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戈登(J.Gordon) 頁數(shù):628 譯者:劉麒麟,黃莎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戲劇詩人柏拉圖》選擇了十三篇西方學界關于這個主題的優(yōu)秀的論文,闡釋了作為詩人柏拉圖的戲劇創(chuàng)作、與希臘詩歌傳統(tǒng)的關系和由他挑起的詩與哲學之爭。本書分三個部分:“戲劇詩人柏拉圖”、“柏拉圖與詩的傳統(tǒng)”、“重申詩與哲學之爭”。第一部分著重于刻畫柏拉圖的詩人面容;第二部分也可以命名為“柏拉圖與希臘古典傳統(tǒng)”,其中體現(xiàn)的俄耳甫斯密教精神的解讀讓我們耳目一新;第三部分則重返柏拉圖《王制》第十卷,在這一卷里,詩和哲學之間的分歧、斗爭似乎被蘇格拉底用一個厄爾神話取消或曰彌合了。展讀《戲劇詩人柏拉圖》,讓我們深入地跟隨古人思索,蘇格拉底、柏拉圖的話語不時在我們耳邊響起。要治愈時代的“厭辯癥”,重新樹立高貴、美好的精神尺度,《戲劇詩人柏拉圖》中戲劇化的柏拉圖將是最好的選擇。
書籍目錄
導言:柏拉圖的詩人面容(張文濤)戲劇詩人柏拉圖戈登作為詩人和戲劇人的柏拉圖(黃莎譯)布朗德爾戲劇與對話:柏拉圖對話的戲劇形式及其解讀問題(張文濤譯)吉利德《斐多》的戲劇結構(劉麒麟譯張文濤校)戈登柏拉圖對形象的運用(黃莎譯)奈丁格爾遠距離的看:柏拉圖的寫實性模仿與想象性模仿(王琴譯)柏拉圖與詩的傳統(tǒng)佩恩作為神話擬劇的《克力同》(羅曉穎譯)納吉泛雅典娜節(jié)上的荷馬與柏拉圖(喬戈譯)麥加希柏拉圖的俄耳甫斯世界(卓新賢譯)奈丁格爾柏拉圖對雅典悲劇的運用和批評(張如貴譯)奈丁格爾柏拉圖與雅典喜劇(胥瑾譯)重審詩與哲學之爭格里斯渥德柏拉圖論詩和修辭(張文濤譯)辛奈柯古老的紛爭:《王制》卷十中蘇格拉底對詩的批評(羅曉穎譯)德內恩解決詩與哲學的古老紛爭:柏拉圖的奧德賽(劉麒麟譯張文濤校)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但事實上,(柏拉圖的)作者聲音的自我退避是絕然徹底的,戲劇形式清楚明白。柏拉圖不僅在其所有作品中都沒讓自己成為一個人物,而且還不時以某種方式提請讀者注意他自己的缺席。當我們被確實告知“柏拉圖”不在場時(《斐多》,59b),這最明顯。但在其他地方,這種缺席也更間接地提示出來,比如在《帕墨尼德》和《王制》中通過他兄弟的在場(參W.八.Johnson1998:583)。在《泰阿泰德》中,柏拉圖通過讓歐幾里德成為中心對話的“作者”,強調了自己的缺席。更為微妙的是,有些對話將蘇格拉底連同其對話者來表現(xiàn),讓有思想的讀者推斷出,在那虛構出來的假定的歷史事件中,柏拉圖自己本來就不在場。②當然,這決不意味著,柏拉圖自己從來都沒有堅持過他在對話中探索的那些看法。很明顯,對話中遍布著的種種觀念,足以激起柏拉圖的興趣去做看來值得的探詢,而且乍眼看去,柏拉圖似乎在其生命的某些時期,自己就持有不少這些觀念。他亦運用戲劇和修辭技巧(尤其是性格化/人物化),在聽眾中為某些說話者及其態(tài)度和觀點掙得同情,并讓我們遠離他人。這些令人同情的人物,尤其蘇格拉底,講述著某些持久而根本的主題,比如靈魂不朽,很難相信,這一主題不歸在柏拉圖對一些型式(shape)或形式(-form)持久的個人信仰中。③換句話說,我懷疑,比起波洛尼烏斯或哈姆雷特這一人物所傳達的莎士比亞的觀點來,蘇格拉底這一人物更多地傳達了柏拉圖自己的觀點。
編輯推薦
《戲劇詩人柏拉圖》:柏拉圖代表著哲學,他是詩人的死敵。但是,柏拉圖居然還有著詩人的面相?《戲劇詩人柏拉圖》選擇了十三篇西方學界關于這個主題的優(yōu)秀的論文,闡釋了作為詩人柏拉圖的戲劇創(chuàng)作、與希臘詩歌傳統(tǒng)的關系和由他挑起的詩與哲學之爭。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