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呂叔湘 頁數(shù):288
Tag標簽:無
前言
在為數(shù)不多的關(guān)于語言學(xué)通俗易懂的普及讀物中,呂叔湘先生的《語文常談》和《語文雜記》是一直為人稱道的。雖歷經(jīng)數(shù)十年,這些文字讀來仍饒有興味。它們的篇幅,與宏篇巨著相比,算是兩本很小的“小書”,但表現(xiàn)了高屋建瓴的大家風(fēng)范。大家寫小書,對作者而言是厚積薄發(fā);對一般讀者來說,可能更具有實際效用。 《語文雜記》的寫作,延續(xù)了幾十年的時間。 早在上世紀40年代,呂叔湘先生就致力于語言的規(guī)范性研究,認為說話和寫文章有著相互的影響,要“耳濡”和“目染”交相為用,寫文章更要多推敲,避免許多人說話的毛病。同時,他對已經(jīng)發(fā)表的文章中的遣詞造句、標點符號,不時耐心地指點一二。據(jù)說他有一個習(xí)慣,平時讀報、聽廣播時,一發(fā)現(xiàn)問題就立即記錄下來,日后寫成短文,發(fā)表在各種報刊上,教大家怎樣說話,怎樣寫文章,怎樣正確地表達?! ?0世紀80年代,中國社會的轉(zhuǎn)型,也促使語言隨之發(fā)生轉(zhuǎn)化而變得復(fù)雜、活躍。呂叔湘先生常常對社會上流傳的種種“不正規(guī)”的語言發(fā)表看法,以維護語言文字的純潔性。1988年,他將幾十年間寫下的112篇隨筆、札記輯錄成冊,名為《語文雜記》出版?! ∑渲校畛醯?0篇曾印于1955年版的《漢語語法論文集》中,80年代初所寫的42篇曾收入《語文近著》?! 墩Z文雜記》針對許多常見的問題,以隨筆形式做了深入淺出的講解。中國古代有講究用典的傳統(tǒng),但現(xiàn)代人對于這些典故常常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將無同”是什么意思?“莫須有”指的是什么?我們常說的。一不作,二不休”意思是“不作不休”嗎?為什么還要安上個“一”和“二”呢?我們?nèi)粘I钏究找姂T了的一些說法是否就是正確的?報刊上經(jīng)常能夠見到的“情況基本屬實”的說法對嗎?口語表達與書面語有什么不同?文學(xué)和語言有什么樣的關(guān)系……雖然每篇札記一般只有幾百字,但涉及面廣,包括語法、語義、修辭、正誤等方面。呂叔湘先生在自序稱“其中有些篇是僅僅起了個頭,要深入下去還有大文章可做”。 本次出版的《語文雜記》,還收入?yún)问逑嫦壬牧硪徊俊靶薄段赐睚S語文漫談》(1991)。書中的文章,最初是為《中國語文》雜志所寫,共計29篇。這些文章亦同《語文雜記》中的文章一樣,海闊天空,無拘無束,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將二者置于一書,想必會得到讀者的首肯吧。
內(nèi)容概要
呂叔湘先生(1904--1998)是語言學(xué)家、語文教育家、翻譯家。他從事語文教學(xué)與研究七十余年,撰寫專著和編譯著作近二十種,論文和其他文章六百余篇;內(nèi)容涉及一般語言學(xué)、漢語研究、詞典編纂,文字改革、語文教學(xué)等廣泛領(lǐng)域。 在為數(shù)不多的關(guān)于語言學(xué)通俗易懂的普及讀物中,呂叔湘先生的《語文常談》和《語文雜記》是一直為人稱道的。雖歷經(jīng)數(shù)十年,這些文字讀來仍饒有興味。它們的篇幅,與宏篇巨著相比,算是兩本很小的“小書”,但表現(xiàn)了高屋建瓴的大家風(fēng)范。大家寫小書,對作者而言是厚積薄發(fā);對一般讀者來說,可能更具有實際效用。
書籍目錄
語文雜記 序 后序 一 將無同 二 莫須有 三 一不作,二不休 四 結(jié)果 五 主腰 六 五指子 七 惡發(fā) 八 外后日 九 “所由”本義 一○ 生前、身后 一一 花濺淚、鳥驚心 一二 “很”和“狠” 一三 讀《三國志》 一四 讀《北夢瑣言》 一五 讀《癸巳存稿》 一六 酒泉子的句法和韻式 一七 典故的形成 一八 背景知識 一九 綠帽子的來源和產(chǎn)地 二○ 文學(xué)和語言的關(guān)系 二一 文學(xué)作品體裁 二二 散文用韻 二三 兒化 二四 博喻 二五 說“達” 二六 說應(yīng)用文 二七 我對于“修辭”的看法 二八 學(xué)文雜感 二九 語句次序(一) 三○ 語句次序(二) 三一 語句次序(三) 三二 一首詩的兩種語序 三三 臨時單音詞 三四 雙音節(jié)優(yōu)勢的一種表現(xiàn) 三五 節(jié)律壓倒結(jié)構(gòu) 三六 整齊和參差 三七 同義反復(fù) 三八 重復(fù)得好 三九 重復(fù)“一個”、“這個”、“那個” 四○ 掉個過兒還是一樣 四一 遼代的南京=遼代的北京 四二 汽車醫(yī)院和水果醫(yī)院 四三 說“互相” 四四 說“該” 四五 “誰是張老三?”和“張老三是誰?” 四六 “吾”是“我”,“我”是誰? 四七 “您們“和“妳” 四八 關(guān)于“您們” 四九 動物稱“們” 五○ “他”和“她” 五一 他爹,他兒子 五二 二十年前,二十年后 五三 立足點 五四 語境 五五 用詞不當 五六 “安”字兩解 五七 “要”字兩解 五八 “搶”的對象 五九 念的什么經(jīng)? 六○ 何謂“特殊化”? 六一 “什么”和“那個”的特別用法 六二 “黎明”的定義 六三 “老北京”及其他 六四 好 六五 看 六六 “笑”和“樂” 六七 “片面”和“全面” 六八 “以上”和“以下”(答問) 六九 語言里的不對稱現(xiàn)象 七○ 關(guān)于否定的否定 七一 動作時間的肯定和否定 七二 反義形容詞 七三 反義動詞 七四 帶否定成分的詞的反義詞 七五 好不 七六 中性詞與褒貶義 七七 有“大”無“小”和有“小”無“大” 七八 是、算、像 七九 “稍微點幾”,“多少點兒” 八○ 嗓子 八一 “把”字用法二例 八二 “動趨式+賓語”的語序 八三 “也、又、都、就、還”的輕重讀音 八四 “兒”是后綴 八五 作狀語用的形名短語 八六 五七 八七 “二”和“兩” 八八 “不怎么” 八九 連用“是”,連用“不知道” 九○ 標點四則 九一 連動、聯(lián)謂和標點” 九二 領(lǐng)格表受事及其他 九三 代詞領(lǐng)格的一項特殊用法 九四 “他的老師教得好”和。他的老師當?shù)煤谩? 九五 關(guān)于“的”、“地”、“得”的分別 九六 再論“的”和“地”的分合問題 九七 驅(qū)之不去的“的” 九八 簡稱的濫用 九九 “合流式”短語 一○○ “恢復(fù)疲勞”及其他 一○一 論“基本屬實” 一○二 一個“被”字見高低 一○三 “之所以”起句 一○四 “請見某書某頁” 一○五 “勿庸諱言” 一○六 “懸殊很大” 一○七 “有人”和“某報” 一○八 “不管部長” 一○九 “人際”和“人與人之間” 一一○ 偏偏不告訴讀者他所最想知道的 一一一 *生、並甫、常事、凡烏 一一二 由蘇東坡作《黠鼠賦》的年齡問題引起的未晚齋語文漫談 序 一 語言的“任意性”和“約定俗成” 二 動詞性語素組成的名詞 三 太陽、雨、客人 四 “繪聲繪影”與“繪聲繪色” 五 “爹爹”和“哥哥” 六 關(guān)于成語 七 張恨水的幽默 八 熱語變形變義 九 一個“普通人”的話和他自己的解說 一○ “使功不如使過”的出處 一一 詞類活用 一二 “物”作“人”講 一三 宋人筆記中某些字音字義 一四 饅頭和包子 一五 五奴 一六 奇文共欣賞 一七 陳剛的《:北京方言詞典》 一八 新華社電訊中的文字失誤 一九 單名以及有關(guān)寫信的用語 二○ 拉開帷幕和降下帷幕 二一 襯字性質(zhì)的“它” 二二 指示代詞二分法和三分法能不能比較 二三 “他(她、它)”到哪里去了? 二四 由筆誤想到的 二五 人稱代詞圖解 二六 有感 二七 多事和省事 二八 蘇東坡和“公在乾侯” 二九 剪不斷,理還亂
章節(jié)摘錄
1955年文化部和文改會聯(lián)合發(fā)布的整理異體字的通知里說:從1956年2月1日起,全國出版的報紙、雜志、圖書一律停止使用表中括弧內(nèi)的異體字。翻印古書可作例外。這作廢的異體字里邊就有這個“癔”字和前邊講的“棵”字?! 〉诎税嫔嫌幸黄v蘇州的寶帶橋的特寫,里邊有一句: 蘇州的寶帶橋……建有五十三個橋孔……這在國內(nèi)遣橋 史上還是先例?!跋壤边@個詞沒有這樣的用法。“還是先例”應(yīng)該是“還沒有先例”?! 】戳诉@張舊報,觸動了早就在腦子里折騰的關(guān)于漢字和漢文的問題。我說“漢文”,不說“漢語”,不是說誰說話都那么美好,只是因為說話如果不記錄下來,影響不大,記錄下來那就是“漢文”了?! h字有什么問題呢?早年間,就說是百兒八十年以前吧,人們在公開場合寫的字有一定標準,印書印報更不能馬虎??墒菨h字的筆劃實在太多,所以很早就有所謂俗字,也就是“手頭字”。但是這些字只能在私下流通,不能用于正式文件,更不能用來印書,除了在民間流通的唱本之類。這不但對于人民大眾很不方便,對于國家普及識字教育也增加了困難。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國務(wù)院就公布了一批簡化字,作為正式應(yīng)用的文字。這些字的繁體只用來印古書,以及供書法家揮毫。同時也把許多字的異體淘汰了。這樣,漢字之中有一部分字只有一種寫法;有一部分有繁體和簡化兩種寫法,以簡化為正式通用的寫法,繁體的寫法加以限制;沒有字有三種寫法。人民大眾也都以為這樣好,遵照執(zhí)行?! ∪绱讼喟矡o事有將近十年。忽然來了個“文化大革命”,大字報滿天飛,什么稀奇古怪的字都出現(xiàn)了。連文字改革委員會這樣的國家專管單位,在造反派的壓力下也公布了第二批簡化字,有的字簡化得面目全非。雖然不久就停止試用以及最后正式報廢,但是所起的消極作用已經(jīng)相當廣泛?,F(xiàn)在大街小巷到處都能見到不合法的簡寫字?! ⊥瑫r,已經(jīng)不作為通用字體的那些繁體字也靜極思動。以香港影片的進口為契機,繁體字開始出現(xiàn)在銀幕上,接著又出現(xiàn)在電視屏幕上,于是大為時行。于是大街小巷看到的漢字是繁繁簡簡,五光十色,有時連書刊上也不免出現(xiàn)混亂。(《人民日報·海外版》是用繁體字排印的,可是記者、編輯,以及投稿人,不見得都在文字之學(xué)(不是專門意義的“文字學(xué)”)上下過功夫,抱定“多兩筆比少兩筆更保險”的信念,于是出現(xiàn)了“橋棵”和“痊癔”?! ≈v過漢字,再講漢文。漢族人寫文章,遠的不說,從春秋戰(zhàn)國算起,到本世紀初為止,二千幾百年,基本上是一個格式,通稱叫做文言。都20世紀了,還按著二千年前老祖宗的模樣寫,實在混不下去了,于是來了個白話文運動,作為“五四”運動的一個組成部分。經(jīng)過三十多年的斗爭,白話文終于勝利了,取得了統(tǒng)治的地位??墒前自捨脑瓉碇皇怯脕韺憣懶≌f什么的,一旦要它主持大局,照顧全面,免不了缺這少那,只好四面八方取經(jīng)。無論是詞匯,是語法,都得實行“拿來主義”,從外國語拿,從文言拿。文言有二千多年的歷史,詞匯豐富,成語、典故多,白話文在這方面取精用宏,確實得益不少。可是現(xiàn)在離白話文取得全面勝利已經(jīng)差不多半個世紀了,小時候受過文言訓(xùn)練的人越來越少了。多數(shù)人對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了解得不夠,往往只是人云亦云,用錯了也不知道錯。像上面引的“先例”的例子,“競相充斥”的例子,都屬于這一類。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