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藝術

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維克霍夫  頁數(shù):207  字數(shù):114000  譯者:陳平  
Tag標簽:無  

前言

在西方美術史學史上,維也納美術史學派是最重要的且傳承有緒的學派。它形成于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這是意味深長的,因為那一時期正是西方現(xiàn)代主義的形成期,也是美術史作為一門獨立學科開始在歐美大學普遍建立的年代。學派先行者是維也納大學第一任美術史與考古學教授艾特爾貝格爾(Rudolf von Eitelberger,1817-1885),他創(chuàng)立了維大美術史研究所,并在皇家的支持之下,以英國倫敦南肯辛頓博物館為原型創(chuàng)建了奧地利工藝美術博物館。從此,維也納大學與博物館之間建立起了密切的聯(lián)系;研究、教學和博物館實踐有機結合了起來。但真正使維也納學派崛起的是維克霍夫(Franz Wickhoff,1853-1909),他堅定不移地將美術史研究置于科學的基礎之上,反對華麗空泛的美學議論和附庸風雅式的業(yè)余熱情。維克霍夫慧眼識才,引入同輩學者李格爾作為同事,并培養(yǎng)了像德沃夏克、蒂策、施洛塞爾等一代杰出的美術史家。維克霍夫曾不顧德國民族主義勢力的干擾,力保德沃夏克晉升為副教授。在他的引領之下,學派漸成氣候,登上了世界美術史的學術舞臺,為時代貢獻了令人矚目的學術成果。維克霍夫是上奧地利人,出生于一個有教養(yǎng)的市民家庭。他早年進入維也納大學,師從艾特爾貝格爾和陶辛學習美術史。當時美術史專業(yè)的學生除了專業(yè)課外,還必須研修歷史研究院開設的課程,接受古文獻學等輔助學科的訓練,掌握歷史研究必備的技能,這是現(xiàn)在我們許多學校所做不到的。維克霍夫在歷史研究所學習兩年,1880年提交了題為《丟勒以古典為范本作的素描》的博士論文。

內(nèi)容概要

維克霍夫(Franz Wiekhoff,1853—1909),維也納美術史學派的主要奠基人,他目光遠大,胸襟開闊,既精通于古典考古學,又關注當下的新藝術運動,主張將藝術作品置于精神史和文化史的上下文中進行研究。在他的引領之下,維也納美術史學派逐漸嶄露頭角。    本書原是維克霍夫為帝國出版工程《維也納創(chuàng)世紀》(1895)所作的導論。這件早期基督教時期的《創(chuàng)世紀》抄本自17世紀被發(fā)現(xiàn)之后,即被視為稀世珍寶,成為研究古典晚期《圣經(jīng)》插圖以及基督教繪畫起源的重要證據(jù)。維克霍夫運用風格分析的方法對抄本插圖進行了研究,提出了“錯覺主義”的概念,并對古代晚期包括建筑、繪畫與雕刻在內(nèi)的整個藝術風格的變遷進行了充分的討論,推翻了羅馬藝術是希臘藝術的衰落這一說法。本書的英文本自出版之后,立即被視為古羅馬藝術的標準著作。

作者簡介

作者:(奧地利)維克霍夫 譯者:陳平

書籍目錄

中譯者前言 作者英文版前言 英譯者按語 羅馬藝術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圖版 索引

章節(jié)摘錄

插圖:我們認為新的圖畫敘事風格于公元前2世紀興起,這種理論與一種老生常談的觀點是相對立的,它認為羅馬藝術從希臘藝術那里借用了表現(xiàn)形式手段以及富有想象力的內(nèi)容——充其量將其粗糙化了——所以一切發(fā)展均在羅馬雕刻與繪畫流派那里中止了。這一連續(xù)不斷的模仿過程最終導致了技巧的完全枯竭。然而,這種認為藝術發(fā)展停滯了四個世紀的觀點,是與任何歷史經(jīng)驗相沖突的,本身就是一種怪論,古今聞所未聞。進一步說,新的建筑風格恰恰就是在羅馬帝國時期出現(xiàn)的,這一事實證明這種論調(diào)是站不住腳的。埃及、東方和希臘建筑,與發(fā)達的羅馬凱旋門相比,就如同兒戲一般。在哈德良時期建造的萬神殿的穹頂,完美地高懸于宏闊的空間之上。盡管它的美是不可超越的,不過若論寬度、空問效果和大膽的結構,羅馬浴場中那些無數(shù)細分的空間,仍然在持續(xù)不斷地引發(fā)著拱券結構的大膽革新,直到君士坦丁巴西利卡最終解決了橫跨三開間中堂的難題。這種魄力與智慧,甚至連后來中世紀大教堂的建造者都不能企及。我完全同意一位現(xiàn)代批評家的觀點,他寫道:“古羅馬藝術沿著一條上升的路線發(fā)展,而不是像普遍認為的那樣只是衰落。為了支持衰落的觀點,人們很容易將君士坦丁凱旋門上那些貧弱的浮雕與取自圖拉真凱旋門的浮雕相對比,忘記了正是在這同一個君士坦丁時期,誕生了第一座帶拱頂?shù)陌臀骼?。這個令整個中世紀西方建筑不懈努力求得解決的難題,卻已經(jīng)在4世紀初年堂而皇之地解決了?!睆?世紀開始,建筑中的拱頂風格發(fā)展起來,它貫穿于中世紀,人們試圖在羅馬式與哥特式風格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直到16世紀,米開朗琪羅為圣彼得教堂圓頂做的設計才給出了最終的答案,這項任務也告一段落。關于連續(xù)風格問題的解決,同樣也經(jīng)歷了十五個世紀,這難道是純粹的巧合嗎?

編輯推薦

《羅馬藝術:它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早期基督教繪畫中的運用》:美術史里程碑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羅馬藝術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基督教對文明的貢獻是巨大的,尤其是在藝術領域這個范疇,是一顆耀眼的明星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