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大學·中庸

出版時間:2011-3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陳曉芬,徐儒宗  頁數:360  字數:20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論語》是儒家的語錄體著作,用言談的原態(tài)方式記錄了孔子的思想,是我們了解和研究孔子思想及儒學理論最基本也是最可靠的文獻?!洞髮W》和《中庸》是儒家經典中最具系統(tǒng)性的兩種理論著作?!洞髮W》是“內圣”與“外王”高度統(tǒng)一的政治理論,也就是以“德治”為指導思想的政治哲學;而《中庸》則是協(xié)調各種關系以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的人生學說,是儒家論述人生修養(yǎng)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這三部書再加上《孟子》,合稱為“四書”,是元、明、清時期科舉命題的經典和士人最重要的必讀之書,在儒學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書籍目錄

論語
 前言
 學而篇第一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xiāng)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顏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衛(wèi)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曰篇第二十
大學
 前言
 第一章 釋“明明德”
 第二章釋“新民”
 第三章 釋“止于至善”
 第四章 釋“本末”
 第五章 釋“格物、致知” 
 第六章釋“誠意”
 第七章 釋“正心、修身”
 第八章 釋“修身、齊家”
 第九章 釋“齊家、治國”
 第十章 釋“治國、平天下”
中庸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論語》各篇的題目都取自首章第一二句的兩字或三字,故篇題本身沒有意義?!墩撜Z》是語錄體裁,從學術角度看,全書編排顯然缺乏整體性的建構,各章內容互有交疊,沒有必然的邏輯聯(lián)系。但是,這也并不表示絕對的雜亂無章,部分篇章的內容比較集中,又多少見出編集者的用心。本篇共十六章。作為全書的首篇,從總體看,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也比較重大,其中包括孝、仁、禮、政、學習等一系列論題,可以說,以下各篇進一步展開的論述內容在首篇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展露??鬃铀枷塍w系的中心部分是仁與禮,孔子對這兩個問題有豐富的論述,提出了明確的主張。這里由有若所說的“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以及“禮之用,和為貴”等觀點,表達了仁與禮的特征和效能,這就是以血緣親情為社會關系的基礎,由此維系社會秩序,形成一種既有嚴格等序又和諧融洽的理想化社會狀態(tài)。這是對孔子思考走向的初步顯示。

編輯推薦

《論語·大學·中庸》是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論語·大學·中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54條)

 
 

  •   這一系列書非常好,論語》是儒家的語錄體著作,用言談的原態(tài)方式記錄了孔子的思想,是我們了解和研究孔子思想及儒學理論最基本也是最可靠的文獻。《大學》和《中庸》是儒家經典中最具系統(tǒng)性的兩種理論著作。《大學》是“內圣”與“外王”高度統(tǒng)一的政治理論,也就是以“德治”為指導思想的政治哲學;而《中庸》則是協(xié)調各種關系以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的人生學說,是儒家論述人生修養(yǎng)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這三部書再加上《孟子》,合稱為“四書”,是元、明、清時期科舉命題的經典和士人最重要的必讀之書,在儒學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   《論語》是儒家的語錄體著作,用言談的原態(tài)方式記錄了孔子的思想,是我們了解和研究孔子思想及儒學理論最基本也是最可靠的文獻。《大學》和《中庸》是儒家經典中最具系統(tǒng)性的兩種理論著作。《大學》是“內圣”與“外王”高度統(tǒng)一的政治理論,也就是以“德治”為指導思想的政治哲學;而《中庸》則是協(xié)調各種關系以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的人生學說,是儒家論述人生修養(yǎng)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這三部書再加上《孟子》,合稱為“四書”,是元、?、清時期科舉命題的經典和士人最重要的必讀之書,在儒學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   《論語》是儒家的語錄體著作,用言談的原態(tài)方式記錄了孔子的思想。而《大學》和《中庸》是以“德治”為指導思想的政治哲學和論述人生修養(yǎng)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里面的思想值得一讀。
  •   《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論語指月》為代表《大學》原為《禮記》第四十二篇。宋朝 程顥、程頤兄弟把它從《禮記》中抽出,編次章句。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注釋,稱為《四書》,從此《大學》成為儒家經典。至于《大學》的作者,程顥、程頤認為是“孔氏之遺言也”。朱熹把《大學》重新編排整理,分為“經”一章,“傳”十章。認為,“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本褪钦f,“經”是孔子的話,曾子記錄下來;“傳”是曾子解釋“經”的話,由曾子的學生記錄下來?!吨杏埂吩恰缎〈鞫Y記》中的一篇。作者為孔子后裔子嗣子思,后經秦代學者修改整理?!吨杏埂肥潜凰未鷮W人提到突出地位上來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學》、《論語》、《孟子》并列稱為四書。
  •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并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   “誠”在儒家的思想體系中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幾乎所有經典都對其有所論述。中庸也不例外。在中庸里從第二十章后半部分開始一直到第二十六章集中的堆成這個概念進行了論述。 其內容如下: “第二十章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zhí)之者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第二十一章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第二十二章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诙隆∑浯沃虑?,曲能有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诙恼隆≈琳\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第二十五章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诙隆」手琳\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征,征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系焉,萬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萬物載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蛟龍、魚鱉生焉,貨財殖焉。詩云:“維天之命,于穆不已!”蓋曰天之所以為天也?!坝诤醪伙@!文王之德之純!”蓋曰文王之所以為文也,純亦不已。 中庸在這幾段論述的開頭,進行了這樣一個分類:作為天道的誠者和作為人道的誠之者。那么什么誠者,什么是誠之者呢?讓我們分別來看看。 我們先看誠者。在第二十五章中對誠者有具體直接的解釋:“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边@是對誠與道的解釋,誠就是自己形成自己,道就是自己引導自己。“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闭\者,就是事物從發(fā)展之始到其最后的終結,如果沒有誠的屬性,就不會有物。 對于這一句話進一步的解釋在第二十六章:“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征,征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這是誠產生時空產生的描述。在這一段里,分成三個過程,是:誠——時間(久)——空間(悠遠〈長〉、博厚〈寬〉、高明〈高〉)。其中又有兩個中間環(huán)節(jié),一個是連接誠與時間的“不息”,一個是連接時間和空間的“征”。我們先來看不息,不息是不停止的意思。誠是自己形成自己,所以是自足的,無障礙的,是不停止的,不停止就會久遠。由此,誠產生時間。征是不斷積累,在時間中不斷的積累就在空間的三個緯度上不斷的聚集,因悠而遠、因博而厚和因高而明。在這樣的時空則成為了世界形成的物質基礎:“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比缓笥志唧w地說到:“博厚配地,高明配天”地與天相應性質是博厚與高明,而他們共同具有的性質則是悠久,“悠久無疆”?!叭绱苏撸灰姸?,不動而變,無為而成?!本褪沁@樣,天地不顯現,但是被章現了出來,不去變動性質,性質卻自然的變動了,不去刻意的做什么,卻最終得以成就。“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碧斓厣傻牡?,一句話就可以說清楚:就是他專一的做他自己,由他產生的存在反而覺得不能度測了。到這里為止,講的是世界怎么由誠產生,這里的誠限于“自成”。也就是天地本身怎么由誠產生。 第二十五章,解釋完成的過程之后,又說:“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闭\者必不只是完成自己,同時也生成外物。在第二十六章具體的論述了天地由成己到成物的過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系焉,萬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萬物載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蛟龍、魚鱉生焉,貨財殖焉。”天不過是小小的亮光,不斷聚集就能夠維系日月星辰;地不過是小小一撮土,不斷聚集就能承載山岳江河;山不過是小小一塊石頭,不斷聚集就能滋生草木禽獸;江河湖海不過是小小一勺水,不但聚集就能深不可測滋生各種水生生物。最后引用詩經上的話:“維天之命,于穆不已!”感慨道,這就是天之所以為天??!第二十五章說:“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币簿褪钦f天地成己成物的仁智,乃是本性的德能,使內外的道相合。正因為如此,所以二十四章說:“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蓖ㄟ^至誠的道理,可以在事情發(fā)生之前知道,因為事物外在的發(fā)生時與內在的性質相合的,所以國家的興盛或衰亡都必然有外界的征兆存在。 所以第二十三章說“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闭\就可以成形,成形就能顯著,顯著就能明顯,明顯就能運動,運動就能變化,變化就能化育萬物,只有天下至誠能夠化育萬物。 由此可見,所謂天道的誠者,論述的是誠的宇宙論意義,是誠者一概念自自然中提取的性質。第二十一章說:“自誠明,謂之性”事物從誠而明確去做事,可以稱作性質。然而中庸不僅僅論述誠的宇宙論意義,更注重的是他的倫理意義。也就是人所具有的誠,也就是第二十章所說的:“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這里的誠依然是天道而非人道,因為這里的誠不是人為的,而是自然存在的屬性:不用勉強而能切中,不用思索而能得到。 然而非人人都是圣人,并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這樣的境界。那么是不是除了圣人之外的其他人無法達到誠呢?第二十三章說:“其次致曲,曲能有誠”。圣人次一級的就致力與某一方面,致力于某一方面也能達到誠。這樣的方法達到的誠則是人道:誠之者。也就是使之誠者。第二十章解釋誠之者說:“誠之者,擇善而固執(zhí)之者也?!边x擇善的并且堅固的把握就是誠之者。具體說來就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睆V博的學習,學不會不停止
  •      我自初中讀《論語》以來,長深思于傳統(tǒng)文化,雖不博學,亦無記字,但心中有所感觸,影響個人之行為,此《論語》之助于我也。但觀現在之人,學習只為強己,但不思自己之根性,故無論理解、了解與否,勉強而為之,故四不像,而稱博采眾長,吾高中之師,乃此類人也。
        原思閱罷一書,即作一讀書筆記,此本中此類文字多矣,但因我覺《論語》博大精深,萬物融合,道亦一以貫之,故《論語》之讀書筆記附于此文之內,不再復文。讀書筆記有何作用,學習之時,師者常言要做筆記,乃便于溫故知新,鞏固釋疑也,此考試之學習,非我論之學習,考試之學習乃工具也,人為工具,學習為主人也。何此言之,學而無用,人被其用,故主人與工具之別知之也。應試教育之下,人淪為考試之工具,妄想借助學習,但學習之事,非以成績論處,亦非成績可以知學習也。學乃吸收他人之精要,此學之過程,孔子重學,荀子亦重學,學非局限于書本,萬物萬事皆可學也,學到的東西當習之也,習者,實踐也,故孔子教人,學以致用,非學以考試,獲得高分,以高分為榮,不以自己無知為恥。人之博學與否,不在于出口成章,背得了多少文章、字詞、英語,不是做得了多少題目,乃是否能將學問解決自己和他人物質與精神上的困惑,孔子輕物質重思想,但也不棄物質全思想,故孔子的中庸之道、均衡之道,以及辯證法,皆是樸素唯物的,這才是較真實的孔子,孔子之所以為圣人,在于自己的內在修為和外在的莊重,孔子沒有說過自己是圣人,圣人只是后人對孔子的尊重和肯定,孔子也沒講過他的話就是絕對正確,只是后世要給大家套上精神的枷鎖,所以孔子的話成為了規(guī)則。
        孔子是個自己提出命題且能自主定義的,這是孔子的大貢獻??鬃拥娜收?、圣者、君子、小人等的定義,部分雖然是為了維護原有的社會秩序,向往奴隸社會及原始社會般的和諧和民主,但歸根來說,孔子的一切規(guī)則都是依據于自然法則和人性通則的,孔子對于人性的洞悉,足以讓《論語》成為心理學,人性的定義又是根據人性的特有而來,如同情心,慈悲心,所以《論語》與佛教、道教是歸之于一處的,之所以要以區(qū)別對待,是后世的不同理解,是儒釋道三家文字不一,但內容精要一樣,后世加之不同方向的研悉,所以出現了對立,就如一個三棱錐有三面,儒釋道各出一面組成,孔子、老子、如來皆站于塔尖,他們三個看到的一樣,但停留在一面之上的人,卻要互相攻擊,門戶之見日有。所以,多看書,看開創(chuàng)者的書,都是很有必要的,不同角度看同一件事物,這是中低級法則,沒有角度看事物,這也不行,最好是在不斷變化的角度中前進,乃至得到同樣的結果為止。而這個結果,就是道,道為何物,有萬種解釋和理解,不能說,一說即錯,此道可道,非常道也。故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孔子的最高境界,達摩如是、老子亦如是。但這個境界,我個人認為不是平常人該去追求的,去追求則如夸父追日,太陽永遠在那里,你卻永遠和他保持同等距離,是故學習也要量力而行,不能盲目學習。
        孔子真正能夠被普遍學習的東西是他提出來的人性的定義和學習觀和從政觀。這些方法和理論都是可以普遍借鑒的,孔子人性定義也是人的定義,孔子眼里的人不是客觀的物種,而是人格上的人,用我的話說即思想、人格獨立且健全的人。孔子的學習觀是支持廣泛性學習的,但反對注重方法不注重本質,孔子沒有師生觀,于學問上孔子時是弟子時是老師,所以孔子從不用權威鎮(zhèn)壓學生的異議,弟子但依然尊重孔子,崇拜孔子,這樣的孔子,才是真圣人??鬃拥膹恼^是建立在對人性的了解與對人民的生存之上的,所以孔子的從政觀永不過時,人之生一日,孔子生一日,這種永恒,是人性的最高追求,所以永恒這張空頭支票,完全靠自己去兌現,而兌現的途徑,就是孔子的仁者、君子之道。
        對于《論語》,我批注了很多,此書我已贈于雅,希望她從中獲得智慧,不斷地提升自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都不曾寫什么景了,景于我若有若無,我于景,也是忽隱忽現。春景大抵是在雨中的,張家界沒有明顯的春秋,惟有冬夏,其他地方似乎也一樣,只是全球的大局變化我因為不太關注,故不甚了解了。春天,一夜來,此語不過分,枯枝逢新綠,漫山皆生氣,這青龍之氣到春末才出現,但也算得上春了。以前喜歡漫步山野賞春,賞的方法是采野菜,摘野花,現在人也懶了,不愿去破壞已經千瘡百孔的生態(tài)。
  •   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被視為儒家最正統(tǒng)的經典,被所有中國的讀書人們翻來覆去讀了幾千年,自有它的妙處。拿論語來說,孔夫子并非如許多人描述的那樣,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而是懷著極大的悲憫,面對世間的黑暗,去實踐自己的理想的。
  •   論語·大學·中庸(精)--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
  •     四書五經,古代文人應試必讀書本。在那個什么打倒封建思想的年代,也曾一棍子將孔孟之道、中庸之道打倒。但今天重讀經典,不可否認的是,先賢的智慧,遠遠超越了時代的限制,即使在今天,仍然有很強的哲學意義和實用價值。
      論語中關于仁的論述,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必需的,尤其是這樣一個世風日下、道德滑坡的年代,更加顯得難能可貴。
      而中庸之道,并非是庸俗、平庸的代言詞,相反,我倒覺得與現在所說的“科學發(fā)展觀”,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中庸,本就是充分考量了各種存在的可能或風險,選擇一種最穩(wěn)妥的處事方式。
      四書五經,是傳統(tǒng)文化的支柱與基礎?,F在的學校教育,從不缺少對于“句讀”的教學,但對于這種道德、處世方式的教育,確實是太少了。
      重溫經典,很有必要。我是從30歲開始意識到這一點,實有亡羊補牢之嘆啊。
  •   中華書局的這一系列“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似乎都是北京市白帆印務有限公司承印的,質量都很不錯。精裝封皮,簡潔大方,有塑膜(相比之下,同是中華書局的“中華國學文庫”系列叢書有不少是沒有塑膜的,就易臟易磨損)。我收到的這本《論語?大學?中庸》是11年5月第2印,紙質白皙、光滑、厚實,正文小四號、清晰。篇首有題解,每章之后隔行附注釋與譯文,總體看來排版也不錯。而且折后價格也不算貴,可算得上價廉物美了。只給4分的理由是這是簡體橫排的,精裝比較占空間。比較而言,個人比較喜歡“中華經典藏書”系列那樣的平裝精品,可惜那系列又多非足本。(其實我個人真的非常希望中華書局出版的繁體豎排版古籍或經典名著也能夠達到“中華經典藏書”系列那樣的平裝精品質量)
  •   一直在找中華經典名著的好版本??吹街腥A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的部分書后,第一感覺就是很經典,很不錯!又購買《論語大學中庸》,其實手上的版本也有幾個了。很值得閱讀跟收藏!而且有塑膜包裹干凈整潔。
  •   經典終歸是經典。37歲了,第一次通讀《論語》《大學》《中庸》,發(fā)現孔子的思想很有現實意義。兩千年之前的的圣人之語,對現實生活仍有很大的意義,不提經常出現在各種讀物或者中小學教材上的一些語句,即是一句“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在教育方面就是是多么經典的論述!現在讀經典比之以往,更便利的是在不明白的時候,可以上網搜索,對照一些網上的觀點和自己的理解,覺得這本書里對部分“語句”的翻譯和理解稍有偏頗和不足之處,但在整體上仍不失一部經典的釋義名作。
  •   《論語》《大學》《中庸》一書,有多種版本,中華書局的此版本不失為一種初學者必讀之好版本。對學習儒家經典必有大幫助!
  •   不可置疑,永恒的國學經典,中國人必讀的數目。這本書融合了論語大學中庸三者之精華,展示了兩千多年前先人的哲學智慧,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   《四書》類的書有很多版本,看過的也不少。但有的粗疏,有的難懂。而中華書局的這個《論語 大學 中庸》較為詳細,而且易懂,至于經典嗎,在重溫時更是應該細讀,只有細讀,才能品嘗其味。
  •   讀書要講究方法,就和吃飯一樣;鮑魚好不好,當然好,吃多了也不行;《論語》《大學》《中庸》好不好,絕對經典,但要看你怎么讀,讀不好,禁錮了思想就成了書呆子。
  •   論語·大學·中庸(精)--經典的東西就是好
  •   四書五經,儒家的核心學說,從源頭了解儒家文化,為新儒學的興盛做自己的一份貢獻。
  •   與其他版本的書對照閱讀,可以有比較,可以得到更多的知識和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這本書包含的內容廣博,它避免了過去的《論語》《大學》《中庸》單行本的缺點。適合閱讀的人群很廣,可以是中學生,可以是教師,還可以是其他人士。
  •   關于“論語·大學·中庸”各種版本的書很多,這本書是在新華書店看中了到當當來買的,書的質量很好。
  •   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堪稱經典的一套書。包裝,紙質,印刷,注釋,翻譯非??季?。值得收藏。
  •   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是非常好的一套書,有空時可以看看,我快買全了,紙張稍薄了點,印刷質量非常好,性價比很高,值得購買。
  •   古之學者,未及弱冠早已熟誦四書五經,然余以大齡始起讀,實愧對先哲。余以新儒家青年自居,以復興儒學為己任,自當溫故而知新,述于旁人而日警身也。
  •   從來只知道儒家經典的名字,只知其中只言片語的名言。買來慢讀,修養(yǎng)人生
  •   又找了個版本的四書,重讀一遍,溫故而知新。雖然論語中,說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但我感覺,孔子有大騙子的味道,騙人民,騙君主,沽名釣譽--只為自己
  •   儒家經典,今人注譯,印刷一流,值得收藏
  •   每個體制都會產生旨在維護它統(tǒng)治的思想文化,順昌逆亡,創(chuàng)造他的人也不知道怎么結束它,一直到今天。無論是有為還是無為,無論是霸業(yè)還是中庸,誰能定論啊,惑曰因時因事因人。
  •   儒家經典,人倫典籍,先秦名著。
  •   儒家經典,中華經典值得珍藏,仔細品讀。
  •   儒家經典,中華民族文化精粹。
  •   儒家經典之作,后世對這些經典進行了諸多的評析和解說,影響深遠。
  •   有助于了解儒家經典,價格也合適
  •   一本書囊括了三本儒家經典大作,適合閱讀時的比較和對照。
  •   這本書雖然囿于篇幅的緣故,沒有選入孟子,但足以囊括四書的精華。譯者也不錯,是一位老編輯,可以與楊伯峻的論語譯注一決高下。
  •   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精華。
  •   經典,儒家經典。入世之道!
  •   儒家經典,值得閱讀收藏
  •   儒家經典,仔細品味還是頗有收獲的!
  •   追求儒家提倡價值自覺之精神,號稱宇宙第一書,希望中國文化能夠更好的發(fā)展···
  •   對孔子不是特別喜歡,但也想了解這傳播了五千年,在世界都有深遠影響的書,翻開讀了十幾頁,原文詳實,有注解、有翻譯,很容易理解,每日床頭誦讀幾篇,很不錯的感覺,也獲益匪淺!
  •   儒學經典,就差個王陽明
  •   非常好的儒學經典,翻譯得也很好,我都看過了
  •   太好了,真是真么多年來購書最滿意的一次,書的質量沒問題,字也讓人讀起來心情愉悅。快遞也很給力。全給5分。百分百好評。下次還買這樣的書!
  •   書的裝幀編排都很好,內容是我國古代先賢的思想精粹,值得大家好好學習,有益于和諧社會的建設。
  •   重讀經典,深深地被孔子的智慧所傾倒。古人這樣有智慧,今人必須要學啊
  •   質量非常好!字體大小很合適。是我所見過的論語之中最值得看的一本。很好!
  •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度纸洝吩疲骸罢撜Z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   已經誦讀了《大學》,注譯清晰,結構了然,字體適中,是現時代難得的經典書籍。好好享受閱讀吧!
  •   大學論語終于有了。以后學習來用。
  •   國人的經典必讀著作。
  •   君子概念的具體化開始就是這幾本書,君子似乎就成了儒家代名詞。上古無儒,可有君子乎?
  •   閱讀之后,讓人贊嘆不已。儒家提倡的正是現在教育所缺乏的德育!
  •   雖然儒家有許多的觀點我不認同,但是深入讀的話,真的可以獲益匪淺
  •   我本人就很喜歡論語這本書。所以很喜歡。書很精致!
  •   經典之作所以中國人必讀的書
  •   孩子必讀的經典,書的質量很不錯。
  •   中華書局的這套書我買了莊子 孟子 楚辭 孫子兵法等好幾部,感覺質量很好,適合仔細品讀
  •   學問不夠,不多評論.有些贊同,有些保留意見.因為看這本書,對論語的認識進一步提升.再尋找別的版本,加深學習.國學精典要慢慢品味.好的一定要發(fā)揚.
  •   書非常好,內容自不用說了,中華文化的經典之作!要贊贊中華書局,印刷很精美,紙張很好,反正書讓人愛不釋手,真希望其它出版社的書都像它學習!
  •   四書五經,經典中的經典,包裝很好很精致
  •   中華經典名著,看了很受啟發(fā)和教育。
  •   中華經典名著
  •   四書五經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經典不應被遺忘。
  •   中華經典書籍,再好不過的,
  •   三本合一 實惠 值得收藏。 國學經典 ,必讀之一
  •   沖著是全本全注才買的,這個系列的都不錯&;hellip;&;hellip;
  •   中華書局這套全注全譯,從印刷到裝禎,都是一流的。
  •   中華書局的經典著作系列.
  •   買了一本少兒版,看了一下感覺很多譯文譯的都不夠準確,如此的東西怎么能教小孩呀!買書還是得買全本,大出版社的,夠嚴謹
  •   曾經經典離我很遠,現在意識到閱讀經典是提升自我的不二法門。讀到《大學》里的“經文”,想到每天見到的母校校訓“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心里很是親切。校訓不僅是大學之道,也是為人做事之道。
  •   很好的一本書,三部著作在一起,值得一讀
  •   喜歡中華書局出版的書,更喜歡書中的經典1
  •   中華書局是國學用書的最權威著作,值得收藏并學習。
  •   半部論語治天下,我們太需要文化的滋養(yǎng),尤其是傳統(tǒng)文化
  •   半部論語,一生受用!
  •   如果能把《論語》分出單獨出一本就更好了。
  •   一直在讀論語,這本書助人理解
  •   半部論語治天下,此言不虛!
  •   大學都讀完才來認真讀讀大學,感覺還是深受啟發(fā)的。為學者也好、為官者也罷,都應有善的品質,最求光明的德行。
  •   經典,質量也不錯,中華書局的書的確不錯
  •   書非常好,紙質很好,感覺不錯。國學經典
  •   讀書尤其讀經典,需要慢慢品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   經典好書!!需要反復細讀的書.
  •   這樣的經典,不要離我們越來越遠。中華書局的書,質量沒得說。
  •   經典名著,你——值得擁有!
  •   原讓孩子背誦的,發(fā)現自己看也很好,還會買中華書局的其它經經典
  •   都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經典。
  •   學習 中華經典是我們傳承中華文明的第一步~
  •   中華經典,每個人都應該讀!
  •   早就想買的一本書,想一家人一起學習中華經典...
  •   中華的文化經典,不用說自然值得讀誦,小的時候沒怎么讀,現在長大了,時間卻少了,心態(tài)也浮躁了,讀一讀經典頤養(yǎng)心性吧!
  •   中華傳統(tǒng)經典必備書籍,很好
  •   中華經典,宏揚百世。古人留下的珍貴財富,我們當是珍惜!
  •   一本值得細讀再讀的國學經典!
  •   經典,注解得再詳細點就完美了。
  •   一直想買一本《大學》,可惜沒有找到,所以買了這本,是硬皮本的,不錯喲,價格也便宜!書的內容,中規(guī)中矩的,反正自己看著唄!
  •   圣賢書還是要讀讀的,提高自己修養(yǎng)的同時,更帶動孩子,希望孩子能夠以自己是炎黃子孫而自豪?。。?!
  •   爸爸最近想從新看四書五經,買來看,收藏兩不誤。
  •   屬于中國人的經典。古時候科考必考教材。放到現在依然有很深刻的社會價值。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