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03 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 作者:岱峻 頁數(shù):270
Tag標簽:無
前言
1937年“盧溝橋事件”爆發(fā),國民政府被迫遷都重慶。首都南京和北平、上海等地一批學術教育機構也一再播遷,先后棲息長沙、昆明等地,最后竟在一個“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四川南溪縣李莊落籍?! 皻v代亡國,無足輕重。惟南宋之亡,則衣冠文物,亦與之俱亡矣!”王船山所痛心的“衣冠”實指文明。馮友蘭在題“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紀念碑”碑文中寫道:“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稱日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晉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 抗戰(zhàn)的文化西遷,也是一次悲壯的“衣冠南渡”。長江邊上的古鎮(zhèn)李莊,當?shù)厥考澘幌嘌?,民眾鄉(xiāng)親熱情扶助,在烽火戰(zhàn)亂之際,以一方平靜,呵護民族的“衣冠”,庋藏國之“重器”。鎮(zhèn)上的“九宮十八廟”,鄉(xiāng)下的祠堂、農(nóng)舍,四下分布著中央研究院的歷史語言研究所、社會科學研究所和體質(zhì)人類學研究所籌備處,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中國營造學社和同濟大學等單位。一時間,李莊成了戰(zhàn)時中國一座最具影響的學術城。 中央研究院是國民政府最高學術科研機構,設有十個研究所,人文研究機構大多遷在李莊。長達六年。一批學術大師(本書仿史體例,謹標識人物身份或職務,免去敬稱)傅斯年、陶孟和、李濟、李方桂、梁思成、董作賓、吳定良、凌純聲等,或乘一襲滑竿,或撐一把油傘,行跡匆匆,出沒鄉(xiāng)間的泥濘。李濟博士被學界譽為“中國現(xiàn)代考古學奠基人”,李方桂博士被譽為“中國非漢語語言學之父”,凌純聲博士是“中國民族學的開創(chuàng)者”,吳定良博士是“中國體質(zhì)人類學的奠基人”,梁思成被譽為“中國建筑科學之父”。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分為漫漫南遷路、新學術的拓荒牛、謙謙君子甲骨狂人、戰(zhàn)時中國最好的文科圖書館、困厄與突圍、請名家找新才等十三章內(nèi)容,為大家重新解讀李莊,發(fā)現(xiàn)那批學人頑強地堅守,有士大夫“憂道不憂貧”的高貴精神和“文化遺民”的學術自覺,也有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社會擔當,更大的原動力則是強烈的民族主義。
書籍目錄
又一次“衣冠南渡”(代序)第一章 漫漫南遷路 一、戰(zhàn)前十年 二、暫駐足衡山湘水 三、昆明兩年 從城里到龍泉鎮(zhèn) “化外之區(qū)”的新發(fā)現(xiàn) 狼煙又起 四、一個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 五、行難居不易第二章 新學術的拓荒牛 一、臥病倒床 二、此雖舊域,其命維新 三、白色的反思 四、桂花坳傅家 五、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第三章 謙謙君子甲骨狂人 一、代理所務 二、殷歷譜 三、甲骨二堂第四章 戰(zhàn)時中國最好的文科圖書館 一、讀書種子與圖書館建設 二、文化劫掠與衣冠南渡 三、圖書管理 四、深山藏書城第五章 困厄與突圍 一、貧病煎迫 二、謠言與刺刀 三、待人與律己 四、治學與入仕 五、撒在山野的世家子第六章 請名家找新才 一、非巨子不足以服膺士林 陳寅恪與史語所 漢語語言學之父——趙元任 二、杜鵑啼歸 胡厚宣背棄師門 割肉啖人,心痛何似 找新才的艱難嘗試 王鈴與李約瑟 三、栗峰書院的北大文研所 昆明恢復招生: 栗峰書院的北大文研所 未進過校門的北大生第七章 六同別錄 一、無中生有著新史 清史“檔案派”大家李光濤 勞鞣的居延漢簡研究 二、實現(xiàn)語言科學的國際化 “非漢語語言學之父”——李方桂 馬學良:撒尼山寨尋寶人, 董同穌苦著“天書” 三、人類學的拓荒發(fā)軔 凌純聲、芮逸夫——中國民族學的雙子星座 吳定良——中國體質(zhì)人類學的奠基人 四、鋤頭上建立的現(xiàn)代考古 彭山漢墓發(fā)掘 從撫琴臺到蜀王陵 梁思永——病榻上的硬脊梁 吳金鼎——田野考古第一人 夏鼐的西北行第八章 張家祠堂與中央博物院 一、李濟——中國現(xiàn)代考古學之父 二、中博院總干事曾昭熵 三、馬長壽一開“川康民族考察”之先河 四、李霖燦與東巴文化研究 五、譚旦同的民間手工業(yè)調(diào)查第九章 娶個太太待俺親 一、第一個成功是逯卓亭 二、景云,你在他鄉(xiāng)還好嗎? 三、爬山豆,葉葉長 四、素萱光濤樂未央第十章 陶孟和與社會科學研究所 一、從社會調(diào)查到社會科學研究 二、石崖灣與門宮田 三、不拘一格降人才 四、過盡千帆皆不是第十一章 梁思成林徽因與營造學社 一、中國現(xiàn)代建筑科學的搖籃 二、李莊的“太太的客廳”第十二章 風雨同濟 一、東岳廟與工學院 二、禹王官校本部 三、天下同濟第十三章 念茲別離,永懷繾綣 一、抗戰(zhàn)勝利 二、傅斯年代長北大 三、東邁在邇 四、留別栗峰 五、羊街八號 六、去留徘徊 七,永懷繾綣尾聲后記主要人物介紹
編輯推薦
世事翻覆,白云蒼狗。一九四六年十月,隨著載有最后一批學人的輪船鳴笛起錨,李莊空寂了。二三年之后,隨著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的失敗,那批走出李莊的學人也分崩離析,或去了臺灣,或去國離鄉(xiāng),留在大陸的,在左風橫行時也噤若寒蟬……地以人傳,李莊卻是反倒。在近六十年的時間里,一座顯赫一時的學術城竟消失得無影無蹤。 重新解讀李莊,發(fā)現(xiàn)那批學人頑強地堅守,有士大夫“憂道不憂貧”的高貴精神和“文化遺民”的學術自覺,也有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社會擔當,更大的原動力則是強烈的民族主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