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與哲學

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張禹東,楊楹 等著  頁數(shù):431  
Tag標簽:無  

前言

  張禹東、楊楹等教授撰寫的《宗教與哲學》一書,使我們近距離領略到華僑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上的可喜進展和最新成果。這一學術群體的形成,標志著中國南方在宗教與哲學研究領域一支朝氣蓬勃的新軍之崛起,給我們正精心培育和擴展的學苑帶來了清新與活力。在閱讀和欣賞這部書稿時,我們感觸到其作者廣泛的學術視域、明確的問題意識、敏銳的觀察眼光、清晰的研究思路,以及深刻的理論分析。其關涉古今中外的學理涵括,亦引發(fā)并啟迪了我們對宗教與哲學發(fā)展之旅的追尋與思索?!  白诮淌鞘裁础?,這是人們眾說紛紜、答案各異的一個典型問題。從認識論的角度來看,宗教反映了對人生意義的詢問,對終極關切的表述,以及對神秘存在的敬仰。而從存在論的意義來說,宗教一方面在人與自然及“超自然”的存在關系上表達了一種“究天人之際”的意向,對于“異己”存在及其力量,宗教是人之主體性的表現(xiàn),或為人之自我“對終極(實在)的關切”,或為人之內心充滿神秘意味的“絕對的依賴感”;宗教在另一方面則是人對“個我”及其“社會”存在關系之探,其中反映出對“人”及其“社會”存在的“神化”,即“神話化”或“神圣化”;在此,既有人的“成圣”、“成神”,亦有“社會”的“神化”或“象征化”,成為個我賴以依存的“神秘團契”或“神圣聯(lián)盟”。由此而言,宗教展示了人在認識“存在”上的“詫異”、 “不解”或“神秘”把握。正如本書論及西方宗教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麥克斯.繆勒時所引述的,“宗教學起源于對宗教存在的詫異”,其“起點”是“對自己無法解釋”的現(xiàn)象的“驚訝”。從這些考慮中,我們可以注意到人類“宗教”及研究這一現(xiàn)象的“宗教學”所展示的側重和獨特之處。

內容概要

本書分宗教學理論、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中國佛教與哲學、道教與哲學、儒家哲學與宗教和基督宗教與哲學等編,對宗教的起源、宗教學研究的理路與方法、馬克思宗教觀的生活維度與馬克思解放理論視域中的“宗教”、中國佛教的“本覺”范式與現(xiàn)代性意義、道教之“道”的哲學意蘊、儒家圓融思想與儒家生活哲學的內在構造、托馬斯•阿奎那思想體系的理論特色等相關議題,進行了多層面的條分縷析,力圖系統(tǒng)展示對人類精神—文化生活的雙重解讀。

作者簡介

張禹東,福建省惠安縣人。華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僑辦和福建省重點學科帶頭人、中國宗教學會理事。研究領域主要涉及哲學、宗教學理論、華僑華人宗教文化等。已在《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學研究》、《哲學研究》、《哲學動態(tài)》和《華僑華人歷史研究》等重要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30余篇;出版和主編學術著作6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務院僑辦和福建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5項;先后獲得國務院僑辦優(yōu)秀教師稱號,以及福建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福建省高校教學名師獎、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等獎項。

書籍目錄

前言  宗教與哲學:精神一文化生活圖式的兩重解讀第一編  [宗教學理論] 第一章  追問宗教起源的發(fā)生學意義 第二章  宗教學研究的理路與方法論 第三章  “我一你”關系中的人:“超越的存在”——20世紀西方“人學”的宗教觀 第四章  書寫和口傳:中國宗教的兩種類型 第五章  從兩種宗教觀的差異看中國文化的內在特質第二編  [馬克思主義教觀] 第六章  馬克思解放理論視域中的“宗教” 第七章  馬克思宗教觀的生活維度 第八章  馬克思《論猶太人問題》的“寬容”理念 第九章  列寧關于無神論宣傳的理論與實踐第三編  [中國佛教與哲學] 第十章  “本覺”邏輯:中國宗教的佛教范式 第十一章  本覺思想與東亞佛教傳統(tǒng)現(xiàn)代性癥候——以日本“批判佛教”為中心的考察 第十二章  本覺思想與東亞佛教傳統(tǒng)現(xiàn)代性癥候——基于多重視域的觀念史考察 第十三章  本覺與現(xiàn)代性:“批判佛教”之觀念史解讀 第十四章  佛教“地獄巡游”故事母題的形成及其文化意蘊 第十五章  印度佛教地獄觀念的中國化 第十六章大乘佛學的融攝與超越——唐君毅對中國佛教思想發(fā)展歷程的詮釋第四編  道教與哲學 第十七章  道教之“道”的哲學意蘊與中華文明 第十八章  《抱樸子內篇》的本體論及其思想淵源 第十九章  李道純易學旨趣探微 第二十章  《黃素書》的修煉思想和方法 第二十一章  道教生態(tài)倫理的規(guī)范和準則 第二十二章  “和諧”:道教在對待自然環(huán)境態(tài)度上所追求的境界 第二十三章  當代新道家的學術定位及其相關問題第五編  [儒家哲學與宗教] 第二十四章  儒家圓融思想 第二十五章  儒家生活哲學的內在構造 第二十六章  宗教性的常態(tài)與變態(tài):一個解讀儒學的視角 第二十七章  《中庸》的邏輯結構及其天人思想的承前啟后 第二十八章  “以人為本”的神圣之維 第二十九章  從“禮玄之辨”看魏晉名士的倫理困境 第三十章  遁入逍遙之境:魏晉玄學觀念史的三個命題 第三十一章  自我實現(xiàn)的本體論設定與宗教性歸宿——杜維明對儒家人學思想的闡發(fā)第六編  [基督宗教與哲學] 第三十二章  托馬斯·阿奎那“自然法”的形上架構與神學意涵 第三十三章  托馬斯·阿奎那的自然法作為本性之律的人學內蘊 第三十四章  托馬斯·阿奎那自然法對“神圣”與“世俗”的有機共構 第三十五章  托馬斯·阿奎那潛能與實現(xiàn)原理的理論淵源與思想內涵 第三十六章  神哲學思境中的理性之美——托馬斯·阿奎那的美學思想 第三十七章  人存在的自由與神恩之境——對比阿奎那與馬克思關于“人”的哲學思考 第三十八章  馬里坦“新人道主義”視域中的“存在”論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二章 宗教學研究的理路與方法論  宗教學研究的理路與方法論  在人類文化的生態(tài)中,宗教是一種獨特而意蘊深遠的文化樣式,就其存在的時間、流變的歷程、傳播的空間以及對人類政治、經(jīng)濟、文學藝術、倫理、哲學等多層面的影響之深度與廣度而言,實難有別種文化樣式可以與之比肩,乃至在當今科技高度發(fā)達的時代,我們依然難以將人類的其他文化形式與宗教完全剝離開來加以厘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對宗教進行理性透析,其深層的本質即是對人類精神、人類生活的自我反觀與批判,由此構成以“宗教”為審視與研究對象的“宗教學”。  當然,“宗教”絕不僅僅是外在地、具象地表現(xiàn)為“西天的佛”、“天上的神”、“寺廟的煙”、“教堂的頂”,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具象所承載、傳達的精神內蘊。而透過這些具象,更為深層地體悟、追問其間多向度的精神旨趣,挖掘其中所包裹著的深厚的意義,從而建構相關的展示宗教普遍本質和一般發(fā)展規(guī)律的理論,乃是宗教學研究從自發(fā)引介與描述走向科學建構的重要標志。事實上,對“宗教”進行研究不僅僅是宗教界的任務、職責、使命,同時也是哲人智慧一直發(fā)力之重要領域。馬克思曾從歷史性的視角將宗教作為人類四種基本的思維方式之一,并且從生存論意義上,將宗教視為人類的一種生存方式,這種方式形成了其獨特的價值視野,構造出一個完整的“宗教王國”。在這一意義上,馬克思說道:“宗教是這個世界的總理論,是它的包羅萬象的綱領,它具有通俗形式的邏輯,它的唯靈論的榮譽問題,它的狂熱,它的道德約束,它的莊嚴補充,它借以求得慰藉和辯護的總根據(jù)?!薄  ?/pre>

編輯推薦

  宗教與哲學是人類精神—文化生活完整圖式中的兩種結構性要素?!蹲诮膛c哲學》對“宗教”與“哲學”的分析中,既有對儒、佛、道的歷史追尋和理論探討,也有對西方思想史上宗教理論的系統(tǒng)勾勒和透徹辨析,還有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研究概括,力圖使宗教與哲學在人類探尋宇宙與自我、信仰與理性、神圣與世俗、靈魂與存在等問題過程中的復雜交織關系和角色嬗變得以厘清。全書問題意識明確、學術視域開闊、研究思路清晰、理論分析透徹,其關涉古今中外的學理涵括,將啟迪人們對宗教與哲學發(fā)展之旅的追尋與思索,激起人們在意義之旅的探賾索隱中的斷想與遐思。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宗教與哲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宗教、哲學、科學、常識都是人們認識和把握世界的方式,而其中的宗教與哲學則是量為神秘的方式。人要認為自己,就有必要研究一下宗教與哲學,這本書無疑是一本很值得一讀的理論讀物。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