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3-1 出版社:鷺江出版社 作者:曾仕強 劉君政 頁數(shù):237 字數(shù):258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子女為父母所生,卻不為父母所有,父母對子女只擁有教養(yǎng)權,并沒有所有權。教養(yǎng)子女是父母應盡的責任,但是父母不能把自己未實現(xiàn)的夢想強制子女去實現(xiàn)?,F(xiàn)在,親子關系的重點逐漸被過分放縱或約束太嚴、教子無方卻又望子成龍、父權至上或孫子第一所破壞,這已成為大家最大的隱憂,卻又不知如何是好。 過分放縱分明是溺愛的惡果:孩子無法無天,誰都管不住,小小年紀,滿腦子“只要我喜歡,有什么不可以”的思想。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還有什么事情不敢做?愛后代是母雞也會的事情,父母不能夠為了愛子女,便在物質(zhì)上盡量滿足子女的生理欲望,在精神上盡量滿足子女愛的需求,否則會寵壞了子女,傷害整個家庭。 約束太嚴則是求好心切的表現(xiàn):要求子女十全十美,稍有缺失便心急如焚。對“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求甚解,誤認為嚴格不會錯,結果教出盲目順從的不孝子,或者表面順從而內(nèi)心怨恨的假孝子,這又有何用? 望子成龍原是人之常情,但必須配合教子有方才有達成愿望的可能?,F(xiàn)代人“食古不化”地望子成龍,加上“道聽途說”地教子無方,既盼望子女成為出人頭地的天才,又輕易相信“不要讓子女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結果使子女養(yǎng)成害怕失敗、遇事患得患失、事事斤斤計較的心理,自然會不幸“死”在“跑道”上。 食古不化的現(xiàn)象,同樣出現(xiàn)在父權至上的詮釋中。儒家學說的根源是《易經(jīng)》,通過《易經(jīng)》,我們有了陰陽的觀念,很早就明白互相對待的相對性,所以在看到“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時應該舉一反三,悟出“天下的父母都是人,當然可能犯錯誤”的道理;想到“父權至上”,也應該想到“子女若是不能心服,父權又有何用”的相對互動,從而悟出“勿以父權為至上”的重要性。 古圣先賢的道理并沒有錯,卻由于我們不求甚解和食古不化地不當學習,使我們不知不覺做錯了事,反而還自以為是,把錯誤的責任完全推給先人。 現(xiàn)代人對西方學說也是不求甚解,把愛的教育、兒童本位、自由發(fā)展誤用得令人擔憂害怕。祖父母心中以孫子為第一,每天早上兩老護送小孫子上學,在校門口依依難舍,甚至祖母和孫子淚灑路上,祖父也紅著眼眶,好像生離死別。令人不知今世何世,怎么還會有如此悲傷的場面?在星級大飯店中,常見“四加二加一”的情景:四位老人(包括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隨著兩位青年(當然是未經(jīng)考驗的父母)賠著笑臉,緊盯著一位雄赳赳、氣昂昂的小霸王或小龍女,任其橫掃餐廳,不敢阻攔,任意笑鬧,也不加以勸阻。想當年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所獲得的殊榮,也不過如此。這種“六加一癥侯群”,如果蔓延開來,人類不滅亡,社會不動亂,還有天理嗎? 親子關系,攸關家庭的美滿、社會的安寧、國家的興盛以及人類的幸福,若是繼續(xù)走食古不化或不求甚解的老路,勢必每況愈下。特別是孝悌的道理,將遭受很大的挑戰(zhàn),一句“時代變了”,一句“創(chuàng)新是唯一的生存途徑”,一句“求新求變”,就毫無抵抗余地、輕易地把親子關系推向“大難來時各自飛”的可怕境地。很多“在家一條龍,在外一只蟲”的畸形子女,由于在家受到過分的保護,樣樣稱心如意,儼然像一條龍,而在外面則沒有人把他當回事,又經(jīng)不起風吹雨打,像一條蟲似的,受不了挫折磨難,于是便興起“易龍為狼”的邪念,企求成為“在家一條龍,在外一匹狼”的代言_人??上дf盡狼的好處,也不過勉強擠出一絲創(chuàng)新的味道。相信“狼的傳人”很快就會消失,“狼的家庭”即使出現(xiàn),他們的親子關系也未必為大家所喜愛。 不如正本清源,拋棄食古不化和不求甚解的偏頗心態(tài),好好地正視親子關系,抱持永不嫌晚、永不放棄的堅定信念,以無比的信心和毅力,在實踐中改善現(xiàn)有的親子關系,發(fā)揮活到老、學到老的終生學習精神,由自己做起,對家庭、社會、國家乃至全世界,作出良好有益的貢獻。 我們所提的建議和意見,僅供參考,如有不當之處,萬望各界朋友不吝賜教為幸! 曾仕強劉君政 序于臺北市明道閣
內(nèi)容概要
有教養(yǎng)的孩子受人尊重,也更容易走向成功,而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礎。本書立足中國傳統(tǒng)人倫,結合現(xiàn)代家庭問題,告訴你最具智慧的教養(yǎng)子女方法。
作者簡介
曾仕強,教授,中國式管理之父,當今中國極具影響力的管理大師與培訓大師。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美國杜魯門州立大學行政管理碩士。曾任大學校長、教授多年,研究中國管理哲學近三十年,首倡中國式管、理,名動政、商、學界,享譽海內(nèi)外。
同時還是家庭美滿、教育子女成功的父親。他專研中、西管理思想比較,并和夫人劉君政伉儷情深,以自己的家庭經(jīng)驗為基礎,結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存問題,積極與國人分享教養(yǎng)子女的寶貴智慧。
劉君政,美國杜魯門州立大學教育行政碩士,美國東北密蘇里州立大學行政管理碩士,中國臺灣師范大學教育學士。歷任大學教授、胡雪巖教育基金會理事。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家庭需要良好的親子關系
人生的大事是成家立業(yè)
子女對于父母的三大意義
良好親子關系的主要表現(xiàn)
中西方家庭比較
家庭形成的三步驟
西方的家庭結構
中國的家庭結構
中西方家庭制度
中國復式家庭的好處
合理的親子關系取決于良好的婚姻關系
婚姻基礎影響親子關系
親子關系中父母的角色分配
第二章 親子關系決定于教養(yǎng)觀念
父母要確立人禽之辨
承認并接受人原有的獸性
教導子女人性與獸性相結合
把子女教成不一樣的人
父母對子女的期待
有愛就應該有限
發(fā)揮所長要有共同守則
厘清教育中變與不變的道理
教養(yǎng)子女要有一定的品德標準
第三章 現(xiàn)代人更重視家庭教育
以身作則,做子女的好榜樣
以身作則必須從胎教開始
子女的學習生涯從模仿開始
子女一生的幸福從好習慣的養(yǎng)成開始
維持家庭的和諧與安寧
家和萬事成
不做“神父母”、“鬼父母”,要做“人父母”
教養(yǎng)子女要做好階段性調(diào)整
制訂長期的教養(yǎng)子女計劃
階段性調(diào)整之前要充分溝通
第四章 父母必須負起應負的責任
多生子女不如講求優(yōu)生
優(yōu)生從慎重擇偶開始
夫妻的孝心是最好的胎教
為子女打好做人的基礎
提供子女所需要的生活
培養(yǎng)子女正確的生活觀念
培養(yǎng)子女日后所需的生活技能
培養(yǎng)子女良好的生活態(tài)度和習慣
為子女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和條件
第五章 子女應該養(yǎng)成正確的心態(tài)
第六章 共同采取適當?shù)慕甜B(yǎng)方法
第七章 中學以前同孩子一起生活
第八章 中學階段身心變化很劇烈
第九章 大學時期引導未來的方向
第十章 成年以后享受既成的關系
章節(jié)摘錄
人生的大事是成家立業(yè)成家的意思,是男女成年之后,經(jīng)過擇偶的過程,正式結婚,組成一個家庭并生育子女。立業(yè)的用意,則是既然成家,應該為家庭的生計負起責任,建立穩(wěn)固的經(jīng)濟基礎,使家人獲得生活的保障,不能再像婚前那樣,依靠父兄來養(yǎng)家。現(xiàn)代人普遍對立業(yè)很有興趣,對成家卻能拖就拖,不但結婚的年齡往后拖延,而且不打算結婚的人也愈來愈多。還有人只談戀愛不結婚,或者先說好不生小孩才結婚。天倫之樂,似乎已經(jīng)不見蹤影;親子關系,也跟著愈來愈惡劣。重立業(yè)卻輕成家,人生大事只算是完成了一半,這樣的現(xiàn)代人實在談不上幸福,人生也不夠圓滿。一般人想到成家,總認為男女雙方已經(jīng)到了結婚年齡,征得雙方父母的同意,在鄭重的結婚典禮中向眾親友宣告結為夫妻,便等于成了家,頂多再加上獨立的居所。至于其他事宜,卻殊少顧及。實際上,結婚不過是成家的第一步,我們常把沒有生育子女的年輕夫妻稱為小兩口。這表示結婚之后,還需要邁進第二步,即至少生一個孩子,這樣才真正成為一個家。大部分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子女在送入洞房之后,不久就生育子女??梢姵杉业囊馑迹墙Y了婚、生育了子女,只有這樣,大家才能安下心來。生育子女不但是父母的事情,更關系到這一家的祖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國人的家,已經(jīng)由家庭擴大到家族。結婚典禮中,新郎新娘必須通過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之后,才能夠夫妻對拜。這表示謝天謝地,使男女長大成人,又有緣分結成夫妻,希望祖先之靈能夠接受這一對新人,成為這個家族的一分子;然后新郎帶著新娘,見過公婆;之后才是夫妻相互承諾,要在天地、祖先和父母的愛護和指導下,成為世界、家族和家庭中受到歡迎和尊重的一對。
編輯推薦
《曾仕強告訴你在中國如何當父母》編輯推薦: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老師的作品。立足于中國傳統(tǒng),中國文化,中國家庭特點,娓娓講述中國的家庭教育。針對中國父母的需要,徹底把家庭教育的根本問題講清楚。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