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電子工業(yè) 作者:王勇 頁數(shù):328 字數(shù):55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隨著計算機技術(shù)的發(fā)展和其應(yīng)用的普及,數(shù)據(jù)庫應(yīng)用系統(tǒng)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行業(yè)應(yīng)用急需專業(yè)的數(shù)據(jù)庫工程設(shè)計和管理人才。為此,全國計算機技術(shù)與軟件專業(yè)技術(shù)資格(水平)考試(以下簡稱“軟考”)于2004年11月推出了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工程師的認證考試,按照考試大綱的要求,通過本考試的合格人員能參與應(yīng)用信息系統(tǒng)的規(guī)劃、設(shè)計、構(gòu)建、運行和管理;能按照用戶需求,設(shè)計、建立、運行、維護高質(zhì)量的數(shù)據(jù)庫和數(shù)據(jù)倉庫;能作為數(shù)據(jù)管理員管理信息系統(tǒng)中的數(shù)據(jù)資源,作為數(shù)據(jù)庫管理員建立和維護核心數(shù)據(jù)庫;能擔任與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有關(guān)的技術(shù)支持,同時具備一定的網(wǎng)絡(luò)結(jié)構(gòu)設(shè)計及組網(wǎng)能力;具有工程師的實際工作能力和業(yè)務(wù)水平,能指導(dǎo)計算機技術(shù)與軟件專業(yè)助理工程師(或技術(shù)員)工作。同時,國家人事部也規(guī)定,凡是通過該考試者,即可認定為具有計算機技術(shù)與軟件專業(yè)工程師職稱?! ≌驗橛行袠I(yè)的需求,有好的政策引導(dǎo),參加軟考的人員日漸增多。然而,軟考是一個難度很大的考試,平均通過率很低。主要原因是考試范圍十分廣泛,涉及計算機專業(yè)的每門課程,還有數(shù)學、外語、系統(tǒng)工程、信息化和知識產(chǎn)權(quán)等知識領(lǐng)域,且注重考查新技術(shù)和新方法的應(yīng)用??荚嚥坏⒅貜V度,還具有一定深度。特別是高級資格考試,要求考生不但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chǔ)知識,還要具備豐富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 稊?shù)據(jù)庫系統(tǒng)工程師考試試題分類精解》是為全國計算機技術(shù)與軟件專業(yè)技術(shù)資格(水平)考試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工程師級別而編寫的考試用書,全書分析了歷年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工程師考試的所有考題,對試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與解答,對有關(guān)重點和難點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編寫組成員均為軟考第一線的輔導(dǎo)專家,參與過歷年的軟考輔導(dǎo)、教程編寫、軟考閱卷等方面的工作,因此,本書凝聚了軟考專家的知識、經(jīng)驗、心得和體會,是集成了他們的精力和心血的結(jié)晶。 古人云:“溫故而知新”,又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對考生來說,閱讀本書就是一個“溫故”的過程,必定會從中獲取到新知識。同時,通過閱讀本書,考生還可以清晰地把握命題思路,掌握知識點在試題中的變化,以便在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工程師考試中洞察先機,提高通過的幾率。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由希賽IT教育研發(fā)中心組織編寫,作為計算機技術(shù)與軟件專業(yè)技術(shù)資格(水平)考試中的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工程師級別考試的輔導(dǎo)與培訓(xùn)教材。本書根據(jù)最新的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工程師考試大綱,對歷年考試試題進行了分析和總結(jié),對考試大綱規(guī)定的內(nèi)容有重點地進行了細化和深化??忌赏ㄟ^閱讀本書掌握考試大綱規(guī)定的知識點、考試重點和難點,熟悉考試方法、試題形式、試題的深度和廣度、考試內(nèi)容的分布,以及解答問題的方法和技巧?! ”緯勺鳛閿?shù)據(jù)庫系統(tǒng)工程師的考試用書,也可作為程序員和軟件設(shè)計師的參考書籍。
書籍目錄
第1章 計算機硬件基礎(chǔ) 試題1(2004年11月試題1~2) 試題2(2004年11月試題3) 試題3(2004年11月試題4) 試題4(2004年11月試題5) 試題5(2004年11月試題6) 試題6(2004年11月試題7~8) 試題7(2005年5月試題1~2) 試題8(2005年5月試題3) 試題9(2005年5月試題4~6) 試題10(2005年5月試題7) 試題11(2005年5月試題15~16) 試題12(2006年5月試題1) 試題13(2006年5月試題2) 試題14(2006年5月試題3~4) 試題15(2006年5月試題5) 試題16(2006年5月試題6) 試題17(2007年5月試題1) 試題18(2007年5月試題2) 試題19(2007年5月試題3) 試題20(2007年5月試題4) 試題21(2007年5月試題5) 試題22(2007年5月試題6) 試題23(2007年11月試題1~2) 試題24(2007年11月試題3) 試題25(2007年11月試題4~5) 試題26(2007年11月試題6) 試題27(2008年5月試題1) 試題28(2008年5月試題2) 試題29(2008年5月試題3) 試題30(2008年5月試題4) 試題31(2008年5月試題5) 試題32(2009年5月試題1) 試題33(2009年5月試題2) 試題34(2009年5月試題3) 試題35(2009年5月試題4) 試題36(2009年5月試題5) 試題37(2009年5月試題6) 第2章 數(shù)據(jù)結(jié)構(gòu)與算法 試題1(2004年11月試題33) 試題2(2004年11月試題34) 試題3(2004年11月試題35) 試題4(2004年11月試題36) 試題5(2004年11月試題37) 試題6(2005年5月試題38) 試題7(2005年5月試題39) 試題8(2005年5月試題40) 試題9(2005年5月試題41) 試題10(2005年5月試題42) 試題11(2007年11月試題25) 試題12(2007年11月試題26~27) 試題13(2009年5月試題26) 試題14(2009年5月試題27) 第3章 操作系統(tǒng) 試題1(2004年11月試題25) 試題2(2004年11月試題26) 試題3(2004年11月試題27) 試題4(2004年11月試題23~24) 試題5(2005年5月試題26~27) 試題6(2005年5月試題8) 試題7(2005年5月試題17) 試題8(2006年5月試題24~25) 試題9(2006年5月試題26) 試題10(2006年5月試題27~28) 試題11(2006年5月試題29) 試題12(2006年5月試題30) 試題13(2007年5月試題23~24) 試題14(2007年5月試題25) 試題15(2007年5月試題26~27) 試題16(2007年11月試題20~21) 試題17(2007年11月試題22~23) 試題18(2008年5月試題6) 試題19(2008年5月試題23~24) 試題20(2008年5月試題25~26) 試題21(2008年5月試題27~28) 試題22(2009年5月試題19~20) 試題23(2009年5月試題21~22) 第4章 程序設(shè)計語言 試題1(2004年11月試題28~29) 試題2(2005年5月試題28~29) 試題3(2005年5月試題30) 試題4(2006年5月試題21) 試題5(2006年5月試題22~23) 試題6(2006年5月試題64) 試題7(2007年5月試題20) 試題8(2007年5月試題21) 試題9(2007年11月試題15) 試題10(2007年11月試題67) 試題11(2007年11月試題16~17) 試題12(2007年11月試題24) 試題13(2008年5月試題20) 試題14(2008年5月試題21) 試題15(2008年5月試題22) 試題16(2009年5月試題23) 試題17(2009年5月試題24) 試題18(2009年5月試題25) 第5章 計算機網(wǎng)絡(luò) 試題1(2004年11月試題61) 試題2(2004年11月試題62~63) 試題3(2004年11月試題64) 試題4(2005年5月試題61~62) 試題5(2005年5月試題63) 試題6(2005年5月試題64) 試題7(2005年5月試題65) 試題8(2006年5月試題61) 試題9(2006年5月試題62~63) 試題10(2006年5月試題65) 試題11(2007年5月試題66) 試題12(2007年5月試題67) 試題13(2007年5月試題68) 試題14(2007年5月試題69) 試題15(2007年5月試題70) 試題16(2007年11月試題66) 試題17(2007年11月試題68) 試題18(2007年11月試題69~70) 試題19(2008年5月試題66~67) 試題20(2008年5月試題68) 試題21(2008年5月試題69) 試題22(2008年5月試題70) 試題23(2009年5月試題66) 試題24(2009年5月試題67) 第6章 安全知識 試題1(2004年11月試題17) 試題2(2004年11月試題18) 試題3(2004年11月試題19) 試題4(2005年5月試題9) 試題5(2005年5月試題10) 試題6(2006年5月試題7~8) 試題7(2006年5月試題9) 試題8(2007年5月試題7) 試題9(2007年5月試題8) 試題10(2007年5月試題9) 試題11(2007年11月試題7~8) 試題12(2008年5月試題7~8) 試題13(2008年5月試題9) 試題14(2009年5月試題7) 試題15(2009年5月試題8) 試題16(2009年5月試題9) 第7章 多媒體基本知識 試題1(2004年11月試題38) 試題2(2004年11月試題39) 試題3(2004年11月試題40) 試題4(2004年11月試題41) 試題5(2005年5月試題57) 試題6(2005年5月試題58) 試題7(2005年5月試題59) 試題8(2005年5月試題60) 試題9(2006年5月試題12) 試題10(2006年5月試題13) 試題11(2006年5月試題14) 試題12(2007年5月試題12) 試題13(2007年5月試題13) 試題14(2007年5月試題14) 試題15(2007年11月試題12) 試題16(2007年11月試題13) 試題17(2007年11月試題14) 試題18(2008年5月試題12) 試題19(2008年5月試題13) 試題20(2008年5月試題14) 試題21(2009年5月試題12) 試題22(2009年5月試題13) 試題23(2009年5月試題14) 第8章 系統(tǒng)開發(fā)和運行維護 試題1(2004年11月試題9) 試題2(2004年11月試題10) 試題3(2004年11月試題11) 試題4(2004年11月試題12) 試題5(2004年11月試題13) 試題6(2004年11月試題14) 試題7(2004年11月試題15) 試題8(2004年11月試題16) 試題9(2004年11月試題30~32) 試題10(2004年11月試題65) 試題11(2005年5月試題18) 試題12(2005年5月試題19~20) 試題13(2005年5月試題21~22) 試題14(2005年5月試題23) 試題15(2005年5月試題25) 試題16(2005年5月試題31~32) 試題17(2006年5月試題15) 試題18(2006年5月試題16) 試題19(2006年5月試題17) 試題20(2006年5月試題18) 試題21(2006年5月試題19) 試題22(2006年5月試題20) 試題23(2007年5月試題15) 試題24(2007年5月試題16) 試題25(2007年5月試題17) 試題26(2007年5月試題18) 試題27(2007年5月試題19) 試題28(2007年5月試題22) 試題29(2007年11月試題18~19) 試題30(2008年5月試題15) 試題31(2008年5月試題16) 試題32(2008年5月試題17) 試題33(2008年5月試題18~19) 試題34(2008年5月試題29) 試題35(2008年5月試題64) 試題36(2009年5月試題15) 試題37(2009年5月試題16) 試題38(2009年5月試題17~18) 第9章 標準化與知識產(chǎn)權(quán) 試題1(2004年11月試題20) 試題2(2004年11月試題21) 試題3(2004年11月試題22) 試題4(2005年5月試題12) 試題5(2005年5月試題13) 試題6(2005年5月試題14) 試題7(2006年5月試題10) 試題8(2006年5月試題11) 試題9(2007年5月試題10) 試題10(2007年5月試題11) 試題11(2007年11月試題9) 試題12(2007年11月試題10) 試題13(2007年11月試題11) 試題14(2008年5月試題10) 試題15(2008年5月試題11) 試題16(2009年5月試題10) 試題17(2009年5月試題11) 第10章 計算機專業(yè)英語 試題1(2004年11月試題66~70) 試題2(2004年11月試題71~75) 試題3(2005年5月試題66~70) 試題4(2005年5月試題71~75) 試題5(2006年5月試題66~70) 試題6(2006年5月試題71~75) 試題7(2007年5月試題71~75) 試題8(2007年11月試題71~75) 試題9(2008年5月試題71~75) 試題10(2009年5月試題71~75) 第11章 數(shù)據(jù)庫技術(shù)基礎(chǔ) 試題1(2006年5月試題31) 試題2(2007年5月試題28) 試題3(2009年5月試題28~29) 試題4(2009年5月試題30) 第12章 數(shù)據(jù)操作與SQL 試題1(2004年11月試題47) 試題2(2004年11月試題48) 試題3(2004年11月試題49) 試題4(2004年11月試題55) 試題5(2004年11月試題56) 試題6(2004年11月試題57) 試題7(2005年5月試題33~37) 試題8(2005年5月試題43~44) 試題9(2005年5月試題46) 試題10(2006年5月試題32) 試題11(2006年5月試題33~34) 試題12(2006年5月試題35) 試題13(2006年5月試題36) 試題14(2006年5月試題37) 試題15(2006年5月試題38~39) 試題16(2006年5月試題40) 試題17(2006年5月試題41) 試題18(2006年5月試題56) 試題19(2006年5月試題59) 試題20(2007年5月試題29) 試題21(2007年5月試題32~33) 試題22(2007年5月試題34~36) 試題23(2007年5月試題37~39) 試題24(2007年5月試題42) 試題25(2007年5月試題62) 試題26(2007年11月試題29) 試題27(2007年11月試題30~31) 試題28(2007年11月試題32~33) 試題29(2007年11月試題34~35) 試題30(2007年11月試題41) 試題31(2007年11月試題64) 試題32(2008年5月試題33~35) 試題33(2008年5月試題36~41) 試題34(2008年5月試題48) 試題35(2008年5月試題49) 試題36(2008年5月試題63) 試題37(2009年5月試題34~36) 試題38(2009年5月試題37~44) 試題39(2009年5月試題51) 試題40(2009年5月試題52) 試題41(2009年5月試題53~54) 試題42(2009年5月試題55) 試題43(2009年5月試題56) 第13章 數(shù)據(jù)庫的控制功能 試題1(2004年11月試題52) 試題2(2004年11月試題54) 試題3(2004年11月試題58) 試題4(2005年5月試題54) 試題5(2005年5月試題55) 試題6(2005年5月試題56) 試題7(2006年5月試題49) 試題8(2006年5月試題50) 試題9(2006年5月試題51) 試題10(2006年5月試題52) 試題11(2006年5月試題53) 試題12(2006年5月試題54) 試題13(2006年5月試題55) 試題14(2007年5月試題43) 試題15(2007年5月試題44) 試題16(2007年5月試題45~46) 試題17(2007年5月試題47) 試題18(2007年5月試題48) 試題19(2007年5月試題49) 試題20(2007年5月試題50) 試題21(2007年5月試題51) 試題22(2007年5月試題52) 試題23(2007年11月試題28) 試題24(2007年11月試題43) 試題25(2007年11月試題44) 試題26(2007年11月試題45) 試題27(2007年11月試題46) 試題28(2007年11月試題47) 試題29(2007年11月試題48) 試題30(2007年11月試題49) 試題31(2007年11月試題52) 試題32(2008年5月試題43~45) 試題33(2008年5月試題46) 試題34(2008年5月試題50) 試題35(2008年5月試題52) 試題36(2008年5月試題53) 試題37(2008年5月試題58) 試題38(2008年5月試題65) 試題39(2009年5月試題45~46) 試題40(2009年5月試題47) 試題41(2009年5月試題48) 試題42(2009年5月試題49) 試題43(2009年5月試題50) 第14章 規(guī)范化理論 試題1(2004年11月試題45~46) 試題2(2004年11月試題50) 試題3(2005年5月試題45) 試題4(2005年5月試題47) 試題5(2006年5月試題42) 試題6(2006年5月試題43) 試題7(2006年5月試題44) 試題8(2006年5月試題45) 試題9(2006年5月試題46~48) 試題10(2007年5月試題40~41) 試題11(2007年5月試題55) 試題12(2007年5月試題63) 試題13(2007年11月試題36~38) 試題14(2007年11月試題42) 試題15(2008年5月試題30~32) 試題16(2008年5月試題42) 試題17(2008年5月試題47) 試題18(2008年5月試題51) 試題19(2009年5月試題31~33) 第15章 數(shù)據(jù)庫設(shè)計 試題1(2004年11月試題51) 試題2(2004年11月試題42~44) 試題3(2005年5月試題48) 試題4(2005年上半年試題49~50) 試題5(2007年5月試題30~31) 試題6(2007年5月試題53) 試題7(2007年5月試題54) 試題8(2007年5月試題56) 試題9(2007年5月試題64~65) 試題10(2007年11月試題50) 試題11(2007年11月試題53) 試題12(2007年11月試題54) 試題13(2007年11月試題55) 試題14(2007年11月試題56) 試題15(2007年11月試題62) 試題16(2007年11月試題63) 試題17(2007年11月試題65) 試題18(2008年5月試題54) 試題19(2008年5月試題55) 試題20(2008年5月試題56) 試題21(2008年5月試題57) 試題22(2009年5月試題57~58) 試題23(2009年5月試題59) 試題24(2009年5月試題60) 試題25(2009年5月試題61) 第16章 網(wǎng)絡(luò)環(huán)境下的數(shù)據(jù)庫 試題1(2004年11月試題53) 試題2(2005年5月試題51) 試題3(2006年5月試題2) 試題4(2006年5月試題58) 試題5(2007年5月試題59) 試題6(2007年5月試題60) 試題7(2007年5月試題61) 試題8(2007年11月試題51) 試題9(2007年11月試題59) 試題10(2007年11月試題60) 試題11(2007年11月試題61) 試題12(2008年5月試題60) 試題13(2008年5月試題61) 試題14(2009年5月試題63) 試題15(2009年5月試題64) 試題16(2009年5月試題68) 試題17(2009年5月試題69) 試題18(2009年5月試題70) 第17章 數(shù)據(jù)庫新技術(shù) 試題1(2004年11月試題59) 試題2(2004年11月試題60) 試題3(2005年5月試題52) 試題4(2005年5月試題53) 試題5(2006年5月試題60) 試題6(2007年5月試題57) 試題7(2007年5月試題58) 試題8(2007年11月試題57) 試題9(2007年11月試題58) 試題10(2008年5月試題59) 試題11(2008年5月試題62) 試題12(2009年5月試題62) 試題13(2009年5月試題65) 第18章 數(shù)據(jù)庫綜合設(shè)計 試題1(2004年11月試題2) 試題2(2004年11月試題3) 試題3(2004年11月試題4) 試題4(2005年5月試題2) 試題5(2005年5月試題3) 試題6(2005年5月試題4) 試題7(2006年5月試題2) 試題8(2006年5月試題3) 試題9(2006年5月試題4) 試題10(2006年5月試題5) 試題11(2007年5月試題2) 試題12(2007年5月試題3) 試題13(2007年5月試題4) 試題14(2007年5月試題5) 試題15(2007年11月試題2) 試題16(2007年11月試題3) 試題17(2007年11月試題4) 試題18(2007年11月試題5) 試題19(2008年5月試題2) 試題20(2008年5月試題3) 試題21(2008年5月試題4) 試題22(2008年5月試題5) 試題23(2009年5月試題2) 試題24(2009年5月試題3) 試題25(2009年5月試題4) 試題26(2009年5月試題5) 第19章 數(shù)據(jù)流圖設(shè)計 試題1(2004年11月試題1) 試題2(2005年5月試題1) 試題3(2006年5月試題1) 試題4(2007年5月試題1) 試題5(2007年11月試題1) 試題6(2008年5月試題1) 試題7(2009年5月試題1) 附錄A 下午試題中通用的表示規(guī)則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5.寄存器尋址方式和寄存器間接尋址方式 當操作數(shù)不是放在內(nèi)存中,而是放在CPU的通用寄存器中時,可采用寄存器尋址方式。此時指令中給出的操作數(shù)地址不是內(nèi)存的地址單元號,而是通用寄存器的編號。這也就是題目中所說的“操作數(shù)在寄存器中”的尋址方式?! 〖拇嫫鏖g接尋址方式與寄存器尋址方式的區(qū)別在于:前者指令格式中的寄存器內(nèi)容不是操作數(shù),而是操作數(shù)的地址,該地址指明的操作數(shù)在內(nèi)存中。這也就是題目中所說的“操作數(shù)的地址在寄存器中”的尋址方式。 6.相對尋址方式 相對尋址是指把程序計數(shù)器PC的內(nèi)容加上指令中的形式地址D而形成操作數(shù)的有效地址。程序計數(shù)器的內(nèi)容就是當前指令的地址。相對尋址是相對于當前的指令地址而言的。采用相對尋址方式的好處是程序員無須用指令的絕對地址編程,所編寫的程序可以放在內(nèi)存中的任何地方?! ≡谙鄬ぶ贩绞街校问降刂稤通常稱為偏移量,其值可正可負,相對于當前指令地址進行浮動。 7.基址尋址方式 基址尋址方式是將CPU中基址寄存器的內(nèi)容加上指令中的形式地址而形成操作數(shù)的有效地址。它的優(yōu)點是可以擴大尋址能力。與形式地址相比,基址寄存器的位數(shù)可以設(shè)置得很長,從而可以在較大的存儲空間中尋址?! ?.變址尋址方式 變址尋址方式與基址尋址方式計算有效地址的方法很相似,它把CPU中某個變址寄存器的內(nèi)容與偏移量D相加來形成操作數(shù)有效地址。但使用變址尋址方式的目的不在于擴大尋址空間,而在于實現(xiàn)程序塊的規(guī)律性變化。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工程師考試試題分類精解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