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6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錫厚/白濱/周峰 頁數:324
Tag標簽:無
前言
趙宋王朝建立于公元960年,早此43年——即公元917年,契丹耶律阿保機建立起了契丹(遼)王朝,而在宋朝開國78年之后(1038年),僻處西北一隅的黨項羌族首領李元昊僭號稱帝,建立了西夏王朝,這樣,一時間在中國境內就出現了三個封建王朝并存的局面。遼末,原為其屬部的女真族興起,于1125-1127年滅遼并且攻占了宋朝北方地區(qū),于是中國境內又形成宋夏金三王朝鼎立的局面,直至1227-1279年,元朝先后滅亡了西夏、金和南宋,中國重歸統一。有人稱遼宋夏金時期為中國歷史上又一次“南北朝”,其實,倒不如說是又一次“三國鼎立”更符合歷史實際?! ≡谖覀儑议L達幾千年的發(fā)展過程中,統一一直是歷史的主流。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就是孕育了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這個偉大國家;中國只有一部歷史,那就是統一、多民族中國的歷史。遼宋夏金史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階段,遼史、宋史、西夏史和金史則是這一階段中國歷史的四個組成部分?! ≡谶@樣一個分裂的歷史時代,除了曾經分別向宋、遼、金稱臣的西夏之外,遼、宋、金每個王朝的統治者都自認為是“正統”,同時都自認為對外代表整個中國。而當時的外國人由于對中國了解甚少,誤以為強大的契丹就是整個中國,因此徑稱中國為契丹,①當然這是不符合歷史實際的。
內容概要
遼宋夏金史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階段,遼史、宋史、西夏史和金史則是這一階段中國歷史的四個組成部分?! ∵|、夏、金三個王朝都是北方部族首領權威擴展與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在這三個王朝統治下,漢人雖然占多數,但統治階段的主體是少數民族,這三個王朝統治區(qū)域之內,經濟、政治、文化都有與宋朝境內不相同的特點。因此,宋史研究既不能替代、也不能包含遼夏金史的研究?! ”緯噲D對20世紀以來遼、夏、金史研究的主要方面和重要成果作一階段性的總結,向讀者評介在遼、夏、金史研究領域中有突出貢獻的學者及其重要的研究成果,同時也評介外國學者在這一研究領域中產生過重大影響的若干觀點。
作者簡介
李錫厚,漢族,1938年11月28日生于遼寧省沈陽市。1963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歷史學系。退休前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任研究員,從事遼宋金史研究。發(fā)表過《論遼朝政治體制》、《遼朝漢族地主與契丹權貴的封建化》以及《宋代私有田宅的親鄰權利》等學術論文。先期發(fā)表的,有些已匯集成《臨潢集》出版。此外,還著有《耶律阿保機傳》、《中國封建王朝史)》(遼金卷)、《遼金西夏史》(與白濱合著)等。 白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1936年生,山西省平定縣人。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畢業(yè)。長期從事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與民族史研究。著有《元昊傳》、《黨項史研究》、《尋找被遺忘的王朝》等;合著有《文海研究》、《西夏文物》、《天盛律令譯注》、《俄藏黑水城文獻》等。參與《中國通史》等十余部多卷本著作的撰稿。 周峰,男,漢族,1972年1月出生,河北安新人。1993年畢業(yè)于北京聯合大學文理學院,獲歷史學學士學位。曾先后在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和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工作,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民族歷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遼金史及北方民族史的研究工作。著作有《圖說北京史》(遼金部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出版,獲第十二屆中國圖書獎)、《完顏亮評傳》、《金章宗傳》(合著)。發(fā)表論文三十余篇。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編 遼史研究第一章 概說第二章 對元修《遼史》的研究第三章 遼代史料的重大發(fā)現第四章 遼代政治史重大問題研究第五章 關于“頭下”問題的價值第六章 遼代文化與社會生活研究第七章 西遼史研究第二編 西夏史研究第一章 概說第二章 歷史簡述第三章 史料簡介第四章 西夏史研究簡史第五章 西夏史研究中的幾個問題第三編 金史研究第一章 概說第二章 《金史》與金代文獻的整理、研究第三章 金代的考古發(fā)現與研究第四章 金代歷史地理研究第五章 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第六章 民族、民族關系及周邊政權關系的研究第七章 金代經濟史研究第八章 金代文化、社會研究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一、《遼史》版本及其優(yōu)劣 《遼史》修成后,至正五年(1345年)與《金史》同時刻板印行,只印了100部,早已全部失傳。傳世最早的刻本,當屬北圖藏明初刻本,每頁10行,行22字(20.7×15.1)。王重民先生指出:“此本刻工與明初翻刻《南北史》同,故知為明初刻本。百衲本《二十四史》所印《遼史》,除有一二補版不同外,實即此刻本?!雹購堅獫凇缎J冯S筆?遼史》中認為此本是元刊本,但“疑非初刻”:“《遼史》與《宋史》,同于至正三年三月奉旨開修。卷首有三月十四日、二十余日圣旨各一道,次三史凡例,次四年三月進書表,次修史官員銜名。時本僅載進書表,余均不存。按元刻《金史》,卷首江浙等處行中書省準中書省至正五年四月十三日咨文,有‘去年教纂修遼、金、宋三代史書。即目遼、金史書纂修了有,如今將這史書令江浙、江西二省開板’等語。是《遼》、《金》二史,必同時鐫刻。然以是本與北京圖書館所藏初刻《金史》相較,字體絕異,刻工姓名亦無一相合。而與涵芬樓所藏《金史》較,則字體相類,刻工姓名同者亦多。是此決非初刻。然遍觀海內外所存《遼史》,只有此本。是否別有初刻,殊難斷言?!睆堅獫m然發(fā)現此一《遼史》刻工與初刻《金史》之刻工無一相合者,但未發(fā)現這些刻工就是明初翻刻《南北史》的刻工,因此未能發(fā)現此本是明初刻本,而仍誤認為是元刻本?!哆|史》自元末、明初刊行以后,明代又有南、北監(jiān)本、汲古閣本?,F在也都已難得一見了。清武英殿本,在各種刻本中流傳最廣。后來又有多種刻本、活字排印本及石印本。主要據這一明初刻本影印的百衲本《遼史》,雖有訛誤,但仍優(yōu)于目前所能見到的其他刻本,諸如明代北京和南京兩地國子監(jiān)的刻本——“北監(jiān)本”和“南監(jiān)本”、清武英殿刻本(殿本)等等。殿本據《四庫全書》本改譯契丹人名、官名,更是給讀者造成極大的不便。張元濟《校史隨筆·遼史》指出,作為百衲本《遼史》之底本——明初刻本《遼史》雖“多訛字”,但損闕之字不臆改,顯然優(yōu)于明清諸刻本。與損闕之字不當臆改者同一道理,張元濟同時指出,“句中疑字不當徑補”。這一缺點,在作為百衲本底本的明初刻本《遼史》以外的明清是書諸刻本中也甚為嚴重。張先生說:“史有闕文,圣人所許。是本(指明初刻本《遼史》)句中著‘疑’字者甚多,殆鐫板之時,原書本文俱已損佚,究為何字,不敢臆斷。故著一‘疑’字以代之。此在宋刊南北諸史,多有其例。但彼則旁注小字,此則列入正文?!贝送?,《遼史》中所謂“鉤魚”,本系塞外冬季鑿冰取魚之法,而諸本誤為“釣魚”,更屬孤陋寡聞。據張元濟??敝赋觯骸般^魚”二字,凡二十二見。殿本全作“釣”。檢“南監(jiān)本”亦同?!氨北O(jiān)本”獨見《國語解》一條作“鉤”,余亦均作“釣”。按本史《營衛(wèi)志》,“秋冬違寒,春夏避暑,隨水草就畋漁,歲以為?!?。又云: “春捺缽日鴨子河濼?;实壅律涎鹧缼?,約六十日方至。天鵝未至,卓帳冰上,鑿冰取魚?!卑带喿雍蛹椿焱?,于圣宗太平元年改名。捺缽為畋漁所在之地。長江大河,形勢宏闊,亦非投竿垂綸之區(qū)。頗疑“釣”字不協。及檢《遼史拾遺》,引程大昌《演繁露》,糾正其誤,語焉甚詳。其言日:“《燕北雜錄》載契丹興宗重熙年間衣制、儀衛(wèi)、打圍、射鹿、鉤魚等事,于景祜五年十月撰進?!庇秩眨骸斑_魯河鉤牛魚,虜中盛禮。意慕中國賞花釣魚。然非釣也,鉤也?!庇秩眨骸捌溷^是魚也,虜主與其母皆設次冰上,先使人于河上下十里間,以毛網截魚,令不得散逸。又從而驅之,使集虜帳。其床前預開冰竅四,名為冰眼。中眼透,旁三眼環(huán)之不透,第所減令薄而已。薄者所以候魚,而透者將以施鉤也。”又日:“魚之將至,伺者以告虜主。即遂于祈透眼中,用繩鉤擲之,無不中者。”據此,可以證元本之正,及監(jiān)本、殿本之非。然則書顧不貴初刻乎。1976年中華書局出版的點校本,取百衲本為底本,與其他刻本參校,吸收清代以來諸家??背晒瑫r還以本書的紀、志、表、傳互校,再與其他史籍對校,是目前最便于使用的版本。但標點本也還有缺點和失誤,如《營衛(wèi)志·宮衛(wèi)》標點本是這樣的:遼國之法:天子踐位置宮衛(wèi),分州縣,析部族,設官府,籍戶口,備兵馬。崩則扈從后妃宮帳,以奉陵寢。通讀《遼史》可以發(fā)現,遼的宮衛(wèi)下轄州縣和部族,因此,所謂“分州縣,析部族,設官府,籍戶口,備兵馬”,都是說明如何“置宮衛(wèi)”,所以冒號應當置于“天子踐位置宮衛(wèi)”之后,而不應置于“遼國之法”后面。
編輯推薦
20世紀是中國歷史上變化劇烈、發(fā)展迅速的一個世紀。19世紀中期以來的近代化進程到20世紀開始加速,完成了由傳統向現代的歷史性轉換。學術研究是一個時代社會文化的構成部分,同樣經歷、體現著這種歷史的變化。20世紀中國人文學科涌現出了眾多的學術名家和大批的學術經典,中國的學術研究也在這一世紀從學術觀念到著述形式逐步建立起現代學術思想研究的體系。研究、總結20世紀人文學科學術發(fā)展的歷史,不僅是對各個學科學術研究百年成就的審視,也是對中國學術研究現代化進程的一次集體回顧,意義深遠。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