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朱維之,趙澧,黃晉凱 頁數(shù):425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由朱維之等主編的《外國文學簡編》分為上中下三編十三章,分別論述古代至18世紀、19世紀和20世紀歐美文學的發(fā)展。本書是國內(nèi)文革后第一部沖破禁錮編纂而成的高校教材,現(xiàn)已成書20余年,歷經(jīng)5次精心修訂(特別是2004年作了較大幅度的修改),累計印數(shù)200萬,是一部經(jīng)受時間考驗又不斷追蹤學術前沿、受到一代代師生(讀者)歡迎的跨世紀精品教材,被許多綜合性大學和師范院校中文系和外語系長期采用。隨著時間的推移,書中一些章節(jié)設置、觀點和論述已經(jīng)不太符合當前教學的實際需要,現(xiàn)安排修訂以保持教材的先進性。
書籍目錄
導言
上編 古代至18世紀文學
第一章 古代文學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荷馬史詩
第三節(jié) 古希臘戲劇
第二章 中世紀文學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但丁
第三章 文藝復興時期文學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塞萬提斯
第三節(jié) 莎士比亞
第四章 17世紀文學和古典主義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莫里哀
第五章 18世紀文學和啟蒙運動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盧梭
第三節(jié) 歌德
中編 19世紀文學
第六章 19世紀初期浪漫主義文學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拜倫
第三節(jié) 雨果
第四節(jié) 普希金
第五節(jié) 惠特曼
第七章 19世紀中期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司湯達
第三節(jié) 巴爾扎克
第四節(jié) 狄更斯
第五節(jié) 果戈理
第六節(jié) 陀思妥耶夫斯基
第八章 19世紀后期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福樓拜
第三節(jié) 哈代
第四節(jié) 托爾斯泰
第五節(jié) 契訶夫
第六節(jié) 易卜生
第七節(jié) 馬克吐溫
第九章 19世紀后期非主潮文學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波德萊爾
第三節(jié) 鮑狄埃
第四節(jié) 左拉
第五節(jié) 莫泊桑
下編 20世紀文學
第十章 20世紀前期現(xiàn)實主義文學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羅曼羅蘭
第三節(jié) 托馬斯曼
第四節(jié) 德萊塞
第五節(jié) 高爾基
第六節(jié) 肖洛霍夫
第七節(jié) 布萊希特
第十一章 20世紀前期現(xiàn)代主義文學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卡夫卡
第三節(jié) 艾略特
第四節(jié) 喬伊斯
第五節(jié) 奧尼爾
第六節(jié) ??思{
第十二章 20世紀后期現(xiàn)實主義文學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海明威
第三節(jié) 帕斯捷爾納克
第四節(jié) 艾特瑪托夫
第五節(jié) 索爾貝婁
第十三章 20世紀后期現(xiàn)代主義文學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薩特
第三節(jié) 加繆
第四節(jié) 尤涅斯庫
第五節(jié) 海勒
第六節(jié) 加西亞馬爾克斯
第七節(jié) 博爾赫斯
附 錄
閱讀書目100種
1985年修訂版( 第二版)說明
1994年修訂版( 第三版)說明
1999年修訂版( 第四版)說明
2004年修訂版( 第五版)說明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封建勢力與資產(chǎn)階級矛盾的激化,孕育了第二次全歐洲性的思想文化運動——啟蒙運動。啟蒙運動是文藝復興運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續(xù)和發(fā)展。與文藝復興運動相比,啟蒙運動帶有更鮮明的政治色彩。啟蒙主義者向封建制度的意識形態(tài)和上層建筑發(fā)動了全面的攻擊,而且提出了更徹底、更完整的綱領,從而為資產(chǎn)階級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作了輿論準備。聲勢浩大的法國啟蒙運動更是直接為1789年的大革命作好了思想準備。啟蒙運動在資本主義經(jīng)濟發(fā)展的基礎上,在廣泛的人民運動的推動下,在自然科學和唯物主義思想的影響下,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成為批判舊制度和改造社會的武器。這個思想體系的核心是“理性”。啟蒙主義活動家把“理性”看做衡量一切的尺度。他們要把過去一切不合“理性”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扔進歷史的垃圾堆,重新建立起一個符合“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義”的“理性的王國”。啟蒙思想家認為宗教迷信和專制制度是拴在人類脖子上的兩股繩索,是社會進步的主要障礙,為此,啟蒙思想家以唯物論批判宗教和封建制度的理論基礎——唯心主義;以無神論或自然神論否定天主教權威和宗教偶像;以“自由”、“平等”等所謂天賦人權,反對封建制度和貴族的特權,對封建專制政體進行尖銳的批判。啟蒙運動符合當時歐洲社會發(fā)展的趨勢,也代表了勞動人民的某些利益。這不僅是因為資產(chǎn)階級在這場社會變革中代表新的生產(chǎn)關系,而且還因為當時階級斗爭形勢和階級發(fā)展狀況,決定了資產(chǎn)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在反對封建制度這一點上尚有某些一致性。因此,資產(chǎn)階級才能標榜自己不是某一特殊階級的代表,而是整個受苦人類的代表,并成為“第三等級”(法國大革命時期用語:第一等級是貴族,第二等級是僧侶,與之相對應的人民大眾被稱為第三等級)的領導力量。
編輯推薦
《外國文學簡編(歐美部分)第6版》是21世紀中國語言文學系列教材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