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黃橘綠

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作者:于英輝  頁數(shù):224  
Tag標簽:無  

前言

  人生是個古老的、重復的、永恒的話題,因人而異各具特色。一如大樹上的葉子,外形相似卻沒有任何兩片完全相同。我的人生履歷可謂豐富多彩:工農兵學商五行俱全,而且還客串過小學、中學、大學教師的角色,生活的砥礪讓我有了更多的思考;五洲四洋雖未悉數(shù)涉足,但走南闖北也經歷過無數(shù)名山大川,人在旅途自然多了見多識廣的一份喜悅或悲愴。久而久之,便有了一些見聞或感悟見諸于月刊周報,以及隨手寫就的日記。為此有親朋建言——寫本書吧,為自己,為友人,也為自己的親屬和后輩?! ∥乙嘤写艘饩靡?,但在職期間實在無此閑暇。雖然有不少事物是窮于應付,但也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容不得你“不務正業(yè)”。只有在前年退休后,才有了靜下心來,抒發(fā)閑情逸致的機會,來潛心回憶并提筆撰寫那些動人的人生精彩篇章?! 懽髡f來容易成卻艱辛,這是為數(shù)眾多的如我一般的業(yè)余作者的普遍感受。究其緣由,便能發(fā)現(xiàn)為文不僅僅是一種詞藻方面的排列,更是一種感情和思想的噴薄。盡管你有足夠多的素材,也掌握了一些行文斷句的技巧,但如果沒有激情、沒有感動,還是寫不出一些像樣的文字。這就像一座正在沉睡的火山,要么千年萬年才能噴發(fā)一次,要么長時間地懷抱巖漿,保持沉默。大多數(shù)火山噴發(fā)的誘因,取決于地表的物理變化和地下涌動的熱情。一篇美文的問世,則主要決定于作者的感情與功力。按理說,我曾經三登泰山、三上五臺,應該留下些許篇幅,但遺憾的是只言片語皆無;上下黃山天都峰后累得腰酸背痛,晚上卻趴在床鋪上寫下了一篇激情四溢的日記。之所以產生這種南橘北枳的效果,并非是水土之異,因為泰山之雄、五臺之幽還是鮮有名山與之比肩的。用寫作的專用術語來表達,就是有沒有“靈感”。  寫不出來時我不會去硬寫,不干“才不遺強思之、力不勝強舉之”的事,而是選擇暫時放棄。但對逝去的歲月從來沒有放棄過回憶,因為那畢竟是自己譜寫或聆聽過的人生音符。往者已矣,尚有記憶,仍能為之一慟一笑的懷舊,更顯得真摯而珍貴。生命的軌跡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回避回憶,抹掉記憶,則往往失去縱向的對比,更容易將目光投向充滿誘惑的眼前或將腳步移向陳腐的陷阱?;貞浀枚嗔?,倒是常常能醞釀出無心插柳的效果,流溢出一篇篇激情進發(fā)的別樣文章。《橙黃橘綠》中的拙作,大多是這種當時靈光一現(xiàn)或事后回憶時濺出了思想火花的成品或半成品?! ∥沂菑摹叭酥酢遍_始回憶,開始寫起的。共和國誕生前一年,我出生于冀中平原上的一個農家小院里。此時,沒見面的父親即將西渡黃河,輾轉于揮師遠征的征途上。我在家鄉(xiāng)長到十歲,便隨著祖父母西出陽關,尋找已經鑄劍為犁、脫卻戎裝的父輩。頭一次離開平原,頭一次坐汽車火車,沿途的一切均在小小的腦袋里形成定格。記憶最深刻的是穿行秦嶺,隔著西去列車的窗口,看山嶺之中一樹樹落光葉子、如一個個小紅燈籠般懸掛于枝頭的甜柿。那時蘭新鐵路尚未鋪軌到新疆,我們在甘肅境內的柳園段下車,然后坐汽車晝夜兼程到達新疆東大門哈密縣城。其后又坐汽車走走停停,約莫半個月后才抵達南疆的尉犁縣。在天山南麓的孔雀河邊,留下了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的稚嫩腳印,于是便有了充滿兒時糗事的開篇——《孔雀河畔憶童年》和《甜甜的杏兒》?! ∪绻皇?966年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我和同班的四十七個同窗大概均能在翌年修完高中學業(yè),畢業(yè)于新疆巴州二中。隨著突如其來的以“造反有理”為中心的大批判運動的深入發(fā)展,校園從此沒有了朗朗的讀書聲,充耳可聞的是響徹云天的革命口號。緊接其后的是滿街戴紅袖章的青少年學生,坐車不要票吃飯不要錢的紅衛(wèi)兵大串聯(lián)很快風靡全國。沒有任何一個中學生會無動于衷,十六七歲的年齡正是激情荷爾蒙上躥下跳的花季。我和三位高中男同學組成了一個串聯(lián)小分隊,起名“風雷”,以徒步的方式從哈密出發(fā),試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感受昔年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榮譽。誰知步行一個多月后抵達西北重地蘭州時,看到了國務院停止大串聯(lián)的公告。沒能徒步到達北京雖說有些遺憾,但其中的“敦煌緣”和《攀越嘉峪關》經歷,成了人生不能忘懷的故事?! 〖t衛(wèi)兵起初像搏擊風雨的海燕,發(fā)展到后來,紅衛(wèi)兵的革命“革”到了自己頭上,陷入了既不能升學又不能就業(yè)的窘境。等到“知識青年到農村去”一聲令下,革命之初的弄潮兒立馬成了“再教育”的對象。歷史就這樣和這一代人開了個玩笑,讓他們成了中國文化知識斷層的一代,也成為青春期最長的一代“知青”。我覺得,其中不少前途無量的青少年,就是被這種野蠻、愚昧的運動無情閹割了的《栗色小兒馬》?! ∥蚁锣l(xiāng)務農不足兩年就參軍入伍了,這在當年不能不說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兒。我非常懷念在天山戍守的六個年頭,懷念從五湖四海走到一起來的戰(zhàn)友們。這里最初雖然也有“活學活用”、“立竿見影”的極左程式,也有評比“四好連隊”、“五好戰(zhàn)士”的紛爭,但絕沒有扣帽子、打棍子、抓辮子的卑鄙伎倆。人的思想沒有太多的束縛,可以盡享暢所欲言的歡樂。第二輯名為《戎馬關山北》,寫得多是軍營男子漢的訓練與生活。我所在的部隊屬于國防軍序列,駐守于天山一隅。哨卡如撒豆般沿山谷布防,依山傍水或隱蔽于半山腰處。戰(zhàn)友們執(zhí)行站崗巡邏、防空防特的任務,日夜守衛(wèi)著極其重要的戰(zhàn)略戰(zhàn)備物資。在人跡罕至的深山里,我們見得最多的是天上的云。萬籟俱寂的沉沉深夜,則是滿天的星斗和晝伏夜出的野獸。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的嚴酷鍛煉了體魄、磨煉了意志;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作風陶冶了情操,鑄造了性格。部隊確實是一所名副其實的大學校,戎馬倥傯中經歷了許多驚心動魄、或平凡或美好或嚴峻的日子,成為我人生中的重要轉折。在叢山峻嶺中最難耐的是寂寞,看一場反復放映的“老三片”電影也快樂得如同過年。值得一提的是生活雖然艱辛如此,卻很少有人表現(xiàn)出“憑軒涕泗”的軟弱?! ∑呤甏衅谖覐牟筷犕艘?,帶著特定的招工指標,進入國防工辦轄屬的一座兵工廠,因而又有幸成為了“工人階級”的一員。但“好景”不長,三個月后便被再分配,去了職工子女中學成為一名人民教師。那時候沒有多少人愿干這種苦差事——學生們動輒“反潮流”不說,工資待遇也略遜于同類型技工。廠政治處也怕我推三卻四,不但特批了月標準38斤的體育教師糧食定量,而且還“操縱”選舉讓我成了學校黨支部的副書記。鑒于在部隊子女學校任教的一段履歷,我對當教師并不反感,倒認為是命運的又一次眷顧,因為我不相信知識會無限期的貶值。后來的人生證明這一步走對了,“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幾年的教學實踐讓我受益匪淺。不但擁有了一批感情篤深的弟子,還為后來沖擊高等學府蓄積了應有的能量。細細想來,八十年代初期能以優(yōu)良成績考入大學,“老三屆”的底蘊和“傳道授業(yè)”的積累,無疑是我邁進更高門檻的成功秘訣?! ∪说街心陼r我離開烏魯木齊到了上海,前因后果在《東進上海序曲》中已敘述詳盡。屈指算來在新疆的日子已有三十七個年頭,有道是窮家難舍、故土難離,當時心里特別不是滋味兒。輾轉反側,徹夜難以成眠。調往上海純屬偶然,那是因了上海市政府人性化的知青子女回滬政策,我至今也說不清是沾了女兒的光還是受了她的拖累。我的兒童、少年、青年乃至中年時代全在新疆度過,同陌生的維吾爾人打交道時一句“新疆力克曼”(維語:我是新疆人),立刻就能拉近彼此間的距離。三十多年來我走遍了新疆一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那里不但有雄渾的大漠和充滿生機的綠洲,還有我的親人、同事、學生以及可以稱為“刎頸之交”的朋友。離別時“潸然乃至于泣下”絕不是什么矯情,乃是感情自然宣泄的必然結果。新疆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我對它的感情卻遠遠超過了屬于籍貫的華北平原?!冻赛S橘綠》中的第一個專輯,寫的全是新疆的風光和人物,將其標題定為“月是故鄉(xiāng)明”,便是我對巍巍天山、至愛親朋的深沉情思和永久懷念?! |進上海是我所邁出的改變人生軌跡的一步,它影響了后來的事業(yè)、生活乃至歸宿。上海不但為國際化的大都市和區(qū)域性的國際金融中心,而且是一座“日出江花紅勝火”的魅力之城。我的生活因此多了吳歌越調的韻味,有了“能不憶江南”的情思,也有了以申城為圓心、名為“南方有嘉木”的創(chuàng)作素材。在上海人民銀行工作期間,因金融交流與建設現(xiàn)代化貨幣處理中心的需要,以及休閑方式的觀光旅游,我有了三赴北美、三到歐洲、兩去日本、順道東南亞等出國履歷。在異國他鄉(xiāng)跋涉或歸國后的日子,便又有了新奇的感受和回味,并將這種回憶滲入了筆墨之中,于是也就有了紀實性的散文集——“異鄉(xiāng)為異客”的整理與構思。  我從小學時就喜歡胡亂堆砌詞句,因此也常受到老師的表揚。這本是很平常的事,但兒時的虛榮心往往會由此膨脹,發(fā)展到以此逞能而不知天高地厚。四年級嘗試拼湊兒歌,上過學校的黑板報;小學畢業(yè)那年學寫小說,瞎編了一個少年用彈弓打死一只大灰狼的故事,用鉛筆寫在幾張白紙上就投寄了《兒童文學》,結果自然是進了廢紙簍;升入高中以后,被班主任提名為班級文科課代表,雖不在“行政領導”序列,好歹也算個“技術干部”。有道是在位謀政,寫作文時自然要在咬文嚼字上多下些功夫。到了“文化大革命”中“人盡其才”,不但負責編寫油印小報,而且還以“反修兵”為筆名,在地方大報上連篇累牘向“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猛烈開火。現(xiàn)在回過頭去再看那些文字,幼稚可笑到足以令人噴飯。二十歲以后先下鄉(xiāng)后入伍,愛好寫字早已因習慣成自然,而且藝不高膽卻大,或人或事,均敢妄發(fā)議論。我把自己寫的東西記在一個專門的日記簿上,命名為“學斧篇”。為什么取這么一個名號呢?原因還要回溯到幾年前在長江邊上所見到的一個墳丘,據(jù)說那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衣冠冢。那地方叫采石磯,站在拔江而起、危礬如削的峭壁上,可以看到“濤似連山噴雪來”的橫江壯觀波浪。據(jù)傳李白酒醉后在此跳江撈月,騎鯨升天。有人至此自然為緬懷詩仙,免不了也寫點兒詩詞。有位叫梅之渙的人看不慣,便寫詩一首進行譏諷。詩云:“采石磯旁一杯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耍大斧。”班門弄斧的成語據(jù)說由此而來。我覺得這首詩太霸道,敢在魯班門前耍斧頭的諒來也并非等閑之輩。我等后生不是不敢弄斧班門,而是費盡心思也找不到魯班。如果一旦找到了,在魯班門前學學斧鋸錛鑿的木工手藝總是可以的吧?故名其為“學斧篇”。當然此時人也成熟了不少,為避免“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的文字獄,過激的內容隨寫隨丟,只是圖一時之快借以宣泄情感,故爾保留下來的極少。好在十年動亂終于結束,文學文藝不再受“三突出”的桎梏,于是才積極嘗試文學寫作,有了一篇寫部隊生活的散文——發(fā)表在文學季刊《邊塞》上長達一萬多字的《狩獵日記》。  爾后的散文均出在人民銀行供職期間,也有不少篇幅是從人民銀行退休后的作品。如果把自己比作一只小船,中國人民銀行就是我碇泊的港灣,四十年的工作履歷中有近三十年是在人民銀行拋錨,對它的感激之情是一言難盡的。十分巧合的是,三十年的經歷可以平均一分為二:一半時間在新疆、一半時間在上海。在人民銀行期間我先后從事過計劃信貸、調研統(tǒng)計、金融研究、貨幣發(fā)行等業(yè)務,擔任過科長、處長、副行長、副主任等行政職務,忙碌且快樂著。遺憾的是這個期間不敢“不務正業(yè)”:一來是散文歷來講求“形散而神不散”,不是信手就能拈來的東西,需要搜索枯腸式的付出;二來局限于文山會海的環(huán)境,難以凝聚起寫作時所需的那種野云孤鶴般的襟懷,進入人與自然互相融合的審美境地。沒有文藝隨筆卻寫下了經濟金融方面的諸多文章,純屬“正業(yè)”而非旁門左道,這些文字爾后派上用場可謂名利雙收。不但是獲評高級技術職稱的硬件,而且有潤筆的酬勞。如果將這些文章編輯成書,恐怕也有半塊磚頭厚。因此又有人建議我出一本論文專集,但被我一口否決了。別說讀者,連我讀起這些文字來也味同嚼蠟,因為其中多是鮮有真知灼見的官樣文章?! ⊥洕撐牟煌业拿科⑽膸缀跞恰皣I心瀝血”之作。用這個成語絕非拔高自己,而是自慚并沒有多少寫作才干卻去自找苦吃,不自量力。我寫點兒東西首先靠熱情,但熱情的程度卻不一定同獲得的成果成正比。文者,紋也,花紋交錯才成文章,古人所說文無定法、行云流水就是此意。散文方家說起“文章五訣”高屋建瓴,概括起來就是形、事、情、理、典五個要素,既狀物、敘事、抒情、說理、綜合手法的結合運用。只有等到寫起文章之后,才知道自己也犯了眼高手低的毛病,個人固有的那點悟性和才華,原不過是文學汪洋中的一個泡沫。立意、命題、結構、語句、章節(jié)、段落、開頭、收尾,沒有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能夠一蹴而就,寫作中的辛苦自不待言。僅收集有關資料,挖空心思謀篇布局一項,就不知消耗了我多少精力;冥思苦想茶飯不思,獨坐陋室如雕塑一般寂然。以至后來都有些后悔——是不是吃飽了撐的?試想,一個在中學時代僅僅寫出了幾篇豆腐塊兒文章的主兒,一個退休后本應頤養(yǎng)天年、含飴弄孫的人,卻忘乎所以地去搞寫作,去搞什么朝花夕拾,這難度未免有點兒太大。但寫作又是苦中作樂、極富挑戰(zhàn)的身心活動,特別是在人生已進入“夕陽無限好”的季節(jié)。唐代詩人杜牧有詩云:“與老無期約,到來如等閑”。一旦年逾花甲,兩萬多個日日夜夜就已拋在身后,寸陰是兢,老來更當珍惜。但大可不必去為天色將晚而惋惜,黃昏畢竟是一種壯美,承認不承認、欣賞不欣賞都是一種客觀存在。我很喜歡葉劍英元帥“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的詩句,那是一種積極向上,樂觀自信的崇高境界的升華。反之,如果一個人在步入老年時便只剩下惜步如金的清閑,甚至連足資回憶之處都沒有,那可真是一種悲哀。真感謝我能在自己感覺還不太老的年代里退休,讓我多了些時間,多了些活動,多了些思考,多了些回味,多了些閑暇,多了些享受,可以保持一種純凈的心情去回溯、來動筆了。人無法不老,有所冀望的是能夠老有所思,老有所悟。無論甜蜜還是苦澀的回憶,寫來讀罷能感到冥思后的放松或蒼老后的年輕。讓我驚喜的是不論是仰望星空還是俯瞰大地,目既往還,心亦吐納,許多人生感動就會從胸中涌蕩出來。我這人看來是性情中人,回憶有些往事竟然熱淚盈眶,寫出一個個篇章后連自己也鐘情于這些文字。就此擱筆也是不太可能了,這正如登泰山時已到了十八盤且遠遠望見了高聳的南天門,即使再乏再累也難以放棄一樣。茍子《勸學》篇中有段寓意鮮明的說教:“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我也許就是那匹駑馬,憑著一股韌勁,終于將寫作的拖車拉進了正道,成就了《橙黃橘綠》這本記錄人生的散文集錦?! ∮袀€朋友對《橙黃橘綠》的書名持有異議,認為缺少磅礴大氣。在這位老兄看來,以我走南闖北、西進東遷的人生波瀾,書名似乎應有“八千里路云和月”般的壯闊。我挺欣賞蘇東坡贈友人的一首詩:“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睂懙氖乔锞埃皟删涫腔镜蛄愕拿C殺,后兩句筆鋒一轉,卻是一幅曾經擁有過的橙黃橘綠碩果圖。文學的價值在于揭示生活中的美,美的內容一般分為三類,即社會美、自然美、藝術美。怎樣在文中表達美感、以期共鳴呢?散文的要求是找出有個性的事物、人物特征,攻其要點,做出深入細致的刻畫。如古詩中寫美女,出現(xiàn)較多的是明眸秋波,以眼睛為焦點進行傳神,立馬就讓好逑的君子們趨之若騖。之所以用《橙黃橘綠》作為書名,主要是它展現(xiàn)了生活中積極和富有生氣的那一面,可以為人帶來更多的激情與遐想,展現(xiàn)散文應具備的意境美和哲理美。母庸諱言,我們這一代人有著前無古人或許后無來者的運乖多蹇。除了正長身體的時候遭遇自然災害忍饑挨餓外,還遭遇了“三下”的厄運:學知識時碰上“大革文化”命,被迫“下課”;要工作時本沒學到多少知識,卻偏要充作有知識的人上山“下鄉(xiāng)”;改革開放的大潮襲來時又逢大浪淘沙,被砸碎鐵飯碗不得不退職“下崗”。即便如此,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也沒有抱怨宿命。歲月無聲,人生有痕,不能簡單地說“青春無悔”,在該上學的年齡段上不了學難道不是這代人最大的遺憾?不抱怨是因為那是特定時代的特定歷史,怨天尤人不但招致人嫌,還可能使己悲觀,讓人頹廢。作家陸星兒說過,生活從來不會平等待人,于是才有了各式各樣的命運,才有了人同命運斗爭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我感謝命運,它讓我在不平坦的路途上和近乎災難的逆境中學會了冷靜與思索,讓我變得足夠堅強與豁達。當然,那段生活已成為遙遠的過去,如掛在蒼穹的皎潔明月,月亮離我們越遠,看上去就越是趨于完美。因此,我雖然在不少篇幅中描寫了多樣的生活側面,已少有哀怨與惆悵,許多意緒都化為了田園牧歌,向社會展示了美好的那一面?!冻赛S橘綠》不僅僅是可供鑒賞的自然景色,也是可供品嘗的秋圃佳果。在當前這個有著浮華與喧囂、金錢與物欲的年代,但愿它能夠成為如線如縷的清泉,給自己和喜歡它的讀者以不盡的潤澤。 《橙黃橘綠》擱筆后長吁一口氣,雖然是自討苦吃,但畢竟有了一個滿意的結局。文章系有感而發(fā),直抒胸臆,挑戰(zhàn)了自我也快樂了自己,目的、初衷也就達到了。人老了當然不想成為什么作家,只不過想給自己、親友、后人和社會有個交代,因為翻閱它時就像翻檢自己的人生。文集當然也說不上好,凡人瑣事難登大雅之堂,但自己確實也喜歡。這也許應了北方農民的一段俗話:黃鼠狼的兒子是香的,刺猬的兒子是光的,一畦蘿卜一畦菜,自己養(yǎng)的自己愛。就算是生了個丑兒子吧,也是“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的產物,更何況是“老來得子”呢。我知道從為文的角度而言語句尚欠精煉,紀事稍嫌繁瑣,部分情節(jié)過于拖沓冗長,所使用的某些詞語還值得推敲等。特別是有些個事兒過去得有些年月了,回憶起來掛一漏萬不說,不知道有沒有張冠李戴而貽笑大方。因為畢竟是塵封的記憶,即使拂去了時間的塵埃,能否讓其自然而貼切地在文章中復活尚待驗證。有些篇幅也用不著文過飾非,有點兒像家庭支出的流水賬,我是在盡將這些瑣事凡人變成鉛字的義務。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變成文字即使沒人為你的集子“雅正”,也應該有去歌廳唱卡拉OK的勇氣與自信:別怕人說你五音不全,敢于吼一嗓子的爺們兒有幾個不是自娛自樂?如果不想獨坐一隅當聽客就大膽上臺吧,只要抓起話筒你就是歌手。 于是眼睛一閉:由它去吧!

內容概要

  《橙黃橘綠》文章系有感而發(fā),直抒胸臆,挑戰(zhàn)了自我也快樂了自己?!冻赛S橘綠》的作者在生活中找出有個性的事物、人物特征,攻其要點,做出深入細致的刻畫,展現(xiàn)了生活中積極和富有生氣的那一面,可以為人帶來更多的激情與遐想,展現(xiàn)散文應具備的意境美和哲理美。

書籍目錄

自序 第一輯 月是故鄉(xiāng)明孔雀河畔憶童年甜甜的杏兒人生駘蕩嘆少年天鵝湖隨筆我挺懷念那只狼葡萄溝對白擷芳心香一縷奠孫伯我家有女初長成喀納斯野游記第二輯 戎馬關山北多事之秋敦煌緣攀越嘉峪關憶呵,栗色小兒馬戴眼鏡的機槍手狩獵日記懷念戰(zhàn)友今生有緣為人師第三輯 南方有嘉木風滌翠筱東進上海序曲貨幣發(fā)行三章烏鎮(zhèn)二則游武夷山記并詩古徽州掠影雪域高原走筆第四輯 異鄉(xiāng)為異客東瀛札記家鄉(xiāng)的抗日烈士紀念碑——東瀛札記之一古島、西島先生別來無恙——東瀛札記之二兩旬日語單詞的妙用——東瀛札記之三人生識字憂患始——東瀛札記之四美國印象“紅太陽”的曾經理與“三家村"的劉老板——美國印象之一拉斯維加斯一夜——美國印象之二 74從斯蒂文的“邀禮單"所想到的——美國印象之三絕版夏威夷——美國印象之四歐洲速寫因特拉肯的尷尬——歐洲速寫之一威尼斯一日——歐洲速寫之二羅馬漫步——歐洲速寫之三神圣光環(huán)下的輝煌——歐洲速寫之四德國三記——歐洲速寫之五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孔雀河畔憶童年  孔雀河沖出煙波浩淼的博斯騰湖,穿過兩岸連山的鐵門關峽谷,帶著詩一般的柔情擁抱了庫爾勒市。又逶迤前行到尉犁縣后,便謎一般地消逝在羅布泊的浩瀚戈壁里。我喜歡在孔雀河岸邊散步,因為這里留有我孩提時代印下的小小腳印;喜歡聽孔雀河水嘩嘩流淌的聲音,因為那是我童年時代的歡樂交響曲?! 〈?釣  孔雀河初春的早晨是靜謐的。熹微劃破黎明前的灰色帷幕,乳白色的霧靄飄散著,猶如蟬翼般的輕紗,在河面上裊裊浮動。我和小伙伴們三三兩兩,揉著惺松的睡眼趕來了。在河岸上選好位置后,便將長長的釣魚線拋進河里。河面像緩緩飄動的綠色緞帶,在朝陽下泛起層層銀波,猶如無數(shù)片魚鱗在閃動??兹负永雉~兒種類很多,既有土生土長的大頭魚、尖嘴魚,也有來自博斯騰湖放養(yǎng)的草魚、鯽魚等。我們釣魚不用長短桿,也不用鵝毛浮漂一類的玩藝兒。魚線那時也很原始,大抵是奶奶、媽媽們納鞋底的線繩吧。魚餌就地取材,捉幾只螻蛄,挖一窩蠐螬就夠了。河岸邊生長著許多桑樹,春夏時節(jié)用白色、紫色的桑椹為餌,草魚、鯉魚特別喜歡吃。魚鉤掛上餌后會順流下行使魚線繃直,此時就全憑手感來體驗魚兒咬鉤的程度了。魚兒一般都不太傻,吃食時總是先小心地試探,輕輕地將餌咬住拉一下便吐口,魚線也就半寸、一寸的向河里延伸。此時切不可輕舉妄動,只有待到魚線倏地被拉出近半尺長時,才可猛地一拉,魚兒就掛在鉤上了。如果手中的魚線感覺松弛且露出水面的一小段呈現(xiàn)弧度,則是魚兒逆流而上來咬鉤,迅速收線必有收獲。一般每個早晨釣上三五條是不成問題的,且每條的長度幾乎都有半尺。當然也有收效甚微的時候——魚兒不咬鉤或者咬鉤者多是兩三寸的小毛魚。于是我們便收起魚線走下堤壩,結伴兒到岸邊生產隊或農戶的園圃里拈花惹草。園內含煙蓄翠,一派春媚。緋紅的杏花、嬌艷的桃花、潔白的梨花競相綻放,與淺綠的柳枝相映成襯,構成了一幅極美的早春圖畫。地上的小草剛剛露頭兒,嫩嫩的帶點兒鵝黃。苜蓿是人們早春的愛物,也是剛剛拱出土,在黃綠相間的地表面成為突兀泛紫的小芽苞。我們到園子里主要是來采苜蓿的,用手掐或用小刀剜,半個時辰就可以采滿一手帕,帶回家中可以做為炒雞蛋、做湯揪片兒的上佳時蔬,鮮味妙不可言。但好景自然不長,苜蓿出土十天后就再也沒有多少食用價值了,待到不斷分蘗長葉,開出藍紫色花的時候,便成了牛羊馬驢的上等飼草。  河岸邊還有許多沙棗樹。大人們往往在沙棗花開后才來河邊釣魚。沙棗花開的時候要比桃杏花晚半個多月,盛花期也較長。它的花朵雖然只有米粒般大小,但金黃的色彩十分耀眼。如再折上一枝插入家中便立刻異香滿室,濃郁不輸江南茉莉或三秋桂子。大人釣魚同樣不用漁桿,也是將長長的線繩扔進河里。最驚心動魄的釣魚叫做“釣老虎”,所謂“老虎”,實際上是一種新疆大頭魚,體型碩大性情兇猛。這種魚產自開都河,進入博斯騰湖后蓄勢成長,一口可以吞食一只在湖面上游動的野鴨。然后順流而下進入孔雀河,自然而然就成了河中的巨無霸。后來上大學時,偶然看到了清朝大學者紀曉嵐謫放新疆時所寫的一首詩,開頭便是“凱渡河魚八尺長,分明風味似鱘鰉”的佳句,方知這種魚的味道竟然如此鮮美?!搬灷匣ⅰ聂~鉤是鐵匠鋪專門鍛打的,掛上餌后只有大魚才可以吞食。餌料多是羊肝羊肺等五臟下水,魚線是特別搓制的羅布麻繩,幾乎同人的小手指一樣粗細。釣魚時完全不用守株待兔式的等在河邊,而是將魚線的一頭牢牢地拴在河岸邊的柳樹干上就走人。因為可能十天半月也一無所獲?!袄匣ⅰ比缟香^了一般也難以逃脫,其在水里掙扎的力量常常讓牽連它的樹干簌簌抖動。我曾看到一條吞了鉤的“老虎”,那是居住在河岸邊的回族小伙伴兒達文一家四口,像老公公拔蘿卜一般地從河里硬“拔”出來的。將魚鰓穿上麻繩后兩人木棍上肩抬著走,魚的尾巴還不時地掃著地面。  ……

編輯推薦

  《橙黃橘綠》是本記錄人生的散文集錦。本書內容豐富,取材作者的人生經歷,有新疆的風光和人物,有紀實性的“異鄉(xiāng)為異客”的整理與構思,有“能不憶江南”的情思,也有以申城為圓心、名為“南方有嘉木”的創(chuàng)作素材。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橙黃橘綠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