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范曾 頁數(shù):203
Tag標簽:無
前言
古有善文而不善詩者,而善詩者不善文,則未之見。蓋詩、文除思想為其核心而外,詞藻之擇用則詩必難于文。詩于音、韻之要求殊嚴,茍累積不豐,必窘于內(nèi);既有詞藻矣,而無奇思妙想,則必贅于外。而善文者茍有詩之修養(yǎng),于駢驪、對句、排比往往信手拈來,皆成妙構(gòu),則其文必異于庸常,而富于奇趣。詩雖非其長,而有裨于其文則必矣。近世有桐城派大手筆馬其昶者,其文固一世之雄也,與范伯子為連襟。伯子先生激賞其文而每諷其詩,馬其昶則盛贊其詩而頡頏其文。文人之交,蓋不在宴飲之豪興而在書屋之口鋒也。善詩、善文矣,而又善書者,古之大文豪大體如此。因科舉之第一印象,為試卷上之書法也,能于科名過五關斬六將而書法惡劣者,不可得而見也。故古之命臣、大吏、學者字不佳者極少。近世則不然,科舉見廢,報紙以興,報上文章備極華贍,而其稿則不忍或睹,如北京大學名儒劉師培是其入焉。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范曾先生負芨歐洲、閑居巴黎時與老莊進行的心靈對話;范曾先生或文、或史、或哲、或藝進行多學科的磨礪互證,對老莊最本原的思想命題展開了深度的闡釋和解讀。要言不煩,清新雋永;剎那神思,直抵靈府。
作者簡介
范曾(1938-),江蘇省南通市人。1955年入南開大學歷史系,1957年人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一年后轉(zhuǎn)入中國畫系,1962年畢業(yè):1962年至1978年供職于中國歷史博物館,創(chuàng)作歷史畫,研繪中國古代人物服飾史料;1978年至1984年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副教授;1984年回南開大學組建東方藝術系并任教授、系主任?,F(xiàn)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研究員,南開大學文學院終身教授,文學院、歷史學院博士生導師,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聘為“多元文化特別顧問”。著有《范曾詩稿》、《莊子顯靈記》、《范曾的藝術》、《范曾散文三十三篇》、《老莊心解》、《尊賢畫集——范曾與八大山人神會》、《大丈夫之詞——范曾論文新作》等百余種。本人自評有二十四字:癡于繪畫,能書,偶為辭章,頗抒己懷;好讀書史,略通古今之變。
書籍目錄
老莊心解序老子心解 大哉,老子之道 和諧,宇宙的大智慧 道法自然 畫家精神的釋放 書家對自然的復歸附錄 簡筆老子 老子皓髯 老子與童子 老子演教 老子看老子莊子心解 大美不言 老莊之辨 莊子的生命體驗——從說夢到徹悟生死 莊子的自然社會觀 莊子斥儒——儒莊斗爭之本質(zhì):偽與真 莊子的無待之境 藝術從失落到復活 莊子論道:齊一、無差別、混沌 百川歸海說莊子附錄 周耶蝶耶 惠子有詰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天地間的所有事物都在發(fā)生著、變動著、榮枯著,成功中包含著失敗的危機,失敗中也潛藏著成功的吉兆,一切事物都有正反兩面,而這兩面的轉(zhuǎn)化,則是事物嬗變的原因。老子提出:“反者道之動”,即是說相反方向變化,正是體現(xiàn)著那宇宙本體“道”的運作。于是他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痹诶献拥男哪恐?,那獨立不改、周行不殆的道是渾然不辨美丑善惡的,那里連空間和時間的概念都沒有,屬于人類的美丑善惡判斷,則更不可能存在。因為那時候沒有所謂存在。當人們遵循著人道而生活的時候,也就是古樸先民之世,一切還都順理成章,沒有那么多的是非曲直。為什么有了美?那是因為大道廢棄了,有了丑陋的恣肆。為什么有了善?同樣由于大道廢棄,有了惡行的浸淫。所以以老子的宏觀,他不認為美和善的出現(xiàn)是一件好事,他更希望的是丑和惡的根本不出現(xiàn),這和他的另一個觀點是完全一致的,即所謂“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在老子的心目中,仁義和慧智的出現(xiàn)同樣不是一件好事,為什么會有仁義?因為大道廢棄,不仁不義之徒出現(xiàn)。為什么摒棄慧智?因為隨著慧智的出現(xiàn),與它孿生的大偽也應運而生。老子所希望的是仁義和大偽的根本不出現(xiàn)。當倉頡造字的時候,天雨禾粟,神鬼哭泣,因為知道人類從此有了慧智,相應的大偽出現(xiàn),惰怠取巧,不事耕耘,所以天降下禾栗,知道饑荒會降臨人間,神鬼也為了人類的墮落哭泣。(《淮南子?本經(jīng)訓》:“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保h王充以為這是因為“文章興而亂漸見”,這文章非指今之作文,而是言社會藻飾華彩,遠離了遠古的淳樸。近世詩人黃侃有句云:“雨粟哭從倉頡后,散花妙近維摩側(cè)”,這雨粟不正是蒼天的哭泣嗎?
編輯推薦
《老莊心解(新編本)》:范曾詩文書畫集·論文卷。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