其對人類在后現代語境下妥善處理自我與外部世界(包括人與物、與他人、與世界、與自然)的關系所具有的重要的啟示價值。

作者簡介

  尹航(1982-),女,山東濟南人,山東大學文藝學專業(yè)文學博士,在讀時研究方向為文藝理論、西方美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被錄取為國家留學基金委2008年“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的“中法博士生學院項目”出國留學人員,于2008-2009年赴法國雷恩第一大學哲學系接受為期一年的中法雙方博導的聯(lián)合培養(yǎng)。現任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文化傳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傳播美學、廣播電視播音主持美學。

書籍目錄

序言導言第一章 審美知覺意向性--杜夫海納美學思想的主體間性思維方式第一節(jié) 審美知覺意向性的理論來源一 對胡塞爾意向性理論的吸收和繼承二 對胡塞爾意向性理論的批判和改造第二節(jié) 審美知覺意向性的理論建構一 一般知覺與審美知覺二 藝術作品與審美對象三 "現象學循環(huán)"中的審美知覺與審美對象第三節(jié) 審美知覺意向性的主體間性思維方式第二章 審美對象與審美知覺的互為存在--杜夫海納美學思想主體間性思維方式的具體展開第一節(jié) 主體間性思維方式在審美經驗現象學中的靜態(tài)體現一 審美對象的"自在"與審美知覺的"自為"二 審美對象的"自為"與審美知覺的"自在"三 審美對象的"為我們"與審美知覺的"為對象"第二節(jié) 主體間性思維方式在審美經驗現象學中的動態(tài)展開一 審美對象的感性與審美知覺的肉體二 審美對象的再現與審美知覺的想象三 審美對象的表現與審美知覺的情感四 主體間性思維方式的辯證法實現第三章 對象"準主體"與欣賞主體的相遇共存--杜夫海納關學思想主體間性思維方式的深度居存第一節(jié) 對象"準主體"與欣賞主體的主體間性關系一 審美對象的自律世界二 表現世界的時空基礎三 對象"準主體"與欣賞主體的間性關系第二節(jié) 情感先驗:對象"準主體"與欣賞主體的契合根基一 康德的先驗概念二 舍勒對康德先驗概念的批判三 杜夫海納對先驗概念的生存論改造四 杜夫海納的情感先驗第四章 自我與他人的交往對話--杜夫海納美學思想的主體間性范疇建構第一節(jié) 創(chuàng)作主體與欣賞主體的生存論交往對話一 創(chuàng)作主體在審美對象中的顯現二 創(chuàng)作主體與欣賞主體的間性關系三 創(chuàng)作主體與欣賞主體的復數化第二節(jié) 自我與他人的生存論交往對話一 他人的出場與自我本真生存的找尋二 作為差異性雙方的自我與他人三 自我與他人:差異中的主體間性第五章 人類與自然的本源和諧--杜夫海納美學思想的主體間性終極關懷第一節(jié) 作為創(chuàng)作者的人類與發(fā)出召喚的造化自然一 "靈感詩人"二 與人共在的造化自然三 造化自然與詩人的召喚和應答第二節(jié) 作為欣賞者的人類與顯現自身的造化自然一 自然性在藝術審美對象中的顯露與造化自然的顯現二 自然性在自然審美對象中的顯露與造化自然的顯現三 人類與造化自然的本源和諧第六章 杜夫海納美學思想主體間性內涵的比較研究第一節(jié) "人-物"關系維度的主體間性思維方式:杜夫海納的主體間性與茵加登的主客間性比較第二節(jié) "人-人"關系維度的主體間性范疇建構一 "人-人"關系的審美經驗層面:杜夫海納的知覺主體間性與喬治·普萊的意識主體間性比較二 "人-人"關系的生存論哲學層面:杜夫海納與海德格爾、梅洛一龐蒂的主體間性范疇建構比較第三節(jié) "人類-自然"關系維度的主體間性終極關懷:杜夫海納主體間性與馬丁·布伯"我 你"相遇關系比較結語參考文獻后記附錄一 杜夫海納生平年表附錄二 杜夫海納學術著作目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重返本源和諧之途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