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性格與思想譜系

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丁為祥  頁數(shù):743  字數(shù):74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朱熹(1130-1200)是孔子之后中國最重要的思想家,也是兩宋以降中國學術形態(tài)與文化性格的塑造者?!秾W術性格與思想譜系:朱子的哲學視野及其歷史影響的發(fā)生學考察》從發(fā)生學的視野出發(fā),依據(jù)朱子文本與相關文獻,在充分吸納國內外學術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緊扣朱子的學術性格與思想譜系,展開對朱子哲學視野及其歷史影響的深入考察。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系統(tǒng)分析朱子的早年經(jīng)歷——從出身、師承到學術性格及其思想譜系的形成,并通過朱熹與張、陸象山、呂祖謙、陳亮的理論論辯以及朱熹對《四書》的集注與具體探討展現(xiàn)其思想體系;下篇從朱熹學說的歷史境遇出發(fā),依次分析宋、元、明、清朱熹思想的歷史影響,特別是通過20世紀三位大家馮友蘭、錢穆與牟宗三之朱子研究的深入解讀,凸顯了現(xiàn)代化背景下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同的推陳出新途徑。

作者簡介

  丁為祥,1957年生,陜西西安人。哲學博士,現(xiàn)任陜西師范大學教授,中國哲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中國哲學學會、中華孔子學會與中華朱子學會理事。長期從事中國哲學的教學與研究,對儒學的未來命運尤為關注。已出版《實踐與超越——王陽明哲學的詮釋、解析與評價》(陜西人民出版社1994)、《自苦與追求——墨家人生哲學概覽》(武漢出版社1998)、《熊十力學術思想評傳》(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虛氣相即——張載哲學體系及其定位》(人民出版社2000)等專著,并在《哲學研究》、《中國哲學史》、《自然辯證法研究》、《北京大學學報》、《文史哲》以及《中國哲學季刊》(美國)、《文化中國》(加拿大)、《哲學與文化》(臺北)等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一百余篇。

書籍目錄

引言
上篇:朱子學術性格與思想譜系的形成
第一章 朱子的早年經(jīng)歷及其學術性格的形成
一、家世、志趣與早年生活
一、從學三君子:科舉、業(yè)儒與習禪
三、問道李延平:佛與儒之抉擇
四、延平答問:儒學新路向的肇端
五、從“中和舊說”到“中和新說”
六、朱子的學術性格及其形成
第二章 對先賢的繼承——朱子與周、張、二程
一、思想譜系概說
二、北宋五子的思想發(fā)展及其走向
三、朱子對二程的抉擇
四、朱子對張載、周敦頤的揀擇與詮釋
五、朱子思想體系的基本規(guī)模
第三章 與同仁的切磋——朱子一生的論戰(zhàn)
一、“仁說”之辨——朱子與張
一、為學方向與人手之爭——朱子與陸象山
三、經(jīng)史、博約之間——朱子與呂祖謙
四、王霸義利之辨——朱子與陳亮
五、朱子學術性格與思想譜系的激蕩與定型
第四章 向原典的回歸——朱子與“四書”
一、朱子與《大學》
二、朱子與《中庸》
三、朱子與《論語》
四、朱子與《孟子》
五、朱子思想譜系的定型及其功能
上卷結語:朱子的理氣世界及其究極歸向
下篇:朱子哲學的歷史影響及其發(fā)生學考察
第五章 朱子哲學的后世影響及其演變
一、從學禁、黨禁到官方意識形態(tài)
二、獨尊與潛流——元代的朱子學
三、雙向的落實及其裂變——明代的朱子學
四、朝野的雙向修正與尷尬轉型——清代的朱子學
五、朱子思想譜系的流衍及其多元走向
第六章 邏輯理性的引進與詮釋——馮友蘭的朱子研究
一、成學經(jīng)歷與治學的基本出發(fā)點
二、從形式質料、真際實際到共相追求
三、理氣關系與共相、殊相
四、從生存實在論到邏輯實在論
五、文化的通約性與不可通約性
第七章 歷史理性的研究與評價——錢穆的朱子研究
一、從“系年”、“學術史”到“學案”
二、“宇宙本體論”
三、朱子的“心學”
四、辨朱陸、辟佛禪
五、歷史視閾下的文化理想
第八章 超越理性的裁正與批評——牟宗三的朱子研究
一、從“實在論”到“本體宇宙論”
二、“即存有即活動”與“只存有不活動”
三、從“存有之理”到“存在之理”
四、“良知坎陷說”與“一心開二門”
五、良知的孤懸與落寞的人生
下卷結語:認同的選擇與選擇的認同——現(xiàn)代化牽引下的朱子學
主要參考文獻
關鍵詞索引
人名索引
地名索引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正因為生存實在論的世界并不是作為具有齊一性的所謂客觀實在,而首先是作為人之個體性的生存實在,因而其所面對的宇宙也就不是所謂純客觀宇宙,——即完全經(jīng)由實證性的認識所形成并且也具有客觀齊一性的宇宙,而往往是從人的此在世界出發(fā)所追溯、推導出來的宇宙,是即所謂萬物一體的宇宙,當然也包括所謂“宇宙論玄想”?!獎⑹鱿认壬苏f在指謂朱子哲學之宇宙論進路及其非科學實證性質這一點上是完全可以成立的。但這一說法也存在著辨析的需要。因為朱子哲學之宇宙論進路或宇宙論規(guī)模,并不單純是為了表現(xiàn)其“玄想”,也不是為了顯現(xiàn)其思辨領悟能力,而主要表現(xiàn)了其哲學的一種宇宙論關懷或宇宙論面向,至于儒家的萬物一體之仁,實際上也正是通過這種宇宙論關懷或宇宙論面向才得以顯現(xiàn)的。所以,對于朱子的學術性格,如果我們說它是一種實在論,那就必須承認它首先是一種關于人倫生存性的實在論;如果我們承認它也可以表現(xiàn)為一種宇宙論,那么它首先也就是一種從人之個體性生存出發(fā)的萬物一體式的宇宙論關懷。因為對朱子的思想體系而言,這種學術性格既是其所以形成的主體之因,同時也是其能夠形成的思想前提或文化背景。從這一點出發(fā),起碼可以說明為什么朱子可以準確地概括延平的思想,但卻始終拒絕延平的為學進路。因為按照延平的進路,人所生存的現(xiàn)實世界非但不是應當認知和適應的對象(當然從延平到傳統(tǒng)儒學也并不排除對生存世界的認知,但卻從來不以之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而且只能是依據(jù)其道德理想來改造和提升的對象;如果既不能改造也不可能提升,那么按照延平的思路,他也就只能退而“屏居山田,結茅水竹之間”了,從而與之保持一種比襯與觀照的關系。但對朱子的學術性格來說,這無疑是難以接受的。因為不僅其生存實在論的學術性格無法接受(它本身不僅包含著對人生世界一定程度的認知,而且也必然要以一定的現(xiàn)實知識作為自己人生理想的實現(xiàn)條件),而且其萬物一體的宇宙論關懷也是根本無法接受的。因為離開了一定的認知、適應以及與現(xiàn)實世界的共在,包括對現(xiàn)實世界的改造與提升之外,其宇宙論關懷也就真正成為一種“玄想”了。進一步看,朱子之所以從“中和舊說”走向“中和新說”,從延平的內向體驗進路走向伊川之外向思辨進路,也同樣是由這種學術性格決定的。 對于朱子來說,這種學術性格是既受于天且受于人的。從先天方面看,朱子出身于五世“業(yè)儒”之家,對于這種家庭來說,是否出仕無所謂,但卻必須以讀書明理作為自己的立身之基。所以朱子五歲就開始讀書,從而也就步入了“業(yè)儒”的系列。從個人資質來看,雖然朱子自幼就開始讀書,但“在語言能力、記憶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活動能力方面,他所表現(xiàn)出來的智力水平與同齡人相比似屬平常”。就這一點而言,雖然朱子自幼就開始讀書,并且以“業(yè)儒”為期,但他卻既沒有過人的資質,也沒有超人的智力,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中等資質的“常人”或普通的讀書人而已。但朱子的最大特點就在于勤奮,——手不釋卷而又心胸闊大,所以他的讀書學習也就表現(xiàn)出無所不究的氣象;而當他十五六歲開始習禪時,與其說是出于一種心靈與性格的需要,不如說主要是出自一種青少年的好奇或知識性的關懷。古人所謂勤能補拙一說,在朱子身上表現(xiàn)得再典型不過了。

編輯推薦

《學術性格與思想譜系:朱子的哲學視野及其歷史影響的發(fā)生學考察》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學術性格與思想譜系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學術性格與思想譜系。
    丁先生人到知命之年,以一位淳淳學人的心態(tài),深磨朱子所得的體認,如一腔熱血,不吐不快。這部大書的選題,對于一個做學問已近于游刃有余的先生而言無疑是具有極大風險的,但是,這個視角有確實很有生命維度的。如果說在張立文、陳來為代表的理論派之外,尚需對朱子其人其學細究一番的話,那么,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以士大夫的政治視角展示出了朱子身為士人面對國是、黨爭的身不由己。則,丁先生也就只有在這樣一個維度上以朱子自身的學術生命和思想譜系為旨歸,單刀直入,在身不由己之內,體察一代鴻儒在關乎生命的學術道路上的自覺選擇。
    關于學術性格。
    學術性格,是對于一位學人從為學、為人的雙向體察而得出的一種思考維度,其優(yōu)勢是學人互現(xiàn)。是最能統(tǒng)一歷史與思想的真實。探索學術性格,了解學問規(guī)模的思想性格,也就是說尋找其學術思想當中某種統(tǒng)一于其“人生”的部分。
    長期以來,由于受“兩軍對戰(zhàn)”研究模式的影響和中國哲學研究中過分“鐘情”于概念辨析的情況來看,把某一個思想家“凝煉”成幾個重要的“概念”和“命題”往往造成了很多“見學不見人”的成果出現(xiàn)。中國學問自古有其獨立的傳統(tǒng)和研究典范。孟子云:“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清代章學誠在《文史通義•文德》中說:“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論古人之辭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處,亦不可以遽論其文也?!?可見如果要相對真切的走近一個古人,當盡量從其走過的歷史世界入手,了解其人生和所處的時代。
    丁先生的這部大書,正是對學術性格這一極具理論挑戰(zhàn)性的研究維度第一次正面、積極的回應。這樣的研究選角,膽色過人。雖然丁先生總以自己耕農的出身自處,但這樣的理論冒險,在讀者看來,堪稱是富有“騎士”精神的。
    在為丁先生的理論創(chuàng)見感慨時,也不盡有些許朦朧的擔憂。關于思想人物,以學術性格作為考察角度,可能有如下顧忌。首先,歷史的真實與邏輯的真實、思想的真實如何真正的統(tǒng)一。其次,從譜傳,文獻中梳理的人生與歷史時空的他者,讓這種研究的基礎性立足何處。再次,這種研究緯度因何在研究主體上有效。第四,這種研究緯度需要一種化身成圣、內在超越的洞見。這種靈明如何把握。
    關于思想譜系。
    思想譜系可以理解為關于朱子的思想譜系,與關于20實際朱子研究三大家的思想譜系。丁先生當然首先要理會朱子的思想譜系。這從朱子與文本、朱子與前賢(特別是周、張、二程),朱子之“四戰(zhàn)”中可以體察。但是,丁先生著力的重點恐是對20世紀朱子三家的橫評。這當中不單有思想內部的理論意義,更有基于時代、人生、乃至人性的良苦用心。無論是馮友蘭的邏輯理性、錢穆的歷史理性、牟宗三的超越理性,都是在思想譜系的梳理下,體現(xiàn)著屬于研究者自己的學術性格。
    關于學術性格與思想譜系。
    那么,丁先生的大書,會否融朱子學術視野與思想譜系的發(fā)生學考察,20世紀朱子三家的思想譜系與理論糾葛的橫評于一身。流淌出屬于自己的活生生的學術性格呢。
  •   這是一部大書。學術性格與思想譜系丁先生人到知命之年,以一位淳淳學人的心態(tài),深磨朱子所得的體認,如一腔熱血,不吐不快。這部大書的選題,對于一個做學問已近于游刃有余的先生而言無疑是具有極大風險的,但是,這個視角有確實很有生命維度的。如果說在張立文、陳來為代表的理論派之外,尚需對朱子其人其學細究一番的話,那么,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以士大夫的政治視角展示出了朱子身為士人面對國是、黨爭的身不由己。則,丁先生也就只有在這樣一個維度上以朱子自身的學術生命和思想譜系為旨歸,單刀直入,在身不由己之內,體察一代鴻儒在關乎生命的學術道路上的自覺選擇。關于學術性格。學術性格,是對于一位學人從為學、為人的雙向體察而得出的一種思考維度,其優(yōu)勢是學人互現(xiàn)。是最能統(tǒng)一歷史與思想的真實。探索學術性格,了解學問規(guī)模的思想性格,也就是說尋找其學術思想當中某種統(tǒng)一于其“人生”的部分。長期以來,由于受“兩軍對戰(zhàn)”研究模式的影響和中國哲學研究中過分“鐘情”于概念辨析的情況來看,把某一個思想家“凝煉”成幾個重要的“概念”和“命題”往往造成了很多“見學不見人”的成果出現(xiàn)。中國學問自古有其獨立的傳統(tǒng)和研究典范。孟子云:“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清代章學誠在《文史通義?文德》中說:“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論古人之辭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處,亦不可以遽論其文也。” 可見如果要相對真切的走近一個古人,當盡量從其走過的歷史世界入手,了解其人生和所處的時代。先生的這部大書,正是對學術性格這一極具理論挑戰(zhàn)性的研究維度第一次正面、積極的回應。這樣的研究選角,膽色過人。雖然丁先生總以自己耕農的出身自處,但這樣的理論冒險,在讀者看來,堪稱是富有“騎士”精神的。在為丁先的理論創(chuàng)見感慨時,也不盡有些許朦朧的擔憂。關于思想人物,以學術性格作為考察角度,可能有如下顧忌。 首先,歷史的真實與邏輯的真實、思想的真實如何真正的統(tǒng)一。其次,從譜傳,文獻中梳理的人生與歷史時空的他者,讓這種研究的基礎性立足何處。再次,這種研究緯度因何在研究主體上有效。第四,這種研究緯度需要一種化身成圣、內在超越的洞見。這種靈明如何把握。關于思想譜系。思想譜系可以理解為關于朱子的思想譜系,與關于20實際朱子研究三大家的思想譜系。丁先生當然首先要理會朱子的思想譜系。這從朱子與文本、朱子與前賢(特別是周、張、二程),朱子之“四戰(zhàn)”中可以體察。但是,丁先生著力的重點恐是對20世紀朱子三家的橫評。這當中不單有思想內部的理論意義,更有基于時代、人生、乃至人性的良苦用心。無論是馮友蘭的邏輯理性、錢穆的歷史理性、牟宗三的超越理性,都是在思想譜系的梳理下,體現(xiàn)著屬于研究者自己的學術性格。關于學術性格與思想譜系。那么,丁先的大書,會否融朱子學術視野與思想譜系的發(fā)生學考察,20世紀朱子三家的思想譜系與理論糾葛的橫評于一身。流淌出屬于自己的活生生的學術性格呢。 閱讀更多 ›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