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錢程 編 頁數(shù):184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市聲”的60%都用簡譜和五線譜記譜,簡譜附在文字介紹后面,五線譜全部放在本書最后。每種市聲都擬配照片或插圖。小販叫賣是一種小商宣傳的民俗,也是一種早期的廣告宣傳形式。研究小販叫賣,對于我們更好地了解上海的社會發(fā)展和民俗文化,有著深遠的意義。本書挖掘了40余種小販叫賣聲,涵蓋了舊上海零售業(yè)的各個行當。本書立足于社會人文的角度,全方位地勾勒出老上海的風情畫卷,也讓人們在字里行間感受到濃郁的市井氣息和時代變遷。
書籍目錄
引言
一、晨光曲
1.倒馬桶——朱紅油漆子孫桶
2.賣黃魚——新鮮黃魚稻草穿
3.賣花——芬芳馥郁梔子花
4.賣蔬菜——時令菜蔬滿竹籃
5.賣雞蛋、鴨蛋——“蛋蛋”幽情在弄堂
6.賣大餅油條,賣麻油馓子、脆麻花,賣老虎腳爪
——油香四溢的早餐
二、日里向
7.爆炒米花——爆,響,炸出甜香脆
8.擦皮鞋——锃光瓦亮塵不染
9.切筍——年夜歲邊快刀忙
10.收舊貨——來者不拒變廢為寶
11.收紙錠灰——祭祀過后收塵埃
12.磨剪刀——稍等片刻顯尖鋒
13.修棕棚、藤棚——只為睡個安穩(wěn)覺
14.修洋傘和雨鞋——未雨綢繆在晴天
15.補碗——瓷箍瓷(自顧自)格江西人
16.修牙刷——小小長柄看細活
17.箍桶——散架回春有神工
18.生鐵補鑊子——縫隙見天有妙手
19.賣白果——千年銀杏傳福音
20.賣棒冰——生津止渴消酷暑
21.賣西瓜——沁人心脾甜又爽
22.賣冰——酷暑之中送冰涼
23?賣鹽炒豆——刮啦松脆又美味
24?賣豆腐花——男女老少皆咸宜
25?賣黃泥螺和蝦醬——下飯三碗沒話講
26?賣焦大麥——秋風送爽稻麥香
27?賣霉干菜——一百姓桌上皇帝菜
28?賣白糖倫教糕——弄巧成拙才出名
29?賣白糖梅子——又酸又甜女性愛
30?賣地梨——串串竹簽馬蹄來
31?賣晾衣竹——家庭主婦最喜歡
32?賣年糕團——白白糯糯裹甜成
33?賣香脆餅、苔條餅——唇齒之間海苔香
34?賣糖炒栗子——歪打良鄉(xiāng)卻正著
35.染衣裳——陳年舊貌換新顏
三、夜黃昏
四、夜深沉
五、賣藝
六、童謠
五線譜匯總
補白索引
后記
光盤日錄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磨剪刀——稍等片刻顯尖鋒 “削刀——磨剪刀!” 老上海對于磨剪刀的吆喝聲十分熟悉。 磨刀人以蘇北人居多,大多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窮人。老上海人稱磨刀人為“磨刀師傅”。 磨刀行當沒有什么復雜的機械和工藝。磨刀人大都身穿舊衣,外罩一個圍身。他們攜帶的所有工具和進行磨刀操作的場所,就是一條長凳。長凳一頭固定著一塊用來粗磨的沙磚石。長凳前凳腳的左邊掛著盛水的一個小鐵罐,鐵罐中放著一塊用來細磨的油磚石。長凳前凳腳的右邊掛著一個小布袋,里面裝著些小工具,有幾把大小不一的豬鬃刷子、抹布、老虎鉗、小鐵榔頭等。凳子的另一頭用舊布纏綁,那些纏綁一定厚度的棉布用作磨刀人的“座墊”。 磨刀師傅操作時,先把小鐵罐盛滿水,然后跨騎坐在長凳的坐墊處。磨刀時,首先用手摸并觀察刀刃鈍舊的程度,太鈍的還要用戧刀將鈍刀刃的兩邊刮薄,然后在沙磚石上進行粗磨。粗磨后再換上油磚石,進行細磨。磨刀時,師傅還得不時地提取小鐵罐中用水浸著、扎著布條的小拖把向刀淋水,為的是降低打磨過程中刀與磨石摩擦而產(chǎn)生的高溫。 磨剪刀比磨刀要麻煩,因為剪子有兩片,剪子的刀刃又是單邊的,磨的時候必須注意掌握剪子刀刃和磨刀石接觸面的角度。磨好剪子后,還要注意剪子中間的鉚釘是否松動,根據(jù)松動的情況,用小榔頭把鉚釘鉚緊。 約在20世紀40年代的老上海,還有過外國的“磨刀師傅”。那是流亡于上海的俄羅斯難民所尋找的一個行當。喊的是也是“削——刀——磨剪刀”,不過模仿得有點“洋涇浜”,明顯地有種外國腔。
編輯推薦
《上海滑稽叢書:遠去的上海市聲》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