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 作者:楊小光
Tag標簽:無
前言
碼字的樂趣 碼字一詞,出自王朔。他人比較痞,明明是在寫作,偏偏說是碼字。碼是一個接一個往上擺放的意思,有種做游戲的感覺,特別是有了電腦以后,擊打鍵盤的聲音很有點兒像碼放東西的動靜,碼字就是寫作的形象生動的代名詞了,把字按照不同的排列組合碼放在一起,自然就成了不同意思的句子、文章或小說。以游戲的心態(tài)去寫東西,不大容易出現(xiàn)一本正經的八股文,別人讀起來會覺得輕松有趣。有趣很重要,王小波有個觀點我特別贊成,就是人要活得有趣,文章和書也要寫得有趣。二王基本上是同時代的文壇奇才,想法也是不謀而合。 由于工作的關系,我也得和電腦鍵盤經常打交道。我的行當是出版,雖屬于和文字打交道,但與靠碼字為生為樂趣的作家不同,是在他們碼好字以后,再幫他們把字再順溜一遍:哆嗦重復的地方,疙疙瘩瘩不通順的地方就重新碼放一下,屬于垃圾或有不好氣味的地方就索性將其丟棄……說句實話,如果沒有好編輯,也就很難有好作品問世。作為編輯,可以一輩子為他人做嫁衣裳,不必會碼字,但是也挺遺憾的:一世枉為文字匠了。為此,我也很喜歡在業(yè)余時間碼碼字,如同做做游戲。畢竟是科班出身,自己還真的不太怕碼字。我口才不太好,說話語速比較慢(主要是腦子不太靈光,思維連貫性有問題),談工作問題不大,侃大山則不能當主講,但會插話點評、隨聲附和或提出問題,讓侃客更有興致;此外,不太會說娓娓動聽的好聽話(主要是習慣問題)。如果是與人交流,面對面談話還湊合,嘴跟不上趟,可以借助點頭搖頭、呲牙咧嘴、皺眉微笑等等表情或是比比劃劃等肢體語言輔助交流,沒話說了,就抽支煙,再絞盡腦汁想個話題??扇绻屛异译娫挘珣{一張嘴,立刻傻眼,只能簡短談事,無法多聊。所以電話公司肯定對我很有意見。每月辦公室都要在局域網上公示一份全公司每部電話的費用清單,我的總是最少。這樣一來,無形中給打電話多的人很大壓力,所以效果和利用MSN考勤一樣,不少人恨得牙根癢癢又無可奈何。呵呵,我也很得意,只是由于我不善于打電話,就使全公司話費卻一直居低不上。不過這個經驗不值得推廣。 說著說著就有點兒跑題了。接著說正題。閑來無事,對著電腦碼字,雖然是在自言自語,卻很有動力??梢詫憣憣I(yè)方面的讀史札記,可以給朋友寫個郵件籠絡感情,也可以是自娛自樂的短文。不是為了賺錢,也就沒有了養(yǎng)家糊口的壓力;不是為了出版,更沒有人等米下鍋般地來催稿,輕松自在得很。平時想起一個題目,就可以信口開河,敲打鍵盤。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沒有行文章法,沒有為了湊字數(shù)而狗尾續(xù)貂。假如江郎才盡,就歇息靜養(yǎng),不必擔心招致眾人的嘲笑或期待,讓自己陡增自卑的煩惱。假如忽然腦袋開竅,文思如泉涌,也好辦,突擊作業(yè),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字碼出來再說,也可能日后修改打磨,也可能放置一邊,再也不看一眼。然而,一來二去,字越碼越多,越碼越有成就感。時常翻看一下以前寫的一些東西,異常驚訝:不錯的文章嘛!這是出自我的手筆嗎?(前面已經說過,自己腦子不太靈光,記憶力當然就會常出問題) 碼字如游戲,可以打發(fā)時間,舒緩心理壓力,有益身心健康;碼字如磨刀,可以去掉思想利劍上的銹斑,防止老年癡呆或其他的類似毛病。碼了幾年字,很有收獲。
內容概要
很多人好自我標榜:我是性情中人!孰不知,性情中人的毛病大了。性情中人都不太理智,很感性,甚至敏感。處理朋友關系,感性固然很必要,像生死至交、交杯摯友就是非常感性的關系,然而,太感性又容易犯主觀主義,識別不出好人壞蛋;或是忽左忽右忽冷忽熱,讓人無所適從……性情中人最引以自豪的是豪爽大度。其實不盡然。情緒大幅波動的本身就說明他們的豪爽大度并非一而貫之。他們錢多燒手時會很豪爽,囊中羞澀時可能會比阿巴公還要阿巴公……
《說說性情中人》從生活中的點滴出發(fā),闡釋出生活中的真諦,讓人明白生活中的大智慧。
作者簡介
楊小光,資深出版人。人活在世上,就要和其他人打交道。千人千面,長相各一;千人千心,想法也各有不同。靜靜站在一旁,看看繁華中事,也頗有樂趣。俗世凡人種種,無論年老年幼,還是貧富貴賤,皆是紅塵男女,在社會這個大舞臺上擾攘喧囂,奔向同一歸宿。人不能免俗,歸宿也非可怕,可悲的是活得糊里糊涂。須知凡人的俗世生活要經常發(fā)掘靈性智慧,不僅僅是娛人,更為了娛己。人要活得有趣,文章和書也要寫得有趣,可惜道理雖明白,做起來卻很難。若干年下來,時時有感而發(fā),寫得此書,但求能娛人娛己。
書籍目錄
1 碼字的樂趣
2 沉默是金
3 低調做人
4 自薦與自謙(自薦與謙虛)
5 寬容大度
6 不后悔
7 別較勁
8 犯錯誤
9 幸福易求
10 老鼠的啟示
11 禍從口出
12 病從口入
13 不能因噎廢食
14 低碳與寡欲
15 躲避污染要付出代價
16 交朋友
17 并非物以類聚
18 懼內
19 吃軟飯
20 寄人籬下
21 色衰愛弛
22 老男人
23 老女人
24 鳳凰男
25 孔雀女
26 瑣男
27 說說性情中人
28 國人都是急脾氣
29 上海人
30 農家子弟
31 高干子弟
32 編瞎話
33 喪家犬
34 山寨與孫悟空
35 官話與八股
36 汽車備胎
37 洗碗刷盤子
38 趕鴨子上架
39 風箏
40 戒煙
41 門庭若市與門可羅雀
42 臺北導游老魏
43 秦皇漢武的卑賤身世
44 中國歷史上的白人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昨日還信誓旦旦忠于本朝者,今天能做到不賣身投靠、取媚新貴,甘當沉默的大多數(shù),就相當不錯了。真正能有骨氣殺身成仁盡忠成為烈士的,數(shù)來數(shù)去,也就是文天祥、史可法那么寥寥幾個人。盡忠需要的是比較愚鈍,不能講條件講價錢。于是就有“愚忠”之說。人是聰明的高級動物,不大肯做傻事。平時想要讓其“愚忠”就很難,而到了生死關頭或絕望之時,讓其不顧死活地“玉碎”“愚忠”就更難。我翻看了中國歷史,任何屬于全軍覆沒的最慘烈的戰(zhàn)役,最終被俘的人總是要大大超過陣亡和受傷的人。如果按照盡忠的標準,那么被俘者就一定不符合條件??墒?,這豈不是對人性過于苛求了嗎?由此,我們可以提出這樣的疑問:儒家所奉行的盡忠的道德標準,是否合理,是否因過于苛刻而無法普及?結論還有待人們去探討。我個人的看法是:任何道德標準的提出都要符合人性,能夠為大多數(shù)人所踐行接受。儒家所謂的盡忠,要求的是無條件的盡忠,是舍身忘家、肝腦涂地的盡忠。這肯定是常人所做不到的。我覺得盡忠,首先要看的是要忠于的對象是否值得盡忠。對于亂朝的昏君盡忠,無異于同流合污。即使值得盡忠,那么也不必非要拋家舍業(yè)、獻出生命不可。當被強敵所壓倒,無力反抗而放棄反抗時,依然可以盡忠。不同流合污、或所謂棄暗投明,就是盡忠。抗戰(zhàn)時期,億萬敵占區(qū)的淪陷人民,難道能說他們不忠于國家嗎?打到彈盡糧絕而被俘并在戰(zhàn)俘營里歷盡千辛萬苦的軍人們,能夠說他們是投敵變節(jié)者嗎?至于忠孝能否兩全,這不是什么問題。應該兩全,也容易兩全。一個不愛父母、不愿盡孝的人,也不可能去盡忠。有了愛心,即使再忙再累,也必然會在盡忠的同時,想方設法地盡孝。有的人大談什么忠孝不能兩全,似乎是某種掩飾自己道德缺陷的矯情。
后記
這本小書在我的朋友權紹偉、王愛華,特別是中國戲劇出版社社長樊國賓的支持和幫助下,中國戲劇出版社決定予以出版。盡管都說朋友之間不言謝,衷心的致謝還是非常必要的。 積沙成丘。幾年來不經意所寫的一些自娛自樂的流沙般的小文,居然堆積成了一個小丘,有了成書的可能。原本不想面世,因為畢竟不是經過系統(tǒng)深思熟慮后的東西,拉拉雜雜,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以至于責任編輯錢麗多次想要對目錄貼上標簽,卻很難達到分類處理的目的??吹剿绱速M心盡力,我很慚愧,讓其不要再做無謂努力,索性就保持無系統(tǒng)、不分類的原生態(tài),還不至于破綻百出讓人笑掉大牙。至于各篇小文的內容,雖不是催人奮進的主旋律,但沒有任何格調低下、媚俗取巧的問題,又不牽扯到什么個人隱私,只能是有益無害,讓朋友們讀后或許能夠得到些許樂趣和感悟,所以對于出版此書我既不是很興奮,也沒有絲毫忐忑。 人生如戲。本書的小文大多與人生有關,是從自身出發(fā)而得到的類似一孔之見的所謂感悟,所以書的內容雖與戲劇毫無關系,但從廣義講,在戲劇出版社名下出版,按照業(yè)內行話講,倒也不屬于“超范圍”出書。 人生如戰(zhàn)場。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如同戰(zhàn)場上的軍隊被編為第一梯隊、第二梯隊、第三梯隊……所不同的是梯隊是按輩分年齡組成的。第一梯隊打光了,就輪到了第二梯隊,然后是第三,第四,等等,如此往復,生生不息。當前面還有梯隊做生死廝殺和沖鋒之時,后面的梯隊越往后則越缺乏人生的危機感和緊迫感,以為未來的路還很長,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可供消費。只有等到自己被推到前線時,才會真正體會到“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的深刻內涵。我也不例外。年事已高的父母在世時,自己對于人生和生死的問題思之甚少,總覺得不必多慮。然而,經歷了數(shù)年為他們求醫(yī)看病、養(yǎng)老送終的揪心的歷程后,才突然發(fā)現(xiàn),前面再無可供掩護的梯隊,自己已身處一線。在這個過程中,不能說做到了大徹大悟,至少可以說對很多事情已經想開了。能夠將這些“想開了”的東西成文,乃至于成書,我不能不發(fā)自內心地感激和懷念前面的梯隊——我故去的父母。 當然,人不能免俗,在此,也必須感謝自己的妻子,沒有她的鼓勵和支持,這本書面世也是不可能的。 感謝了所有應該感謝的人,最后,也得給自己來點兒自我鼓勵和表揚了。當了二十多年出版人,已經有了某種職業(yè)病。一看書,往往看不懂,因為自覺不自覺地就在查找錯別字和病句,挑版式設計、封面設計、定價等等方面的瑕疵,以至于忘了看書的宗旨。自己動筆寫東西,方知原創(chuàng)的內容其本身要遠遠高于形式。況且經常動筆,可以起到鍛煉腦力、圓潤文筆的作用,益處多多。受此啟發(fā),想到自己是學歷史專業(yè)出身,不能荒廢了十年寒窗的積累,所以自今年,我開始在業(yè)余時間動筆,想要以通俗有趣的方式,將秦始皇到漢武帝曾孫漢宣帝的二百年間的帝王家事撰寫成書,目前,書稿已大體成形,希望經過若干次打磨之后,能夠面世并得到讀者的認可。 2011年11月于北京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