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滑明達,閆嶸 著 頁數:513
Tag標簽:無
前言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語言·文學·文化論稿》(第二集)終于出版了。這是繼2006年第一集出版之后,英語系教師又一次集體智慧的結晶。值得欣慰的是,第二集無論從文章的數量、篇幅上看,還是從文章中所折射出的理論水平與研究能力上看,均比第一集有較大的提高。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第二集除了涉及文學、語言學和英美社會文化領域的研究外,翻譯方面的學術論文有了明顯增加??梢哉f,該學術論文集的成功出版源于過去一年當中英語系教師的辛勤耕耘與銳意進取,也取決于三年來“學科建設”所帶來的勃勃生機?! ¢喿x完這本論文集,字里行間都使我感受到英語系教師對外語教學與研究的那份真愛與執(zhí)著。在我眼里,他們始終都以知識的傳播與創(chuàng)新為己任,心無旁騖、淡?自名利,在對學術孜孜不倦的追求中獲得快樂,并實現(xiàn)著自己的人生價值。與他們一起交流思想、互通有無,乃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的確,學問只有在交流中才會體現(xiàn)其價值,也只有在爭鳴中才能進發(fā)出智慧的火花。
內容概要
《語言?文學?文化論稿(第2集)》是一本關于英語言、英美文學、英美文化及英漢翻譯的論文集,不僅重視從某一學科的特定視角去探索,更為突出的特點是提倡多學科、多視角的綜合研究。經過近一年的努力,《語言?文學?文化論稿(第2集)》終于出版了。這是繼2006年第一集出版之后,英語系教師又一次集體智慧的結晶。值得欣慰的是,第二集無論從文章的數量、篇幅上看,還是從文章中所折射出的理論水平與研究能力上看,均比第一集有較大的提高。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第二集除了涉及文學、語言學和英美社會文化領域的研究外,翻譯方面的學術論文有了明顯增加??梢哉f,該學術論文集的成功出版源于過去一年當中英語系教師的辛勤耕耘與銳意進取,也取決于三年來“學科建設”所帶來的勃勃生機。
作者簡介
滑明達,男,中共黨員,1986年畢業(yè)于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美國研究系,獲碩士學位。現(xiàn)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英語系主任,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中華美國學學會理事,中美關系史學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美國社會文化。出版專著、教材、譯著共十四部,發(fā)表論文三十余篇。曾獲得陜西人民政府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多次獲得陜西師范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科研成果獎和教學質量獎。主持承擔過兩項省部級科研項目?! ¢Z嶸男,2007年畢業(yè)于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F(xiàn)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副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心理語言學、第二語言習得。曾在國內外核心雜志上發(fā)表學術論文十余篇,參與并主持教育部、北京市及院級多項研究課題。2007年獲得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科研成果三等獎。
書籍目錄
前言 語言篇 對類比的辯證分析 跨文化交際的語用失誤分析 基本隱喻模式與語篇連貫 圖式理論與課外英語聽力教學設計 中國英語學習者與本族語者心理動詞用法對比研究 詞匯附帶習得與“投入量假設” 淺析“假”被動結構所體現(xiàn)的語言遷移現(xiàn)象 閱讀理解中情景模型加工的影響因素 英漢語言對比研究與教學 漢英委婉語對比研究 從認知角度看言語幽默 語篇研究模式重構——功能語言學視角 教師課堂語碼轉換功能的個案研究 從語用學角度談譯者主體性的發(fā)揮 概念隱喻作為語篇策略及其認知解釋 結構功能主義的最新進展——《結構和功能:三大結構功能理論指南》 文學文化篇 曲徑通何處?——試析威廉·布萊克關于天性的觀念 沉默與抗爭——艾米莉·勃朗特筆下的死亡風景 夏洛蒂·勃朗特詩歌創(chuàng)作思想探源 艱難的抉擇——對《白蒼鷺》的生態(tài)解讀 威拉·凱瑟的“土地”神話原型與現(xiàn)實性的創(chuàng)作思想 貝爾·胡克斯的對話體詩學 理想的天空與現(xiàn)實的石楠地——托妮·莫里森小說中的神話研究 詩歌:主體性、藝術性和實效性——試析菲利普·錫德尼爵士的《為詩一辯》 自然,人類永恒的家園——對艾麗絲·沃克《打開你的心靈》的生態(tài)女性解讀 北京大學生對美國電影《阿甘正傳》的跨文化解讀 大眾文化背景下藝術概念的嬗變 美國新保守主義與以色列關系管窺 法蘭克福學派與大眾文化批判 試析全美步槍協(xié)會的游說策略 中美在能源問題上的發(fā)展態(tài)勢分析 翻譯篇 逐字譯,可以休矣! 英漢口譯聽辨模式分析 有關漢語“四字語”的英譯及教學研究 中譯英主語的識別與處理 企業(yè)文化對中英語言互譯的制約 從空間結構樣態(tài)向時間順序樣態(tài)轉化談 PTS原則在英譯漢中的運用
章節(jié)摘錄
語言篇 對類比的辯證分析 二語言與言語 根據索緒爾的觀點,既然類比是語法的,它自然是語言的。但是同時必須指出,類比的結果是屬于言語的(Saussure1959:165)。這聽起來似乎矛盾的說法該怎樣理解?一個新的類比形式的出現(xiàn)總是個別說話者偶爾為之,因此屬于言語范圍。但是,類比的結果,或新的類比形式,有賴于語言中固有的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來源于語法所提供的要素。換言之,類比形式出現(xiàn)之前,它的基礎或條件已經存在,即類比已經存在。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類比是語言的。顯然,這里講的“類比”不是指類比的結果或類比形式產生的瞬間過程,而是用于類比過程的語言系統(tǒng)中固有的關系和要素,所以屬于語法或語言范圍?! ∪绻\統(tǒng)或寬泛地討論類比,不應該忘記對其觀察的兩個角度:語言和言語。借助語言與言語兩個不同范疇可以更清楚地理解類比;反過來,通過對類比的研究也可以更明了語言與言語的不同。正如,索緒爾(Saussure1959:165)所說,類比再一次使我們明白要區(qū)分語言和青語 雅柯布森(2001:31,32)在評論索緒爾有關類比的觀點時,曾對索緒爾提出過這樣的批評:“所以,創(chuàng)造的根源必須在語言當中尋找。我們可以看到,索緒爾不知不覺地否認了他自己的說法,即所有變化的根源要到言語中去尋找。”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