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月色

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作者:韋柰  頁數(shù):264  字數(shù):145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舊時月色:俞平伯身邊的人和事》以《俞平伯全集》、《俞平伯日記》、《俞平伯大事記》以及作者撰寫的《我的外祖父俞平伯》為主要線索,挖掘其中牽涉到的重要人物。包括他的夫人、子女、師長、摯友、親朋好友等。在引用有關(guān)文字的同時,講述俞平伯的學術(shù)成就,以及他們之間的友誼和故事,并輔以照片,有著較強的歷史性和文獻意義,其中許多材料均出自作者40余年與俞平伯共同生活的第一手材料。

作者簡介

  韋柰,我國著名文學家俞平伯先生之外孫。鋼琴教育家,歷任北京舞蹈學院鋼琴教研室主任;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系副主任;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族舞劇系副主任;廈門演藝職業(yè)學院常務副院長等職。香港作家聯(lián)合會貴賓會員。自幼追隨俞平伯接觸大量的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耳濡目染,從中受益。其作品在《光明日報》、《團結(jié)報》、《中國青年報》、《香港明報月刊》、《大公報》、《北京文學》、《花山》等報紙雜志上發(fā)表。小說《跨過羅湖橋》曾獲中篇獎。近年來,主要從事與俞平伯先生相關(guān)的寫作,著有《我的外祖父俞平伯》,整理匯編《俞平伯日記選》,散文集《跟著雜伴兒》等。

書籍目錄

文學世家
我的外祖母許寶馴
子女:俞成、俞欣、俞潤民
《紅樓夢》研究路上的關(guān)鍵人物
紅樓一夢,無怨無悔
良師益友
摯友
弟子華粹深與吳小如
許氏兄妹
鄰里與忘年交
●附錄
一、重圓花燭歌 俞平伯
二、《重圓花燭歌》跋 許寶驥
三、俞平伯為葉圣陶所作《蘭陵王》提修改意見 俞平伯
四、丙辰京師地震日記(1976) 俞平伯
五、隨外祖父游香港七日瑣記 韋柰
六、代擬吾廬約言草稿 俞平伯
七、讀《代擬吾廬約言草稿》有感 韋柰

章節(jié)摘錄

  珍貴的紀念  邵振國  俞平伯先生贈我的兩幅字,我一直珍藏著?! ≌洳卦谖业臅績?nèi),未裱,未掛,未曾出示給旁人看過,僅僅與先生贈我的書一起安放在我的書柜內(nèi)。這是出于我對俞平伯先生的敬重和敬畏,以我的為人,我不會以先生對一個晚輩和孩子的厚愛來炫耀什么,因為那時我的確是一個很無知很無知的孩子,先生作為一代“紅學”的豐碑、現(xiàn)代文學史上詩歌散文的巨匠,的確是對一個年少無知的孩子盼其成長進步,才送我那兩幅字的。我如今展示出它。也只為證明先生的高尚人品和慈愛,也為我對先生的緬懷,先生已于上世紀即1990年10月15日逝世了?! ∧鞘恰拔母铩苯Y(jié)束,剛剛恢復高考的時候,距今已顯得很遠了,那時先生已接近80歲。我是個20余歲的青年,為報考某高校文學系去北京參加考試。此前由于親戚朋友關(guān)系,我們把先生的大女兒俞成叫大姨,自然就把大姨的父親稱呼“外公”。復習考試期間我就住在俞成大姨家。最早她家尚在建國門外大街的一棟樓上,記得那邊外國駐華使館特別多,其他我都淡忘了。后來俞平伯的家才遷到西郊南沙溝的國務院宿舍,就在“七機部”的對面。這兩幅字,即是先生在南沙溝住宅樓的一樓那個家中,為我留下的寶貴墨跡,它不僅記錄著那位慈藹、愛人的“外公”,對一個整日埋頭屋內(nèi)看書復習的青年的關(guān)愛和希望,筆墨間似乎還浸透著我的青春年華和生命記憶!  大姨安排我跟她的兒子韋柰住一間屋——那是一套很寬敞的、裝修設(shè)施不錯的大三室一廳。大姨說,要不然就讓我跟她住一屋了,她每晚都要給她的孫子寧寧陪練小提琴,還要教英語,怕吵了我。韋柰則白天去北京舞蹈學院上班,搞鋼琴伴奏,他的鋼琴彈得非常好,我有幸多次聆聽,我常邀請他演奏,但一般晚間他不演奏,只是笑著朝外公那間屋努一努嘴,是說外公怕吵。如今他已是學院資深的音樂教授了,我也依舊時常記起他彈得極為精彩的鋼琴聲,那旋律很激情激越,那是柴可夫斯基的《四季》,我如今想來,它也非常像我的青春歲月!  吃飯在那間大客廳,大家圍坐在那張十分簡單的折疊餐桌旁。有時外公、外婆也在,大姨說,那就是他高興的時候,才和大家一起就餐。有時則把飯菜送進他的屋去。我到外公的那間分不清是臥室還是書房的屋去轉(zhuǎn)過幾次,既有他和外婆的臥榻,也有他的書案寫字臺,靠墻立滿書架。那間客廳的半周轉(zhuǎn)角也擺著低式書柜,柜面摞滿書籍。外公在臥室內(nèi)常翻閱報紙、看看雜志,有時還能聽見他唱昆曲,是那種擊節(jié)擊板的吟唱。我則坐在一邊小沙發(fā)上默默地聽著。我那時尚不會向先生求教什么學問,沒有那個能力,雖然我確實已經(jīng)拜讀過《紅樓夢辨》,并且還看過他1954年發(fā)表在《新建設(shè)》雜志上的那篇文章《紅樓夢簡論》,是我特地從圖書館查找到讀的,但是我幼稚得不可能有什么觀點或問題提出來。記得有一次聊天時,大姨也在,我剛說出“紅樓夢辨”這個詞,大姨向我眨了眨眼皮,是怕我勾起外公不愉快的、不愿意說的話題。  但畢竟已是70年代末了,有一天來了兩個北大的研究生,事先電話約好來聽課,就在客廳里,在那張古舊的餐桌旁,他們請教先生的依舊是“紅學”。那天我悄悄地坐在墻角的沙發(fā)上,一旁聆聽了先生的講課。授課之后兩位學生開出了幾張課時費,放在桌上告辭,大姨高興地說:哈!可以請你去“新僑”西餐廳吃一頓啦!我由此看出,那時俞平伯講學的機會還非常少而稀罕,使大姨高興;其二看出先生喜歡吃,尤其是西餐。后來,1985年我結(jié)婚不久到北京,便請外公、大姨、韋柰一家人,去了一家很著名的酒店西餐廳,同時邀請了我的責任編輯、人民文學出版社《當代》雜志的副主編汪兆騫老師夫婦在座。就餐時汪老師與俞平伯先生交談得非常和藹、投合?! 《谖覐土暩呖嫉臅r候,我的心情不無苦悶壓抑,自己寫了一首不堪為詩的東西,至今記得那頭兩句是:“老去應試學范進,新來拙筆寫蹉跎……”不想被大姨看到了,她笑著并拿給了外公。外公不僅看了,還幫我修改了它,讓它有點兒像詩了!更讓我沒想到的是,俞平伯沒有笑話這樣一個落寞無為而苦悶的青年,卻鼓勵我要“壯懷興起”,還與一個無知的晚輩一起,“同看前景是青春”!我兩手捧著外公贈給我的那幅字,當即就熱淚盈眶了?! ∪缃裎胰栽趹c幸,不是大姨把我那幾句歪詩拿給外公看,先生不會想起給我寫什么勵志的字,如是說,是大姨為我“拋磚引玉”了!  另一幅字,我記得是我赴《北京文學》雜志筆會的時候去看望外公和大姨,先生為我寫的。雖是“祝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的內(nèi)容,但我理解俞平伯先生還是為鼓勵青年人努力上進,希望他們在文學上取得成績,報效國家,所以先生依舊寫道“同心億兆鞏金甌”?! q月如梭,我常拜讀先生的著作文集,卻很少時候拿出這兩幅字來捧閱。時值今天《文藝報》編輯顏慧主任為“收藏”欄目向我約稿,我不知道該寫什么,才捧出它來。它的折疊印痕如同歲月一樣留在紙面上,我不知道讀者看后會怎樣想,而我卻又記起了那段對于我的生命之成長彌足珍貴的時光!以及俞平伯先生的高大身影和令人崇仰的品格!  2011年5月12日于蘭州  ……

編輯推薦

  俞平伯(1900年-1990年),現(xiàn)代詩人、作家、紅學家。清代樸學大師俞樾曾孫。與胡適并稱“新紅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出身名門,早年以新詩人、散文家享譽文壇。他積極參加五四新文化運動,精研中國古典文學,執(zhí)教于著名學府,是一位熱忱的愛國者和具有高尚情操的知識分子。其外孫韋柰編著《舊時月色:俞平伯身邊的人和事》一書,以圖文并茂的方式,講述了俞平伯的學術(shù)成就及其于夫人、子女、師長、摯友、親朋好友等之間的友誼和故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舊時月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真的挺好的 好多感觸啊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