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魁智和他的戲

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劉福民  頁數(shù):960  字數(shù):79000  

內容概要

這套書寫的都是當下京劇舞臺上最知名的紅角,還有那些最能代表他們藝術水平與成就的好戲。角是好角,戲是好戲,好角之以成為好角,是因為他們演的好戲,打動了舞臺下無數(shù)觀眾;好戲之所以成為好戲,很大程度,是由于好角的演繹。好角讓好戲熠熠生輝,好戲激發(fā)出好角身體與心靈的潛力。
于是,把好角和他們演的好戲融為一體,如此好角會在觀眾記憶中變得更加具象、鮮活、生動。
寫的是好角好戲,就想找個曲牌作為叢書的名稱。這些好角都是他們所在行當中的翹楚,這套書的設計與文字又那么精巧可人,于是決定選用“折桂令”。
可惜白了點。白就白吧,意到就好。

書籍目錄

世俗觀照下事人事鬼的生死抉擇
——京劇《奇冤報》
歷史“戲說”的平民情懷
——京劇《打金磚》
男兒真本色長歌動地哀
——京劇《野豬林》
復仇的靈魂呼喚君子的人生悲歌
——京劇《伍子胥》
聲聲入耳感肺腑家事國事總關情
——京劇《四郎探母》
于魁智小傳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據(jù)專家考證《四郎探母》產(chǎn)生在清咸豐年間,那正是京劇初具規(guī)模走向成熟開始獨領舞臺風騷之時,首創(chuàng)首演此劇的是后來的“同光十三絕”、當年的“老生三杰”之一的張二奎。不過那時的演出本是從《坐宮》起至《別妻》止,想來和現(xiàn)在的流行演出本還是不盡相同乃至大不一樣也未可知吧。又據(jù)梨園世家資深前輩譚元壽老先生回憶,這出《四郎探母》的生成另有一說: 《探母回令》原來沒有這出戲。清朝咸豐、同治年間,京劇旗裝戲很流行。四福班排演了傳統(tǒng)劇目《雁門關》,也叫《南北和》,是寫宋遼交兵的故事,以旦角梅巧玲飾演遼邦蕭太后為主角。當時為了與梅巧玲斗智,經(jīng)盧勝奎改編的《四郎探母》,以老生楊延輝為主,其次為旦角鐵鏡公主,把蕭太后降為三號人物,也僅僅演到《見娘》為止,沒有《回令》。后來又經(jīng)過我曾祖父把這出戲引入到《回令》,成為有頭有尾的《探母回令》。不僅是突出了老生四郎,并成為老生、青衣、老旦、小生唱做并重的一出群戲。 譚元壽的曾祖父,即是京劇發(fā)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藝術大師譚鑫培。由此可見,前輩京劇藝人趨同時尚風情“流行色”和舞臺演出“熱賣點”,一逞個性才情“跟著感覺走”的創(chuàng)作模式與思路,才是這出《四郎探母》成為京劇傳統(tǒng)經(jīng)典代表作的緣由。 宋遼交兵兩軍對壘大戰(zhàn)將至劍拔弩張,這該是怎樣的一派肅殺緊張血色蒼茫的宏大敘事背景啊,但《四郎探母》的主人公楊延輝卻是一身鮮亮雍容的“大扮”裝束,伴隨著“小鑼”打上,邁著不緊不慢的“四方步”亮相登場,開始了一個家事親情“小角度”切入生發(fā)的“歌舞講故事”演繹進程。 十五年前金沙灘那一場鐵馬金戈的大戰(zhàn)早已煙消云散,在血雨腥風中僥幸逃脫保全了性命的楊延輝也改名易姓成了敵國的駙馬爺,過起了養(yǎng)尊處優(yōu)的日子。然而那“扯不斷理還亂”的家世鄉(xiāng)思,一懷愁緒幾多離索,還是他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重”,是埋藏在心底深處難以化解開的情結。“金井鎖梧桐,長嘆空隨一陣風?!睏钛虞x這一上場的“引子”開宗明義,就把他觸景生情黯然神傷的千般惆悵與萬般思念點染出來。但這“觸景”并非眼前的“實景”,而是楊延輝“境由心造”意念中的主觀感受,因為這“金井鎖梧桐”滿目蕭瑟秋色里的“特寫聚焦”,和后面接下來登場的鐵鏡公主開唱第一句“芍藥開牡丹放花紅一片”那大好春光入眼來的“鏡頭掃描”前后矛盾季節(jié)錯亂。然而,京劇表演舞臺時空的“典型環(huán)境”,往往就這樣的“寫意”,如此的“以人為本”靈動自由。

編輯推薦

《于魁智和他的戲》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于魁智和他的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院長不錯,真的挺好的
  •   這套叢書中現(xiàn)有的種類已齊,很緊湊精致的小書。
  •   這套書值得戲迷票友閱讀,既長知識,又能了解演員
  •   頁邊和后面封面占了黑黑的東西,我的書呀?。?!
  •   書很小巧,很薄,于魁智小傳就兩頁,太少啦!
  •   代表作及小傳,挺精致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