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與記憶

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作者:亨利·柏格森  頁數(shù):240  譯者:肖聿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在柏格森生命哲學的形成邏輯上,記憶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它關系到綿延是否得到充分描述。該書試圖通過對記憶的研究,來確定精神與身體之間的關系。該書考察了純粹記憶,并把以具體形式出現(xiàn)的知覺看作純粹記憶和純粹知覺的綜合體,即思維和材料的綜合體。

作者簡介

亨利·柏格森(1859—1941),法國哲學家。曾任法蘭西學院哲學教授、道德與政治科學院年度主席和法蘭西科學院院士。其哲學體系中的基本觀念“創(chuàng)化論。最富有個人思維特色。他的著作文思綿密、比喻生動,富有詩的氣韻。1927年,因其著作的文學造詣,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書籍目錄

作者前言
第一章 論有意識呈現(xiàn)的形象選擇
 我們身體的意義及其運作
第二章 論形象認知
 記憶與大腦
第三章 論形象的存活
 記憶與思維
第四章 形象的劃分與固定
 知覺與材料
 靈魂與肉體
摘要及結(jié)論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這就是說:一個實體,一個獨立的物質(zhì)對象,最初都是作為一個質(zhì)的體系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在這個體系里,硬度和色彩(即觸覺資料和視覺資料)占據(jù)著中心位置,而其他的性質(zhì)實際上都懸浮在這兩種性質(zhì)之上。然而,視覺資料和觸覺資料的空間擴展性最為明顯,而空間的本質(zhì)特點是它的連續(xù)性。聲音之間存在著寂靜的間隔,因為聽覺并不總是占據(jù)這個間隔;在氣味之間,在滋味之間,也存在著空隙,仿佛氣味感覺和滋味感覺只是偶然地發(fā)揮著功能。而與此相反,我們一旦睜開眼睛,整個視野里就充滿了色彩;而且,由于固體必然要互相接觸,我們的觸摸就必定沿著對象表面或邊緣產(chǎn)生,而從不會真正被中斷。我們應該如何圓滿解釋物質(zhì)廣度的連續(xù)性呢?它為原初知覺所把握,延伸到每個被假定為具備實體性和個體性的實體中。毫無疑問,這個連續(xù)性的外觀每時每刻都在變化,那么,我們?yōu)槭裁礇]有簡單而純?nèi)坏卣J識到整體的變化,就像我們轉(zhuǎn)動萬花筒時看到的一樣呢?簡而言之,我們?yōu)槭裁匆秸w的運動性中,去尋找假定要運動的實體假定要遵循的那些軌跡呢?我們得到了一種運動著的連續(xù)性,其中,每一種東西都既在被改變,又在被保留:既然如此,我們何以要將永恒與變化這兩個術語分開,而用實體來表現(xiàn)永恒、用空間里的同質(zhì)性運動來表現(xiàn)變化呢?

編輯推薦

《漢譯經(jīng)典023:材料與記憶》為漢譯經(jīng)典叢書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材料與記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7條)

 
 

  •   對研究記憶方面的東西很有幫助。
  •   一個被遺忘的哲學家
  •   帕格森很經(jīng)典的作品,很有看的必要
  •   研究正好需要
  •   這本書還沒有來得及讀,想看一看如何影響了舒茨
  •   質(zhì)量還行吧.紙質(zhì)算不上很完美,不過印刷倒還清楚!
  •   替同學買的,物美價廉,同學很滿意。唯一的遺憾是這個系列基本都是新瓶裝舊酒
  •   哈哈!不花點功夫是看不懂的哦
  •   很喜歡這本書,價格也便宜就買下來了。
  •   此書文章混亂晦澀,殊無價值。不建議購買。
  •   好書 經(jīng)典 值得一讀
  •   柏格森的大作
  •   裝幀還是不錯的
  •   原創(chuàng)書評:不錯,發(fā)貨速度很好
  •   柏格森的心理學名作
  •   柏格森的代表作之一
  •   知識和經(jīng)驗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