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5 出版社:人民(東方) 作者:李輝 頁數:33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以《時代》雜志封面人物為引,重新講述現(xiàn)代中國的光榮與挫折,并在歷史的縫隙里忠直地解析人心和政治的風云?! ∵@是一個美國著名刊物《時代》雜志與中國20世紀歷史之間的故事。這也是中國歷史自身的故事,一個如何被外面的世界關注和描述的故事,一個別人的描述如何補充著歷史細節(jié)的故事。本書將帶你回憶從1923年到1946年陸續(xù)成為《時代》周刊封面人物的中國面孔:吳佩孚、蔣介石、宋美齡、馮玉祥、閻錫山、幣原、溥儀、汪精衛(wèi)……重溫這些舊聞舊事、陳跡殘影的當代回聲,解讀歷史人物的命運和歷史事件的演變過程?! ?923年到1946年,在20多年的歷史跨度中,作者先后選擇了吳佩孚、蔣介石、宋美齡、馮玉祥、閻錫山、幣原、溥儀、汪精衛(wèi)、陳誠、史迪威、宋子文、馬歇爾等封面人物為焦點,以編年體的方式來敘述中國的歷史進程。采取以翻譯并摘錄《時代》報道原文,與當事人回憶錄、相關史書的描述相映照的方式,來解讀歷史人物的命運和歷史事件的演變過程。
作者簡介
李輝,1956年出生于湖北隨縣(今隨州市)。1982年畢業(yè)干復旦大學中文系,隨后在《北京晚報》擔任文藝記者和文學副刊編輯:1987年11月至今,在《人民日報》文藝部擔任編輯。以文學傳記、隨筆寫作為主要方向。
主要作品有《胡同集團冤案始末》、《沈從文與丁玲》、《蕭乾
書籍目錄
引言:封面人物,把歷史串聯(lián)第一章 1923:《時代》問世與中國的淵源 一、創(chuàng)造媒體帝國的人走了 二、在中國出生的“《時代》之父” 三、教育夢:西方傳教士的歷史尷尬 四、TIME的問世:“時間”還是“時代”? 五、封面人物走過來 六、封面中國人物背后的中國情結第二章 1924:梟雄周圍的世界 一、“中國最強者”亮相 二、八方風雨中風光一時 三、政壇混戰(zhàn),亂花迷眼 四、臨城大劫案震驚世界 五、土匪困擾的背后 六、不懂政治的軍閥第三章 1925—1927:潮起潮落,一切又重新開始 一、勉為其難的革命家 二、又一次義和團的恐懼 三、混亂的南京 四、走進上海的征服者 五、最有價值的人質 六、流亡莫斯科之路 七、上海的婚禮與廣州的暴動第四章 1928—1930:硝煙里,這一曲起承轉合 一、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三巨頭端坐在一起 二、蔣、馮父子均在漩渦中 三、“張之后的張”:從張作霖到張學良 四、“基督將軍”——戰(zhàn)士或叛徒 五、盟友間,起承轉合 六、“獨立王國”的毀滅第五章 1931:中國悲情 一、柳條湖爆炸 二、不應有的現(xiàn)場缺席 三、“中村事件” 四、黑色“九·一八”并非偶然 五、“大亞洲主義”幻想的破滅 六、張學良的抵抗或放棄 七、“人民外交”與職業(yè)外交的沖突第六章 1932—1934:人在風雨晦暝中 一、兩度下野的人又騎在馬上 二、走進中國的外國人 三、陳友仁最后一次的耀眼亮相 四、溥儀的皇帝夢 五、歷史真相在何處?第七章 1935—1936:鯨須與拳擊 一、“鯨須汪” 二、南京的刺殺 三、東亞前線炮聲響起 四、中國在哪里? 五、聰明的出拳 六、目擊歷史,改變歷史第八章 1937:輸贏之間 一、紅星在西方閃耀 二、蔣經國終于回來了 三、戰(zhàn)爭臺風驟起 四、上海的悲壯 五、榻榻米上辦公的日本首相 六、目擊者把真相告訴世界 七、輸贏之賭第九章 1938—1943:太平洋,看此番云聚云散 一、走進霧都重慶 二、不為人知的軍隊 三、偷襲珍珠港 四、取消外法權等特權的新約 五、宋美齡風靡美國第十章 l943—1944:落寞的身影 一、兩種不同的對日作戰(zhàn)方案 二、自修德披露饑荒真相 三、“老中國通”和“花生米”的較量 四、“喬大叔的戰(zhàn)車”黯然而去 五、歷史深處的落寞第十一章 1944—l945:在峭壁之上 一、“蔣身邊的人”之外的人 二、他能取代蔣介石嗎? 三、雅爾塔的夜色籠罩中國 四、有誰在聽那些微弱的聲音?第十二章 1945—1946:一頁歷史,已然翻過 一、在波茨坦與重慶之間 二、蘑菇云在日本上空升騰 三、日本天皇乞降 四、蔣介石由盛及衰之時 五、馬歇爾走進國共談判 六、一頁歷史,已然翻過,又如何打開?寫在后面主要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我可能形成了關于美國的太浪漫、太理想化的觀點。我距美國很遙遠,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對于我來說,只要美國能成為一個黃金國,什么事情都可以做。的確,我在成長過程中形成了一種看法,即假如美國有什么過錯,那就是和其他國家的人民相比,美國有太多的人變得太富有,而富人則更容易變得有罪。形成這一理想化的美國觀,是因為我接觸到的美國人都是好人。(轉譯自《盧斯時代的中國形象》第48頁) 不過,這只是問題的一面。更重要的一面在于他在中國的生活經歷,使他對中國和中國人民具有特殊感情。1941年,在一次演講中,盧斯說:“整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的人民像中國人民這樣,以如此深厚的情感擁抱著和平、寬容和正義的理想?!薄侗R斯時代的中國形象》作者還指出:“他將他們視為充滿智慧、能干的人類生命,他不同意對中美合作的指責。相反,他稱贊在中國的美國教育家們在抗戰(zhàn)中所逐步推進的由中國人自己管理由美國人創(chuàng)建的教育機構?!绹藨撛絹碓缴?,而中國人應該越來越多?!薄 £P注亞洲,對于盧斯來說,更大程度上就是關注中國。盧斯與中國的特殊感情,決定了他在日本侵略中國之后明顯同情中國。他出面發(fā)起組織民間的援華委員會并率先捐款,還到各處游說和發(fā)表演說進行募捐。1937年,中國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之后,美國政府除了譴責日本,并沒有明確表示支援中國,甚至沒有停止為日本提供的貸款。對此,盧斯不斷提出批評。他在《時代》上撰寫社論,強調有必要停止為日本提供的經濟貸款,轉而援助中國?! ?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fā)當天,盧斯與父親路思義之間發(fā)生了這樣的故事—— 這一天,盧斯和夫人在紐約寓所吃午餐時,傳來了珍珠港令人震驚的消息。盧斯立即前去編輯部指導即將付印的《時代》、《生活》的修改。與此同時,他給父親打去電話。路思義當時與女兒女婿一起住在波士頓。路思義年屆73歲,且重病在身,但他仍為聽到這一消息而激動。為中國的緣故,他和兒子一樣,對美國現(xiàn)在向日本宣戰(zhàn)而舒一口氣。他說:“我們所有人現(xiàn)在都會明白我們對中國的意義,以及中國對我們的意義?!薄 ÷匪剂x當天晚上逝世,死在亞洲戰(zhàn)局和中國命運發(fā)生歷史性轉折之際?! ‰m不是傳教士,盧斯卻是虔誠的基督徒,盧斯延續(xù)著父輩的夢想。他對世界局勢的判斷,對自己刊物傾向的確定,有時不免受到其宗教信仰的左右。蔣介石、馮玉祥,在20年代《時代》出現(xiàn)的這兩個封面人物都聲稱皈依基督教,這樣一些與基督教相關的中國政治強人,自然會更加吸引了盧斯的目光。19、20世紀之交時,父親以傳教士身份出現(xiàn),孜孜不倦于將上帝的“福音”傳播到古老的東方,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皈依基督;盧斯則在20世紀20至50年代的數十年間,對皈依基督教的蔣介石宋美齡夫婦抱有極大興趣和偏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他對中國政局發(fā)展的判斷。也許他對中國終于出現(xiàn)了信仰上帝的政治強人而興奮。在幻想著以基督教改造中國的夢境中,他無疑還是和父母站在了一起。 冷戰(zhàn)期間,盧斯一直站在支持蔣介石的立場上,即便在蔣介石到了臺灣之后,他依然予以關注,曾到臺灣和金門訪問,并在1955年仍把蔣介石作為封面人物。不過,這卻是最后一次?! ”R斯的政治態(tài)度、宗教信仰和中國情結,一直決定著他以個人的方式關注著中國。 1955年,盧斯大膽提出一個積極的計劃,以緩減中國在世界秩序中的緊張狀態(tài),推進美中關系的良好發(fā)展,同時拯救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人擺脫災荒和饑餓。他建議美國向中國派出“組織起來的最強大的經濟援助”。美國應該提供為期10年的20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從而改善共產黨中國的生活水準。盧斯的計劃包括制定一份妥協(xié)方案,既能包容國民黨的觀點,又能與共產黨中國調和。盧斯關心的是共產黨致力于一夜之間實現(xiàn)工業(yè)化中國的目標,有可能會造成糧食資源的緊缺,從而引發(fā)可怕的饑荒。他要避免“一次重大的人類災難”。然而,沒有明顯跡象表明政策制定者們認真地對待過他的建議。(轉譯自《盧斯時代的中國形象》,第267頁) 1948年之后,盧斯本人關于中國的談論或寫作很少,一直到1965年。這時,他同意美國有必要制定一項新的對紅色中國的政策。這一轉變時期激發(fā)盧斯提出一個新的“跨太平洋對話”的概念。1965年12月3日,他在舊金山以此為題做過一次演講。他回憶說: 今天,東方和西方之間對話的范疇較之不久前的年代已有廣泛的拓展。當我在耶魯大學念書時,學校里只有一門關于東方史的課程,時間為一兩個小時,聽課學生只有6位。這一狀況在發(fā)生珍珠港事件時也沒有太大改變。當時,整個美國幾乎只能找到20多位亞洲專家。而今天,據亞洲學會會長、前駐泰國大使的統(tǒng)計,至少有200位專家,并說這一數量近年內會成倍增長。(轉譯自《盧斯時代的中國形象》,第279頁)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