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3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作者:劉正發(fā) 頁數(shù):516
前言
我們這一代彝族人的名字富有這個時代的特點,有的只有彝族名字;有的只有漢族名字;有的以前用漢名,現(xiàn)在只用彝名;有的以前用彝名,現(xiàn)在只用漢名;有的既有漢族名字又有彝族名字。本訪談的記錄者屬于后者,既有彝名又有漢名:阿里瓦薩和劉正發(fā)?! ⒄l(fā)老師是我的同事,我們也算是同學,我讀研究生時他讀本科,同在一個系。畢業(yè)后我們都留校工作,你來我往,感情甚深?! ”驹L談錄,是劉正發(fā)老師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不斷穿梭于云南、四川彝區(qū)進行實地田野調查的成果。他選取了三十三位不同行業(yè)、不同學歷層次的彝人進行訪談,之后整理而成。訪談內容涉及涼山彝族的歷史、教育、家支、社會、政治、經濟、宗教、婚姻、習俗等方方面面,內容很豐富。從這些訪談中折射出許多思想、許多讓人思考的東西,多少反映了當?shù)匾妥迦藢鹘y(tǒng)文化教育和現(xiàn)代教育或對現(xiàn)代學校教育的態(tài)度和反思,頗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⒄l(fā)老師讓我為其寫序,確實不敢當,推了好幾次,也沒有推掉。我想這是劉老師對我的鼓勵。我一直從事少數(shù)民族教育的研究和教學,特別關注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教育和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現(xiàn)代學校教育的發(fā)展。我想借此機會,也和劉老師訪談過的這些彝人一樣,就少數(shù)民族教育談點自己的學習體會,權當是劉老師的第三十四位訪談者。
內容概要
我們這一代彝族人的名字富有這個時代的特點,有的只有彝族名字;有的只有漢族名字;有的以前用漢名,現(xiàn)在只用彝名;有的以前用彝名,現(xiàn)在只用漢名;有的既有漢族名字又有彝族名字。本訪談的記錄者屬于后者,既有彝名又有漢名:阿里瓦薩和劉正發(fā)。
作者簡介
阿里瓦薩(劉正發(fā)),1970年生,四川攀枝花鹽邊人,彝族,法學博士,副教授(一級),碩士生導師,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黨總支副書記。2003年至2004年公派留學日本,主攻日本語言文化和教育學專業(yè)。主要從事教育教學管理研究和民族文化傳承與教育研究。已出版專著《涼山彝族家支文化傳承的教育人類學研究》:在核心期刊發(fā)表《試論文化傳播論對教育的啟示》、《試論彝族家支家譜教育習俗》等20多篇學術研究論文:曾參與編寫中央民族大學國家“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王軍教授主編的《教育民族學》和《民族文化傳承與教育》;主持完成中央民族大學“21”工程2006年青年教師科研基金項目《攀枝花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兒童教育狀況調查研究》:目前與王軍教授一起主持研究教育部課題。
書籍目錄
田野調查訪談提綱訪談題目(一)訪談題目(二)田野調查訪談一、2006年6月23日上午阿蘇大嶺二、2006年6月23日上午趙新國三、2006年6月24日上下午馬立三四、2006年6月25日下午和26日上午曲木約質五、2006年6月29日下午楊正冬六、2006年6月30日上午楊希七、2006年6月30日下午金古甲哈楊明武八、2006年7月2日上午馬雄才九、2006年7月2日晚依伙務力十、2006年7月3日上午李弘十一、2006年7月3日晚上依伙阿普十二、2006年7月4日下午盧保生十三、2006年7月7日下午蘇學文十四、2006年7月8日下午沙瑪老人十五、2006年7月9日上午林英發(fā)十六、2006年7月10日上午陳勤學十七、2006年7月11日上午金古五斤十八、2006年7月11日下午和23日下午楊繼武十九、2006年7月12日上午沙萬祥二十、2006年7月12日下午瓦扎伍合二十一、2006年7月13日下午沙瑪書記二十二、2006年7月15日上午蔣日萬格二十三、2006年7月15日下午楊康二十四、2006年7月15日下午吉伙體茲二十五、2006年7月15日晚楊文忠二十六、2006年7月17日上午阿西拉依二十七、2006年7月22日上午陳國光二十八、2006年7月30日下午巴且日伙二十九、2006年8月1日上午潘文超三十、2006年8月1日下午何剛三十一、2006年8月4日上午馬爾子三十二、2006年8月6日晚吉好好達附錄一、鹽源縣瀘沽湖鎮(zhèn)彝語、摩梭語語言使用情況調查報告二、筆者田野調查訪談路線三、筆者父子連名譜系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兄弟關系。怎么能通婚呢?”:婚約關系 筆者:您怎么看待黑彝和白彝之間一般不通婚的事? 阿蘇與熱柯是兄弟關系,阿迪、阿細與瓦扎也是兄弟關系,金古、蔣日、吉伙與補約也是兄弟關系?! 」P者:為什么呢? 都說是一家人一個祖宗傳下來的子孫。同根是沒有問題的。阿蘇家的祖先“牛涅”,即牛涅阿蘇跟瓦扎、熱柯是同等級的,甚至牛涅還管著他們。不然,當時明朝出兵六萬五千人,為何重點去攻打“牛涅”家呢?其他那些還夠不上敵人嘛。這事距今四百多年了,約四百二十年左右,圍剿牛涅家。我認為黑彝和白彝之間不通婚,主要是因為兄弟關系吧。兄弟關系,怎么能通婚呢? “‘耗子尾巴’長不了?!保杭抑Щ顒印 」P者:您是怎么看待家支勢力和家支活動的? 家支這個東西是一定歷史階段形成的,社會發(fā)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后產生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當時有它存在的價值。當時彝族人民依靠這個來生存。彝族的社會制度當中,利用這個來保護一部分人的生存。凡屬于它這個血統(tǒng)范圍內的,它都要來保衛(wèi),來保護,來救濟,來關心。反過來說,自己受到保護,貢獻一定的物質給這個家支,也不是不應該的。而且不是捐給家支頭人,而是像現(xiàn)在的稅收一樣,并不是單給哪個人吃的,是集中收集在一起的,形成了一個制度。哪個人出了什么事情,就去幫助,去盡義務。出大事捐多少,出小事捐多少,還看貧富程度。富人有富人的義務,窮人有窮人的義務,包括戰(zhàn)爭中的賠命金,過去都是家支內大家共同承擔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