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財政政策理論與中國實踐效應分析

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陳衛(wèi)東  頁數:240  

內容概要

  在現(xiàn)代市場經濟中,經濟運行依靠市場“無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進行調節(jié)。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政府宏觀調控在市場失靈的領域發(fā)揮作用,并為市場機制有效運行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政府宏觀調控的兩大主要工具,就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一般通過稅收、補貼、投資、國債、轉移支付和預算等手段,發(fā)揮穩(wěn)定經濟、優(yōu)化資源配置、調節(jié)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功能作用。

作者簡介

陳衛(wèi)東,安徽省石臺縣人。1989年畢業(yè)于安徽省徽州師范學校后,先后從事小學、中學教學工作。通過自學1994年考入江西財經大學并于1997年獲碩士學位;2004年畢于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獲博士學位;2005年在澳大利亞學習。現(xiàn)任江西財經大學國際學院副院長同時擔任教學工作。近年來在《稅務研究》等雜志上公開發(fā)表論文十余篇,參與翻譯《貨幣經濟學》、《政治經濟學大辭典》并協(xié)助財政部翻譯了《部分國家預算法匯編》,出版學術專著《論縮小收入差距的財政政策》,另外以第一負責人主持了多項省級及校級課題。
  現(xiàn)主講雙語課《公共經濟學》(本科及碩士層次)、《稅法》,2008年曾赴臺灣為實踐大學講授《大陸稅務法規(guī)》課程。

書籍目錄

1 積極財政政策的理論基礎 1.1 財政政策與積極財政政策  1.1.1 財政政策的含義  1.1.2 積極財政政策的定義  1.1.3 積極財政政策的類型 1.2 運用積極財政政策理論的前提——政府干預經濟的必要性及政府職能的理論  1.2.1 政府干預經濟的原因  1.2.2 發(fā)達市場經濟國家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1.2.3 中國政府的具體職能分析 1.3 積極財政政策的基礎理論問題  1.3.1 積極財政政策的作用原理  1.3.2 積極財政政策的目標  1.3.3 積極財政政策與經濟穩(wěn)定  1.3.4 積極財政政策與經濟增長  1.3.5 積極財政政策的工具 1.4 有關積極財政政策理論的一些論述2 中國90年代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背景和內容 2.1 大背景:1978——1997年的被動財政政策  2.1.1 1978——1997年財政活動的主要特點  2.1.2 1978——1997年政府財政赤字性質及其作用 2.2 小背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引發(fā)的中國經濟不景氣  2.2.1 亞洲金融危機擴散后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2.2.2 中國政府最初對金融危機的反應 2.3 國外實行積極財政政策的經驗與教訓  2.3.1 美國歷史上實行積極財政政策的經驗  2.3.2 日本實行積極財政政策的經驗與教訓 2.4 中國首次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3 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應:規(guī)范分析 3.1 積極財政政策效應的一般分析 3.2 公債融資支出的效應  3.2.1 李嘉圖等價定理及與之相關的討論和評價  3.2.2 赤字公債融資支出的效應分析 3.3 稅收融資支出的效應  3.3.1 宏觀稅負增減融資政府支出對經濟的效應  3.3.2 有選擇地增減稅對經濟中儲蓄的效應  3.3.3 增減稅收對投資的影響 3.4 財政支出變化的效應  3.4.1 購買性支出的效應  3.4.2 轉移性支出的效應  3.4.3 政府間轉移支付的效應4 中國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應:實證分析 4.1 中國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總體效果的實證分析  4.1.1 對中國進行實證分析的理論模型  4.1.2 對中國積極財政政策乘數的測算  4.1.3 實證分析結果及對政策總體效果的評價 4.2 積極財政政策支出效應實證分析  4.2.1 近年來積極財政政策支出對民間投資的效應  4.2.2 近年來擴張性財政支出對居民消費的實證效應分析  4.2.3 對財政支出效益的實證分析  4.2.4 對積極財政政策支出效應的評價 4.3 積極財政政策稅收效應實證分析  4.3.1 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后稅收收入現(xiàn)狀分析  4.3.2 財政財入對經濟增長和經濟總量的時間序列分析  4.3.3 稅收對經濟增長的橫截面分析  4.3.4 稅收融資對民間投資的影響分析  4.3.5 稅收融資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分析  4.3.6 對近年來積極財政政策稅收效應的評價5 影響積極財政政策效應大小的幾個因素 5.1 擴張性積極財政政策之擠出和拉動效應  5.1.1 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  5.1.2 財政政策的拉動效應 5.2 積極財政政策的風險  5.2.1 積極財政政策風險的內涵  5.2.2 中國當前可能面臨的財政風險  5.2.3 當前實施的擴張性積極財政政策的風險 5.3 積極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xié)調問題  5.3.1 財政貨幣政策協(xié)調的必要性  5.3.2 財政與貨幣政策的異同  5.3.3 兩種政策各自的優(yōu)勢、局限及組合形式 5.4 積極財政政策的時滯和當前擴張性積極財政政策的可運用期限  5.4.1 積極財政政策的時滯  5.4.2 積極財政政策可持續(xù)性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2.財政政策的類型 ?。?)按照財政政策調節(jié)經濟周期的方式,可把它分為自動穩(wěn)定和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后者相當于本書所要論述的積極財政政策,這里先說明一下前者。  自動穩(wěn)定的財政政策是指現(xiàn)代財政體制本身就具有根據經濟波動情況,自動保持穩(wěn)定作用的政策。如財政的若干收支形式:個人所得稅、失業(yè)救濟金、失業(yè)保險金、福利計劃和濟貧支出等。這些財政政策工具又被稱為“自動穩(wěn)定器”。它們都是遵照法律規(guī)定的稅收和支出制度而自動執(zhí)行,財政收支的增減自動地由經濟周期的波動所決定。在沒有改變有關的法律之前,一旦某種經濟風向改變,這些財政收支就必須發(fā)生,政府不能憑借自身的權力去左右和變更這類財政收支?! ∽詣臃€(wěn)定的財政政策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財政收入和支出兩個方面。從財政收入來看,個人所得稅等形式收入采用的是超額累進稅率,這就使得這類稅收收入在經濟總量增長時將以比個人收入更快的速度增長,從而抑制了私人消費和投資需求的增長速度,并且減緩價格和工資的螺旋上升速度,自動抑制經濟發(fā)展速度,防止通貨膨脹;反之,當經濟衰退時,超額累進稅率將使得這類稅收產生自動更快減稅的結果,從而增加私人消費和投資需求,起著自動促進經濟回升的作用。這種稅收的自動變更是一種穩(wěn)定經濟和緩和商業(yè)周期性波動的有利因素。從財政支出方面,政府支出具有自動穩(wěn)定性。在政府支出中,轉移支付制度的建立,是為了補充收入不足,以及緩解經濟困境。失業(yè)救濟金和濟貧救濟金等都有著因經濟狀況好壞而大幅度增減的特點。在國民經濟處于復蘇、繁榮階段,失業(yè)率下降,失業(yè)救濟金的發(fā)放數額也就減少,同時人們收入上升,處于貧困線以下的家庭及其補助數額就相應減少;在國民經濟處于蕭條、衰退階段。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積極財政政策理論與中國實踐效應分析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