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5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作者:余曉漢,陳冶明 主編 頁數(shù):144
內容概要
根據(jù)我國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趨勢和青少年審美能力發(fā)展的需要,為了使學生獲得充分的審美知識,提高學生感知美、判斷美、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本書在知識設置上主要體現(xiàn)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互補性。本書包括美育理論、美的欣賞和美的實踐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相互補充、相互融合,既兼顧了理論,又注重了實踐,能使學生在理論中獲得美的感受,在實踐中獲得理論的升華。 (2)啟發(fā)性。本書以科學的美學理論為指導,在知識和結構設置上具有啟發(fā)性,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激發(fā)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可以起到陶冶情操、豐富知識、凈化心靈的作用。 (3)典型性。本書引用了大量具有典型性的美學知識和圖片,力求使學生從典型的美的案例中獲得對普通美的鑒別能力、觀賞能力和理解能力,從而誘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美和實踐美的興趣。 (4)實用性。本書語言簡潔,通俗易懂,知識講解深入淺出,突出了職業(yè)教育的特點。在教學的形式和方法上,注重開放式教學和活躍教學氣氛,本書設置的“議一議”部分,多以名人話語為引子,激發(fā)學生對某個問題的看法,形式新穎又具有靈活性。
書籍目錄
理論篇 第一章 美學基礎知識 第一節(jié) 美的起源與發(fā)展 第二節(jié) 美的本質與特征 第三節(jié) 美感 第二章 美育基礎知識 第一節(jié) 美育思想的產生和發(fā)展 第二節(jié) 美育的特征和任務欣賞篇 第三章 自然美的欣賞 第一節(jié) 自然美的發(fā)展和特征 第二節(jié) 自然美的類型、構成和風格 第三節(jié) 自然美的意義和欣賞方法 第四章 藝術美的本質及審美指導 第一節(jié) 藝術美的本質 第二節(jié) 藝術美的審美指導 第五章 藝術美的欣賞 第一節(jié) 繪畫 第二節(jié) 書法 第三節(jié) 雕塑 第四節(jié) 攝影 第五節(jié) 音樂 第六節(jié) 舞蹈 第七節(jié) 戲劇影視 第八節(jié) 文學 第九節(jié) 建筑 第六章 社會美的欣賞 第一節(jié) 社會美的本質與特點 第二節(jié) 人物美 第三節(jié) 社會美的美育功能實踐篇 第七章 美的實踐 第一節(jié) 塑造美好形象 第二節(jié) 營造美好環(huán)境
章節(jié)摘錄
理論篇 第一章 美學基礎知識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在人的心目中是最富有魅力的字眼。古往今來,中外皆然,人們都喜歡美、追求美。人們通常都能分辨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但關究竟是什么?美的根源在哪里?美有哪些性質?卻是千古之謎。古今大哲學家、美學家都試圖對這些問題做出回答,最終他們都不得不喟然長嘆,同意古希臘大哲學家柏拉圖在《大希庇阿斯篇》中的觀點——美是難的。 第一節(jié) 美的起源與發(fā)展 美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它產生于人類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社會實踐活動中,特別是生產勞動中。隨著社會實踐的發(fā)展,人類的審美能力和審美領域也在不斷發(fā)展和擴大?! ∫?、美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 美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不是純粹的自然現(xiàn)象,它起源于人類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社會實踐活動。審美是人類特有的能力和活動,在動物界是不存在的。人不是從來就有的,人的審美能力更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實踐中逐漸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 在人類誕生之前,自然界還沒有判別美丑的標準,何以判斷自然的美丑呢?沒有人、沒有人類社會,就不可能找到評判是非、衡量美丑的依據(jù)。達爾文所說的鳥獸蟲魚的“審美活動”,其實是基于光感、聲感、形式感之類的生理性反應,而不是什么美感。對異性的吸引,尤其是對異性中佼佼者的青睞,是一種生物本能使然,是恒定的、不自由的、族類繁衍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動物沒有自我意識,不具備審美能力,所以不可能愛同類之外的其他生物,而且對于同類也惟有件愛而已。
編輯推薦
《職業(yè)素質教育教材·美育基礎》以科學的美學理論為指導,在知識和結構設置上具有啟發(fā)性,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激發(fā)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可以起到陶冶情操、豐富知識、凈化心靈的作用。此外,更是引用了大量具有典型性的美學知識和圖片,力求使學生從典型的美的案例中獲得對普通美的鑒別能力、觀賞能力。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