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中國工人 作者:白至德
Tag標簽:無
前言
《彰往知來——父親白壽彝的九十一年》是獻給我父親的,是寄托我對父親的深深懷念,是對父親往事的尋思。我從未寫過長篇書稿,為了父親,我去努力,力求寫得全面一些,完整一些,但我的水平的確有限,往往力不從心。自父親去世以來,我總覺得應該把我所知道的父親的一些事情寫出來,使大家更多地了解他,并從中或多或少地有所收益,這也就達到了我撰寫這部回憶錄的目的了?!罢猛獊怼笔歉赣H喜愛并經(jīng)常提及的詞語,后來又成為了他的座右銘。中國成語中的“彰往察來”或“彰往考來”,是指記載往事不使湮滅.據(jù)以考察未來?!吨芤住は缔o下》記載:“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币嘧鳌罢猛紒怼?。晉·杜預《春秋左氏傳序》云:“若夫制作之文,所以彰往考來,情見乎辭?!备赣H所及“彰往知來”出自成語,而又一字之差,就其中之“察”或“考”,變更為“知”字,在這里面必然也融合了父親的理學思想?!罢猛獊怼?,做到了“彰往”,其目的是為了“知來”。要做好“知”是很不易的,但一定要努力去做。父親一生尋覓“彰往”,追求光明,投身進步事業(yè),與時俱進,奔赴“知來”。父親始終銘記“彰往知來”,認為人們研究歷史是為了更好地認識和指導現(xiàn)實,觀察和展望未來,從而自覺地適應歷史的進步,力求推動歷史的發(fā)展。父親曾明確指出:一個民族沒有歷史或研究歷史很不夠,這不是民族的光榮。我們現(xiàn)在正處在過渡時期,更應該看重自己的歷史,看到我們在人類歷史上的成績。父親始終把史學工作視為神圣的事業(yè),把從事史學事業(yè)作為偉大的使命,這是他的社會責任和使命,也為此獻出了他的全部智慧,乃至生命。父親那一代知識分子,正是在民族、國家和人民最為艱難困苦的年代,毅然地走上了救國救民之路,最后和中國共產(chǎn)黨走到了一起,并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秀成員。歷史和時代也正是鋪墊著這樣一條奮斗的大道,成就了這樣一大批在這條大道上迅猛奔跑著的、學有所成的學者。他們?yōu)槔硐牒托叛?、為民族解放而奮斗是那樣的堅定而執(zhí)著、努力而不懈。我的父親正是這樣一大批中華民族優(yōu)秀學者中的一名。我還記得在慶祝父親九十華誕的大會上,父親誠懇而又樂觀地表示:自己雖然90歲了,還是要和同志們一起繼續(xù)奮斗下去;多吸收精神上的氧氣,多寫出一些為當代人所喜愛的歷史書,爭取再過上一個90歲。當時的父親已是重病纏身,身體虛弱,長期住院治療,依靠輪椅代步。父親處在這樣的情況下,竟然還講出了這樣的一句話,其所映照的精神境界,的確深深打動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祖國的改革開放,給史學界帶來了無限的生機。父親終于趕上了這樣一個空前偉大的新時代,他希望自己爭取再過上一個90歲,好為我們的黨,為我們的中華民族,為我們的祖國和人民再多做點工作,再多寫點讓大家喜愛的歷史論著。他對中國史學事業(yè)的前景充滿了無限的期望。我在《彰往知來——父親白壽彝的九十一年》中,除了回憶父親及其家人,同時也在適當?shù)钠袛⑹隽烁赣H的老師等前輩、同代的好友、同人以及他的學生等后人。他們都是和父親在一起奮斗過的,他們早已與父親融成難以分開的整體。但因僅限于我所了解,掛一漏萬者肯定還有很多,這是我的最大遺憾,也只好在此深表歉意!我再一次強調:如果沒有黨和政府的支持,如果沒有與父親多年共同奮斗的同志和朋友,也就沒有我可愛的父親所開創(chuàng)的史學事業(yè),更沒有可敬的父親所做出的一切。父親今天的一切,就是他和他的同志們共同努力奮斗創(chuàng)造的一切!這是父親在生前多次真心實意對我反復講過的。他希望和同志們繼續(xù)奮斗下去,為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傾其全力。我和父親整整一起生活了54個年頭。在這些年里,我們共同快樂過,也一起困苦過,但我們絕沒有一起懊喪過。要問為什么?因為父親是一位真正擁有革命胸懷的歷史學者。他總是給我?guī)硐M?、快樂和啟迪。我時常在想,我真正了解父親嗎?在父親去世之后,我開始陸續(xù)整理他的遺物,看他寫的書籍和文章、工作及生活的老照片、“文革”期間的“思想檢查”和“認罪書”、不同時期的獎狀和獲獎證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各種會議的通知書、請柬等等,仿佛才感知父親過去所做的一切;仿佛才開始懂得一些父親的所作所為;仿佛才剛剛悟出了一些父親為人做事的道理,這一切的一切可能就是父親人生的真正內涵吧。父親的一生,幾乎橫跨了整個20世紀。20世紀是動亂的世紀、驚人的世紀、飛速發(fā)展的世紀,更是充滿了希望、進步和美好的世紀。這個世紀留下了許多難忘的壯舉,讓我們去追尋,去回憶,去思索!《彰往知來——父親白壽彝的九十一年》“彰往”了父親40歲之前,也就是舊中國的“像逐水浮草而居的游牧人一樣,攜著眷口東西流浪著”的工作和生活情景?!八麖膯⒚衫蠋熌抢锸艿搅诵摭R治平、先憂后樂、以天下為己任、中華民族一體的熏陶;目睹祖國河山碎裂、生靈涂炭,于是求知,于是尋找真理,于是在‘嗷嗷八口一藍衫’的環(huán)境中堅信未來,于是不斷筆耕、‘舌耕’,于是不但找到了實現(xiàn)自己學術理想的寬闊大道,也找到了把自己的一切和億萬中國人民血肉般聯(lián)系到一起的人生正途?!边@本書也同樣“彰往”了父親40歲之后,也就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后,有機會學習辯證唯物史觀。他在后半個世紀里堅持不懈地運用辯證唯物史觀指導史學教學和研究,從而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成為新中國、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史學工作者。他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在不斷地創(chuàng)新,總是不滿足自己已有的成績,繼續(xù)學步,奮發(fā)進步,用他的話來說是“學步”,是不斷“摸索”、“探索”。父親故去后,黨和國家給予他充分的肯定和榮譽,稱他為優(yōu)秀的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他的一生同樣是輝煌的一生!作為父親的兒子,我將這本承載了家人的敬仰與愛的《彰往知來——父親白壽彝的九十一年》獻給父親生前的好友、同事,獻給曾經(jīng)相識以及不曾相知,又總是在關心著我們的朋友們!我真心地感謝你們!
內容概要
《彰往知來父親白壽彝的九十一年》中作者除了回憶父親及其家人,同時也在適當?shù)钠袛⑹隽烁赣H的老師等前輩、同代的好友、同人以及他的學生等后人。他們都是和父親在一起奮斗過的,他們早已與父親融成難以分開的整體。
《彰往知來父親白壽彝的九十一年》也同樣“彰往”了父親40歲之后,也就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后,有機會學習辯證唯物史觀。他在后半個世紀里堅持不懈地運用辯證唯物史觀指導史學教學和研究,從而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成為新中國、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史學工作者。
他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在不斷地創(chuàng)新,總是不滿足自己已有的成績,繼續(xù)學步,奮發(fā)進步,用他的話來說是“學步”,是不斷“摸索”、“探索”。
書籍目錄
自序第一章 傳統(tǒng)(1909年——1925年)1 金雞報曉2 開封世家3 傳統(tǒng)教育4 求學興趣5 了解世界第二章 磨礪(1925年——1933年)1 上海文治大學2 回民滬案后援會3 中州大學4 第一篇論文《整理國故介紹歐化的必要和應取的方向》的發(fā)表5 開創(chuàng)初始的民俗學6 燕京研究生7 父母的婚事第三章 選擇(1933年——1939年)1 第一部專著《朱熹辨?zhèn)螘Z》的出版2 從研究本民族的歷史著手3 中國伊斯蘭教史研究的第一篇專論4 我國的第一部交通史5 西北考察及其《行紀》6 中華民族的復興,回族應有沉重的負擔第四章 正途(1939年——1949年)1 輾轉云南昆明2 在云南大學和中央大學任教3 對中國回族人民生存與尊嚴的滅絕挑戰(zhàn)4 《中國回教小史》、《中國伊斯蘭史綱要》等著作的出版5 我國首部回族專題史料書:《咸同滇變見聞錄》6 首篇史學史的文章:《中國歷史體裁的演變》7 在人生中“占有比較重要的位置”的歷史階段8 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笑了第五章 安定(1949年——1966年)1 我們從此有了一個新的時代2 “像逐水浮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的結束3 《論歷史上祖國國土問題的處理》等文的發(fā)表4 歷史文獻科學性認識的《回民起義》5 毛主席批準成立“中國回民文化協(xié)進會”6 關于歷史教學的第一篇文章7 毛主席親切地說:見到了你寫的文章,寫得很好8 開展歷史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9 學習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10 歷史學科基本訓練的幾個有關問題11 史學史研究的起步與編寫《中國史學史教本》12 “學著試步”的《學步集》13 趕緊走上史學史研究的大道14 熱心于中國對外友好工作第六章 無愧(1966年——1978年)1 吳晗的“反黨”2 “打倒在地,永世不得翻身”3 “反動學術權威”點校《二十四史》4 母親永遠地走了5 考教授時交“白卷”6 “儒法斗爭”的政治風浪7 響應周總理的提議,編寫《中國通史》8 父親的小孫子白鵬第七章 通變(1979年——1988年)1 《中國通史綱要》及其《續(xù)編》2 榮獲國家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3 從《中國史學史參考資料》到《史學史研究》季刊4 《談史學遺產(chǎn)答客問》與《史學概論》5 關于史學上的重要問題6 《歷史教育和史學遺產(chǎn)》論集7 《中國伊斯蘭史存稿》8 老人的“通變”9 《回族人物志》的出版10 《中國史學史》的第一冊第八章 新路(1989年——1999年)1 學術活動60年、高校執(zhí)教50年2 回族的教育以及《白壽彝民族宗教論集》的出版3 八十五誕辰與《史學論集》4 首次頒發(fā)“白壽彝史學論著獎”5 喜事多,第四次登上天安門城樓6 47年匯成《中國史學史論集》7 最后的教學改革意見8 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的關懷第九章 豐碑(1999年4月26日)1 雙喜臨門的好日子2 歷史賦予的使命3 爭取再過上一個90歲4 新世紀的展望第十章 彰往知來(1999年4月26日——2000年3月21日)1 父親病倒了2 萬分悲痛的日子3 難以忘卻的關懷4 永生難忘的師生情誼5 老、少攜手走新路6 與兩位大學子的交往7 老少研究生痛悼恩師8 一名普通學子的感恩9 遺稿成書,心愿已了后記
章節(jié)摘錄
1 金雞報曉父親出生于1909年2月19日,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后第四巷l7號白家大宅院里。白家祖上多為單傳,我的祖父就是獨生子。但從祖父開始便連連得子。在我的父親出生之前,祖父已有兩個兒子了,還有三個女兒。但他仍舊急切地盼望得到第三個兒子,以便家丁興旺,光宗耀祖。。這時,祖母已懷上了他們的第六個孩子,再過幾天,便是臨產(chǎn)的日子了。祖父異常興奮,在他想象之中的第六個孩子一定是個男孩,一定更聰明,更有出息,出類拔萃。祖父急切盼望著的這一天終于來到了。父親的祖母早已故去,父親出生之前,只有他的外祖母帶著幫手,在祖母的房間里準備著,忙活著。祖父和他的三個女兒和兩個兒子,在相隔不遠的一間客房里,焦急地等待著自家“老六”的出生。幾天前開封就刮起了大風,而且越刮越大??耧L呼叫著,似乎要把天撕破,而且絕沒有停止的跡象,攪得整個開封天昏地暗。這一切使得自家老小心情不安,格外焦慮!尤其是祖父,心里真是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1909年2月19日,狂風突然在黎明時分停止,隨后四周一片寂靜,連一點點響聲都難聽到。天空突變,瞬問大亮,讓人覺得實在出奇。此刻,產(chǎn)房那邊突然傳出了父親外祖母的喊聲:“生了,生了!是個大胖小子!”但奇怪的是并沒有聽到嬰兒的啼哭聲。剛剛出生的嬰兒怎能沒有哭聲呢?這使得白家老小一陣慌亂,不知所措。只見那嬰兒的臉龐漲得通紅通紅的,這下子可急壞了她老人家,不知如何是好,著忙之中抄起一張紅紙剪成個喜字,馬上用嘴朝著它就“噗——噗”地用力吹了起來??墒侨粵]用,還是不見那嬰兒的啼哭聲!于是她又用盡全身的氣力朝著那紅喜字又是“哈!哈!哈!”幾聲大呼,這下可真靈啦!嬰兒突然“哇——哇——哇”地大聲啼哭起來,而且哭聲越來越大,白家老小頓時發(fā)出一片喜慶的笑聲。嬰兒遲來的啼哭聲,白家的歡笑聲,劃破了此前的寂靜,格外的響亮。嬰兒的臉蛋兒仍舊通紅通紅的,四肢用力地伸展著、踹動著,仿佛有用不完的力量!父親的外祖母驚喜之后,便是開懷大笑。她老人家還念念有詞地說:“今年是舊歷雞年。大雞年,富貴年!外孫孫是金雞報曉呀!”祖父大人喜出望外,心里想著自古有人稱雞為“五德之禽”?!俄n詩外傳》中說公雞具備文德、武德、仁德、義德和信德。他決心一定要將小兒子培養(yǎng)成具有五德之人!祖父大人,從此對父親寄予極大的希望。那時,伴同嬰兒降生的便是縷縷陽光,從窗外投向屋內,普照著自家的每一個角落,溫暖著自家的每一個人。祖父越來越深愛他的小兒子,便起名“壽彝”,字“肇倫”,回族經(jīng)名“哲瑪魯丁”。名字的意義是:“萬壽禮鼎”,是個寶貝;“始起天倫之樂”,吉祥如意?!罢墁旚敹 庇衷鵀橐晃荒滤沽执髮W者的名字??磥碜娓笇?父親寄予的希望決非一般。2開封世家當父親回憶起我的祖父、祖母時,總是流露出那種真誠的懷念;當他回憶起他的童年和少年時,總是流露出那種深切的思念;當他回憶起他的故鄉(xiāng)開封時,又總是流露出那種難以割舍的掛念。父親曾試圖查尋、探索過自家祖輩的由來。他原以為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應該作為白氏宗族的發(fā)祥地。據(jù)考證,中國約有五分之一的姓氏,按其族譜記載都是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為起源地,此后又因明代初期大規(guī)模的移民活動而漂泊到祖國的東西南北。父親后來就此查證,雖然沒有發(fā)現(xiàn)山西洪洞縣有白氏族譜,但是確認了回族中也存在與漢族相同的大槐樹下宗族發(fā)祥地的傳說。中國回族是產(chǎn)生于本國的民族,而非外來民族的觀點也能在此得到證明。至于白氏宗族的根源,家族的延續(xù)又是怎樣,至今仍難定論。聽父親講,有據(jù)可查的是在近代開封回族中出現(xiàn)過四大家,即魏、杜、李、白,也為“四大姓”。這里所指的“魏”,即魏子青(1870——1928年),開封市人,他創(chuàng)辦了開封、鄭州的三座電廠及其他工商業(yè),是河南民族資本工商業(yè)的先驅、愛國者;“杜”,為杜秀升(1881——1960年),開封市人,長期經(jīng)營面粉加工等工業(yè),解放前歷任開封總商會、河南省商會會長,著名企業(yè)家;“李”,至今不詳;而“白”,就是指我的祖父白吉甫。白姓回族世家原本就一直生活在開封市郊外的農(nóng)村。曾祖父原是河南開封東鄉(xiāng)阮樓村人,后遷至開封市內生活。曾祖父在開封市的南土街開了個賣青果的“穿心店”,靠著做水果小本兒生意,日子過得還算可以。他的身體很好,只是眼睛近視,高壽九十多歲。我的祖父沒有上過學,但十分勤勞,很會做生意。在現(xiàn)在有關父親家世的記敘中,大多作者稱父親出自“書香門第”,這是不確切的。我的祖父文化水平也只限于記賬所用的文字及數(shù)字,真正的“書香”也是從我的父親這里飄出,便也稱不上“門第”了。我的祖父,從回族民族工業(yè)的創(chuàng)業(yè)階段起步,就相當出色,生意做得很成功。他曾同他的合伙人魏子青、杜秀升在開封和鄭州兩市開辦經(jīng)營了“開封普臨電燈公司”(1910年)、“豐樂園劇場”(1910年)、“鄭州明遠電燈股份有限公司”(1914年)、“第一百貨商場”(1923年)和“豐樂樓飯莊”(1923年)。他在開封城內購置了房產(chǎn),在鄉(xiāng)下購置和典當了土地。這樣的家庭算是一個工商業(yè)民族資本家的家庭。祖父白吉甫是當時的新興愛國實業(yè)家。我的祖母錢相云是河南開封朱仙鎮(zhèn)人,她當時以能誦讀《古蘭經(jīng)》而受到當?shù)啬滤沽值淖鹬亍W婺笇胰撕芎茫瑢λ墓珮O盡孝心。那時白家人口最多時可達23人,但祖母總是默默地操持家務,任勞任怨。據(jù)說,當時的回族婦女都是這樣的賢惠和勤勞。我的父親深愛著我的祖母,她去世時僅69歲。當然,在那個年代也算是高壽了。祖父白吉甫的三個兒子,依次排行為大伯白壽康、白壽昌和父親自壽彝。回族前人都有練武健身的習慣,祖父自幼練武,也讓他的孩子們操練。他要求他們每天踢腿150下。父親自小身體較弱,為了幫他強壯身體,兄長們常幫他練武,也常帶他去放風箏。祖父為此也在庭院里專門搭起了秋千,讓父親玩耍。經(jīng)過長期練習,后來父親的石鎖舞得非常好,一次可舞上百下,身體也比過去強壯多了。當時,祖父一家的日子過得非常溫馨。自20世紀20年代以后,由于外國列強對華的軍事入侵,隨之帶來的是經(jīng)濟的侵入和掠奪。國家政局不穩(wěn),社會動蕩,人民生活不安。作為工商業(yè)民族資本家的祖父很難再維持營生,家境漸趨破落,這使白家的日子也越加難過。l932年,我的祖父因病故去,那年他老人家已82歲高壽,遺產(chǎn)所留不算多,當時只有支出并無收入,不多日子,幾乎一無所有。白家只好被迫搬到燒雞胡同,租借許亞青先生的家房居住,日子也就更難維持了。祖父和祖母,我都未曾見過?!拔幕蟾锩鼻?,父親的書桌抽屜里還珍藏著祖父和祖母的遺像。我出于好奇,趁父親不在家時也曾“偷”看過。因為父親從不讓我們孩子甜翻他的抽屜,這也算是家規(guī)。我的父親看來長得又像祖父又隨祖母,但還是像祖父的地方多些,這主要體現(xiàn)在父親的臉形及五官上。“文化大革命”中被紅衛(wèi)兵抄家后,祖父和祖母的遺像就再也找不見了。我的老祖?zhèn)円簿透鼪]有見過了,父親也未曾存留過他們的遺像,也未曾過多地與我談起。不過,我的父親很想念我的祖母,一直都很想她。在父親病重的那段時間里尤為突出,他不時對我說起我的祖母,并要我去祖母的墓前代他好好看看他心愛的母親??墒谴饲埃麖膩砭蜎]有提過祖母的墓地在哪里,當我再問起時,他也說不清楚了,病魔那時已摧毀了他的記憶。今天,當再提起此事時,我仍然一直為之愧疚,我又怎樣去圓父親的這個“夢”呢!3傳統(tǒng)教育我們從小就很愛聽父親講述河南開封,都很喜歡河南開封的歷史傳說和許許多多的故事。歷史悠久的河南,地處中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和發(fā)祥地。古往今來,河南孕育了許許多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教育家、史學家、外交家、文學家和詩人,也正是他們的世代奮進,才創(chuàng)造了黃河的中原文化。從小,父親就告訴我們籍貫是河南開封。開封是一座有著兩千七百多年歷史的名城,位于河南省東部,l982年又被國務院首批公布為歷史文化古城。開封和西安、洛陽、北京、南京、杭州一起,統(tǒng)稱中國六大古都;又稱“七朝都會”,即戰(zhàn)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梁、晉、漢、周,以及北宋和金的封建王朝都曾在此建都。開封最輝煌的時代應為北宋,當時開封改名東京,在北宋長達l67年的歷史中皆為首府。當時的開封是我國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中心,人口高達l50萬,也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之一。宋徽宗時期,張擇端描繪的“清明上河圖”,形象地呈現(xiàn)從開封郊外到市內汴河沿岸的神奇風景,生動地體現(xiàn)出中國封建社會全盛時期開封的繁榮景象。如今,依然讓人們觀賞的開封“鐵塔”,原名“開寶寺塔”,塔壁為茶色琉璃磚瓦所筑,觀之似鐵,故此也巧取名為“鐵塔”,康有為稱之為“天下未有之奇寶”。父親兒時就經(jīng)常在鐵塔腳下玩耍和讀書,十分喜愛觀賞鐵塔建筑的奇妙。幼小的父親一直為故鄉(xiāng)所陶醉。開封市城區(qū)的東北部為順河區(qū),秀美的惠濟河從這里流過。那里是開封回族聚居生活的地方,也是自家祖輩生存的地方,父親也出生在那里。順河區(qū)是回族區(qū),可分為城內、城外兩部分,東西長而南北窄,似長方形布局,總面積約30.24平方公里,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是過日子的好地方。順河回族轄區(qū)內的文物古跡比較多,除鐵塔之外還有東大寺、北大寺、文殊寺、雙龍巷、白衣閣,它們分別為國家級、省級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在當今的《開封順河回族志》中也曾多處提及哲瑪魯?。堪讐垡?,并受到稱頌和愛戴。開封的東大寺(東清真寺)坐落在清平南北街路西,在其他清真寺的東邊,故名東大寺,建筑外形碩大肅穆,外觀古色古香,故名東大寺,也是開封古老的清真寺之一。據(jù)東大寺保存的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的“重建清真寺碑”記載,東大寺建于唐代貞觀二年(628年)。東大寺內至今仍珍藏著這塊“精忠尚武”的匾額。據(jù)證,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的部下、回族將領常遇春占領了開封,為了繼而攻戰(zhàn)北京,就在開封當?shù)卣斜I馬。當時許多勇敢的回族青年應征入伍,深深地感動了朱元璋。他從南京趕赴開封,親自給東大寺贈送了這塊“精忠尚武”的匾額。開封回族前輩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和英雄事跡,令幼年的父親敬佩和崇尚,并深受教育。他立志要像英雄們一樣,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東大寺歷代的阿訇都重視興辦“經(jīng)學”和“武學”,他們把華夏文化和阿拉伯文化融為一體,為國家和民族造就了一批批有用之人才。據(jù)開封的老人及開封市伊斯蘭教協(xié)會會長李文章先生講,“白壽彝本家應屬東大寺坊”。這里所指的“坊”,應稱為“教坊”或“寺坊”,是回族特有的傳統(tǒng)組織形式。開封原有十三座清真寺也就有了十三個寺坊?;孛癜傩粘R郧逭嫠聻橹行倪M行宗教活動,同時也是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活動的場所,東大寺一直是開封市最具影響的清真寺。父親從小就生活在那里,也曾在東大寺內學習阿拉伯文和練功、舞石鎖,既習文又練武,習文是學文化,練武為健身。東大寺的歷史文化博大精深,也為父親逐漸所知,并從中受益匪淺。父親從小就酷愛讀書,6歲時跟隨我的姑奶奶習頌《古蘭經(jīng)》。姑奶奶是位女阿訇,能寫一手漂亮的阿拉伯文,在當?shù)孛曨H大。父親經(jīng)常去她那里,以《古蘭經(jīng)》為課本學習阿拉伯語,并從中體味伊斯蘭教的教義,逐漸熟悉并漸漸地也能讀好阿拉伯語,阿拉伯文字也能寫得不錯,時常受到姑奶奶的表揚。姑奶奶非常喜愛這個學習專一,用心攻讀,聰明聽話的侄子。父親那時經(jīng)常陪伴祖母去姑奶奶所在的南教經(jīng)胡同女寺(女寺為同坊的婦女所建,當時的東大寺教坊有三座女寺)禮拜。從那時起,父親就開始不知不覺地受到了回族傳統(tǒng)的教育。開封的回族人民及東大寺閃爍的光輝,照亮了父親的一顆少年的心,使他更加熱愛自己的回族,熱愛這個民族為故鄉(xiāng)和國家所創(chuàng)建的豐功偉績。這也為父親后來的回族史研究,打下了最初的基礎。4求學興趣父親自幼就為開封深厚的歷史與文化的內涵所打動、所熏染。開封是孔孟留下足跡的地方,也是著名文學家、女詩人蔡文姬,“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唐書》和《貞觀政要》的編者吳兢,盛唐時代的著名詩人崔瀛等著名文人的誕生地,由此也使少年的父親引以為榮。出于敬慕和“好.奇”,父親也時常找來與他們相關的書籍來看。開封自元代直到明代,興建了許多書院,后又創(chuàng)辦了河南省最初的大學。開封是中國文化的發(fā)祥地,并在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歷史中,在中原地區(qū)都起到了文化中心的作用。中華民國年間,開封是河南省會,這里人才薈萃,興辦教育,思想率先。這對于生在開封,長在開封,在開封接受幼兒甚至初、中級教育的父親來說,河南開封祖先世代所開創(chuàng)的一切都為他的成長提供了獨特而又優(yōu)越的條件。這對于他今后的學習、思想以及所要走的道路,影響都是十分重要又十分深遠的。1916年,父親7歲時,便進私塾學習。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滿清下令“廢并科舉,興辦學堂”。河南省的第一所回族學?!梆B(yǎng)正初等小學堂”就在開封東大寺前院成立,由于校舍和教學設備不足,招收學生也不足100人。民國元年(1912年)更名為“開封私立養(yǎng)正初級小學校”,郭藎臣先生任校長。這所學校雖然離自家很近,并已開辦11年了,但祖父還是擔心,認為一群孩子在一起學習,又只有一位先生教,怎能教好?為了讓父親從小就能學到更多的真本事,祖父左思右想,還是決定花大錢請來有學問的先生,在自己的家里開辦了私塾。父親那時的啟蒙老師是郭先生,開封東鄉(xiāng)阮樓村人,開始時他只教《三字經(jīng)》。后來又請來鄧先生,他是朱仙鎮(zhèn)人,秀才出身。父親便開始跟他讀《四書》、《書經(jīng)》、《詩經(jīng)》、《春秋·左傳》、《論語》、《大學》等等。鄧先生要求我父親先要會讀、讀好,然后會背誦。背誦時的熟練程度要達到先生讀出書中的某一句后,父親馬上要接著這一句背誦下去,不得有誤,但鄧先生不要求父親會講解清楚古文句詞的含義。鄧先生的這種教法,使得那時的父親可真是吃了大苦。但從某種角度來看,這倒反而使父親在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史素養(yǎng)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時鄧先生曾問過父親讀書是否很苦?父親反而笑著說:“讀時苦,背會了甜,考后先生說好,學生會很快樂!”這樣的好學生,當鄧先生與他人談及時,總是贊美有加。父親9歲時得了一場大病,險些要命。
后記
《彰往知來——回顧父親白壽彝的九十一年》是獻給我的父親白壽彝的,是為紀念父親2009年2月19日誕辰100周年而作。在《彰往知來——回顧父親白壽彝的幾十一年》的醞釀和編輯過程中,首先得到哥姐們和朋友們的熱情支持和幫助。我的二姐白新生尤其如此,其中也融進了她所付出的心血和對我父親的愛!當然在文中也編入了同志們大量的好文章,因為我的水平有限,有時又作不出更合適的表述,只好襲用了一些作品里的成文。因為本書是回憶錄,我對于材料來源和吸收別人的成文都沒有注明,只好在此再次歉意,也向同志們表示我衷心的感謝!在我的編輯工作上,曾得到了我的朋友劉小源、于濱盡心地支持和幫助,在此誠摯地感謝。我還應特別感謝中國工人出版社的同志們,尤其是龐洋、姚遠、葛忠雨、張海元等各位,他們?yōu)槲业倪@本回憶錄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見,并付諸了具體的行動,他們付出的太多了。我再一次表示由衷地感謝?!墩猛獊怼仡櫢赣H白壽彝的九十一年》在編輯工作上的疏漏和不妥之處,希望能夠得到廣大讀者朋友們的指正和諒解。我再次對曾經(jīng)支持和幫助過我的所有的同志們、朋友們致敬!
編輯推薦
《彰往知來父親白壽彝的九十一年》由白壽彝之子白至德撰寫,該書以感人的筆觸,記錄了白壽彝這位20世紀著名歷史學家為中國史學界做出的卓越貢獻,以及鮮為人知的生活經(jīng)歷。父親白壽彝的一生,幾乎橫跨了整個20世紀。20世紀是動亂的世紀、驚人的世紀、飛速發(fā)展的世紀,更是充滿了希望、進步和美好的世紀。這個世紀留下了許多難忘的壯舉,讓我們去追尋,去回憶,去思索!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