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彭文稿

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作者:[美] 亨利·詹姆斯  頁數:199  字數:92000  譯者:主萬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心理分析小說大師最才氣橫溢的中篇小說,作品以飽含詩意的筆觸,寫一位美國評論家為了探尋大詩人杰弗里·阿斯彭(暗射拜倫)的遺稿,來到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一所古老宅第里,設法成為寄住的房客,與阿斯彭死后飄落異鄉(xiāng)、過著隱居生活的情婦展開戲劇性的周旋,一步步接近目標?!拔摇币欢认胍当I,被這位遺孀逮個正著;遺孀去世,遺孀的侄女雖愿以娶她為條件免費贈送文稿,但“我”退縮了,臨了,本來可以到手的珍貴文物,隨著舊時代的一線夕陽同歸于盡。

作者簡介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作家、文藝評論家,心理分析小說的開創(chuàng)者,近代英美文壇巨匠。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美國人》、《一位女士的畫像》、《卡薩瑪西穆公爵》、《鴿翼》、《使節(jié)》、《金碗》,中篇小說《黛西?米勒》、《阿斯彭文稿》、《螺絲在擰緊》、《叢林猛獸》,文學評論《法國詩人與小說家》、《小說的藝術》、《觀感和評論》及游記《法國掠影》、《英國風情》等。
主萬,原名葉治,安徽桐城人。1954年畢業(yè)于上海圣約翰大學英國文學系。20世紀80年代始任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英語系教授。1986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翻譯中心頒發(fā)的桑頓?尼文?懷爾德獎。2002年獲得中國翻譯家協(xié)會頒發(fā)的全國資深翻譯家稱號。主要譯著有《遠大前程》、《巴塞特郡紀事》、《南方與北方》、《戴?赫?勞倫斯短篇小說集》(合譯)、《文靜的美國人》、《天才》、《布勒特?哈特短篇小說集》、《洛麗塔》、《而惜今朝》、《真情》、《懷念兔子》及《中性》等。

章節(jié)摘錄

  我把我的秘密告訴了普雷斯特夫人。說實話,沒有她的幫助,我是不會取得多大進展的;因為整個這件事的富有成果的想法,就是她親切友好地提出來的。后來,找出捷徑,解決了難題的,也是她。一般說來,婦女對任何事情,任何該做的事情,采取自由開朗的看法,是不怎么容易的,然而她們有時卻異常平靜地拋出一個大膽的設想——男人就不會有那樣的設想。“干脆讓她們把你當作房客接待進去。”我想,要是沒有她的這種幫助,我就不會想出這個主意。當時我正在旁敲側擊,竭力想要施展妙計,琢磨著怎樣才可以跟她們認識,這時候她提出了這個巧妙的意見:要跟她們認識,首先就得成為一個熟人。她對兩位博爾德羅小姐的事情,知道得實際上并不比我多。說真的,我從英國帶來的一些確鑿無誤的事實,’都是她所不知道的。她們的姓氏多年以前就跟本世紀一個最了不起的家族聯系在一起。這時候,她們隱姓埋名,居住在威尼斯的一所幽靜破敗的老府第里,生活清苦,門庭冷落,而又難以接近。這就是我朋友對她們的實際印象。她本人已經在威尼斯居住了大約十五年,在那兒干過不少善事,不過她的樂善好施始終沒有庇及這兩個羞怯、神秘,而且不知怎么被人認為是不太體面的美國人。大家相信,除了跟法國人有某種較遠的親戚關系外——這從她們的姓氏上就顯示出來了——她們長期寄居國外,喪失了民族的一切特性,她們既不要求人家的什么恩惠,也不希望引起人家注意。在她最初住到這兒來的那幾年里,她曾經試圖去看望她們,但是只見到小的那位。普雷斯特夫人總這樣稱呼那個侄女,雖然后來我才發(fā)現,就身材而言,其實她是她們兩個當中比較高大的一位。當時她聽說博爾德羅小姐患了病,疑心她生活貧困,于是到那所宅子去打算提供幫助,以免萬一出現什么苦難,特別是萬一美國人遭到什么苦難,她的良心上不至于感到內疚?! ?hellip;…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阿斯彭文稿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2條)

 
 

  •   詹姆斯的中篇小說一向是很棒的
  •   詹姆斯的文風似乎已經不合適宜,缺少了賣點,不然為什么大陸還沒有《鴿翼》、《使節(jié)》、《金碗》的中文譯本?是大陸出版界和作家們沒有見識,太庸俗,還是大師詹姆斯真的已經成為歷史遺跡。

    詹姆斯高貴的被沉默,是中國文學命運的宿命,也即是說,世界任何一個要想在小說創(chuàng)作上走得更遠——或者說想成為大師的作者,可以從托爾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任何大師身邊側身而走,但都不得不與詹姆斯或卡夫卡碰撞,詹姆斯更象是一位充滿了可以掌控的智慧的小說創(chuàng)作啟蒙導師——而非象馬爾克斯一樣不可捉摸,而卡夫卡可以充任精神導師,指引你更堅定地走得更遠。
  •   書小小的,攜帶很方便。而且內容也不錯!
  •   連買兩本了
  •   詹姆斯的作品,很好
  •   朋友推薦的書,聽說還不錯
  •   翻了一下,還可以,如果每年買書在幾千塊預算的同志,收吧
  •   往下看更多的是因為想讀完這本書而不是被吸引
  •     The Aspern Papers,這一篇比the turn of the screw好讀的多,簡直好讀太多了,果然亨利詹姆斯的文字是越到后期越晦澀,雖然在我看來,“晦澀”在另一方面反而證明了作者的“精確”,因為他將各種細微的心理的波動,各種細膩的感覺都呈現出來了,這一點在the beast in the jungle里就更突出。
      
      目前讀過的HJ的三個中篇,都有非常明確的故事大旨和發(fā)展線索,經濟的篇幅,豐滿的細節(jié),所以即使文字上艱深了一點,仍然讀的很是過癮?!妒指濉愤@一篇,我感受最深的一是對水城威尼斯的描寫,真的太美了,一百多年前的威尼斯,波光水影回響著gondola的搖櫓聲,夏夜星光籠罩著Piazza上的熙熙攘攘。再有就是對書里老小姐和她姨媽離群索居的生活的刻畫。那種與世隔絕的孤獨感,宅過一段時間的人可能都能體會一二。難以忘記老小姐終于走到外面的世界,享受piazza上的風光,那時候臉上是the flush of a wounded surprise。
      
      這個老小姐讓我想到《金鎖記》里的姜長安。
      
      結尾最后一句話精妙到絕。
      
  •     
      
      詩意與時間、空間的關系似乎成反比地生成,時空愈遙遠,人們愈能追憶出那似水年華中一些可資紀念的東西,泛黃的紙頁、斑駁的洇跡,幾近消逝,卻越發(fā)令人神往,如普魯斯特對小瑪德萊娜蛋糕的無限回想,足以引申出牽絲扯蔓的洋洋往事來。而《阿斯彭文稿》是美國作家亨利?詹姆斯對“存在過久,早應消失、過時事物的詩意”的一種捕捉嘗試,奇妙的是,他采用了懸疑與探案的敘述手法,使這一過程更為戲劇性,為一線夕陽的漸次沉沒上演的哀歌增添了別樣的色彩。
      
      《阿斯彭文稿》的故事發(fā)生在威尼斯,“文稿”暗指拜倫遺稿。一位美國評論家為了探尋“文稿”,來到威尼斯,想方設法接近詩人杰弗里?阿斯彭的情人博爾德羅小姐,不惜喬裝成為她的房客。好戲上演的過程中,評論家用盡辦法探聽秘密,甚至發(fā)展到要用竊賊的手段,卻被博爾德羅小姐當場抓住。老婦人去世,其侄女蒂德小姐暗示愿以娶她為條件贈送文稿,但評論家卻退縮了,放棄了這個機會。遺稿最終被毀,永遠地消逝了。
      
      我們很難想象如亨利?詹姆斯這樣的大師,僅僅會以講述一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懸疑探案故事為滿足;在故事進展到末端,也會奇特地生發(fā)出一個疑問:這份阿斯彭文稿是否真的存在?“文稿”會不會是大師拋出的一個煙幕彈,借以釋放他于消逝詩意的捕捉嘗試。總之,阿斯彭文稿神龍見首不見尾,僅僅存在于大家的口口相傳中,卻從未有大宅院以外的人看到過。敘述者“我”機關算盡,終未得見;蒂德小姐將之付之一炬,卻無旁證。阿斯彭文稿似乎成為太極圖中的圓心,牽動了萬物的運轉,自身卻飄渺無著。
      
      應該說,阿斯彭文稿事實上存在與否不再重要,它已成為“值得神游的過去”的一種隱喻,供各色人等念茲在茲、或守護或探尋。亨利?詹姆斯說,“這件事的總的情況本身就是一個主題和一幅畫面。我被它深深打動了。”他在意的是現實與玄想竟能巧妙結合的此種氛圍,可以使其回到那個業(yè)已過去的時代和曾經存在的詩意之中。于是,亨利?詹姆斯借敘述者“我”之口講述具有“戰(zhàn)役與謀略性質”的文稿探尋之旅,也藉此神游過往,憑吊不復可見的落日余暉。
      
      博爾德羅小姐是文稿的擁有者與守護者,她似乎超越了時光的束縛,因為在敘述者“我”看來,她“屬于早已逝去的一代人”,沒想到竟隱姓埋名于當下。博爾德羅小姐作為守護者的職責,在全書戲劇性的高潮中令人驚愕地展現,“我看見了她那雙非凡的眼睛。那雙眼睛惡狠狠地盯著我,看去好似煤氣燈對一名被逮住的竊賊突然放射出一大道亮光……”在斥責聲中“我”倉皇逃走,也永遠離開了似乎近在咫尺的文稿。事實上,這是一件蹊蹺的事情:“我”作為偉大詩人的崇拜者和追隨者,長期處于詩歌的熏陶和道德的凈化中,卻在此時淪為人所不齒的竊賊;而原本奄奄一息的老婦人,忽然可以站立起來,雙目炯炯瞪視闖入者。固然我們可以將之看作是頗有懸念的起承轉合故事,但亦不可忽略其中的隱喻色彩,博爾德羅小姐是已逝去過往的最后一抹微光,折射著昔時的輝煌,她作為堅定的守衛(wèi)者,雖蒼老沒落卻仍隱含強勁的力量,對外界的“謀略”與覬覦可化而解之;“我”屬于新時代中的好古者,心心念念對過往時光的打撈,但有意無意中,他所使用的方法實質上是某種現代性對古典文明的攫取與侵入,雖有表面的所謂同情之理解,但也時見突兀與獰厲,其中的乖謬之處反映到故事中也就莫足為怪了。
      
      而雖有這許多不諧和,“我”卻終究是一個有道德底線的人,所以在老婦人死后,其侄女暗示愿以娶她為條件贈送文稿,“我”婉拒了,既有個人操守的考慮,另一層面,終究不能讓阿斯彭文稿蒙垢如此。最終,文稿毀去,人間不復見,其代表的詩意也隨之消逝無蹤了。
      
      《阿斯彭文稿》問世后,不僅評論家好評連連,且不斷獲得改編。如著名作家索爾?貝婁以此為藍本仿寫了《貢薩加手稿》,好萊塢將之拍成了電影,百老匯推出戲劇版,歌劇版本《阿斯彭文稿》也在演出……有如許影響,想來此部作品的戲劇性自然是一大因素,而亨利?詹姆斯隱含其中的古典情懷更為讓人心感戚戚,不自禁地回溯那“神游的過去”吧。
      
      
      
  •     熟悉某國二次元文藝作品的某些人應該對“黑化少女+柴刀”這樣的設定不會陌生——眼睛失去焦點的少女們拿著刀劍、棒球棍、電擊棒、槍械甚至板磚、不斷砍著、敲著、剁著;濺到臉上的鮮血成了最好的化妝品。對某些特定興趣的死宅來說、黑化的少女無疑是比起賣萌時更美的;或者說、少女若是不黑化、就根本不能吸引這部份人。只是以上的口味、會引來男權、女權者們難得保持一致的鄙視和擔憂亦未可知就是了。
      廣而言之、其實某國的動畫也如同其出產的推理小說一樣、可以看作將某些他國文藝作品抽象化成世界通行的理念、再具象化為本國特色的“童話故事”。是以黑化的少女并不一定要拿柴刀、而黑化才能更美的亦不一定非要是是JK少女。比如說“黑化”的同義詞“歇斯底里”、在較早的出處里竟是形容年老昏聵的國王。而比起同為基佬的莎士比亞、亨利詹姆斯筆下的傲嬌妹子(←如Daisy Miller)大概更能接近“東洋黑化美少女”的設定吧。
      因為某些特定的體制(我可不會說他是抖M死妹控之類的)上的設定、詹姆斯喜歡描寫少女、同時也擅長寫其它年齡段的女性。這篇Aspern Paper中——誠如詹姆斯對這篇小說原型故事所作的筆記那樣——固然沒有美少女而只有兩個“衰頹、古怪、貧窮而無信、生活在陌生時代”(“faded, queer, poor and discredited…lived on into a strange age”)的老婦。其中一個守著幾刀珍貴手稿、沉溺在早年與大詩人Aspern交往的回憶中;另一個年輕些的則是單純的”old maid”。想要攫取手稿的青年(應該算是青年吧)住進了兩個老婦的家中、當Aspern的情婦因與青年的爭吵而死掉之后;繼承手稿的老姑娘提出青年可以獲得手稿、要是青年成為她的“親戚”("a relation")、“自己人”("not a stranger")的話。懦弱的青年面對著他開始以為“背影美麗”的老姑娘、說著“這可不行、這可不行”("it wouldn't do--it wouldn't do")、當場跳上路過的貢多拉溜掉。在船上甚至還想到“我是做了什么才讓她覺得我喜歡她”什么的這樣失態(tài)的話。然而睡了一覺之后、向老姑娘正式告別時、青年竟然覺得這“以手稿為前提的結婚”也未嘗不可("'Why not, after all--why not?' It seemed to me I was ready to pay the price.");使他得出這一判斷的原因除了對手稿的渴望之外、也因為今天的老姑娘看上去“年輕、美麗了許多”("It beautified her; she was younger")。而這看上去少女化了的老姑娘、卻告訴青年自己已經把手稿燒掉了。于是一陣天旋地轉("The room seemed to go round me as she said this and a real darkness for a moment descended upon my eyes")之后、在青年的眼中、老姑娘又恢復了其鄉(xiāng)下老婦的面貌("she had changed back to a plain, dingy, elderly person")。
      在以上故事的結局中、老姑娘在青年的眼中忽而變得“年輕美麗”、而獲知手稿被燒掉后又變得蓬頭垢面這一情節(jié)非常耐人尋味。然因為故事全是由青年的第一人稱敘述的關系、所以過往的批評大多都以青年為中心。一則將本篇與詹姆斯其它的“藝術家小說”并論;一則分析其中的homosexual情結——如青年對Aspern的“愛慕”什么的。而將這兩種理路運用到對結局處分析中、則只能得出“老姑娘在青年眼中的形象、隨青年對手稿和Aspern的感覺而升降”(如青年剛看到老姑娘“美麗的背影”時正是其對手稿最為渴望的時候云云)這一相同的結論而已。
      然而、若認為這則故事只是描寫藝術家與其“愛慕者”這件色色的事情的話、未免對詹姆斯有些失禮了。正如詹姆斯在本故事原型的筆記中所寫的那樣、詹姆斯以為在原型中可以發(fā)現的“一些主題”(a little subject)中、覬覦手稿(couvers the treasure)的青年的四處奔走(court encore)只是其中之一;而且、在詹姆斯將故事原型該造為小說的過程中唯一改動的情節(jié)、正在于小說中的老姑娘燒掉了手稿而三次元原型中沒有——這一顯得有些“歇斯底里”的舉動(“燒信”是詹姆斯聽到的另一個故事、而且那個故事中只燒了”one of them”)。那么、運用某位以森鷗外研究著名的女編輯的方法、去揣摩小說中沒有言及的那位老姑娘的心態(tài)、或許就能回答為什么老姑娘在燒掉手稿到告訴青年自己燒掉手稿的時間段內會看上去年輕且美麗了。
      對于這位”old maid”來說、“守護”——其實就是燒掉——死去老婦沒來得及燒掉的手稿、肯定比原來與老婦共同生活顯得更為絕望吧;且青年對她來說、也是必定比原來的“生活伴侶”更能接受的。是以手稿為交易、換取婚姻的行為遭到青年并非近乎、而是斷然的逃避之后、選擇燒掉手稿不僅是對背叛老婦的挽回、更是施虐于侮辱她的青年所必須的手段了?!档米⒁獾氖?、青年在貢多拉上的意識流中那句“我不知道我做了什么使得她覺得我對她……”在可以說得上無恥之極的同時、還有些微妙的違和——一般來說這種想法都是出自揣測男性心理的女性之口;男性則大多想也不會去想吧——這或許可以證明詹姆斯是出于哪種立場寫這本小說的(又、詹姆斯的筆記上斷句大多用的是破折號這一在某些研究者看來女性化的、優(yōu)柔寡斷符號)。
      這樣說來、青年睡了一覺、想著“就這樣結婚也可以”而看到顯得年輕貌美的老姑娘的展開、如果以老姑娘的立場來說、可能是因果顛倒的——即因為燒掉手稿、或者說因為要告知手稿的燒掉、從而構成她對青年的報復和傷害;而這種行為的暢快使得自己年輕貌美;青年則是因她變得“好看”才想就這樣結婚的。詭異的是、青年覺得“也可以就這樣完成交易”的依據——竟然就是老姑娘的因毀掉作為交易前提的手稿而變得看上去貌美。這便是所謂悖論的、崩壞的結局吧。
      上面已經說過、黑化的女性在某種意義上會更加美麗;而對故事中的老姑娘來說、“燒掉手稿并告訴青年她燒掉了手稿”這一過程(其實說不定沒有燒掉哦手稿、就如同青年最后說賣掉了Aspern的肖像其實也沒有賣掉、說不定老姑娘從此也走上了死去老婦的舊路、不過其捧著手稿的念想是對另一個人的亦未可知)、便是她的柴刀、她的涂在皮膚上的鮮血、她的在國王面前的舞蹈。然而、又一大殘念的地方在于、老姑娘面對青年的侮辱和逃避、只有“告訴他手稿的燒掉”這一種不可逆的武器而已。從燒掉手稿、到告之青年之間、便如拉開弓弦、舉起柴刀那樣具有黑化的張力;而“告之”這一瞬間、就是上述眼神失焦、無目的地砍下去的過程。那么當看到青年“天旋地轉”而認識到自己的報復、雖說是安慰性的報復成功之后;也必定知道自己所能用的手段已經用過、手稿的燒掉即宣告了兩人“羈絆”的消失——“黑化”的成功便是其失敗的開始(只對這部作品而言)。正是這樣的無力感、使得老姑娘又還原成了老姑娘而不是黑化了的老姑娘、在青年眼中也變得色衰了。同樣的無力感、或許可以解釋為什么在某個東洋故事中、世界會在殺掉真誠之后、那么容易就被語言殺掉;而語言殺掉世界之后為什么選擇去水上隱居了吧(大霧)。而“告之燒掉”這一瞬間、可能便是這宗物語對我來說最能感到“物哀”的瞬間。
      另外、小說的最后、青年還與老姑娘保持著單方面的聯系——作者明明可以寫“我再也沒有睬過她”卻這樣寫、誅心一點想、說不定這抖M筆下的M傾向的青年想的、說不定是“再虐我一次吧喂”之類的也亦未可知。事實上、上述“告知手稿的燒掉”這一捏他在我看來從結果上講是不錯的——起碼這位青年從此對老姑娘和Aspern會懷有雙重的、類似于“你一定不懂吧”的愧疚。
      另外的另外、覺得詹姆斯處理此類女性的最佳作品還是Daisy Miller。其中傲嬌妹子當著男主角與意大利小白臉”love-love play”的時候固然相當于拿著柴刀;而后臨死時的呼喚男主角、更是一種類似“詛咒”的東西、洵不輸于《窄門》中的李霞吧。當然、無論拿或不拿柴刀卻能美麗地黑化地殘虐人心的少女、甚至是大媽、在上述東洋西洋廣義狹義的童話故事之外、可能如密室那樣都很少見就是了。這大概就是詹姆斯為何要將現實原型的結局進行修改(“The denouement needn’t be the one related of poor Silbee [“青年”的原型] …”)的原因了吧。
      又及、文中有許多"made love to sb"這樣容易造成誤會的結構、應該是“示愛”的意思吧。
  •     一個美國文化人,為了獲取大詩人阿斯彭的遺稿,來到威尼斯,找到了隱居的阿斯彭情婦朱莉安娜。作為一個狂熱的阿斯彭粉絲,美國人準備不惜一切代價得到這份遺稿,雖然年邁的朱莉安娜不愿承認遺稿的存在。不久,朱莉安娜去世,遺稿由她的侄女蒂娜小姐繼承。
      
        已過中年的蒂娜小姐,長期陪伴隱居的朱莉安娜,其實有些不諳世事了。面對只對遺稿感興趣的美國人,她極為羞愧地提出,如果美國人能成為她的“親戚”,那么遺稿也就是他的了。
      
        美國人在這個提議前退縮了。而等過了幾天,他重新和蒂娜小姐見面時,美國人傷心地得知,蒂娜小姐已經把文稿毀掉。
      
        這是《阿斯彭文稿》的主要情節(jié),無處不在的阿斯彭幾乎明指詩人拜倫。這是亨利·詹姆斯最著名的中篇,明里暗里仿作都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索爾·貝婁的《貢薩加詩稿》,主人公克拉倫斯也是一個美國文化人,他為尋找西班牙文學史上的天才貢薩加詩稿來到馬德里,最后他自己感嘆:“我們是怎樣為了獲得一切而失去一切!”——這句話,我特意從孫甘露的小說《憶秦娥》中轉引,孫甘露在小說中寫道:“我也一直試圖以尋找遺失的珍貴手稿為線索或者以一個動蕩年代為背景,以一個一文不名的年輕作家與一名年輕女房客的際遇為題寫一部小說,或者兩部都寫?!保▽O甘露《憶秦娥》頁5,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
      
        這段小說表述實在很合孫甘露本人的志趣,而有意思的是,同樣談到《貢薩加詩稿》,李慶西提示我們:“這篇作品值得重視的是它的結尾。最后,年輕的美國學者順著線索找到了伯爵夫人的秘書的一個侄子,詩稿隨葬的說法就出自他口中。可是,此人卻斷然認定這個美國人不遠萬里來到西班牙乃另有所謀,是想購買他叔叔留下的礦業(yè)股票?!保ɡ顟c西《尋找書稿》頁73,遼寧教育出版社,1996)
      
        李慶西特別關注結尾,是很自然的,因為索爾·貝婁的哀嘆也是李老師的現代思考。至于我為何特意要提到孫甘露和李慶西的說法,是為了給我自己對《阿斯彭文稿》的分析尋找支持。
      
        1888年,《阿斯彭文稿》最初發(fā)表在《大西洋月刊》上,一百二十多年來,這是最受關注的一個亨利·詹姆斯中篇,尤其小說最后的高潮更是眾說紛紜。蒂娜小姐向美國人提出婚約,美國人當即倉皇逃走,為何?
      
        在美國經濟的黃金時代,美國人的倉皇逃走常常被解釋為“美國人的良心發(fā)現”:“我”沒有思考地逃離蒂娜小姐,也是逃離阿斯彭文稿,這是美國純潔性的本能表達。而有意思的是,在美國經濟蕭條的年代,“我”的逃離又被解釋為一種不負責任,甚至被解釋為始亂終棄。
      
        經濟和文學道德的關系不去說它,來看小說。
      
        小說中的解釋是這樣的:“我曾經對普雷斯特夫人說,我要向她求愛,但那是一個無聊的玩笑,對我的受害者,我始終沒有說過。我一直盡量表現得親切和藹,因為我實在很喜歡她,可是就一個那種歲數和那副容貌的女人而言,從什么時候起親切和藹變成了一樁罪過呢?”接著,“我”幾乎有點出惡聲,小說寫道:“總而言之,不管我有沒有去引逗撩撥,無可懷疑的是,我絕對無法償付這筆代價,我無法接受這門親事。我不能為了一束破舊的文稿,娶上一位既可憐又可笑的鄉(xiāng)氣十足的老婦人?!保ā栋⑺古砦母濉讽?77)
      
        說實在,看到這句“既可憐又可笑的鄉(xiāng)氣十足的老婦人”,我是非常吃驚的。這個“老婦人”剛出場的時候,小說是怎么描寫她的呢?
      
        第一次見面,“我”看到,“她是一個身材瘦長、臉色蒼白的人,穿的似乎是一件顏色暗淡的晨衣,說起話來十分直率和溫和?!苯酉聛?,“我”更為仔細地觀察到,“她的容貌并不年輕,但是倒很坦率;她的眉眼并不妖艷,但是卻很清晰。”接著,他又用“高貴”和“膽怯”來定義老小姐蒂娜,嘖嘖,從開場的好印象到這最后的“鄉(xiāng)氣十足的老婦人”,“我”,或者說,亨利·詹姆斯,為什么要如此用力地對手足無措的蒂娜小姐進行詆毀呢?
      
      
  •     《阿斯彭文稿》是篇幅不長的中篇小說,脫胎于1887年亨利?詹姆斯在意大利佛羅倫薩關于拜倫遺稿的一次道聽途說,其不可思議之處激發(fā)了亨利?詹姆斯的創(chuàng)作靈感,覬覦財富演變成感情欺騙無疑使這一主題充滿了挑戰(zhàn)性,與此同時,作者將個人在意大利生活的片段移植其中。據譯者主萬的譯后記所言,這是亨利?詹姆斯試圖捕捉“值得神游的過去”所做的一種嘗試,事實上這也代表了作者的人文主義傾向,作品中對于人性近乎不動聲色的刻畫折射出作者對道德品質與物質利益之間沖突所抱的態(tài)度,從而在略帶浪漫色彩的故事情節(jié)中盡現現實主義的魅力。
      
      《阿斯彭文稿》的內容非常簡單,一位美國評論家為了獲得詩人杰弗里?阿斯彭的遺稿,輾轉來到意大利威尼斯,通過欺騙與隱瞞的手段博取隱居的詩人情婦及其侄女的信任,希望達成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經歷數月的周旋即將獲得手稿,可是在最后關頭這位評論家卻退縮了,事與愿違造成的情感沖突令這場花盡心思的冒險成為泡影。
      
      《阿斯彭文稿》最初發(fā)表于1888年的《大西洋月刊》上,同年又與另外兩部小說合并出版,盡管篇幅不長而且故事簡單卻引起廣泛注目,除了改編為歌劇、戲劇與電影之外,甚至還被1976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索爾?貝洛所欣賞,模仿并創(chuàng)作了短篇小說《貢薩加手稿》,所有的這些致敬與關注讓《阿斯彭文稿》成為亨利?詹姆斯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
      
      亨利?詹姆斯在小說的進行過程中將威尼斯的景色與情節(jié)完美的融合,鮮花、鳳尾船、古典大側,甚至是標志性的廣場,幾乎每一個場景都和情節(jié)產生聯系,小說人物的潛臺詞在景色的襯托下被表達的淋漓盡致,為小說帶來詩般的美感。盡管從敘述手法上來看,這些畫面都是經過有選擇的剪裁下來的,但值得稱道的是,所有的碎片逐漸拼湊出一副完整的人性畫卷,亨利?詹姆斯把握與調節(jié)的高超技法令人贊嘆。
      
      做為歸化英國的美國人,亨利?詹姆斯有資格并且熱衷于以雙重特性去描述美國人與歐洲人交往的問題,進而延伸至物質與精神的比較。在小說中,試圖獲得手稿的評論家與隱居的兩位女性都是美國人,所不同之處在于隱居者脫離公眾視線多年,離開美國而居住在威尼斯,這種模糊的定位與對比讓國籍成為引發(fā)觀念沖突的導火索之一。另一方面,文稿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義也值得一提。做為詩人與情婦之間情感的維系,文稿是人類歷史的組成部分,堪稱是文化遺產。作者通過評論家追求文稿的不同階段的心理分析,判定文稿最后只是物質利益的組成部分。這或多或少體現了作者對于人類對于真知灼見缺乏應有的價值觀念。隨后,所發(fā)生的一切圍繞著手稿這一矛盾體進行不斷的轉換,盡管這一切并不完全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評論家對文稿的志在必得也進而延伸出其對于名利與財富的欲望,甚至在進行的過程中對兩位隱居者的情感加以玩弄與褻瀆;反之,隱居者也在物質的角度將文稿視為賺取金錢與日后生活的依靠,惡劣的動機與行為讓本該高尚的文化遺產與個人品格在物質利益面前敗下陣來,這幾乎可以視為作者對當時價值的判斷所做出的思考。急功近利甚至不擇手段的刻畫既是作者對道德淪喪的譴責,也是對美好舊時光的懷念。最后評論家花盡心思卻一無所得的結局,不禁讓人想起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那位機關算盡一場空的王熙鳳。
      
      俄國思想家舍斯托夫曾經說過,信仰靠荒謬支撐,在《阿斯彭文稿》一書中,評論家與隱居者的相互試探與依附,背后無疑都仰仗荒謬的信仰來支撐。小說的最后,通過只具有物質價值的隱居者將文稿焚化,隨舊時代的最后一縷陽光消逝人間,詩情畫意下的黑色幽默給予缺乏理智的游戲以完美的結局。
      刊2011年9月18日南方都市報
  •     《阿斯彭文稿》是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寫于一八八八年的中篇小說。其時,詹姆斯本人正在意大利修養(yǎng)、創(chuàng)作,并在機緣巧合之下獲取了這部中篇小說的原始材料。小說中,一位美國評論家獲悉,已故的偉大詩人杰弗里·阿斯彭的情婦隱居在威尼斯一所古老宅第里,而她保存著大詩人未曾付梓的遺稿。為了追尋這彌足珍貴的文物,書評家懷著對阿斯彭恒久卻又新鮮的敬意,來到威尼斯并設法寄住在宅第里。
      
      故事的背景是威尼斯,縱橫漫衍的水道里輕輕游蕩著鳳尾船,這所古老宅第在書評家到來的那個下午呈現出一片玫瑰紅色。書評家、遺孀朱莉安娜及她的侄女蒂娜小姐三人之間的巧妙緊張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展開的。
      
      作者長于描繪主人公內心幽微的潛流,大者優(yōu)美如抒情詩,小者如俳句,帶給讀者最真切的感受。書評家置身于這所古老宅第中后,思緒徜徉撫今追昔,不禁聯想到很久以前阿斯彭不僅親臨此處而且還有一場浪漫的愛情。他初次見到朱莉安娜,便覺得比以前或以后任何時刻都更為接近阿斯彭,“是的,我記得那時心頭先后所涌起的種種情緒,甚至還包括一小陣莫名其妙的顫抖”。在威尼斯綺麗、清新的風光中,他感到“我的古怪的秘密使命,成為那片總的浪漫氣氛和總的光輝景象的一部分——我甚至感到,跟過去為藝術服務的所有那些人有一種微妙的同伴關系,一種精神上的友愛。他們曾經為了美,為了一種愛好而工作;我又在做什么別的事情呢?這種因素存在于杰弗里·阿斯彭所寫的一切作品里,我只不過把它揭示出來罷了?!?br />   
      小說中的戲劇性元素也頗為可觀,有一種亦莊亦諧的效果。初次見面時朱莉安娜在眼睛上面戴著一個綠罩子,于是書評家當下認為她是特意的,既保護自己又窺伺一切。以后她多次會見書評家也不曾取下,給他留下了詭計多端的印象。書的后半部分,書評家抑制不住一股莫名的沖動和勇氣,趁朱莉安娜生病而試圖偷看她的書桌時,高潮到來了,“朱莉安娜穿著睡衣,站在自己的房門口,注視著我,她的兩只手舉了起來,她已經把那個一直遮著她上半部臉龐的面幕掀了起來……那雙眼睛惡狠狠地盯著我,看去好似煤氣燈對一名被逮住的竊賊突然放射出一大道亮光,那雙眼睛使我感到萬分羞愧。我永遠忘不了她那矮小、奇特、白發(fā)蒼蒼、佝僂晃動的身形,忘不了她那昂著的頭、她的態(tài)度、她的神情。我也忘不了在我轉過身來望著她的時候,她怒氣沖沖、情緒激動地對我說出下面這句話來的聲調。她說:‘好一個出版界的惡棍!’?!边@一道目光延宕了太久太久,混雜著書評家關于它們美麗依舊抑或丑陋不堪的猜測和一個讀者的焦灼與期待的情緒,終于在這一刻聚集成一道銳利、灼人甚至悚然的光束穿透書內書外。
      
      小說并未就此劇終,在這最后一部分里我們借由作者筆下蒂娜小姐的情態(tài)轉變,也可得知故事的曲折。這位老姑娘噙著淚紅著臉含蓄表明,書評家可以通過娶她獲得遺稿,盡管羞怯仍然大膽。這也是小說的一個戲劇性高潮。倉皇而逃復又回心轉意的書評家再次看到蒂娜時,她溫和的臉上滿是原諒寬恕的神色,她已經把文稿一張一張的燒掉了。而當書評家離開時,她停了相當長時間,回頭看了他一眼,但沒有怨恨的神情。蒂娜小姐終又回到了那種乏味憂傷,有原始的遲鈍和強烈的寂寞之感的狀態(tài)之中去了。
      
      在《阿斯彭文稿》中,作者融異國的追隨體驗、詩歌的審美情趣、細膩的心理描寫和人物的戲劇性周旋于一爐,給讀者帶來了詩意暢快的閱讀感受。書評家在失敗后,曾自省自己其實已經掌握了充足的材料,這種貪多務得的行為必然會招致懲罰。而作為一個世故的、略知敘事學一二的讀者,則必然會追問這些所謂的遺稿是否真的存在過,詩稿是否僅僅只是一個古怪迷人譫妄的念想,而小說也只是一個正襟危坐詩情畫意的幽默。這一切或許恰是詹姆斯在意大利某個午后想重新捕捉“值得神游的過去”的一種嘗試,是向意大利過去的偉大詩人的浪漫致敬。
  •      《阿斯彭文稿》一書的出版是有著非常重要意義的。亨利-詹姆斯,這位享譽世界的文學大師,在中國讀者中的認知度卻極小,他最著名的小說如《金碗》、《鴿翼》至今仍然沒有中文版面世,不得不說這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外國文學讀到越多我就越是頻繁的在其他作家的作品中看到“亨利-詹姆斯”這個名字,可以說在得知《阿斯彭文稿》出版了以后我對這位美國-英國籍作家產生了空前的興趣。
      
       亨利-詹姆斯的小說特點明顯——心理分析、詩一樣的文字、細膩而晦澀的表述、追求美輪美奐的藝術形式、對于個人道德品質的重視等等,而在這部《阿斯彭文稿》中就全都可以體現出來。這也是為什么這部中篇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并不復雜,通讀下來甚至沒有任何難度卻被譽為作家“最才華橫溢的中篇”的原因。
      
       先說說這本小說語言方面的特點。亨利-詹姆斯作為一位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卻在小說的字里行間營造出了一種歐洲古典文學的氛圍,可以說光是在文字的創(chuàng)作上就非常獨到。作家依憑對于博爾德羅小姐居住古堡的描述、對故事情節(jié)的構建、對人物心理的揣摩和刻畫成功的表現歐洲文學繁雜、深邃、精致的特點。
      
       除了語言上的匠心之外,亨利-詹姆斯在其他地方也都下足了功夫。作家在小說中很注重對于場景的描述,而通過對場景的描述繼而達到對于氣氛的渲染,而通過這種渲染最終把場景和自己所要表達的情節(jié)與情緒結合起來?!拔摇背跞牍疟さ臅r候、“我”在花園中與蒂娜攀談的時候、“我”企圖盜竊遺稿被朱莉安娜撞見的時候、“我”拒絕蒂娜條件而逃開的時候,作者都依靠詩一般的場景描述推波助瀾。
      
       讀《阿斯彭文稿》的時候我經常會有閱讀茨威格小說的感覺,這大概是因為兩個作家都擅長于對心理分析的原因。作家這種創(chuàng)作方式也影響了很多后世的作家,不過意識流小說的晦澀、自我,相對于心理小說的冗長、刻意,亨利-詹姆斯的表現形式卻平淡了許多。我覺得這是作家高妙的地方,因為心理描寫只是一種創(chuàng)作的輔助手法,而把這種手法拔高以后不免有形式代替內容之嫌。
      
       小說中還非常明顯地體現出了亨利-詹姆斯對于個人道德品質的重視。“我”作為一個詩人阿斯彭狂熱的粉絲、一個熱切渴求得到他遺稿的評論家,花費時間、金錢、精力去接近博爾德羅小姐,這份執(zhí)著并不是一般人能夠具備的。在“我”潛入朱莉安娜臥室,打算盜竊文稿的時候,作家對“我”當時的天人交戰(zhàn)描寫的非常精到,這也體現出了一種道德上的沖突。而最讓人值得回味的是文章的結局,只要答應蒂娜娶她的條件“我”便能無償獲得阿斯彭遺稿的時候我卻選擇了放棄,寧愿那珍貴的文稿付之一炬。
      
       在亨利-詹姆斯的筆下,“我”這個人物機關算盡去追求阿斯彭的遺稿,所使用的手段卻并不卑鄙齷齪,面對遺稿可以獲得的巨大利益,“我”還是盡力保持著紳士風度,即便是在產生了盜竊遺稿的貪念時也并沒有真正行動??梢哉f這個“出版界的惡棍”在很多方面是非??蓯鄣?,甚至值得現在的很多出版人學習。在故事的最后,“我”面對唾手可得的文稿卻又選擇了放棄,展現了“我”對于自己人格尊重,對原則的堅持。
      
       在文學創(chuàng)作之中,人的善惡往往非常清晰,而在現實的生活中,有的時候善惡根本無法分辨。而亨利-詹姆斯在這部中篇小說中就把這一點寫的淋漓盡致。書中三個主人公各有隱喻,而無論是朱莉安娜不近人情的死守遺稿、蒂娜為了愛情而提出的交易以及“我”面對遺稿、面對利益是的熱切與彷徨,我們讀者都無權評價孰對孰錯。
      
       亨利-詹姆斯的小說復雜晦澀,閱讀起來頗有難度,這篇《阿斯彭文稿》看似不難,但是背后卻有很多值得探求的東西,即便是這部小說為什么成為傳世經典我都說不上來。不過這部小說顯現了詹姆斯小說濃縮的美感,他的作品往往把文字與形式的美、情節(jié)沖突與心靈刻畫以及對道德的思考相結合,產生一種特殊的藝術效果。這大概就是為什么《阿斯彭文稿》能夠擁有經久不衰魅力的原因。
      
  •     亨利?詹姆斯在佛羅倫薩
       文/余鳳高
      
      在“意大利天堂”的幾年的確是亨利?詹姆斯一生中創(chuàng)作力最旺盛的“意大利時期”,他在這段時間里創(chuàng)作出了《波士頓人》、《卡薩瑪西瑪公主》、《阿斯彭文稿》、《倫敦生活》和《悲慘的繆斯》等好作品,無疑與跟費尼莫爾一起在佛羅倫薩和威尼斯游覽觀光了許多地方、保持一個好情緒不無關系。其中《阿斯彭文稿》這部被認為是亨利?詹姆斯最好的中篇小說,即是作家在游覽佛羅倫薩時獲得的素材、在“布利柴里別墅”寫出來的。伊德爾寫道:
      “故事的構思寫在他與費尼莫爾待在一起時的筆記本上。一天,在佛羅倫薩,他找了(英國女作家)芙農?李和她異父/母兄弟,去見了甘巴伯爵夫人,夫人是一位托斯卡納詩人的女兒,曾嫁給拜倫最后的依戀泰蕾薩?圭奇奧利的侄子。她告訴詹姆斯說,甘巴家有很多拜倫的書信,都是‘令人震驚和不能發(fā)表的’,于是詹姆斯對他密友格蕾絲?諾頓喊叫說:‘她會放膽燒掉一些的!’當(英國詩人)李-漢密爾頓告訴伯爵夫人說,公開拜倫的文件是她對英國文學的責任時,她非常生氣。‘這(公開)是對英國公眾的補償’,詹姆斯在他的筆記本上寫道。
      “甘巴伯爵夫人離開之后,李-漢密爾頓跟詹姆斯說了一樁有關拜倫的傳言產生的軼聞。有一位居住在佛羅倫薩的高齡女子瑪麗?簡?克萊蒙,或者如她自稱的克萊爾?克萊蒙,是瑪麗?雪萊的堂妹,一度是拜倫的情婦,生有他的女兒阿麗格拉。在她去世之前的某個時候,他的一個房客,一個叫西爾斯比的波士頓船長,知道克萊爾?克萊蒙藏有雪萊和拜倫的某些文稿,他盡一切努力要得到這些東西,在藏有文稿的每座房子里都曾住過。故事說,他從不冒險離家一步,怕克萊蒙小姐在他離開的時候死了。軼聞的另一個版本說他曾不得不去美國,而她正是在這個時候——1879年死的。和她住在一起的是克萊蒙的一個大約50歲的侄女,她對這位粗壯結實的船長早就產生欽佩之心;當西爾斯比急促回來看他能否獲得這些文稿時,這個侄女就對他說:‘我會把所有的書信都給你,只要你愿意和我結婚?!?漢密爾頓說,西爾斯比還是走了。
      “詹姆斯把這段軼聞的梗概寫在他1887年1月12日的筆記上。讓他迷惑的是克萊爾?克萊蒙竟活到他的時代這個想法;他以前還像傳奇小說中那樣常常從她的門前經過呢。‘這無疑是一個小小的主題?!材匪乖谒墓P記本里寫道:‘兩個衰弱不堪、古怪可憐、失去名望的英國老婦人,帶著她們所擁有的最珍貴的著名書信,在一座外國城鎮(zhèn)的她們那發(fā)出霉味的一角,一直生活在陌生的一代人中?!?
      “那個男人愿意付給這老婦人,書信的享有者一筆金額,作為換取這批文稿的代價,真有意思……”
      軼聞中主要的幾個歷史人物,情況大致是這樣的:
      泰蕾薩?圭奇奧利伯爵夫人是意大利東北部的拉韋納人,具有非同尋常的古典美,據說很像意大利雕塑大師安東尼奧?卡諾瓦所作的《海倫》。英國大詩人喬治?拜倫第一次是1818年1月25日在威尼斯奧爾布里茲伯爵夫人的府邸見到她。這年她19歲,結婚才一年,丈夫亞里山德羅?圭奇奧利是意大利的一個富有的貴族,58歲,已結過兩次婚。當拜倫在1819年4月2日或3日第二次在本佐尼伯爵夫人家見到她時,這個溫柔文靜、愛好詩歌的女子便與他談論但丁和彼得拉克的詩。隨后他們每天見面,拜倫開始為她寫情詩《獻給波的詩》,此詩于6月1日完成。三個月后,泰蕾薩懷孕了,后來他們還常見面,在她回拉韋納之后,拜倫也常去看她??巳R爾?克萊蒙是哲學家威廉?葛德溫1801年娶的第二個妻子瑪麗?簡?維埃爾?克萊蒙與一個姓名不知的男人私生的女兒。葛德溫第一個妻子是以著述《為女權辯護》而聞名的女作家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她在1797年生下瑪麗之后,便死于產褥熱。克萊爾只比瑪麗小八個月,所以還算是她的妹妹,后來瑪麗與詩人珀西?比希?雪萊結婚后,外出時常帶著她。
      克萊爾?克萊蒙1816年主動給拜倫寫信,向他表示自己“懷著一顆跳動的心向你供認她已經多年的愛情”;隨后成為拜倫的情婦,并給拜倫生了一個女兒。但拜倫對她并無真正的情感,聲稱自己“從來沒有愛過她”,只是因為這個18歲的少女整天24小時跟在他身邊,才有這么個孩子。
      克萊爾?克萊蒙一直活到詹姆斯的時代。她后來主要靠雪萊在遺囑中留給她的一萬二千英鎊為生,并和雪萊夫人瑪麗通信至瑪麗去世的1851年。1870年起,她移居意大利佛羅倫薩,在一個外國僑民的聚居點,與她的侄女波琳娜一起活到1873年3月19日去世。不過,拜倫的傳記作者萊斯利?馬錢德說,雖然“由于她與拜倫和雪萊的關系,她在晚年也成為傳說中的人物,說她占有很有價值的(拜倫的)書信和文稿”,其實“她不可能有拜倫的任何書信,因為拜倫成心回避給她寫信”。
      而泰蕾薩?圭奇奧利伯爵夫人則確實有許多拜倫的書信。拜倫只對圭奇奧利伯爵夫人——他最后的情婦才真正動情。拜倫給她寫過不少充滿激情的信。在1819年4月22日的信中。大詩人寫道:“有幾次你跟我說,我得到的是你第一次真正的愛(love)——我向你保證,你會是我最后的愛(Passion)……在認識你之前,我在許多女人的身上,從沒有一個感到有吸引力。現在我愛你,對我來說,世界上沒有別的女人了?!痹?月25日以“我最親愛的泰蕾薩”開頭的信中,拜倫又表示:“我愛你,你也愛我?!俏腋鼝勰?,我不能終止對你的愛。/在阿爾卑斯山和大海把我們分開的時候,也記起我吧,但是它們永遠不會,除非你希望這樣?!?br />   圭奇奧利伯爵夫人也深深地愛著拜倫,她甚至愿意放棄丈夫的遺產,與丈夫分居,住進拜倫的住所。在拜倫死后,伯爵夫人還以深切的情感寫了一部回憶錄《拜倫在意大利的生活》。
      看來,“那個男人”看錯了人。這個叫愛德華?西爾斯比的波士頓船長是一位收藏家,尤其對拜倫、雪萊的文物情有獨鐘。他聽信旁人傳說克萊爾?克萊蒙藏有這兩位大詩人的文稿,設法找到了她,并為她的侄女波林娜愛上……
      亨利?詹姆斯捕捉到這個“小小的主題”后,把故事背景從佛羅倫薩移到威尼斯,寫成一個中篇小說。情節(jié)十分富有戲劇性,它描寫一位酷愛收藏的美國文學評論家,不遠千里,奔往意大利威尼斯,為的是去尋求大詩人阿斯彭生前寫給他情婦的一批珍貴書信,并得知這批書信如今正在這位老婦人的年輕的侄女的手中。評論家?guī)捉浿苷?,終于獲得與這位書信持有人對話的機會,但不想她卻將這些珍貴的文稿焚于一炬。作家在小說中描寫了兩個出人意表的高潮:老婦人朱莉安娜發(fā)現故事講述人想打開她的書桌時那雙“像用煤氣燈對一名被逮住的竊賊突然射出一大道亮光”(主萬譯)的眼睛,和她的中年侄女蒂娜向故事講述人表示如果他能成為她們家的一員,“凡是我的東西也就是你的”時,對方嚇得逃出了宅院,此類轉折性的描述顯示了作家在表現主題上極其高超的技巧。
      《阿斯彭文稿》最初發(fā)表在1888年的《大西洋月刊》上,同年稍后與另兩篇小說一起出版。
      小說曾產生過不小的影響。1947年,《阿斯彭文稿》被改編成電影,易名《丟失的瞬間》,蘇珊?海沃德扮演蒂娜小姐,羅伯特?卡明斯扮演故事講述人。1954年,美國作家、1976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索爾?貝婁在讀過《阿斯彭文稿》后,欣賞之余,模仿它寫了一個短篇小說《貢薩加手稿》。1962年,著名導演邁克爾?雷德格雷夫將《阿斯彭文稿》搬上戲劇舞臺,在百老匯演出,由溫迪?希勒和莫里斯?埃文斯飾演主角,獲得巨大的成功。在這次首演之后,該劇又多次演出,受到觀眾的歡迎。1998年,美國作曲家多米尼克?阿根托還將《阿斯彭文稿》改編成歌劇,在達拉斯歌劇院作世界性首演,受到廣泛的關注。
      《阿斯彭文稿》無疑有它永久的魅力,得感謝亨利?詹姆斯在佛羅倫薩獲得的靈感。
      
  •     尋求大詩人的文稿——亨利?詹姆斯在佛羅倫薩
       文/余鳳高
      康斯坦斯?費尼莫爾?伍爾森(1840-1894)是美國第一位主要作家詹姆斯?庫珀的外甥孫女,她本人也在雜志上發(fā)表過許多隨筆,和一首題為《兩個女人》的敘事詩,一卷叫《烏有堡》的故事集。父親早已去世,她便和母親住在一起,1879年,母親也跟著去世了,于是,她就在1879-1880年一個風雨交加的冬日,離家去往歐洲,開始她的英國、法國、意大利、瑞士、德國等地的游歷。
      1880年,康斯坦斯?伍爾森來到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得知作家亨利?詹姆斯也在這里,感到異常高興。
      美國作家亨利?詹姆斯從1869年初次見識歐洲之后,多年來都在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地旅游和寫作,他1878年在羅馬創(chuàng)作的一部描寫一個賣弄風情的美國女人的《黛西?密勒》在倫敦的《康希爾雜志》上發(fā)表后,即贏得國際聲譽,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壇名人頓時對他刮目相看??邓固顾?伍爾森讀過亨利?詹姆斯的作品,對他不但很是欽佩,還喜歡研究他,甚至在《大西洋》月刊的“投稿人俱樂部”一欄上發(fā)表過一篇熱情評論他作品的文章。她一直向往能與他認識,現在是一個好機會。于是在來此之前,她特地帶來亨利?詹姆斯表妹密妮?坦普爾在紐約的姐妹亨里埃特?佩爾-克拉克的介紹信去見他。
      亨利?詹姆斯是在1880年3月22日從倫敦乘船前往意大利的,途中在巴黎逗留了兩三天,于28日到達佛羅倫薩,在阿爾諾飯店住下,準備材料,創(chuàng)作他的小說《一位女士的畫像》。飯店的位置很好,從客房的窗子望出去,可以看到阿爾諾河在春天的陽光下閃著黃色的粼光。就在這里,亨利?詹姆斯見到了嬌小的伍爾森小姐,雖然她已經中年,但身材苗條,一張鵝蛋臉,挺直的鼻子、闊嘴唇,頭發(fā)也作過精心的梳理,但發(fā)現她在聽他說話時顯得有點耳背。
      兩人見面中互相的印象都不錯,只是這次他們相處的時間不多,隨后,伍爾森小姐去了英國三年,寫她的小說《東方天使》,亨利?詹姆斯則待在大倫敦郡的肯辛頓,而且又患了黃膽病。等他病后再次于1886年在佛羅倫薩見到伍爾森小姐時,他在給一位友人的信中已經稱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后又在郊外“貝羅斯伽多塔樓”費尼莫爾租下的一所“布利柴里別墅”寓居。這時,亨利?詹姆斯在給他的名人朋友海約翰的信中承認,這位“高貴而可親的朋友伍爾森小姐”,“她住的只有五分鐘距離,我每隔兩三天都去看她?常和她一起吃飯。”可見關系非常的密切,盡管不知道到如何程度,成為研究家和傳記作家們探究的一個問題。亨利?詹姆斯最著名的傳記作者利昂?伊德爾)是這樣說的:
      “生活在蔚藍的天幕和柔和的陽光烘托下的貝羅斯伽多塔樓,在摯愛的友人中間,他(亨利?詹姆斯)可以坐在寬闊的露臺上閱讀,或者在它宜人的玫瑰園中寫作。它‘寬大的拱頂房間讓他有空曠清涼之感。有時,薄暮中,他在室外用餐,大概有費尼莫爾陪伴。他已經忘掉他的?。核兴笸碾[私或交往。他已經發(fā)現一處意大利的天堂。”
      
  •      《阿斯彭文稿》的永久性魅力
      
      《阿斯彭文稿》最初發(fā)表在1888年的《大西洋月刊》上,同年稍后出版單行本,問世至今,產生不小的影響。
       …… ……
      1947年,《阿斯彭文稿》被改編成電影,易名《丟失的瞬間》,由蘇珊?海沃德扮演蒂娜小姐,羅伯特?卡明斯扮演故事講述人。
      
      1954年,美國作家、1976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索爾?貝婁在讀過《阿斯彭文稿》后,欣賞之余,模仿它寫了一個短篇小說《貢薩加手稿》。
      
      1962年,著名導演邁克爾?雷德格雷夫將《阿斯彭文稿》搬上戲劇舞臺,在百老匯演出,由溫迪?希勒和莫里斯?埃文斯飾演主角,獲得巨大成功。此后該劇又多次演出,廣受好評。
      
      1998年,美國作曲家多米尼克?阿根托還將《阿斯彭文稿》改編成歌劇,在達拉斯歌劇院作世界性首演,受到廣泛的關注。
       …… ……
      
  •     關于這篇小說背后的掌故是在李慶西的《尋找手稿》一書里得知的。故事的開始時并不如何壓抑,然而自夜間偷找手稿被撞見一節(jié)急轉直下,一波三折后有了一個近乎殘忍的收尾。
      小說有原型參照,二者相對,讓人感覺亦真亦幻,仿佛那些明明記載著驚世文字的發(fā)黃紙業(yè)根本就存在于虛空,那些牽涉感情和隱私的往事也都是幻象,只剩了一個無奈的貪婪破碎掉了。
  •   少女黑化后形象總是比較深入人心 LZ可否推薦幾部?
  •   小說很多啊、日本當代的幾乎每部都有。
  •   就推代表性的幾本嘛LZ(撒嬌臉
  •   看文學少女吧、每卷都會黑一個人。
  •   嗯正打算看的(^-^)
  •   寒蟬一點壓力都沒有
  •   柴刀少女就是正義= =.
  •   雖然套了個陌生參照系,但不得不說,拋除參照不看的話本文想說的東西,已經是各篇書評里最有腦子的了。
  •   很高明的書評,打破了書評的窠臼
  •   到這里就結束了?感覺沒寫完啊
  •   “我”不是英國人嗎?
    其實一開始作者的設定就是那位老小姐不漂亮,通過“我”的朋友聽說“我”要“make love to her" 的時候,就強調"wait till you see her"
    有人看出來了,“我”對miss tina 的外貌的看法是隨著他對the aspern papers 的熱衷程度來定的,一開始他急于得到手稿,當然對她的外貌不那么苛刻了。一個好例子就是當他最后又后悔了,打算屈服于miss tina的決定,走向大師的手稿的時候,覺得后者也迷人起來了“why not ,why not " ,聽說手稿被燒了,立刻又將老小姐的外貌評價低到底了。
  •   呵呵,我打算收本老版的看看
  •   你那里資源多啊,要啥書沒有啊,下周是不是又要搞圖書博覽會了?
  •   嗯?
    我還不知道呢,或者你說順義的那個?
    我收舊書,如果是有目的的找,一般也都是去孔網的,去潘家園都是能找到什么算什么
  •   要我說還是買新書比較好,選擇余地也大,除非是特別想看又絕版的,否則最好別買舊書
  •   我一般看翻譯,如果舊版的翻譯好就要舊的
    如果是同一個人,有時考慮舊版是因為舊版輕~~
  •   你這個評論算是有深度的了,看了其他的好多。
  •   私下覺得,詹姆斯看似晦澀的小說背后一定有個中心內核,雖說他的小說就是要復雜得讓你看不明白這個內核。
  •   他的小說接觸的實在太少
  •   他寫得挺多的,我就看過《一位女士的肖像》、《黛西米勒》、《螺絲在擰緊》、《叢林猛獸》。
  •   樓上看得也挺多的。聽說貴社馮老師有做詹姆斯集子的打算,不知是否屬實?:)
  •   馮濤啊
  •   怎么啦?
  •   好象是
  •   作為譯文出版社的真是很幸福的事啊。??梢悦赓M受到很多藝術熏陶。。
  •   感覺樓主沒有體會到這篇小說的精要。
  •   恩,詹姆斯的書本來就不好懂
  •   主人公的狂熱勁和現代的粉絲有得以拼。我仿佛記得英國女作家拜厄特的一本POSSESSION,也是像此書致敬的作品。
  •   主萬的翻譯,你的編輯,詹姆斯的作品,這就是吸引我的理由
  •   是金字招牌噢
  •   這書居然都重出了
  •   此話……
  •   我覺得這書蠻好的,就是不知道編輯這次對主老師過多的逗號如何處理了,哈哈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