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作者:劉心武 頁數(shù):202
Tag標簽:無
前言
五十多年前,還是個中學生的時候,偶然得到一枚書簽,上面印著法國作家羅曼·羅蘭(1866~1944)的一段話:“累累的創(chuàng)傷,便是生命給予我們最好的東西,因為在每個創(chuàng)傷上面,都標志著前進的一步?!碑敃r我已墮入文學的淵藪,除了如饑似渴地閱讀中外文學名著,自己也試著寫些文章向報刊投稿,屢投屢退,所以感到羅曼·羅蘭這段話很對我的榫兒,一次退稿便是一回創(chuàng)傷嘛,但每被退回一次,也就激發(fā)我對自己的文章自省一次,漸漸的,似乎也就摸到了一些寫文章的門徑。后來,到16歲那一年,我的一篇文章終于被《讀書》雜志刊登了出來(1958年夏天),那以后的投稿,雖陸續(xù)有被發(fā)表的,退稿量依然不小。二十多歲的時候遇上了“文化大革命”。因為已在報刊上發(fā)表過數(shù)十篇小文章,也很受到些沖擊,那時才懂得退稿實在算不得什么創(chuàng)傷,生活的坎坷磨煉,遠未窮期,因此對羅曼·羅蘭的那段話,也就漸漸有了更深的體味?! 『髞淼椒▏L問,同幾位法國知識分子說到羅曼·羅蘭,他們都說那是早已過時的人物,現(xiàn)今的法國除了研究文學史的,簡直沒有人讀他的書。平心而論,羅曼·羅蘭雖是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他那大部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也曾風靡一時,而且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反對不義之戰(zhàn)的立場,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反法西斯主義的鮮明態(tài)度,都令人肅然起敬,然而就全球范圍以歷史眼光衡量他,確也還算不得多么偉大的作家。 我在少年時代和中年時代讀過兩遍《約翰·克利斯朵夫》,讀得都很仔細,也讀過羅曼·羅蘭的《革命戲劇集》,以及他其他一些著作,都沒有從中發(fā)現(xiàn)他上述那段話。但這位作家給予我最可警悟的,反不是我讀過的那幾百萬字的成本的書,而是那小小書簽上的一句沒有注明出處的話語。 一位作家的一段乃至一句格言式的話語,也是他心靈中開放出的鮮潤花朵,竭誠地奉獻給讀者,有時對讀者來說那啟迪那激勵那引發(fā)那愉悅,也并不亞于讀他整本的大作?! ∽约簭陌雮€多世紀以前的一個愛好文學的青年,托賴時代給予了機遇,編輯給予了支持,讀者給予了厚愛,到2011年10月在國內和海外所出版的著作按不同版本計已有199種,忝列在了作家行列。我原來主要從事小說創(chuàng)作,也兼寫散文、評論,后來又寫建筑評論,并從事《紅樓夢》的研究。199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約我寫一本長篇隨想錄,我本深感惶恐,不敢應命,但經出版社多方鼓勵,我不由得想到了少年時代所看到的羅曼·羅蘭的那句隨想;我雖絕不敢以羅曼·羅蘭自比,但依我想來,世界上凡屬欲推進人類文明的作家,無論偉大的還是稚小的,都好比蘸著心血點燃著的火把,偉大的作家也許猶如屹立的燈塔,杰出的作家也許仿佛巨大的火炬,而平常的作家,小小的作家,他那火把也許十分的小,光熱十分的微弱,乃至于只不過等于添了一炷紅頭香,飛著一只螢火蟲,但世界和人類的光明,應是這些光焰的總匯吧!因此我不揣冒昧,寫成了一冊隨想錄。我這一冊隨想,自然充其量只不過是一支細燭,一根火柴,一只流螢,一定有不少謬誤和唐突之處,但句句出自真誠,段段心存善意,因此,我想讀者批判了我的謬誤,原宥了我的唐突之后,也許還能從中多多少少引發(fā)出一些有益的聯(lián)想,獲得一些愉悅的感受。倘這本小書里的某一段某一句,能使某位讀者對我獲得超過讀我那些小說所形成的印象,那于我實在是三生有幸?! ∵@冊隨想錄共分九個部分,前七篇依次是:談命運;談生活;談處世;談愛情;談出名;談逆境;談幽默。后兩篇,一篇《藍郁金香》是對“海外奇談”的隨感,一篇《燈下拾豆》是零星隨感的匯輯?! q月匆匆,轉眼這冊隨想首印到今天已快二十年了!我在近十年里,引起人們注意的,是紅學研究方面的電視講座和相關專著,其實我在寫作上一直堅持種“四棵樹”(小說樹、散文隨筆樹、建筑評論樹、《紅樓夢》研究樹),但紅學研究樹把其他幾棵樹不同程度地給遮蔽住了,以至于有的年輕人誤以為我只搞紅學研究;但是,最近出現(xiàn)了一個現(xiàn)象,就是有的讀者,特別是年輕讀者,因紅學研究注意到我,從而好奇地探究“這個人還寫過什么”,結果他們就發(fā)現(xiàn)了我其他三棵樹,而這本二十年前寫出的長篇隨筆,也就被再次置于視野中,一時間這本書里的某些段落語句,摘錄轉載于報紙雜志、網絡微博的頗多,有的讀者看到摘錄,就想找到原書,但此書當年雖然也曾多次印刷,畢竟已難覓得,正好漓江出版社愿意再版,我很高興,希望它能為當下讀者增添一個閑暇時的閱讀選項。 劉心武 2011年10月7日于北京溫榆齋
內容概要
本書是著名作家劉心武先生的散文代表作之一,一部關于人生的隨想錄。在書中,作者談命運、談生活、談處世、談愛情、談出名、談逆境、談幽默……以貼己的感悟,書寫生命的諸多面向,種種經歷演繹了世間的復雜生態(tài)。歷史不會重復,可人生又是何其相似,書中的往事一定不同于我們,但坦然、理性、自覺、寬容、執(zhí)著、敏銳卻是每個人應該葆有的智慧。
作者簡介
劉心武,1942年出生于中國四川省成都市。曾當過中學教師、出版社編輯、《人民文學》雜志社主編。1977年發(fā)表短篇小說《班主任》被認為是“傷痕文學”的發(fā)軔作。長篇小說《鐘鼓樓》獲得第二屆茅盾文學獎。長篇小說《四牌樓》獲第二屆上海優(yōu)秀長篇小說獎。1993年出版《劉心武文集》8卷。2005年起陸續(xù)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錄制播出《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紅樓夢〉八十回后真故事》系列節(jié)目共計61集,并推出同名著作,2011年出版《劉心武續(xù)紅樓夢》,引發(fā)國內新的《紅樓夢》熱。除小說與《紅樓夢》研究外,還從事建筑評論和隨筆寫作。
書籍目錄
自序
獻給命運的紫羅蘭
——關于命運的隨想
生活賜予的白丁香
——關于生活的隨想
紫檀木獅子
——關于處世的隨想
愛情紅玫瑰
——關于愛情的隨想
春在溪頭薺菜花
——關于出名的隨想
風中黃葉樹
——關于逆境的隨想
卻道天涼好個秋
——關于幽默的隨想
藍郁金香
——關于“海外奇談”的隨想
燈下拾豆
——零星的隨想
章節(jié)摘錄
人之獨處,需要有一個“私人空間”?! ∵@類的話我們聽得太多了:人不要總是關在屋子里,人一定要經常走出屋門,即便一時去不了田原山川,就在街巷的行道樹下散散步,在樓區(qū)的綠地中舒展舒展腰肢,也是于身心兩利的;倘能進一步領會到大自然的雄奇瑰麗,能自覺地投身于大自然的懷抱,并以一片赤誠之心擁抱大自然,直至達于融會無間的程度,則人生的幸福、心靈的領悟,便都盡含其中r!……這類的勸誡不消說都是至理名言,我也持有相同的看法。但是,以我粗淺的人生體驗,我卻覺得,在目前的中國,又尤其在目前中國的大城市中,許許多多凡人的苦惱,倒還不是風景名勝的不夠繁多,公眾娛樂場所的缺少,每人所平均享受的綠地數(shù)量如何微小,以及在享受大自然方面還如何地不方便……那排在第一位的苦惱,大半以上是對私人空間的渴求懸而未獲,如一大家子人,老少幾輩仍合住在一處湫隘的房屋中;已婚頗久的夫婦,仍未能得到獨立的住房;獨身的青年男女,長期只能在兩人以上的多人合住的宿舍棲身;雖已有一處住房,但夫妻各自并無獨有的空間,兄弟或姐妹仍需合住一室,乃至大兒大女仍需將就一處……這似乎就扯到住房問題上去了,我寫過這類題材的小說,如中篇《立體交叉橋》,就細膩展現(xiàn)和深入剖析了住房狹窄所派生出的人性扭曲、心靈碰撞,這里且撇下居住空間和心靈空間的交互作用這一角度,單說說作為個體生命的一種幾乎無可避免的“洞穴需求”。人是從動物進化而來的,或更坦率地說,人是從獸進化而來,因而,人性中的獸性問題,就是一頗重要的研究課題,而在這一復雜的問題中,人的心靈中所潴留的獸類生活習慣的積淀,如在自擇的封閉空間中能增加安全感,便是很值得抬出來探究的一種心理,我們姑且戲稱為“洞穴需求”——亦即一種潛在的對“私人空間”的最低限度的需求。 ……
編輯推薦
《獻給命運的紫羅蘭》自發(fā)表以來,深受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好評。這是一部打開的心靈世界,綻放的生命之花。真實的生活經歷、真切的人生感悟,對每一個獨一無二的生命的深度啟迪與震顫,如此富有實感,富有歲月的痕跡,富有時代的滄桑,令人思味無窮。精美水彩畫數(shù)幅,均為劉心武原創(chuàng),且屬首次公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