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三分

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作者:陳邇冬  頁數(shù):158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閑話三分》是一本關(guān)于《三國演義》的小說情節(jié)與三國時代歷史事實的略帶考證性質(zhì)的隨筆?!度龂萘x》是我國古典文學(xué)名著,三國故事經(jīng)由這本小說的渲染已深入國人的心中,很多人都把小說情節(jié)等同于歷史事實。然則,小說與歷史之間究竟是怎樣一種關(guān)系?章學(xué)誠評論《三國演義》是“七實三虛”,這樣的比例對不對?作者在構(gòu)思小說時為什么要“虛”?又究竟是“虛“ 在何處?哪些地方“虛”得好?好在何處?哪些地方“虛”得不好,為何不好?在“虛”之外,又有哪些地方是“實”的,是從陳志和裴注中取材的?這些材料又有哪些張冠李戴了?所有這些問題,都將在《閑話三分》中得到一一解答。

作者簡介

  陳邇冬,著名學(xué)者,古典文學(xué)評論家。一九五四年調(diào)入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先后出版《蘇軾詩選》、《蘇軾詞選》和普及讀物《蘇東坡詩詞選》等,另有《閑話三分》、《九紋龍》等論著行世。

書籍目錄

看完《閑話三分》的閑話外行話《三分》閑話開頭“桃園結(jié)義”與“怒鞭督郵”蔡邕與董卓蘇東坡和曹雪芹的觀點“發(fā)矯詔諸鎮(zhèn)應(yīng)曹公”董昭教打“皇帝牌”“衣帶詔”之疑小霸王孫策再談孫策建業(yè)與武昌孫權(quán)與臺灣為周郎叫屈隆中對與出師表初出茅廬第一計“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周瑜打黃蓋”及其他銅雀春深何關(guān)二喬赤壁之戰(zhàn)的尾聲劉備與孫夫人曹操的女婿曹娥碑·曹操·楊修關(guān)于《楊修之死》關(guān)羽愛戴高帽子張飛妻女與夏侯淵父子替趙子龍抱不平魏王殺識魏王者及假魏王曹丕的武術(shù)再談曹丕蒲留仙筆下的《甄后》“先帝慮漢賊不兩立”質(zhì)疑從馬謖說到王平司馬懿裝病托孤比較篇吳蜀相互嘰嘲由魏延說到子午谷楊儀魏延的沖突魏延的冤案姜維“九伐中原”前后劉禪與孫皓后記

章節(jié)摘錄

  閑話開頭  魯迅先生《中國小說史略》:“說《三國志》者,在宋已甚盛,蓋當(dāng)時多英雄,武勇智術(shù),瑰偉動人,而事狀無楚漢之簡,又無春秋列國之繁,故尤宜于講說?!f三分’為說話之一??疲c‘講《五代史》’并列。金元雜劇亦常用三國時事,……而今日搬演為戲文者尤多,則為世之所樂道可知也。其在小說,乃因有羅貫中本而名益顯?!薄 ×_貫中是元、明間人,在他以前,已有《三國志平話》,有金、元以三國故事為題材的雜劇,他又“皆排比陳壽《三國志》及裴松之注,間亦仍采平話,又加推演而作之;論斷頗取陳、裴及習(xí)鑿齒、孫盛語,且更盛引‘史官’及‘后人’詩。然據(jù)舊史即難于抒寫,雜虛辭復(fù)易滋混淆,故明謝肇涮既以為‘太實則近腐’,清章學(xué)誠又病其‘七實三虛惑亂觀者’也?!保ā吨袊≌f史略》)  在下閑話三分,原是襲用宋人“說三分”之名,想循“虛”人“實”,化“腐”為新,庶幾不“惑亂觀者”。此即閑話之動機。若謂一家之言,則吾豈敢!  先從書名說起:《三國志演義》今本作《三國演義》,不知為何去掉“志”字?羅貫中的“演義”,是演陳壽《三國志》之義,非演“三國”之義。演義為小說之一種體裁,根據(jù)史志,敷演其義。原是作家慮及古史舊志,非一般讀者所能涉獵,遂以較通俗的文字演其義,使之家喻戶曉,經(jīng)過作家的藝術(shù)加工,讀者的心賞神會,數(shù)百年的流傳,這種“故事新編”,已成不朽的名著,其魅人之力,遠遠超過了其所依據(jù)的古史舊志。文勝于史,這是小說家的本領(lǐng)。但是那個“志”字,似可不必去掉的。否則,依約定俗成之例,如《水滸全傳》只名《水滸》,則此書徑名《三國》,亦無不可?!  度龂狙萘x》是歷史小說,也可以說是政治小說。說它是歷史小說,是它基本上按照《三國志》改編的。是小說就不妨有實有虛——不管是幾實幾虛,真人真事之中和之外加以虛構(gòu),減或增,取或舍,夸大或縮小,剪接或移挪……都由它。但從這棵樹的枝葉花果上可以看出歷史的面貌,鋸斷樹的主干可以細數(shù)歷史的年輪。說它是政治小說,是它揭示了當(dāng)時統(tǒng)治階級怎樣鎮(zhèn)壓人民,怎樣內(nèi)部斗爭,怎樣割據(jù),合縱連橫,彼起此伏,爾詐我虞,互相吞并,搶奪地盤,稱王稱帝……由“合久必分”到“分久必合”。這些政治把戲,只有通過演義才為人民所知。可以說《三國志演義》是比《三國志》更能教會讀者識別那時的歷史事件、政治得失,乃至三國以前和三國以后的封建社會,治亂興亡,改朝換代,莫不如此,可以類推?! ∵@是《三國志演義》的最大功績?!  度龂狙萘x》久流傳,而《三國志平話》已漸不為人所知,今日京劇和地方劇中的“三國戲”,也絕大多數(shù)是由《三國志演義》出,而很少承繼金元雜劇如《赴襄陽會》、《復(fù)奪受禪臺》……以至于較后的《關(guān)公月下斬貂蟬》之類,其原因亦在此?!  疤覉@結(jié)義”與“怒鞭督郵”  《宴桃園豪杰三結(jié)義》是《三國志演義》的開端,這一開端,頗為后來的人所樂道,更為小說家所沿襲,如《水滸傳》與一百零八人“大聚義”,《七俠五義》寫“五鼠”結(jié)拜……以至于舊社會的幫會、堂口、北洋軍閥、國民黨……都有“拜把”的風(fēng)氣,如蔣介石和馮玉祥拜了把,稱馮為大哥,又早和李宗仁拜了把,稱李為弟,互換“蘭譜”,上寫誓約:“誼屬同志,情切同胞,同心一德,生死系之?!钡恰笆Y桂戰(zhàn)爭”、“蔣馮閻戰(zhàn)爭”,老蔣雄猜陰狠,何嘗有絲毫“義氣”在?這當(dāng)然與“桃園結(jié)義”相距天淵,不足道了。  其實東漢桓、靈之世,只有“朋黨”——朝野的一些“清流”,如周福、房植、竇武、陳蕃、李膺、張儉、杜密……以至出現(xiàn)于演義中的一個次要人物劉表,就是與張隱等同為“八顧”,又與張儉等同稱“八及”。這些“朋黨”只是名士間的交結(jié),都不是拜把的結(jié)義。這且不說,只說桃園結(jié)義這回事,是演義的作者受元明間的“江湖”風(fēng)氣影響,而且早于他的《平話》已定型了,遂沿襲并加深渲染?! £悏邸度龂尽な駮は戎鱾鳌罚骸跋戎鞑簧鯓纷x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好交結(jié)豪俠,年少爭附之。”這位沒落王孫劉備,盡管他是漢末大儒盧植的學(xué)生,卻不肯讀書,倒有幾分像他的老祖宗劉邦。關(guān)、張只是“爭附”他的“豪俠”。不過他們之間關(guān)系密切,用今天的話說,是“最親密的戰(zhàn)友”。他們確是與別人不同,同書《關(guān)羽傳》:“先主于鄉(xiāng)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御侮。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tǒng)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薄稄堬w傳》:“少與關(guān)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shù)歲,飛兄事之?!边@就是編造桃園結(jié)義的所本。自始至終,劉備之于關(guān)、張,是領(lǐng)導(dǎo)與干部的關(guān)系,君臣關(guān)系。其中劉、關(guān)似乎更密切些,同書《魏書·劉曄傳》劉嘩說:“且關(guān)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至于舊戲還把趙云加入,稱為“四弟”,那不僅在陳壽的《志》中找不到一點影子,趙云的地位還在馬超、黃忠之下;就是在羅貫中的《演義》中,也沒有說過他是“四將軍”?!  皬堃淼卤薮蚨洁]”這件事是劉備親手干的,演義卻把這事寫在張飛身上。據(jù)《先主傳》:當(dāng)時劉備以地方勢力參加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討黃巾有軍功,做了安喜縣尉?!岸洁]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印綬系其頸,著馬枊(捆在馬樁上),棄官亡命?!迸崴芍⒁兜渎浴罚骸捌浜螅ㄆ近S巾之后)州郡被詔書,其有軍功為長吏者,當(dāng)沙汰之。備疑在遣中。督郵稱疾,至縣,當(dāng)遣備,備素知之。聞督郵在傳舍,備欲求見督郵,督郵稱疾不肯見備,備恨之。因還治,將吏卒更詣傳舍,突入門,言‘我被府君密教,收督郵’,遂就床縛之,將出到界,自解印綬系督郵頸,縛之著樹,鞭杖數(shù)百余下,欲殺之,督郵求哀,乃釋去之。”原來劉備是在被“沙汰”、“遣”(就是淘汰、遣散)之列,那位間接代表中央、直接代表郡守來的督郵老爺又擺架子,劉備惱上加怒,就做出這樁事來。演義為了要把劉備寫得“仁厚”,就移植到“魯莽”的張飛身上。這一嫁接,故事就活了,人物也活了?! 【捅救吮臼驴矗瑒湮磭L不有乃祖劉邦那種流氓英雄氣質(zhì)。劉邦看見秦始皇的車駕,就說“大丈夫當(dāng)如是也”;劉備小時與群兒戲于樹下,也說“吾當(dāng)乘此羽葆”。如果不是史家造謠——我想陳壽不會因為司馬遷那樣寫了他就這樣寫,看漢朝第一個皇帝和最末一個三分之一的皇帝,多少貫串著一點“家風(fēng)”?! 〔嚏吲c董卓  蔡邕是好人,是著名的經(jīng)師、史家、文學(xué)家、書法家。董卓是壞人,是土豪、惡霸、軍閥、奸臣、屠伯和政治野心家??墒菤v史太無情,競把他們拴在同一條死亡線上。蔡邕也算是不忠了。  斜陽古道趙家莊,  負鼓盲翁正作場?! ∩砗笫欠钦l管得,  滿村聽說蔡中郎?! ∵@是陸游有名的詩篇,可見宋代民間說唱文學(xué)已將蔡邕其人其事為題材了。元末明初,高則誠寫《琵琶記》,更把蔡邕編作不孝不義之人。連明末的妓女李香君(《桃花扇》里的女主角),當(dāng)她在南京桃葉渡送別侯方域公子時,也唱《琵琶記》中曲,并對侯說:“公子才名文藻,雅不減中郎。中郎學(xué)不補行,今琵琶所傳詞固妄,然嘗昵于董卓,不可掩也?!附K自愛,無忘妾所歌琵琶詞也,妾亦無復(fù)歌矣!”(見侯方域《壯悔堂文集·李姬傳》)  《三國志演義》說“董卓暴尸于市,忽有一人伏其尸而大哭”,這個人就是蔡邕,王允“命將蔡邕下獄中縊死”云云。這“哭尸”和“縊死”都非史實,是小說家夸張了。據(jù)《后漢書。董卓傳》,呂布刺董卓后,陳尸于市,有“主簿田儀,及卓蒼頭(老仆人)前赴其尸,布又殺之”。《三國志》田儀作田景,并說呂布“凡所殺三人”。另一個是誰呢?也不是蔡邕。這時蔡邕還是王允的座上客,《后漢書·蔡邕傳》:“及卓被誅,邕在司徒王允座,殊不意言之而嘆,有動于色。王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蓖踉蔬持@一段話,和馬日碑勸說王允那些話,演義寫的基本上與正史相符。但《蔡邕傳》“邕遂死獄中,允悔,欲止而不及”,可信未必是王允叫人縊死他的?! 〔嚏咴跐h靈帝光和年間,被閹宦的黨羽迫害,受了“髡”刑。靈帝死,少帝立,董卓廢少帝,另立獻帝(劉協(xié)),他起用蔡邕,蔡邕是被董卓強逼出來做官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閑話三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