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作者:[英] 戴維·福特 頁數(shù):181 譯者:吳周放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基督教神學》不論是對宗教信徒還是非信徒,本書都為他們提供了對當代神學核心問題的公允概述。戴維·福特提問式的敘述方式引導讀者去思考作為宗教信仰之基礎的那些原則:拯救在世界幾大宗教中的核心地位,古代、現(xiàn)代以及后現(xiàn)代背景下的上帝觀念,祈禱與敬神活動對神學提出的挑戰(zhàn),罪與惡的問題,等等。作者還探究了神學中體驗、認識和智慧的本質,以及今人解讀神學文本的恰當方式。
作者簡介
David
F.Ford劍橋大學神學欽定講座教授。已出版作品包括:《<歡呼頌>:贊頌的神學》(與丹尼爾·哈迪合著)、《<哥林多后書>中的意義與真實》(與弗朗西斯-揚合著)、《當代神學家:20世紀基督教神學導論》(編)、《生命的形態(tài)》、《自我與拯救:接受轉化》等。
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對該領域的描述
導言:巨變中的神學與宗教
神學與宗教研究:該領域的形成
第二部分神學探索
思考上帝
上帝面前的生活:崇拜與倫理
面對邪惡
耶穌基督
拯救——范圍及強度
第三部分技巧、學科與方法
從過往到當下:文本與歷史
體驗、認識與智慧
第四部分前景展望
面向第三個千年的神學
索引
英文原文
章節(jié)摘錄
首先,你可以前往與某個教會或者其他宗教信仰相關的機構。由于對主辦的教會或其他團體負有責任,那里研究的神學可能就是“信仰聲明式”的。 其次,你可以去大學或者學院的“宗教研究”系。在那兒,數(shù)種宗教通過不同的學科得到研究。在不同的宗教中,神學會作為歷史的組成部分或者生命的現(xiàn)象現(xiàn)身。這里的主要關注對象是宗教思想和實踐的意義、分析、兩者間的相互關系,包括它們與其所處背景之間的關聯(lián)方式。不停地追問神學的真理性,或是試圖創(chuàng)立一種富有建設性的神學,通常都會被潑冷水?! ∽詈?,你還可以去修一門“神學與宗教研究”課程。在這門課上,你或許有機會通過不同學科去研究不同的宗教信仰,并以描述的、批判的,同時又具有建設性的方式去探究真、美以及實踐的問題。這樣的課程大部分都設在大學里?! …h(huán)顧歐洲、北美及其他地區(qū),高等院校中在我看來屬于“最佳做法”的范例當中,能勝人一籌的往往就是那些努力將神學與宗教研究相結合——或者更進一步,干脆拒絕承認對二者作任何簡單區(qū)劃——的研究方法。現(xiàn)在的情況似乎是,在頂尖的宗教研究中心,大家通常不會違心地認為某個學者能完全中立,不偏不倚。他們也明白,畫條線,聲稱在對宗教進行學術研究的過程中,探究真理和實踐的問題只能到此為止,不可逾越——這根本就是獨斷妄為。承認了這一點,宗教研究就必須給理性信仰保留空間,使建設性的、實踐的神學得以確立。這就好比經(jīng)濟學系不單要關注經(jīng)濟史、計量經(jīng)濟學,關注描述、分析、創(chuàng)建經(jīng)濟理論的各種方法,還要關注在現(xiàn)在和未來應該以何種方式影響經(jīng)濟走向。影響因素可能包括建設性理論、優(yōu)劣判斷、社會政策和政治方針,以及整個世界觀?! ≡陧敿獾纳駥W中心,另一種趨向已悄然出現(xiàn),以彌補不足。他們意識到,如果上帝真真切切與整個現(xiàn)實相關聯(lián),那么他們要關注的就不能僅限于宗教研究范圍內(nèi)的那些東西,其他學科,如經(jīng)濟學、醫(yī)學、自然科學以及法學都應有所涉獵。神學中有關美、真理、實踐的重大問題需要盡可能全面地從其他諸多學科那里得到充實?! ∷羞@些意味著,不是要在“信仰聲明式”神學和“中立的”宗教研究之間作非此即彼的選擇,而是要對之進行超越。但這并不是說該領域從此就是同質的,而是意味著,對不同機構的劃分有了其他方式,不再是簡單的二元劃分。繼之而來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現(xiàn)在拿什么來對它們進行劃分呢? 神學與宗教研究:目的與責任 不同機構之間最明顯的區(qū)別在于其主要目的。如果你要去的是神學院或者其他與基督教會相關的機構,可想而知,其主要目的就在于提供基督教徒投身教會及社會所需的教育和訓練,不管他們是否擔任神職。大學院系的主要目的則是就各類宗教信仰進行學術研究。但我在前文主張,神學和宗教研究應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此,怎樣才能最好地描述二者之間的異同呢? 為此我提出了“責任生態(tài)”這個概念,它對神學和宗教研究來說均可適用,但在兩者當中所占的比重卻各不相同,這里所說的責任有三個基本取向?!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