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中國醫(yī)藥科技 作者:雷勝龍 編 頁數:280
前言
神經卡壓綜合征在臨床上較為常見,保守治療療效有限,開放性手術是目前主要治愈該病的治療措施。但開放性手術創(chuàng)傷大,手術切口瘢痕又成為引起神經再次卡壓的原因。針刀治療開創(chuàng)了閉合性手術治療神經卡壓綜合征的先河,完全可以代替開放性手術方法治療該病?! ”緯且徊恳怨桥c軟組織力學系統(tǒng)——弓弦力學系統(tǒng)為基礎,分析各種引起神經卡壓的軟組織結構和類型,設計針刀整體松解及針刀術后康復的專著。 本書系之一,共分七章。第一章 介紹骨與軟組織的力學系統(tǒng);第二章 介紹慢性軟組織損傷的病因病理機
內容概要
本書系《??茖2♂樀吨委熍c康復叢書》之一,共分七章。第一章介紹骨與軟組織的力學系統(tǒng);第二章介紹慢性軟組織損傷的病因病理機制以及慢性軟組織損傷及骨質增生的病理構架理論;第三章介紹常用刀法手法及針刀治療疾病的作用機制和治療原則;第四章介紹骨纖維管卡壓型神經卡壓綜合征針刀與術后康復治療;第五章介紹軟組織卡壓型神經卡壓綜合征針刀與術后康復治療;第六章介紹針刀治療神經卡壓綜合征的臨床研究現狀;第七章介紹神經卡壓綜合征針刀術后康復保健操。 本書的特色在于以骨與軟組織的力學系統(tǒng)以及局部精細解剖結構為主線,詳細闡述了神經卡壓綜合征的病因、發(fā)病機制。針對廣大基層針刀醫(yī)生解剖知識不足的特點,以局部精細解剖為基礎,分別設計了針刀整體松解術式治療該病,解決了臨床針刀醫(yī)生普遍存在的定點難、定位不準的問題。本書的另一個特色在于重視針刀術后的整體康復措施對針刀療效的影響,并設計了多種針刀術后康復方法供大家在臨床上使用。
作者簡介
雷勝龍,男,生于1974年5月,大學本科,副主任醫(yī)師?,F任湖北省荊門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康復科主任,中國針灸學會會員,湖北省針灸學會理事,中國針灸學會臨床分會針刀專業(yè)委會委員,湖北省針灸學會針刀專業(yè)委員會委員,荊門市針灸學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10余年以來,一直應
書籍目錄
第一章 骨與軟組織的力學系統(tǒng)——人體弓弦力學系統(tǒng)第二章 慢性軟組織損傷的病因病理 第一節(jié) 慢性軟組織損傷的病因 第二節(jié) 慢性軟組織損傷及骨質增生的病理構架理論 ——網眼理論第三章 常用刀法手法 第一節(jié) 針刀治療疾病的作用機制和治療原則 第二節(jié) 針刀手術操作第四章 骨纖維管卡壓型神經卡壓綜合征針刀與術后康復治療 第一節(jié) 枕大神經卡壓綜合征 第二節(jié) 胸廓出口綜合征 第三節(jié) 肩胛上神經卡壓綜合征 第四節(jié) 肘管綜合征 第五節(jié) 腕管綜合征 第六節(jié) 腕尺管綜合征 第七節(jié) 肋間神經卡壓綜合征 第八節(jié) 臀上皮神經卡壓綜合征 第九節(jié) 股前外側皮神經卡壓綜合征 第十節(jié) 腓總神經卡壓綜合征 第十一節(jié) 跖管綜合征 第十二節(jié) Morton跖骨痛第五章 軟組織卡壓型神經卡壓綜合征針刀與術后康復治療 第一節(jié) 四邊孔綜合征 第二節(jié) 肩胛背神經卡壓綜合征 第三節(jié) 橈管綜合征 第四節(jié) 旋前圓肌綜合征 第五節(jié) 骨間后神經卡壓綜合征 第六節(jié) 橈神經淺支卡壓綜合征 第七節(jié) 前臂內側皮神經卡壓綜合征 第八節(jié) 正中神經返支卡壓綜合征 第九節(jié) 胸長神經卡壓綜合征 第十節(jié) 梨狀肌綜合征 第十一節(jié) 股神經卡壓綜合征 第十二節(jié) 腓淺神經卡壓綜合征第六章 針刀治療神經卡壓綜合征的臨床研究現狀第七章 神經卡壓綜合征針刀術后康復保健操
章節(jié)摘錄
一、人休與力的關系 1.人類的基本屬性與力的關系 ?。?)人類有兩大屬性。第一是人的自然屬性,第二是人的社會屬性。人的自然屬性告訴我們,人為了生存,必須進行物質索取(比如衣食住行),人類為了延續(xù)必須自我再生產(性欲);人的社會屬性告訴我們,人的一切行為不可避免地要與周圍所有的人發(fā)生各種各樣的關系,比如生產關系、親屬關系、同事關系等?,F實社會中的人,必然是一個生活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這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就決定了人的本質,形成了人的社會屬性。人類的這兩大基本屬性中離不開一個共同點,就是人的運動性。運
編輯推薦
本書首先簡要介紹了骨與軟組織的力學系統(tǒng)、慢性軟組織損傷的病因病理及常用刀法手法,重點介紹了12種骨纖維管卡壓型神經卡壓綜合征和12種軟組織卡壓型神經卡壓綜合征針刀與術后康復治療,同時介紹了針刀治療神經卡壓綜合征的臨床研究現狀和神經卡壓綜合征針刀術后康復保健操。全書圖文并茂,實用性強,可供針刀臨床醫(yī)師及中醫(yī)院校師生閱讀參考。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