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烈文集

出版時間:2011-9  出版社:湖南人民  作者:葉永烈  頁數:201  

內容概要

  《葉永烈文集·紀實文學系列:文壇風云錄》中作者以親訪、親見、記錄了中國文壇的風云變幻。主要包括著名女作家戴厚英、“青年作家”路翎、作家韓素音等眾多文壇大家在“文革”動蕩年月的坎坷人生。從一個側面見證了中國的命運,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作者簡介

  葉永烈,上海作家協(xié)會一級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溫州。1963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11歲起發(fā)表詩作,19歲寫出第一本書,20歲時成為《十萬個為什么》的主要作者,21歲寫出《小靈通漫游未來》。至今,《十萬個為什么》總印數超過2.1億冊,而取名于《小靈通漫游未來》的“小靈通”手機用戶也在1億左右,這三個“億”是葉永烈寶貴的精神財富。
  主要作品有《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與蔣介石》《反右派始末》《“四人幫”興亡》《陳伯達傳》《“中央文革”三支筆--王力、關鋒、戚本禹》《鄧小平改變中國》《受傷的美國》《陳云之路》《中共中央一支筆--胡喬木》《錢學森》《用事實說話》《出沒風波里》《歷史在這里沉思》《真實的朝鮮》等。

書籍目錄

霧中的花
 她的心是一個“人”
 追蹤戴厚英的音容笑貌
 難忘的最后一瞥
 從來沒有一位上海作家死得這么慘
 連夜分析案情為兇手“畫像”
 在兩千名關系人中“撈針”
 謠言四起猜疑紛紛
 案情有了重大突破
 直撲界首智擒兇犯
 兇手交代了作案經過
 她曾三次與我談到死
 “弱女子”肩上壓著三副重擔
 “大批判”使她一舉成名
 父親“劃右”影響了她一生
 她原本是路邊的一棵小草
 她曾被作為“現行反革命”揪出來
 家庭的離異
 把對聞捷的愛凝聚在《詩人之死》
 對聞捷的最初印象
 和聞捷在苦難中相戀
 在詩人的血泊中站起來的作家
 張春橋的“批示”使大禍降在聞捷和她頭上
 把痛苦深深埋在心中
 寫《詩人之死》的起因
 《詩人之死》差一點胎死腹中
 《人啊,人!》的催生和厄運
 “大批判”的炮彈朝《人啊,人!》傾瀉
 她走過了“否定之否定”的路
 她并不回避自己做過的“蠢事”
 《人啊,人!》以反“左”為基調
 她痛斥對她的種種誹謗
 “大批判”成了難得的“免費廣告”
 “我不是魔鬼,也不是天使
 不倒,不垮,不降,不死!
 女兒深愛著“小個子媽媽”
 她終于摘去“心里的腫瘤”
 “我要做人,研究人,寫人
 打著“白旗”進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
 終于論定“戴厚英是愛國的”
 磨難出作家
 哦,蒼天在上!
 戴厚英采訪手記
“斯文掃地”
 垂垂老矣的“青年作家”
 在風刀霜劍下默黷掃地
 胡風,深刻地影響了他的一生
 他因“反革命”罪鋃鐺入獄
 患難夫妻淚眼相對
 愿后生后世平安
 梁實秋的夢
 一朵遺憾的浪花
 北國青棗寄相思
 ……
韓素音關注著中國的命運
海外華文作家中的四朵金花
文壇側記

章節(jié)摘錄

  戴慧哪里能敵得過窮兇極惡的陶鋒?陶鋒又一次把她打倒在地,把她卡昏。陶鋒又用菜刀對戴慧連砍二十多刀,將戴慧殺害?! √珍h后來交代說:最初卡昏戴慧,是為了謀財。戴厚英進來了,他殺害戴厚英,是為了滅口。他最后又殺死戴慧,也是為了滅口。  他在殺害戴厚英和戴慧之后,在戴厚英的書房里、臥室里以及戴慧的臥室里四處翻找,打開戴厚英的三個抽屜和戴慧的兩個抽屜,甚至把抽屜整個整個的都拉了出來,還打開了戴厚英的衣柜?! ∷颐Ω`走戴厚英家的兩張存折,一張為人民幣兩千元,一張為美金五百元.還竊走戴厚英和戴慧的身份證,以便提取存折用。他還竊走戴慧的項鏈、手鐲、手表、胸針,還有“愛華”牌袖珍收錄機,甚至連愛好集郵的戴慧所收藏的外國郵票也偷走了。  他洗去身上的血跡,換掉帶血的衣服,扔下一雙帶血的白紗襪。他在戴厚英家前后約逗留了一小時,然后逃離現場。他攔住了一輛出租車,先駛往上海某大廈,找一位同鄉(xiāng)買了她的車票,當晚回到呼瑪一村?! 珍h交代,他在離開上海之前,在呼瑪一村一處荒僻處,燒掉了戴厚英那五百美元的存折以及戴厚英和戴慧的身份證。陶鋒說,他知道他無法去領取這些錢,因為一上銀行,就可能被抓起來。  陶鋒在法庭上交代說,他是在案發(fā)后翌日下午五時多,從上?;氐搅税不战缡资?。陶鋒住在爺爺家,隱瞞了自己在上海犯下的滔天大罪。  陶鋒回家后不久,8月28日,陶鋒的爺爺從短波“美國之音”中聽見r戴厚英遇害的新聞,非常震驚,問起了陶鋒。陶鋒說自己后來沒有去過戴家,戴厚英遇害的情況,他不知道。  ……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葉永烈文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葉老師的書好看。本書中介紹了戴厚英、路翎、梁實秋、韓素音等名人的情況,受益匪淺,值得一看。
  •   這本書不錯,印刷什么的都挺好。所寫的作家事跡也給我們一個了解他們的機會。
  •   戴厚英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曾名震文壇。了解她的人生經歷,有助于了解“文革”及改革開放之初的社會面貌。如今的年輕人,多數不了解其人。收入本書的的關于戴厚英的紀實,留下了難得的歷史資料。本書最有價值的,是作者對幾次“文代會”、“作代會”的記敘,前后比較,能令人體會到歷史的進步、觀念的更新。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