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靜修禪打通經脈

出版時間:2010-11  出版社:氣象  作者:楊力  頁數:23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入靜修禪打通經脈:健身·增壽·延年》是有志于養(yǎng)生延年、明心開智的現代人放松身心、挑戰(zhàn)自我的閱讀典籍也是靜坐、修禪必讀入門著作。修禪能祛病養(yǎng)生,調解身心機能。  每天半小時的靜坐,可消除大腦的疲勞、緊張,改善血液循環(huán),對心、肝、脾肺、腎五臟均有益處。靜坐中少思、息念使人精神穩(wěn)定而安寧,戒躁定靜而生慧對生活中的煩惱之處會產生冷靜的認識。

作者簡介

  楊力,國學大家,中國中醫(yī)研究院研究員,中國首席中醫(yī)養(yǎng)生專家,易經養(yǎng)生法開創(chuàng)者,中國中醫(yī)研究院研究生院《易經》,《黃帝內經》主講教授,教學近三十年,行醫(yī)四十年。楊力教授是著名中醫(yī)學家,著名易學家,中國醫(yī)易學創(chuàng)始人,作家,歷史文化學者,中國象數科學提出者,中醫(yī)疾病預測學創(chuàng)始人,北京《周易》研究會會長。近十年來在全國健康巡講已逾千場,足跡遍及全國各地。

書籍目錄

第一章 靜坐、禪修養(yǎng)生論一、靜坐、禪修的功能(一)何為靜坐、修禪(二)靜坐、修禪的目的(三)修禪的生理功效(四)禪定治病的條件(五)修禪治病的方法二、佛家養(yǎng)生要義三、禪定術概論(一)修心術(二)修身術(三)居食醫(yī)藥術四、煉心修性術五、修禪的五種門徑六、四禪四定第二章 因是子靜坐法正編自序一、原理篇(一)人類之根本(二)全身之重心(三)靜坐與生理的關系(四)靜坐與心理的關系(五)重心即身心一致根本(六)靜字之真義(七)靜坐中安定重心之現象(八)形骸之我與精神之我二、方法篇(一)姿勢(二)呼吸(三)靜坐時腹內之震動三、經驗篇第三章 靜坐法問答選錄(一)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本科四年級學生楊賢江(二)南通省立第七中學繆金源(三)北京大學學生計照(四)武進省立第五中學學生戚允中(五)廣東陸豐曾陸安(六)武進省立五中學生戚允中(七)會通學社學生翁涵伯(八)學生陳登甲、王近信(九)直隸長垣寧祥瑞(十)北平高等師范學校數理部學生張緝(十一)滕驥(十二)廣東河南育材書社學生杜漸(十三)北平高等師范學校答問錄第四章 因是子靜坐法續(xù)編自序一、靜坐前后之調和功夫(一)調飲食(二)調睡眠(三)調伏三毒(四)調身(五)調息(六)調心二、正修止觀功夫(一)修止(二)修觀(三)止觀雙修(四)隨時對境修止觀(五)念佛止觀三、善根發(fā)現(一)息道善根發(fā)現(二)不凈觀善根發(fā)現(三)慈悲觀善根發(fā)現(四)因緣觀善根發(fā)現(五)念佛善根發(fā)現四、覺知魔事五、治?。ㄒ唬┎熘≡矗ǘχ渭膊×⒆C果第五章 因是子靜坐衛(wèi)生實驗談一、緒言二、靜坐的原理(一)靜字的意思(二)身心的矛盾三、靜坐與生理的關系(一)神經(二)血液(三)呼吸(四)新陳代謝四、靜坐的方法(一)調飲食(二)調睡眠(三)調身(四)調息(五)調心五、止觀法門六、六妙法門七、我的經驗(一)少年時代(二)中年時代(三)修習東密(四)生理上的大變化八、晚年時代(一)修學藏密開頂法(二)修習藏密的大手印九、結語第六章 因是子靜坐法提要一、生命與呼吸二、疾病的來源三、疾病的預防四、靜坐的方法(一)身體的姿勢(二)精神的集中五、呼吸的練習六、治病與防病的功效七、動與靜應兼修八、結尾語附錄一年又半的靜坐經驗第七章 靜坐法補遺一、靜坐前的運動二、起坐前的全身按摩——坐式八段錦三、起坐后的運動——床下舒節(jié)功(一)上肢功(二)軀干功(三)下肢功四、打坐的注意事項五、正統(tǒng)的禪坐方法六、打坐的反應七、坐禪的用具第八章 小止觀一、小止觀序二、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一)具緣第(二)訶欲第二(三)棄蓋第三(四)調和第四(五)方便行第五(六)正修行第六(七)善根發(fā)第七(八)覺知魔事第八(九)治病第九(十)證果第十三、始終心要四、止觀坐禪法要記五、天臺止觀統(tǒng)例第九章 六妙法門一、六妙法門修習方法簡述(一)第一門及其修習方法(二)第二門及其修習方法(三)第三門及其修習方法(四)第四門及其修習方法(五)第五門及其修習方法(六)第六門及其修習方法二、六妙法門原文釋第一歷別對諸禪定明六妙門次釋第二次第相生六妙門次釋第三隨便宜六妙門次釋第四對治六妙門次釋第五相攝六妙門次釋第六通別六妙門次釋第七旋轉六妙門次釋第八觀心六妙門次釋第九圓觀六妙門次釋第十證相六妙門第十章 靜坐、修禪釋疑一、月溪禪師答禪錄二、海空上師答禪定第十一章 人體經絡運行一、經絡系統(tǒng)的組成二、經絡循行(流注)(一)奇經八脈的循行順序(二)十二經脈的循行順序三、小周天循行四、疏通任督法五、大周天簡介附錄:修禪延長壽命

章節(jié)摘錄

  “四禪四定”,指初禪、二禪、三禪、四禪與空處定、識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共有八種定,又稱“八定”。四禪八定是佛學所說“世間禪”依次升進的八個層次?! 。?)初禪  修定者達初禪未到地定,恒常修習,功夫純熟,于不覺有身體存在的空寂心中,漸漸還覺有身,輕如云影,發(fā)動、癢、涼、熱等八觸或十六觸,心眼內見身中諸物,這是入初禪時身體自我感覺的主要反應。入此禪有尋、伺、喜、樂、定五種功德。尋,即尋思;伺,為較尋思更為深細的思察,介于意識與潛意識的邊緣;喜,指身發(fā)八觸而受快樂,其樂超過欲界眾生由種種物質刺激感覺所生的快樂,修定者初嘗此樂,得未曾有,心中慶慰歡喜,有如大熱天入清涼池;定,又譯一心,指心念寂定不動。在生理方面,入初禪者飲食、睡眠皆可有可無。在心理方面,能自然恬淡無欲,不起貪欲、嗔恨、憂戚等不良情緒。初禪以上,也都具有這些功德。入初禪者心雖寂定,但還有對諸觸的感受領納和尋伺思察,心不完全寂靜,故名“有覺有觀三昧”?! 。?)二禪  初禪功夫升進,經過初、二禪中間的未到地定。進入二禪時,主要有內凈、喜、樂、定四種功德。內凈,指內心已離初禪尚未離的覺觀尋伺之垢,心更為明凈;喜,不同于初禪依身觸生喜,二禪是從心的內凈自然生喜樂,這種較初禪之喜更為深刻的喜樂,是二禪的主要特征,所以二禪又名“喜俱禪”;樂,指于喜中受恬潑怡悅之樂,有如從暗室中出,見日月光明,其心豁然明亮,身心自然輕快無比。進入二禪以上,心離覺觀思察,稱為“無覺無觀三昧”?! 。?)三禪  二禪功夫升進,經二、三禪之間的未到地定。進入三禪時,有舍、念、慧、樂、定五種功德。舍,指舍離二禪中心受喜的紛擾;念,指自然能以正念覺照,守護所得定;慧,指能以合宜的方法調心,離貪著于禪定之樂等過失;樂,指“綿綿之樂,從內心而發(fā),心樂美妙,不可為喻”(卷五),據稱是世間樂中之最,這種樂是三禪的主要特點,故三禪亦名“樂俱禪”?! 。?)四禪  三禪功夫升進,經三、四禪之間的未到地定。進入四禪時,有舍、念清凈、不苦不樂、定四種功德。舍,指舍離三禪中深心之樂的擾動,這種舍是四禪的主要特征,故四禪亦名“舍俱禪”;念清凈,指心離諸念,而明照無垢:不苦不樂,指超越苦與樂兩種不寂靜境界定,比前三禪的定心更為寂靜,即使對境遇緣,待人處事,定心不亂。因心極寂靜,呼吸出入亦隨之而斷。佛學說入四禪者,心如明鏡止水,在此寂定心中,修學五神通等“世間法”及佛教的出世間法,皆易于成就。稱四禪為“世間真實禪定”、“不動定”,把它做為修習佛教出世間法的基礎,名“根本四禪”。

編輯推薦

  暢通經絡做為一條養(yǎng)生的指導原則  經絡很容易阻滯,經絡一旦發(fā)生阻滯就容易生病,容易使人衰老?! 》叛郛斀袷澜?,禪修者遍及五大洲,禪的修行,也已經逐漸呈生活化、人間化、普及化的態(tài)勢?! 《U宗的修行如山頂看日出,豁然開朗。但是入門的修行方法卻如登山的階梯,只有具智慧和耐力的人才能拾階而上,到達頓悟的高度。更多的入還只知道爬臺階而已。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入靜修禪打通經脈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