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救華爾街

出版時間:2003-1  出版社:上海遠東出版社  作者:羅杰·洛溫斯坦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對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所做的一次大盤點:清晰、有趣而且信息豐富。特點是:敘述充滿戲劇性;對金融世界的解析非常到位;所涉及的內(nèi)容又非常復雜。在本書所描述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故事背后,潛藏著和數(shù)理、統(tǒng)計、社會情景相關(guān)的許多非常嚴肅的問題。最至關(guān)重要的是,本書描繪了一幅金融文化的群像圖:控制著絕對不同尋常的一大筆資金的,事實上是一群非常普通的人。 本書前言兩位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前美聯(lián)

書籍目錄

作者致謝
導言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崛起華爾街
1 投機天才麥利威瑟
2 對沖基金
3 旗開得勝
4 常勝將軍
5 欲取欲求
6 耀眼的諾貝爾獎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隕落華爾街
7 “中央銀行”
8 墜落深淵
9 推波助瀾
10 聯(lián)儲在行動
大結(jié)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營救華爾街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1條)

 
 

  •     這個故事集合了投資領(lǐng)域故事的所有精華:天賦過人的青年才俊、戰(zhàn)無不勝的輝煌業(yè)績、雄心勃勃的擴張計劃、天堂地獄的一線之隔、人性的丑陋與復雜。【吐槽一下,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冰與火之歌里的少狼主羅柏】
      
      
        模型是機械的,而人,尤其是華爾街的交易員們則充滿著貪婪和恐懼,硬幣并不是隨機擲出去的,或至少是由同一雙不懷好意的手擲出去的。
      
        1.LTCM資金的來源
      
        由于梅里韋瑟的緣故,許多銀行才會以十分優(yōu)惠的條件,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提供了大量的資金。事實上,梅里韋瑟只是LTCM的一位前臺人物,該公司的核心是一群天資過人的博士級對沖套利交易員。而發(fā)明期權(quán)定價公式的斯科爾斯和前任美聯(lián)儲第二號人物戴維.馬林斯則是吸引投資者的關(guān)鍵人物。
      
        2.分散投資真的就安全么?
      
        1994年,LTCM剛開始運作時就碰到了債券市場危機,市場的價格利差已經(jīng)被放大了,因此有了一個極好的開端。盡管開局良好,事后來看,LTCM投資的安全基礎(chǔ)——分散投資這一理念值得商榷。雖然不同的證券原本是毫無關(guān)聯(lián)的,但一旦被同一位投資者所擁有,這些證券就會在某些艱難時刻被連接成一體。而且,當不同國家的投資人都持有相同的證券品種時,國家的疆界就會消失。
      
        3.房屋抵押債券
      
        房屋抵押債券有意思在哪里呢?由于聰明的投資銀行家將住宅業(yè)主所償還的抵押貸款的本息分成了兩個相互獨立的集合:其一是住宅業(yè)主所支付的利息;其二是住宅業(yè)主所支付的本金。如果有比較多的人進行轉(zhuǎn)貸款,僅付利息證券(Internet-only securities 簡稱IOs)的價格就會下跌;而如果很少有人一次付清貸款余額,僅付利息證券的價格就會上升。與之相對應的是僅付本金證券(principle-only securities,簡稱 POs)。由于轉(zhuǎn)貸款的比例會迅速發(fā)生變化,所以,投資IOs或者POs會讓你輸贏很多錢。當利率上升時,人們對轉(zhuǎn)貸款想都不會去想;而市場利率下降時,人們就會蜂擁的前去尋找他們的房屋抵押貸款經(jīng)紀人。轉(zhuǎn)貸款與利率水平直接相關(guān),賭僅付利息證券,就是賭利率漲跌。而對于LTCM的專家們而言,房屋抵押債券是投機的絕佳對象。
      
        4.風險集中
      
        華爾街的每家投資銀行、每一個交易大廳,都偶有曾經(jīng)受教于羅伯特.默頓和馬爾隆.斯科爾斯乃至其學生和信徒的年輕博士。這些投資銀行一方面每年都要花幾千萬美元,聘用那些從事研究的分析師,即所謂的股票挑選者,來挑選股票;一方面又雇用大量金融專業(yè)畢業(yè)生擔任交易員,根據(jù)“市場是有效率的市場,股票價格永遠是證券的,因此,挑選股票是錯誤的”這樣一種假設(shè),用銀行的資金進行充滿風險的投資。從這個角度來看,華爾街的精神分裂癥可能比普通人的更嚴重。
      
        5.生活是邏輯學家們的陷阱
      
        英國著名評論家G.K.切斯特頓寫到,生活是邏輯學家們的陷阱,因為生活大部分時候都是非常符合常理的,但并不永遠是合乎情理的:“生活看起來似乎比其實際更加數(shù)學化,也更有規(guī)律;生活的精密性是非常明顯的,而它的不精密性則是隱藏著的。這種隱藏著的不精密性,隨時隨地都在等待時機。只要時機一到, 它就會如脫韁之馬,狂奔千里?!?br />   
        6.概率論的缺陷
      
        撲克牌之美,在于它的一切都是已知的:一副牌有52張,但僅僅只有52張。人壽保險與此略有不同:由于世界在不斷增加新人,所以,精算師只能依靠樣本來進行工作。因此,精算工作絕對不是盡善盡美的,但它畢竟是人壽保險得以開展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在市場上,我們永遠也不能保證樣本是完整的。20世紀20年代的交易世界是一個樣子,而大蕭條以后的世界又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到了20世紀70年代的高通貨膨脹時期,市場狀況又變了一個樣子,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的泡沫經(jīng)濟時代,情況再次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那么,在這些截然不同的變化中,究竟哪個年代是“常態(tài)”呢?我們又怎么能夠知道,下一個階段會怎樣變化呢?
      
        7.硬幣與金融市場的區(qū)別
      
        其實,有一個理由可以說明,為什么金融市場要比擲硬幣更容易出現(xiàn)極端值。隨機事件最關(guān)鍵的條件在于,(在擲硬幣時)所有的投擲都是獨立于前一次的,硬幣不會記得前3次擲出的是人頭,對于這一次而言,其幾率仍然是50對50。但市場是有記憶力的。有時候,某種趨勢之所以得到繼續(xù)的原因,就在于交易員們希望(或害怕)這種趨勢繼續(xù)下去。有時候,投資者們會像奴隸一樣跟從這種趨勢,只是因為他們認為,其他人也會像自己一樣行事,而絕對沒有其他原因。這種交易動力與邏輯評估估價毫無關(guān)系,也與有效市場上的理性投資者不合拍,但這就是人性。
      
        8.埋下禍根
      
        LTCM 的合伙人們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他們開始進入并購套利市場,而這正是他們所完全不熟悉的。在交易最為順利的時候,LTCM的合伙人們迫不及待地脫掉了他們的舊衣服——他們一以貫之的小心和謹慎,而這,正是他們能夠獲得成功的關(guān)鍵所在。事實上,LTCM最大的資源,就是他們那些合伙人擁有的關(guān)系和聲望。如果用彼得林奇的經(jīng)典吐槽,這也是“多元惡化”的例子。
      
        9.亞洲金融危機
      
        對這場危機來說,最應該受到指責的是,西方發(fā)達國家提供了太容易獲取的短期融資,從而使亞洲經(jīng)濟這艘本來就危機四伏的破船得以全速前進。在美國財政部長羅伯特.魯賓動用大量資金向發(fā)生危機后的墨西哥提供援助的鼓勵下,西方銀行和投資者將大量資金投入亞洲,不僅極大的推動了投機性投資的增加,而且還更近一步助長了這一地區(qū)所存在的貪污腐敗行為。事實上,羅伯特.魯賓才是這一危機的始作俑者。正是他罔顧該地區(qū)公司信息披露和市場監(jiān)管極不完善的事實、一位要求亞洲各國解除對資本項目流動的限制以爭取外資流入的不斷壓力之下,亞洲金融風暴才會如此迅速而迅猛地爆發(fā)并蔓延開來。
      
        10.LTCM隕落華爾街
      
        1998年初,LTCM開始大量拋空股票波動幅度。他們是如何操作的?
      
        簡單的例子:在LTCM看來,市場對于股票期權(quán)價格將出現(xiàn)20%的波動的預期是不正確的。他們認為,由于實際的波動幅度將只有15%左右,所以,股票期權(quán)的價格早晚一定會下跌。因此,LTCM開始拋空股票期權(quán),尤其是那些名列標準普爾500指數(shù)和歐洲主要證券交易所各大指數(shù)的股票期權(quán)。用他們的術(shù)語來說,LTCM的教授們“正在拋售股票期權(quán)波動幅度”。而在股票期權(quán)交易的另一面,參與交易的人們可能并不了解這一點。但實際上,他們所購買的,正是這樣一種“股票期權(quán)的波動幅度”。我們可以來看一下這些交易者的情況。一般而言,股票期權(quán)的購買者都是一些證券投資者,他們愿意付出一些小錢,以規(guī)避市場可能的風險。另一方面,LTCM大肆聚斂這些證券投資者所付出的這些小錢,并承諾在市場出現(xiàn)反向波動時做出補償。實際上,LTCM可以對兩個方向出售這種保險(期權(quán))——市場價格劇升或市場價格劇降。與此同時,LTCM的所有交易的決定權(quán),逐漸集中到了勞倫斯.希利布蘭德和維克多.哈格哈尼這兩位交易員身上,整個公司成為了這兩名資深合伙人的工具。
      
        1998年,由于華爾街對亞洲再度出現(xiàn)問題的擔憂,使得債券交易員們紛紛將目光轉(zhuǎn)向了國庫券市場,國庫券與高風險債券的利差開始加大,這與LTCM下注的方向正好相反。同時俄羅斯的國債也開始出現(xiàn)問題,到了6月底,外國市場紛紛開始由高盛公司、J.P.摩根銀行以及德意志銀行所發(fā)行的俄羅斯債券,一時間,1年期俄羅斯債券的收益率,竟然沖到了90%這一令人難以置信的水平。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美國經(jīng)濟也開始出現(xiàn)掉頭向下的跡象,而股市則立即隨之出現(xiàn)波動,同時,股票期權(quán)價格出現(xiàn)大幅度上揚。對于LTCM來說,最為關(guān)鍵的是,這意味著股票期權(quán)的價格的波動幅度上升到了27%的高水平。由于LTCM是在遠遠低于這一幅度的價格水平上拋空股票期權(quán)的,因此,長期資本基金立馬出現(xiàn)了巨額虧損??傊?,6月份,長期資本基金的資產(chǎn)虧掉了10個百分點,成為了長期資本基金成立以后損失最大的一個月。從整個1998年上半年來看,長期資本基金的資產(chǎn)總額總共虧掉了14%之多,基金有史以來第一次出現(xiàn)了持續(xù)性虧損。與此同時,所羅門美邦的套利部門也出現(xiàn)了巨額虧損。本來,桑迪.威爾曾經(jīng)宣稱,所羅門美邦完全有能力承受這樣一種結(jié)果。但事到如今,他也顧不得資金曾經(jīng)說過的話了,決定將這個從來不討他喜歡的部門的所有債權(quán)套利業(yè)務全部結(jié)束。由于所羅門美邦為求套現(xiàn)而給市場造成的巨大拋壓,更近一步導致了長期資本基金資產(chǎn)的大幅度縮水。有人甚至認為,正是由于所羅門美邦的這一舉措,才最后導致了長期資本基金的走向深淵。而對于約翰.梅里韋瑟來說,盡管長期資本基金的日子拖得比他的締造者更加長久一些,但這位締造者的陰魂,始終在他身邊,揮之不去。
      
        7月份,市場情況依舊動蕩不安。在俄羅斯,盧布貶值的陰影始終揮之不去,因此,短期市場的收益率飆升到了令人咋舌的120%的極高水平。LTCM出現(xiàn)危機以后,合伙人們第一步的拯救行動是吸收新的資金以支撐下去,他們分別向巴菲特和索羅斯游說,巴菲特認為自己離開并購套利市場已經(jīng)夠久了,決定不予投資,而索羅斯則承諾,如果LTCM能夠另行募集到5億美元進行資本重組,他就愿意在8月底之前,向LTCM投資5億美元。但是除了JP摩根愿意提供2億美元之外,其他的 3億美元缺口很難補上。在合伙人努力游說的這段時間里,利差的進一步擴大使得虧損更加嚴重。
      
        事實上,有一種情形是永遠也不會預先想到的,就是所有的人都想在同一時間退出市場,而這,恰恰就是LTCM的模型所忽略的,當虧損日益嚴重且不可遏制時,像LTCM這樣一些依靠高額財務杠桿支持的公司,就會被迫斬倉,以免遭受滅頂之災,而當斬倉都找不到買主的時候,價格就會超過鐘形曲線設(shè)定的極端值。例如,新聞集團的公司債券的收益率,一直比國債的收益率高110個基點,然而現(xiàn)在卻上升到了180個基點,盡管該公司的基本面并未有一絲一毫的變化。因此,從長期來看,這一利差幅度是很荒唐的。但是,對于那些大量運用財務杠桿進行操作的基金來說,他們根本就不可能用長期觀點來看待市場的變化,因為他們極有可能根本就撐不到那么久。
      
        11.崩潰
      
        1998 年8月27日星期四,俄羅斯股價下跌了17個百分點,比年初整整下降了84%。而1998年的8月份,是有信用利差歷史記錄以后最為悲慘的一個月。過去,信用利差不斷的擴大,意味著整個經(jīng)濟即將出現(xiàn)崩潰。但這一次卻全然不同,經(jīng)濟根本就沒有任何會進入衰退的跡象。債券市場的崩潰,完全是由華爾街自己一手造成的,和主流經(jīng)濟根本毫無關(guān)系。因為在華爾街,到處都充斥著太多的樂觀情緒(以及對財務杠桿的過度利用),一旦出現(xiàn)問題,恐慌就出現(xiàn)了,大家慌不擇路,最終導致崩盤。
      
        LTCM的這些教授們并沒有把這一因素考慮進去,只是根據(jù)市場以前發(fā)生過的經(jīng)驗——而不是未來可能發(fā)生的狀況——來勾勒他們的模型,全然忘記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每一個交易員,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掠奪成性、占有欲極強,而且,還十分善于自我保護。一句話,教授們?nèi)缓鲆暳艘粋€非常關(guān)鍵的因素——人性因素!在正常情況下,一個自由的市場是會擠壓泡沫的。例如,1980年,當亨特兄弟試圖操縱白銀市場價格時,曾經(jīng)將白銀價格抬升到每盎司50美元的高位。隨后的情況是,人們四處尋找銀器,回爐后向市場進行返銷。但當所有的白銀抵達市場后,銀價立即大跌至每盎司5美元,于是,亨特兄弟不得不宣告產(chǎn)。但是,相比之下,股票波動幅度的稀缺程度要比白銀高得多,因為事實上它是一種無形的東西,根本就沒有其他的供應來源?!肮善辈▌臃仁钦嬲梢圆捎帽瓶帐址ú僮鞯囊粋€交易品種?!遍L期資本管理公司一位很懂行的員工說?!笆忻嫔峡偣膊庞心敲?-5家自營商,而他們都持倉惜售?!闭缥纳?馬東所預言的那樣:俄羅斯危機將LTCM推上了一條不歸路,而這些交易員最后對LTCM執(zhí)行了死刑。
      
        12.丑陋的結(jié)局
      
        在LTCM面臨滅頂之災時,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合伙人與銀團之間,銀團內(nèi)部各銀行之間,各種矛盾和斗爭依舊激烈,差一點使救助計劃流產(chǎn)。
  •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rket and Brownian motion lies within the greed and fear of investors. LTCM doomed with 30x leverage and skyrocking divergence of bond swap spreads in Sep. 1998, a month after Russia defaulted...
      
      John Meriwether, once the head of bond arbitrage group at Salomon Brothers, recruited young associate professors from MIT and Harvard. His gang, the arbitrageurs including Larry Hilibrand and Victor Haghani, were the cornerstones of the future LTCM. Resigned from Salomon after an insider trading scandal, Meriwether started LTCM with his loyal pack. The fund sailed out with $1.25bn and two future Nobel laureates Robert Merton and Myron Scholes.
      
      The professors developed complicated model using Black-Scholes dynamic hedging strategy, which measures historical volatility of spreads on govt bonds. When the spreads between a less liquid bond and a highly liquid bond widen because of investors irrational action, the arbitrageurs would buy the less liquid bond at discount. They characterized themselves as "liquidity provider", or "picking up pennies in front of bulldozer".
      
      eg:
      "Unlike differences in share prices of two companies, which could reflect different underlying fundamentals, price differences between a 30 year treasury bond and a 29 and three quarter year old treasury bond should be minimal—both will see a fixed payment roughly 30 years in the future. However, small discrepancies arose between the two bonds because of a difference in liquidity.[12] By a series of financial transactions, essentially amounting to buying the cheaper 'off-the-run' bond (the 29 and three quarter year old bond) and shorting the more expensive, but more liquid, 'on-the-run' bond (the 30 year bond just issued by the Treasury), it would be possible to make a profit as the difference in the value of the bonds narrowed when a new bond was issued"
      
      Leveraging European unification, they successfully bet on the convergence of spreads between different European bonds, making tons from Italian bonds. However, as more competitors founded quant desk for arbitrage, LTCM entered riskier Equity Vol trading and Merger Arbitrage.
      
      Equity Volatility tapped on the divergence between option and its underlying equity. Eg. A stock has historical annual volatility of 15%, but its option is priced at a premium, representing 20% of volatility of the stock. The arbitrageurs would short the option. Equity Vol is essentially an insurance against BOTH sharp downturn and rise. Wall Street gave LTCM a nickname "Central Bank of Volatility".
      
      However, even though most LTCM's trades were market neutral as they were betting on the spreads instead of direction, the arbitrageurs leveraged to a level impossible to liquidate upon catastrophe. The reason is that LTCM could -> borrow to buy off-the-run bond -> loan it to a bank and get cash - repo financing -> pay off the initial borrowed money. The limit of the whole process - Haircut, a discount of collateral, however, was waived by most parts by banks on the street.
      
      On August 17 1998, Russia defaulted on its bonds. Initially the banks claimed that the crisis was a contained one. However, scared investors fled from their emerging markets bonds even the AAA rating corporate bonds to the safest US treasury. The spreads between US treasury bill and AAA corporate bonds widened unprecedentedly. LTCM lost both sides of the trades in every single markets. By the end of Sep. 1998, LTCM has lost over 45% of its capital.
      
      
      
  •     這本書詳寫了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成立發(fā)展以及衰落的過程。雖說是一個對沖基金,故事的觀賞性卻不亞于一個創(chuàng)新公司?,F(xiàn)代風險分析運用數(shù)學工具模型的起端可從本書看出,學院性質(zhì)的注重電腦數(shù)據(jù)處理的交易員光環(huán)在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逐漸發(fā)光。特別是有兩位諾貝爾獎學者的加入,讓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合伙人成了最耀眼的夢幻組合。堅持市場有效和極度依靠工具,有了貪婪本性而忘了謹慎原則,結(jié)果招致基金業(yè)績幾乎直線的隕落。另外,本書還提及了高盛的兩面派和巴菲特的冷峻。
  •     比the big short和the greatest trade ever讀起來晦澀一些,想搞明白要反復思考。難讀的原因并非寫作水平,而是基金公司的商業(yè)模式遠比做空房地產(chǎn)市場復雜。長期資本交易所依賴的Black-Schole模型曾榮獲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交易中大量運用hedging和arbitrage,而Paulson取勝的關(guān)鍵只是做空CDS。
      
      前半部分節(jié)奏較慢。看到LTCM的失敗部分。1997年LTCM根據(jù)Black-Schole模型推算認為equity volatility過高,并推斷不同equity之間的volatility spread一定有收窄趨勢,于是做空equity vol。操作方法為做空equity option。
      
      equity option相當于證券所有人為避免下跌或上升波動而購買的保險。投資者對equity volatility的預期越高,option價格則越高,反之則低。決定equity volatility的根本在于證券市場和金融市場的穩(wěn)定性。當時正值97亞洲金融風暴剛過,長期資本在前三年輝煌業(yè)績基礎(chǔ)上逐漸放松風險把控,并認為市場悲觀情緒過分夸大。長期資本認為隨著基本面趨于穩(wěn)定,equity vol必將縮小,從而投資者購買的保險option價格下跌。經(jīng)過測算,長期資本認為option當時價位預示equity vol為年度19%,而市場的精確數(shù)值應為15%,因此option價格看跌,于是大舉做空option。
      
      不幸的是,全球經(jīng)濟并未如預料趨于平穩(wěn)。出乎任何人所料,俄羅斯債券違約引起市場金融市場巨震,全球新興市場出現(xiàn)信貸危機,并波及發(fā)達國家市場。所有投資者幾乎同時放棄高風險產(chǎn)品而奔向無風險的美國長期國債,30年長期國債利息最低降至5.05%,而其他一切投資產(chǎn)品,包括實際風險并未增大的藍籌公司債券,與國債的收益spread均在短時間內(nèi)直線攀升,市場equity vol的趨勢與長期資本預測完全相反,不降反升,長期資本做空equity vol計劃滿盤皆輸。
      
      更甚者,98年俄羅斯危機所引起的投資者恐慌使投資級債券收益率與美長期國債spread之差達到歷史最高點,市場從未經(jīng)歷過如此局面,長期資本模型從未考慮這種百年不遇的危機,債券市場崩盤,8月31日交易幾乎終止,所有投資者停止債券買賣,進一步導致投資級債券與長期國債的spread估價偏離。
      
      長期資本在8月一月之內(nèi)凈值跌去超過40%,自年初超過一半,從最高點超過40億美金跌至8月底22億美金,且由于債券市場交易幾乎癱瘓,長期資本無力脫身。由于凈值嚴重下跌,長期資本本來就很高的杠桿率更進一步提升至55倍。曾經(jīng)幫助長期資本賺的盆滿缽滿的高杠桿,如今成了促其下跌滅亡的加速器。
      
      FED出于對系統(tǒng)性風險的擔憂,召集華爾街投行研究方案救助長期資本免于崩潰,在書中,著名的華爾街律所sullivan和skadden大出風頭,終于在6天內(nèi)協(xié)助談判簽署14家華爾街投行收購長期資本90%股權(quán)方案。
      
      看到98年Fed組織14家投行救助長期資本的過程,才想到08年Geithner,Paulson組織華爾街投行救助Lehman的一幕竟然在10年前已經(jīng)預演。10年間,華爾街投行次序大變,曾經(jīng)的大玩家在08年救助Lehman之時已不復存在。讀過98年救助長期資本,才能夠理解08年Lehman的Dick Fuld如何能在最后一刻仍拒絕韓國收購方的機會而在懸崖上繼續(xù)跳舞。98年長期資本的成功救贖(對Fed和14家投行而言)讓人們不相信Lehman會在08年破產(chǎn)。而08年JPM帶頭在Fed拍下10億美金救助款的壯舉,正是98年各大投行出資3億美金的翻版。
      
      too big to fail,98年已經(jīng)被市場提出,也正是因為長期資本在98年被成功救贖而避免了市場系統(tǒng)性風險,華爾街、民眾和Fed等監(jiān)管者才冒險在08年讓Lehman破產(chǎn),從而見證了真正的systemic risk。
  •     其實挺多細節(jié)沒有讀懂的(汗顏...),不過關(guān)于LTCM的失敗,有一點還是很有警醒作用的,即像對沖基金這種看似高端的金融產(chǎn)物,如果脫離了對社會各方面的了解,失敗就成為了必然。Meriwether召集的精英們,從前美聯(lián)儲副主席到諾貝爾獲獎者,可以說是一支讓人嘆為觀止的強大隊伍,可是他們敗就敗在目中無人。如果他們從數(shù)學公式里走出來,多了解基層的狀況,也許他們就不會從98年俄羅斯違約這一事件開始一敗涂地。
  •     LTCM是上個世紀最后十年對沖基金的傳奇,無論從規(guī)模還是知名度,都可以算是hedge fund上的王冠。其興盛和衰敗都給了后人無窮教益,之后學界也作出了不少關(guān)于Effective Market Hypothesis的諸多實證研究。
      
      
      70年代這門學科剛剛興起的時候,很樸素的認為影響市場的因素是近乎無窮多個利空利好重疊,根據(jù)概率論多個相互獨立的影響因素共同作用下市場變化應該服從正態(tài)分布。所以,從市場波動率來看,單日波動超過五西格瑪?shù)目赡苄越鯙?。
      
      另一方面,每一個金融資產(chǎn)都可以看做一系列的現(xiàn)金流組合。根據(jù)無套利和復制原理,通過有限個證券線性組合復制出另一個具有相同現(xiàn)金流的證券,其市場價格應該一樣。因此,長遠看來,具有相同現(xiàn)金流的金融資產(chǎn)價格收斂。
      
      以上兩個都是通行全球的金融學理論,擁有斯科爾斯和莫頓作為顧問的LTCM就是最好的實踐。
      
      操作:
      1.具有同樣現(xiàn)金流的30年期國債和29.5年期國債如果在利率上出現(xiàn)顯著差異,則賣空高者買入低者。預期利率收斂。
      2.通過期權(quán)賣空股票的波動率,預期股票的波動率下降。
      3.賣空西班牙的政府債,買入意大利政府債。賭歐洲聯(lián)合之后,政府信用統(tǒng)一,價格收斂。
      
      等等。
      
      
      他們是如何失敗的?
      
      1.流動性陷阱。當市場出現(xiàn)黑天鵝現(xiàn)象的時候,風險資產(chǎn)被群體拋售,根本找不到買家。舉個例子,西班牙債券風險高而意大利債券風險低。在極端的市場環(huán)境下,所有人都寧愿持有無風險的意大利債券而拋售西班牙債券。風險利差不收斂反而急劇擴大。
      
      2.高杠桿。30倍的財務杠桿,意味著3.3%左右的虧損就會資本金損失殆盡。最高的時候,LTCM資本金3billion,持有100billion多的總資產(chǎn)。
      
      3.在市場了解到LTCM持倉后,其他人趁火打劫。舉個例子,LTCM賭風險利差收斂。如果這時候有人站在LTCM這邊也賭收斂,那么LTCM可以通過交易把所持倉賣給此人。而市場當時所有人都意識到出了問題誰都不會接盤,因此都站在LTCM的對手方賭風險利差擴大。
      
      4.極端市場環(huán)境下,風險資產(chǎn)價格的相關(guān)性為1。無法通過分散化降低波動率。簡而言之,就是全世界的金融資產(chǎn)都在貶值,風險利差都在擴大。
      
      
      
      實證研究后來發(fā)現(xiàn),股票波動率并不服從正太分布,極端值出現(xiàn)概率超過模型估計。風險實際上比你想象的大得多。極端市場環(huán)境下的流動性陷阱也不能完全復制,盡管持有的資產(chǎn)現(xiàn)金流相同,但是流動性太差,在高杠桿下很容易被強制平倉。
      
      
      書中很有趣的地方是關(guān)于巴菲特的描寫。什么是價值投資?40億的東西,跌倒30,不買,跌倒20,不買,跌到10,還是不買。等跌到5了,巴菲特丟出一句:咱們打個對折,2.5賣不賣?
      巴菲特對市場的風險控制一直都是一流的。08年前幾年,手上一直有400多億現(xiàn)金,始終沒動。等到09年跌的差不多了,全部買進。
      
      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Meriwether 1999年的時候又創(chuàng)了一個JWM partner的對沖基金。同樣是正常年份穩(wěn)定增值,然后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損失掉44%被迫清盤。 10年的時候又創(chuàng)了個叫JM Advisor的對沖基金,結(jié)果只融到2000萬美元的資產(chǎn),看來規(guī)模越玩越小咯。
      
      
      真正的對沖基金,應該是像LTCM這樣兩邊下注,依靠統(tǒng)計的歷史情況賭大概率事件,比如風險利差的收斂,而不做方向性頭寸。但是問題,風險利差很小,要提高ROE必須大舉利用杠桿。而市場又存在黑天鵝事件,10年里可能有一次,一旦出現(xiàn)對高杠桿來說就是噩夢。
      
      
      上次聽講座得知國內(nèi)目前也有人在做對沖交易和無風險套利,買賣人民幣匯率在國際市場和國內(nèi)市場的利差;只是不容易融資杠桿,所以年化ROE只有13%,和買理財產(chǎn)品差不多對吧,還不那么麻煩。
      
      
      
  •     一幫intelligents集結(jié)在一起搞出一堆復雜玄妙的模型,以為可以預測上帝,成功最終讓他們膨脹到自己也信以為真。
      但誰有能夠不呢?
      英文版的讀的似懂非懂,但越發(fā)覺得金融這行當不靠譜.
      the rise and fall
      the fall to be continued
  •     最近,迷上了德州撲克。網(wǎng)上玩玩不花錢,小賭怡情。但可怕的是,恍惚間突然覺得自己看透了這紙牌間的奧秘,若是再七拼八湊上各種半吊子所學:概率統(tǒng)計、決策博弈、周易塔羅,假以時日,想必定能練成橫行江湖的必殺絕技。彈指間,檣櫓灰飛煙滅!
      
      但世上哪有那么爽的事兒?該輸?shù)倪€是得輸。也許這游戲一開始這就是個陰謀。
      
      “下注,全進,放棄”是德州撲克的全部。其實這三個選項放之四海皆準,好比“哥跟你玩玩,哥豁出去了,哥懶得鳥你”。只不過游戲可以再開,但對于人生,卻沒有重來的機會。每每選擇,都希望王小丫出現(xiàn),給我去掉一個錯誤答案的機會。或是讓觀眾投票告訴我,是留在國內(nèi)工作,還是出國,亦或是扛上個單反走天涯。
      
      一晃,這個選擇也已是4年前的事兒了。因為王小丫沒有出現(xiàn),所以我便隨著金融海嘯的余波,來到紐約學金融,學金融危機為什么發(fā)生,學怎么用不同的方法再搞一個相似的危機出來。
      
      人類對歷史的記憶是短暫的,尤其是在金融市場。1998年,美聯(lián)儲不得不出手救援一家名叫“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對沖基金。因為這家基金和各大投行、保險公司都有著財務關(guān)聯(lián),一旦倒掉,將造成千億美元的損失。
      
      直到今天,商學院和教科書上,債券套利那一章節(jié)還都是“長期資本”所使用的方法,只是沒人再刻意提“長期資本”的名字。簡單說來,這種方法就是同時賣出被高估的債券,并買進被低估的。因為根據(jù)債券本身特性,經(jīng)過市場調(diào)節(jié),價格會逐步回歸中性。于是,就賺錢了。至于風險,一個比較典型的評估是“有10%的可能會損失投資的55%,有5%的可能會損失65%”等等。借助數(shù)學模型的精確分析,巔峰時,基金資本是初始的400%??珊镁安婚L,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風暴和1998年的俄羅斯國債違約,使得國際金融市場恐慌一片,所有債券的價格都大幅下跌。上帝說了聲“不好意思”,那概率小的不能再小的1%居然出現(xiàn)了。150天內(nèi),60倍杠桿造成資產(chǎn)凈值下降90%,虧損43億美元,僅余5億?!伴L期資本”已到破產(chǎn)邊緣。聯(lián)儲號召各大投行出手搭救。
      
      令我驚訝的,倒不是這個巨人的垮臺,而是為何,我們今天仍在學習和延用被他們的失敗證明為誤的方法。以他人失敗為經(jīng)驗教訓?還是反其道而行之?或許大家都在尋找一些看似與眾不同,但實際上換湯不換藥的技巧或策略,以期練就橫行江湖的必殺絕技。
      
      “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Scholes教授并不為客戶交易,只管數(shù)學建模,他的個人股票投資業(yè)績卻是一塌糊涂?!薄禬hen Genius Fall》的作者嘗試通過歷史數(shù)據(jù)和親自拜訪當局者,來揭露“長期資本”皇袍下的真相。他評論:“如果在學校里,你的小孩有12%的幾率會生病,并有2%的幾率掛掉,你還會不會讓他去上學呢?”過于依賴數(shù)學模型和計算機程序,是90年代的華爾街的一種風潮。新興科技似乎能幫助我們更加精確的揣測上帝的意圖,但沒想到,這不過是又一次通向未知盡頭的試錯罷了。
      
      因準確把握“黑天鵝”事件而出名的Nassim Taleb在幾次危機爆發(fā)時,賺了幾百萬。他的方法相當于“長期資本”的反向操作,平時不賺錢,卻有1%的幾率可以贏得90%的收益??蛇@老頭數(shù)學底子太好,連開個玩笑都夾雜著二次元世界微積分的味道。在我們學校開的那門課,從一開始的大禮堂爆棚熱火,到現(xiàn)在的小教室人影稀疏,想必對于我等凡人,這絕技還真不那么好練。
      
      不知能不能拜托方舟子,干脆直接把上帝扒個干凈,也看看到底他用的是什么牌,耍的是什么招。
  •     趁著這兩天難得閑下來,開始翻老早想看的這本書。在米國的時候由于受Jue的影響看了許多,這會回到國內(nèi)感覺那種ambition瞬間就沒了。寫PS的時候說自己的long-term goal是set up hedge fund不禁一笑:我的斗志在哪兒?
      
      叮當同學說過一句話,那些出國的同學并不是真的比保研的對人生有想法,只是他們不得不把說服自己相信是這樣。這就像檢查衛(wèi)生前,把臟衣服扔進櫥子里,使得床鋪看起來干凈些。這個點,看這種書,往往會聯(lián)系到自己的未來。
      
      1. 每個人都得找到自己的edge
      
      edge這個詞很給力。對Meriwether來說,他的成功之處在于他非常清楚自己的edge——善于與academia溝通——并且充分挖掘。嚴格意義上,他并不是一個牛B的trader,他最成功的trade無非是hire Haghani & Hilibrand,并充分相信他們。但有edge并不夠,還得清楚自己的drawback。Meriwether的drawback就是沒有決斷性,不敢限制trader的position。后來LTCM跑去trade swap其實就偏離了自己的edge,死是遲早的事了。
      
      尋找自己的edge是個緩慢的過程。曾經(jīng)覺得自己的edge是quantitative,逐漸感覺那些活既不靠譜又不“用腦”。是的,他們很“用腦”,需要極端聰明;可是這些“用腦”是機械的,是服從式的,而不是主觀的判斷。大概是這些原因,吸引我去做trader,盡管再難。
      
      2. Nobel prize不培養(yǎng)trader
      
      顯然我對這本書的前半部分比較感興趣,后面的banker吵架的事是IBD同學研究的。個人認為這本書對Merton & Scholes的評價比較客觀,沒有過分太高也沒有過分貶低,只是告訴我們他們兩個只是錯誤得把教授的思維用在交易上了。
      
      Merton的想法很教授:理想上,LTCM將會是同銀行一樣的金融中介機構(gòu),通過買low yield借錢,通過賣high yield貸出去,賺利差。后來破產(chǎn)之后,Merton傷心的最主要原因也是他畢生建立的efficient market theory的夢被狠狠打擊了。
      
      trading和model完全不一樣:trading利用的convexity,比如LTCM最初的IO trade,interest上去prepay減少,interest下去因為之前refinance夠多了IO變化也不大,正是這種asymmetry才創(chuàng)造了trading的機會。model雖然好,但是如果沒有對model的intuitive的理解,不清楚到底在bet什么的情況亂trade,結(jié)果只是死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記得MIT發(fā)過email引用Andrew Lo的一個比喻:一座橋塌了,不能從此不培養(yǎng)建筑師了,而應該培養(yǎng)更多建造更精妙的橋??墒牵]有意識到,再精妙的橋也要適合當?shù)氐牡乩憝h(huán)境。model永遠不是目的。沒有比直觀地理解model更重要的了。
      
      這也是Michael教會我們的最重要的東西。
      
      3. If they go down, we go down
      
      Merrill 的head就是因為這樣一句話繼續(xù)借錢給LTCM。這句話的前面一句是:we're in bed with these guys。LOL! 正是所有人這種要死大家一起死的心理,使得LTCM能夠no haircut financing。我記得有一次我忽悠學弟們來聽也是用了這招。我倒覺得并不能認為這種心理是罪魁禍首,應該說是一種理性行為,最大化收益最小化損失。
      
      今天歐洲的情況不外乎也是如此,不僅金融機構(gòu)之前搞基,而且和政府一起搞基。Bill Gross說:the world is telling them to unite; they are pointing to each other the same thing。這還不夠,還威脅中國、美國一起搞基;中國貌似還覺得歐洲大棒sexy,美國人不稀罕,賭的就是你全家都掛。
      
      4. LTCM掛掉的原因
      
      看完書,覺得當年Michael一兩句話的概括是那么精確:liquidity premium并不是獨立的。教授們過度相信model了,但書中一句話是說對了:
      Its exactitude is obvious, but its inexactitude is hidden.
      市場永遠是由人組成的,而不是純機器。林小希同學說,model是用來騙客戶的,不是用來交易的,畢竟model cover的方面遠遠不及沒有考慮到的方面。說到底,model最最基本的假設(shè)是,過去可以預測未來。但真的可以嗎?Mark Twin說的那句話最經(jīng)典了:
      History does not repeat itself, but it often rhymes.
      還好我果斷放棄了什么漸近展開,我可不想成為那些哭逼的IT們。
      
      另外一些原因比如,沒有監(jiān)督的人,缺乏透明度, bear見死不救(出來混總是要還的),goldman sucks鞭尸。
      
      grad要讀的東西似乎還是model,trading還是要跟著Michael學啊。我不是genius,但也有ambition,也有g(shù)reed,所以更要警惕范LTCM那些人一樣的錯誤。
      
      讀書還是很享受的,感覺和看諜影一樣精彩。也許,很多年以后,我會愈發(fā)覺得Michael當年的胡扯是那么有道理的。For my dream, go! go! go!
      
  •     這本書我看的英文版,兩周半的時間看完的,酣暢淋漓,是看過的最精彩的描寫金融史的書之一。本書從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的創(chuàng)立開始,對基金的各種頭寸和涉及交易都有交代,和所學理論知識相結(jié)合,是一件非常過癮的事。書中涉及人物和公司眾多,不僅有LTCM基金的諸多合伙人,而且賣方銀行及其高層的精彩描述。作為學術(shù)界的巨星級人物,Sholes和Merton的出現(xiàn),以及他們的老師對他們的模型評價,都讓人拍案叫絕。本書告訴你倚賴數(shù)學模型下的風險管理一旦出錯后的災難性結(jié)果。
  •     當年還是在大學教室里,講授西方經(jīng)濟學的老頭開課頭一句話就是:“學習西方經(jīng)濟學要批判辨證的學習”。那時好年輕,第一反應是老爺子好左呀,還在硬撐....。
      這些年看到的、經(jīng)歷過的事情讓我越發(fā)的想起了老頭說的:“西經(jīng)的各個理論,你如果想反駁,就不要同意它的假設(shè),同意了假設(shè),后面全部都是數(shù)學的函數(shù)、積分等近乎完美的數(shù)學推理,還批判個屁呀”。
      就像次貸、就像推銷給你的對賭協(xié)議、就像長期資本的那些模型,幾乎完美無缺,如果認可了它關(guān)于經(jīng)濟基本面的判斷,那你基本不太可能找到拒絕它的理由。
      就像credit default swaps等變態(tài)的衍生工具,出發(fā)點是好的,可是無數(shù)次的打包,無數(shù)次的轉(zhuǎn)手,最后買的時候告訴你:美國房價不會跌,你看我們的模型怎么樣? 還能怎么樣,數(shù)學家都沒法推翻,只好買了。結(jié)果是假設(shè)不成立,誰買誰死。
      長期資本的悲哀也算是有此原因吧,那么多大牛,號稱火箭物理學家們設(shè)計的模型怎么會不好,但又怎么樣,老子違約,老子不履行合同,老子是主權(quán)國家怕你告?所以學者們不死誰死。
      說起來人類知識的金字塔:哲學--理論科學--社會學--經(jīng)濟學,你排在后面不是沒道理。
      我無意批判西方經(jīng)濟學,完全承認它經(jīng)過千錘百煉的治世之優(yōu)越性,可有時還是會有那著名段子的荒謬感覺:說你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行也不行。
      
  •      洛恩斯坦的《賭金者》(When Genius Failed)。他們的想法是通過金融工程技術(shù)算出各種衍生產(chǎn)品的價值,然后根據(jù)對這些衍生產(chǎn)品未來價格的趨勢作出相應的操作以獲取差價。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特點”在于他們利用非常高的財務杠桿比率融到高于本金幾十倍的資金,然后把這些資金投資于他們認為風險非常小的以債券為標的物的期貨和期權(quán),根據(jù)期貨或期權(quán)價值未來會接近標的物的規(guī)律進行套利。這種操作方式的短期單位資金回報率可能比一些傳統(tǒng)的偏股型基金低,但由于其很高的杠桿率,它給投資人帶來的回報是相當可觀的。而且由于LTCM的投資組合是按照數(shù)學計算進行多元化投資以分散風險,以債券為標的的衍生資產(chǎn)的價格一般又不會出現(xiàn)出乎意料的大幅波動,所以LTCM的操作可以近似看成是無風險套利,那些天才們正是用這樣的想法在三四年之內(nèi)創(chuàng)造了華爾街的神話,成為眾人矚目的明星公司。
       收益可以看成是對風險的補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風險和收益對等。風險可以分為市場風險和系統(tǒng)風險,市場風險理論上是可以通過各種操作完全回避的,而系統(tǒng)風險無法回避。LTCM的謀利思路即使按照今天微觀金融的觀點也是正確的,但是他們忽略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系統(tǒng)風險是無法逃避的,很多風險看似是市場風險,其實是系統(tǒng)風險,這樣的要命之處在于一旦市場的系統(tǒng)風險成為現(xiàn)實損失,那么原來很多毫不相關(guān)的市場行為就會變成高度相關(guān),即市場風險轉(zhuǎn)化為無所不在的系統(tǒng)風險,這時沒有人能夠逃出市場的詛咒。LTCM面臨的就是這樣的問題,當墨西哥和俄羅斯出現(xiàn)債務危機后,全世界債券市場立即產(chǎn)生聯(lián)動的恐慌,于是LTCM就會面臨四面楚歌的境地,原來那幫天才們費盡腦汁想出來分散風險的方案這時就失效了,好像是天要忘LTCM一樣。這時LTCM龐大的持倉量使其進退兩難,高盛等趁機落井下石;高杠桿率使其加倍虧損,資金鏈突然緊張。這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降低風險的的要旨除了多元化投資外以分散市場風險外,更重要也是更根本的在于正確判斷市場形勢規(guī)避系統(tǒng)風險。數(shù)學模型可以準確計算市場風險,卻不能預測系統(tǒng)風險,因為系統(tǒng)風險的很多決定因素是由市場外的因素也就是外生變量決定的。
       就LTCM的經(jīng)理麥利威瑟來說,兩次重大職業(yè)生涯挫折都和巴菲特有關(guān)——巴菲特的財富史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是一段不斷“占便宜”的歷史。巴菲特總是善于趁人之危用很低的價格得到優(yōu)質(zhì)資產(chǎn)(即所謂價值投資),這對麥利威瑟來說就意味著事業(yè)的重大挫折。兩次敗給同一個人,而且輸?shù)枚己軓氐?,這對一個男人來說,無論如何都是莫大的恥辱,麥利威瑟的心情我了解。麥利威瑟更應當明白,判斷投資是否成功應當從一個完整的商業(yè)周期來看。即使大勢上漲時賺得盆缽盂滿,不能抵御系統(tǒng)風險仍然是失敗的投資,經(jīng)過嚴峻市場危機考驗的企業(yè)才可以稱為偉大。
       成為巴菲特最大的挑戰(zhàn)在于忍受各種誘惑,當LTCM如日中天的時候巴菲特沒有加入,最后LTCM四面楚歌時巴菲特因為其巨額資金和私人身份成為拯救華爾街的不二人選,這就是巴菲特的回報。我相信,如果麥利威瑟和巴菲特有第三次較量,巴菲特仍然會取勝。
      
  •     如果作者的理解是正確的,那LTCM的策略很簡單,兩面下注,得到一個波動很小的金融產(chǎn)品組合,再用財務杠桿放大,從而創(chuàng)造出“適合自己”,也就是滿足“最多能輸多少錢”的預期盈利最高的產(chǎn)品組合。理論上說,這種方法可以精確地調(diào)節(jié)風險水平,從而能對自己“量身定做”出合適的組合。應用得當?shù)脑?,只要能避開系統(tǒng)風險,那這種方法能保持一個并非最能贏錢,卻能讓人滿意的回報。問題是,碰到系統(tǒng)風險了的話,由于杠桿的存在,比其他策略更容易完蛋。而系統(tǒng)風險是一定會出現(xiàn)的,否則就不叫系統(tǒng)風險。
      
      而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信息傳播速度的提高,市場的反應越來越像索羅斯的自反饋模型,而非較易理解的均衡模型和隨機漫步模型。即使依然認為市場是近似均衡的,也要多考慮到市場的大部分特質(zhì)都在緩慢或者急迫的變化中,也就是說,模型本身也需要修改。
      
      這本書的后半,給人的感覺是LTCM攤子大了后,涉足其他市場時,放棄了兩面下注,開始單邊豪賭,看來還是要保持自身優(yōu)勢,而非到處豕奔狼突啊。
      
      最后,果然政治強于經(jīng)濟,定規(guī)矩的強過搞優(yōu)化的,官員強過教授和操盤手……
  •      "the LTCM risk model told them that the loss they incurred on one day at the end of August 1998 should have occurred once every 80 trillion years. It happened again the following week"
        
        不能不說是對金融理論建模的一個諷刺。。。
      
       這本書讀起來不像《說謊者的撲克牌》那么有趣 不過里面對各種投資工具說得還算細致 前因后果說得比較清楚
  •     Lowenstein是典型的journalist的寫作風格,講一個故事,每逢一個人物出現(xiàn)就絮絮叨叨的要把這個人物的小學經(jīng)歷開始說一遍??茨阆膊幌矚g這個風格了,不大的一件事情,可以被他寫的很長,而且都是成熟性質(zhì)的話。我是無愛的。LTCM這個故事其實一篇長文就可以解決的,被他搞得非常復雜。
  •     1. 依靠模型但對交易的本質(zhì)不理解
      a. 風險在本質(zhì)上是不可定價的
      Black-Scholes等數(shù)理金融模型定價的是"波動性",無法定價不確定性,市場系統(tǒng)對不確定性的定價是發(fā)散的.
      
      b. 只能對標的統(tǒng)計特征穩(wěn)定(波動性可大,但不確定性不能大)的系統(tǒng)保險,絕不可對不確定性保險。(保險的意思是賣保險)
      
      c. 依靠財務杠桿獲得的回報是風險回報,包括 信息優(yōu)勢和運氣的回報。 千萬不要過于自信。在沒有明顯證據(jù)證明信息優(yōu)勢的情況下,全是賭博的運氣。
      
      d. 不理解“反身性”,即當個體達到一定規(guī)模是對系統(tǒng)的影響。比如,套利本身利用的是 市場的非效率。但套利活動會增加市場的效率,從而使套利空間變小,因此基金規(guī)模的擴大必然出問題。
      
      2. 基金的成長煩惱
      當基金規(guī)模變大時,必須重新制定交易策略。有時需要轉(zhuǎn)換mindset,是非常困難的一道坎。長期資本進軍equity這個不確定主導,且business sense重要的領(lǐng)域是戰(zhàn)略性的錯誤。
      
      3.corporate governance的失敗
      a. 合伙人制度的激勵制度沒有很好的align風險管理
      b.沒有互相隔離的交易員/風險管理/清算
      
      4. 知識管理的失敗
      a. mindset的多元化對在“物種淘汰”中生存極為重要。靈活性以一些效率的犧牲換取環(huán)境劇烈變化中的生存率。
      
      b. 信息和知識必須至上而下,自下而上自由流動。至上而下的保證每個人保持一致性。自下而上的流動保證快速反應。
      
  •     告訴我,什么叫榮耀
      
      ——《賭金者——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升騰與隕落》
      
      
      
      有些執(zhí)著,贏,贏得世界,輸,輸?shù)粢磺小?br />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一生很短,屈指五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一生很長,是一段歷史。
      
      
      
      如果說歷史是一面鏡子,在越黑暗的時候越明亮,《賭金者》就是一面最明亮的鏡子。它通過講述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從升騰到隕落的五年故事,記錄了生活在新經(jīng)濟大潮由盛轉(zhuǎn)微壓迫下的華爾街頂層人民的生活狀態(tài),描繪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美國乃至世界金融投資領(lǐng)域的廣闊畫面。
      
      
      
      人們都說華爾街匯聚了世界上最聰明的一群人,如果真有此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約翰·麥利威瑟就是開風氣者。麥利威瑟在所羅門兄弟公司創(chuàng)立了華爾街最早的套利交易部門,最早倡導數(shù)學與計算機技術(shù)在投資領(lǐng)域的應用,并首先從麻省理工、哈佛大學等頂尖院校網(wǎng)羅人才。雄厚的教育背景,精湛的運算技藝以及犀利獨到的市場感覺使麥利威瑟領(lǐng)導的小團體成為華爾街最富神秘色彩的組織,而經(jīng)濟學諾獎得主羅伯特·默頓、馬爾隆·斯科爾斯和時任紐約聯(lián)儲副總裁戴維·馬林斯的合伙人身份更是給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加諸了高高在上的光環(huán)。
      
      
      
      然而,這群把國際金融巨頭們耍得團團轉(zhuǎn)的華爾街寵兒們共同具備的另外一個特質(zhì)不禁令人想問,令你站在世界之巔,藐目眾生的,到底是你的絕頂聰明,還是冷漠無情?
      
      
      
      《說謊者的撲克牌》中這樣描繪麥利威瑟:不管交易輸贏,永遠冷漠表情。
      
      
      
      麥利威瑟可以很好地控制大部分交易員都無法控制的兩種情緒:貪婪和恐懼。這使得他在一群極端自私自利的人中,顯得像貴族一樣卓爾不群。
      
      
      
      而事實上,麥利威瑟是這群人中最宅心仁厚的一位。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另外三名代表人物希里布蘭德、羅森菲爾德和哈格哈尼則更是輸贏不眨眼的主。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旗下基金的財務杠桿常年維持在25:1的水平,高峰時更是一度達到100:1。1997年,長期資本管理基金的資產(chǎn)規(guī)模高達1400億美元。要知道,美國財政部運營的政府基金其資產(chǎn)規(guī)模也不過4500億美元。如果算上衍生品交易,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操控的資產(chǎn)達到10000億之數(shù),而2000年前后中國一年的國民生產(chǎn)總值也就是這個數(shù)字而已,也就是說,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幾十個人支配著一個大國十三億人口一年的勞動產(chǎn)出。
      
      
      
      在這樣一盤“你的判斷只能是正確的”賭局中,除了一顆麻木不仁的心和目空一切的自負,不可能再有什么東西可以讓你身處風波而優(yōu)雅依舊了。
      
      
      
      長期資本管理基金的交易員們對他們的數(shù)學模型鐘愛到了迷信的程度,而對瞬息萬變的現(xiàn)實世界完全缺乏熱情;他們把套利交易這件事完全機械化,認為國際金融市場不過是一間“冷血賭場”;他們要的,僅僅是證明“自己是對的”,而其他一切,全都無關(guān)。
      
      
      
      只要模型發(fā)出指令,他們可以對損失千萬的資產(chǎn)組合加倍增持;只要市場還沒有按照他們的意愿行走,他們可以做整個市場的交易對手;他們可以在坐享投資人25%收益的條款下拒絕向他們透露任何交易策略信息。所有的這些任性與囂張,為他們迎來的是無以復加的榮耀與輝煌,他們一遍又一遍地告訴人們,戰(zhàn)勝華爾街,你必須有足夠的才華,和更多的堅決,而這兩者加在一起,就是冷漠。
      
      
      
      也許只有驕傲的人才能洞察先機;有時,要想別人對你尊崇,你就先要忽略他們的存在。
      
      
      
      但是,世界總是難以戰(zhàn)勝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結(jié)局告訴人們另一件事:
      
      
      
      要想戰(zhàn)勝世界,你必須冷漠獨行,但當你做不到的時候,你需要的是朋友。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瀕臨破滅的時候,是包括國際人在內(nèi)的華爾街14家大銀行挽救了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麥利威瑟的崇拜者,高盛銀行總裁喬·柯茲納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發(fā)祥地所羅門美邦和主要合作者大通曼哈頓銀行也功不可沒。如果沒有他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必遭滅頂之災,那些合伙人也難逃個人破產(chǎn)的屈辱。
      
      
      
      于是冷漠的世界觀與可靠的朋友成了麥利威瑟們最大的財富。也許人本來就應該像所處的世界一樣,充滿矛盾。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雖然用盡渾身解數(shù)躲過了97金融風暴,但98年由俄羅斯引發(fā)的新興市場危機還是將這家全球布置資產(chǎn)的公司推倒了破產(chǎn)邊緣。
      
      
      
      貪婪、恐懼、相信自己能夠戰(zhàn)勝市場,是投資者永遠逃不開的三大陷阱。也許后者對于長期資本管理公司來說并不算錯誤,他們的錯誤在于,相信別人都像他們自己的交易員一樣,能夠毫無感情地參與交易。Shlefer在他的《并非有效的市場》中指出,在一個有噪聲交易者參與的市場上,即使發(fā)現(xiàn)明顯的錯誤定價,套利者也會裹足不前,因為他們不知道這種錯誤何時才能矯正,或者會沿著錯誤的方向再走多遠。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忘記了在一個他們眼力極其愚蠢的市場上一定要時刻保持充足的流動性,因為他們的模型認為需要用上這種流動性的事百年不遇。結(jié)果是,97年底和98年初,這種事情連續(xù)地發(fā)生在了長期資本管理公司身上。簡單來說,“百年不遇”的事情兩年之內(nèi)就發(fā)生了兩次。事實上,類似的事件92年就曾發(fā)生過,而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模型根本就沒有追溯到“那么久”。
      
      
      
      在現(xiàn)代信用貨幣體系下,流動性是一個聯(lián)系著微觀主體與宏觀系統(tǒng)的概念,近半個世紀以來,當金融事業(yè)越來越走向經(jīng)濟行為的中心,國際經(jīng)濟形勢總是跟著巨額資金實現(xiàn)著一個又一個流動性的張歙循環(huán)。
      
      
      
      對單個機構(gòu)來說,流動性過剩意味著收益率壓力,流動性惡化意味著破產(chǎn)。
      
      
      
      而對整個經(jīng)濟系統(tǒng)來說,流動性過剩意味著風險,流動性緊缺則是危機。膨脹與緊抽的變化往往在瞬息之間,循環(huán)往復,這就是經(jīng)濟周期。
      
      
      
      經(jīng)濟周期按照波長一般可分為四種:基欽周期、朱格拉周期、庫茲涅茨周期和康德拉捷夫周期。其中基本周期是指朱格拉周期,也稱生產(chǎn)資料周期,波長在7年至11年之間。馬克思所說的“資本主義經(jīng)濟危機每十年就爆發(fā)一次”,指的就是這種周期。二戰(zhàn)以后,美國乃至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經(jīng)濟經(jīng)歷了一段相對悠長而平滑的增長過程,人們一直認為經(jīng)濟危機絕種了。然而,當我們發(fā)現(xiàn)87年垃圾債券事件,97年金融衍生品交易風波,07年次貸危機,其間隔都是10年之數(shù)。依此看來,空前強大的資本主義經(jīng)濟體本身并沒有能夠?qū)⒔?jīng)濟危機免疫,只是其表現(xiàn)形式從實體經(jīng)濟層面轉(zhuǎn)移到了金融經(jīng)濟層面。原始的生產(chǎn)資料周期演變成了金融創(chuàng)新周期——《賭金者》將其定義為“遺忘周期”,而金融危機最直接的表現(xiàn)則是流動性危機。
      
      
      
      投資者最為崇拜的流動性,卻是各國中央銀行最大的糾結(jié)。人們剛剛批判聯(lián)儲29年的袖手旁觀喪失了堰塞三十年代大蕭條閘門的絕好機會,接著就開始指責聯(lián)儲對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救贖。到底是一個自律的金融行業(yè)更可靠,還是一個反映迅速到處出擊的中央銀行更可靠?是《賭金者》,也就是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案件給我們提出的另外一個問題。
      
      
      
      如果這個問題不得解決,如果遺忘周期不能被平抑,如果94年誕生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就能忘記了92年發(fā)生過的事情,剛剛經(jīng)歷過次貸危機的國際金融市場,2017年又會發(fā)生什么呢?
      
      
      
      十年之后,也許正是我們的時代,這十年當中,我們應該做些什么準備呢?
      
      
      
      《賭金者》的開篇有這樣一句話:Past may be prologue, but which past?
      
      
      
      是啊,如果說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到底是該看人們是怎么成功的,還是該看人們是怎么失敗的?
      
  •     介紹了大資金+經(jīng)驗豐富操盤手+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獲得者理論知識技術(shù)支持組成的強大機構(gòu)如何在瞬間倒掉的生動故事。不過好像寫得啰嗦了一點。
  •     讀《賭金者》一書,竟耗去了一個半月。為里面的幾個關(guān)鍵點環(huán)節(jié)深深感慨。讀一個真實的具體的案例,遠勝于讀十本理論書。又感到作者羅格?洛溫斯坦那孜孜不倦的鉆研精神,打破沙煲紋到底的鍥而不舍的精神,書里本著務求真實的精神,不妄加作者的主觀臆想,而能把故事如同歷史電影一般在我們面前展開。讀書就要讀這樣的書。
         感慨如下:
         1、基金為金融的最上層,是站在云端上的“表演者”。然而云端始終要與地面緊密相連,否則就如飄要風里的樹葉,一陣風就要吹得沒了影蹤。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就象一個舞臺,麥利威瑟就是導演。他們站在連世界各大銀行都只能望其頸背的云端,缺乏與銀行、企業(yè)的充分溝通,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里那些學者,從來不屑于與低層次的人物交往,以至他們象一伙“神仙”,在高端里長袖善舞,做著與傳統(tǒng)企業(yè)和銀行都不相同的事情,并讓他們有充分發(fā)揮的自由,不受任何限制。
         需知,金融是企業(yè)的最高端,金融的運作應該首先建立的企業(yè)運作的基礎(chǔ)上,并納宏觀經(jīng)濟分析。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在98年急速從云端里摔下來,關(guān)鍵的事件是俄羅斯的違約,這是開端。然而,俄羅斯當時為什么會違約呢?這不是建立在俄羅斯千千萬萬個企業(yè)的運作基礎(chǔ)上的嗎?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那些不屑于與低層次的企業(yè)和人物交往的作風,使他們的判斷失去了對來自俄羅斯經(jīng)濟社會最層底的嗅覺,顯得麻木不仁,因此很被動地只能接受俄羅斯違約帶來的災難,一點預判和準備動作都沒有,實在太可笑,那幫學者,以及麥利威瑟本人的行為在這里顯得連三歲小孩不如。
         可以想象,不屑走到企業(yè)基層去,走到社會一線去,直接接觸和感受經(jīng)濟社會的直接反應的人們,只呆在高端上做金融,是多么危險的事情,也是多么可笑的事情。
        
         2、不是從一線深深扎根爬上去的企業(yè)高管,根本就玩不出“味道”來!
         所謂企業(yè)管理是一門藝術(shù),藝術(shù)來源于在一線基層深厚的積累。沒有在一線多年點滴的、細致的經(jīng)驗積累,根本就無從噴發(fā)出耀眼的煙花,在一瞬間奪取驚人的利潤。
        舉兩個例子——一是麥利威瑟放任他的交易員長達三年的交易期,其中前一年半都是一條從左上角向右下角滑下去的曲線,如果不是曾經(jīng)長期在套利部門泡,而且深深領(lǐng)悟套利業(yè)務的規(guī)律的人,麥利威瑟怎么可能會如此放任他的風險承受期限?每一個行業(yè)的巨大利潤都不是由急功近利的行為創(chuàng)造的,每一份利潤都來源于艱苦,而在投機行業(yè),“等待”還是一個最基本的理念。我相信,每時每刻充滿著迫不急待的情緒和指責,是不能創(chuàng)造出好的利潤的。二是,高盛公司的喬?柯茲納在98年的9月,以準備注入10億美元的理由,征得麥利威瑟的同意,開出一組人馬到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進行全面的賬務調(diào)查,而其中最實質(zhì)的行為,卻是一個人員將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所有交易合約下載到自己的電腦去,然后緊跟著的事情是——高盛公司針對著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倉位來大量拋售,短短幾天時間就獲利5億美元。這樣,高盛非但沒有往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注入一分錢,反而在市場上迅速抽走了5億美元,美美地賺了一筆。那天之后,高盛公司并沒有真正著手注資,同時否認他的人員下載了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交易合約。如果柯茲納不是從底層的交易員做起,他怎么會深知這一招的厲害,并把這一招掩沒在當時高盛那一組人眾多的行動之中掩人耳目地一矢中的,從而取得了迅雷不及掩耳的高效。而麥利威瑟輸了這一著,又能怪誰呢?只能怪自己基層經(jīng)驗仍然不足,過去的職業(yè)生涯里太順利,被別人害得還不夠多、不夠慘。麥利威瑟這個教訓是很沉痛的!
        這些細節(jié),我只能說“基層是金”。脫離了基層的管理人員,尤其是高管,都沒有創(chuàng)造價值的能力。
        
        3、企業(yè)的生存大意在于它的經(jīng)營模式,盡管它內(nèi)部有著瘡痍滿目,只有大方向沒錯,就能走在路上。
        在94-97年里,事實證明只要經(jīng)濟平穩(wěn),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所執(zhí)行的模型都是高效的。這也是麥瑟威利在1999年12月,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已經(jīng)徹底瓦解之后的15個月后,仍然可以再次重組基金、東山再起的根本原因吧?或許我們要經(jīng)營一個企業(yè),其根本就在于尋找到支撐這個企業(yè)的技術(shù)模型,基金也如此。
        一個企業(yè)的內(nèi)部總是不盡完美,從不同的角度去考查,它總是不能符合所有管理學原理的要求,比如存在溝通不暢、合作不好等現(xiàn)象。比如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合伙人與員工之間幾乎沒有溝通,直到公司已經(jīng)到了倒閉的前一兩天,員工怒不可竭地向合伙人吼叫,要求給出說法,仍然是一言不發(fā)。這樣的溝通環(huán)境,絕對不是一般企業(yè)可以想象的,要知道互不溝通的團隊根本就不是一個團隊,因為連“團”都不成立,在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里,公司的理念、價值觀統(tǒng)統(tǒng)都沒有成立,因為這些都需要建立在具體的運作模式上,而具體的運作模式,合伙人是一個字也不對外公布的,也包括了公司除合伙人以外的所有交易員。書中說,交易員們每天在往公司的“交易委員長會”打電話,才能知道當天要交易什么和交易多少,換言之,交易員只是會按電話和鍵盤的機器手罷了。
        盡管是這樣不象企業(yè)的公司里,正如書中最后幾頁里,作者分析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失敗的原因,在于它采用了過大的財務杠桿。而且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專家學者們設(shè)計的模型忽略了市場里人性的因素,即在某些時候,交易員們會跟風操作,失去了理性,使市場的偏差越來越大。
        
        4、企業(yè)內(nèi)部的溝通模式。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合伙人與員工之間幾乎沒有溝通,直到公司已經(jīng)到了倒閉的前一兩天,員工怒不可竭地向合伙人吼叫,要求給出說法,仍然是一言不發(fā)。這樣的溝通環(huán)境,絕對不是一般企業(yè)可以想象的,要知道互不溝通的團隊根本就不是一個團隊,因為連“團”都不成立,在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里,公司的理念、價值觀統(tǒng)統(tǒng)都沒有成立,因為這些都需要建立在具體的運作模式上,而具體的運作模式,合伙人是一個字也不對外公布的,也包括了公司除合伙人以外的所有交易員。書中說,交易員們每天在往公司的“交易委員長會”打電話,才能知道當天要交易什么和交易多少,換言之,合伙人只是會按電話和鍵盤的機器手罷了。
        在制造業(yè)、服務業(yè)企業(yè)里,高層如果不能了解到基層發(fā)生的事情,管理就失去意義,這個公司也沒有了創(chuàng)造效益的能力?;鶎泳腿缛松砩系纳窠?jīng)末梢,是靈敏而豐富的,高管如人的大腦。我們很難想象一個腦體分離的人是健康的人,現(xiàn)實中我們見到這樣的人要么是下半身癱瘓了,要么是得了帕氏綜合癥,再不然就是老年癡呆癥了。企業(yè)也一樣,“總經(jīng)理接待日”這樣的活動就足見意義。然而,在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里卻是完全不同的景象,那一二十個合伙人已經(jīng)是公司的全部,其他員工,包括交易員可以等同于機器,合伙人長年累月不用跟員工說一句話。
        那么我們可以想象:這是一家沒有后續(xù)發(fā)展力的公司,因為他連人才培養(yǎng)機制都沒有;這也是一家神經(jīng)遲鈍的公司,因為不作現(xiàn)場交易的合伙人,跟進行現(xiàn)場交易的交易形同陌路人,甚至搭不上話。這家公司也是沒有企業(yè)文化的公司,因為沒有溝通,溝通就是文化的溝通,沒有了溝通,就沒有文化的存在。因此,這家公司僅能存續(xù)5年,足見其基礎(chǔ)之所在。
        
        5、企業(yè)及高管對外界的溝通模式。
        麥利威瑟及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對外的溝通模式,顯然是很奇怪的。書中一再提到他們從不提及他們的運作模式、標的、規(guī)模等,而且他們傲慢,目空一切。也就是說,他們跟外界的溝通上,輸入系統(tǒng)幾乎完全關(guān)閉。他們一味輸出的是,他們因為擁有超卓的學者、業(yè)績、聲譽等,所以別人都應該向他們注資,僅此而矣。在遠離了他們影響下的圈子,我們今天看去,那跟騙子無異。
        外界跟基金公司應該是怎樣的溝通模式?我想這大概應有一個普遍比較認同的模式。不然,面對推銷到面前的基金及其管理公司,我們該怎樣衡量其運作能力、風險控制和預期收益呢?
      
  •      索羅斯曾經(jīng)說過,凡是人類構(gòu)建的東西,都有著天然的巨大缺陷。尤其是金融市場,最易出現(xiàn)崩潰。這次美國次貸危機,給他的這一認識提供了最新的佐證,華爾街的最大清算銀行貝爾斯登在兩周內(nèi)淪陷,當年每股數(shù)百美元的股價今天只能以2美元賣給了摩根,因為摩根認為他的凈資產(chǎn)值就值這么多錢!而且也是為了有助于整個市場的穩(wěn)定有利于市場清算的進行,才伸出這一援手。大洋彼岸,中國的“花旗”中信證券正在暗自慶幸,他們沒有給臨死的貝爾斯登做墊背,最終沒有揀到以10美元入股市價100美元的貝爾斯登10%股份的大便宜!這一次阿貝跨得太快,下一次恐怕中國的花旗和美林證券們就不會那么走運!
      
       現(xiàn)在中國流行的巫術(shù),在金融上面就是:金融衍生品可以回避風險,比如股指期貨推出可以對沖股票現(xiàn)貨的風險!這些對沖理論,從本質(zhì)上說都是胡說,因為風險總是客觀存在,現(xiàn)在美國股市給我們展現(xiàn)的恰恰是運用這些理論活生生的實例,在微觀上,每一筆交易每一個公司或許對沖了一些風險,但是在整體上尤其是利用財務杠桿放大無限貪欲的機構(gòu)交易者們,數(shù)十倍百倍的放大了整體市場的風險,最明顯的例子,當美國股市猛烈下跌中國概念股股價跌進谷底的時候,還有源源不斷的如洪水一樣的拋盤洶涌而出,這個奇跡就是對沖基金的成就!
      
       對于這種巨大的風險,對于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對沖理論最完美的運用者 也是隕落于這種理論的殉葬者,至今未見國內(nèi)的相關(guān)探討。這家公司擁有兩名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獲得者,一名美聯(lián)儲前副主席,其余大多也是美國著名大學的教授,他們擁有數(shù)量金融學的出色模型,但是最后該基金徹底崩潰?!顿€金者》這樣描述:“羅伯特 默頓的無風險套利假設(shè),是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對沖戰(zhàn)略最重要的理論基礎(chǔ)”。羅伯特 默頓也是該公司擁有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的合伙人,而“長期資本基金是通過數(shù)字來控制風險的一項實驗,而這一實驗的核心概念就是:價格波動幅度”。
      
       對于他們的理論來說,生活是常態(tài)分布的,而股票價格也是常態(tài)分布的,術(shù)語就是“自然界原來的狀態(tài),只不過是許多隨機事件的無序組合而已”。因此在價格波動幅度范圍內(nèi),他們可以對沖風險進行套利。但是恰恰是價格往往劇烈波動到極端值的時間遠遠大于常態(tài)分布時間,因為生活中的黑天鵝總會到來。索羅斯認為人為建構(gòu)的市場存在本質(zhì)缺陷,而英國著名評論家切斯特頓則看出了生活的非邏輯性:“生活看起來似乎比其實際更加數(shù)字化,也更有規(guī)律;生活的精密性是非常明顯的,而他的不精密性則是隱藏著的,這種隱藏著的不精密性,隨時隨地地都在等待時機。只要時機一到,它就會如脫韁野馬,狂奔千里”。
      
       當市場出現(xiàn)歇斯底里的非常時刻,而人為缺陷的本質(zhì)又無法避免這一切時,對沖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和它們的理論一樣破產(chǎn),它們理論上的破產(chǎn)就是:“與其說計量金融學是一門科學,還不如說是一種信仰,一種被模型的力量蒙蔽了一切的思想教條。對于那些極度偏好秩序的學者們來說,這種信仰有著極大的吸引力。但是市場一旦偏離了模型規(guī)定的軌道,就會讓他們嚴重的迷失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
      
       因此運用對沖理論和財務杠桿,更加大了市場的風險,看看老美自己的總結(jié):“我聽到過種種說法,認為金融衍生交易工具和動態(tài)對沖避險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同時可以增加市場的縱深度。但是在某些極端情況下,這些做法帶來的危害,要遠遠大于它給市場帶來的價值。上個星期出現(xiàn)的因過度利用財務杠桿導致的巨大拋壓,值得我們每一個人三思?!?br />   
       社會科學都具有作為巫術(shù)蠱惑人心的一面,尤其在它們被不當利用的時候,借用索羅斯的話,人為主觀建構(gòu)的科學,總有著本質(zhì)缺陷!
      
      
  •      最初看此類書的時候,《說謊者的撲克牌》、《賊巢》、《誠信的背后》,只是覺得華爾街很神秘,充滿了智慧、欺騙、賺不完的鈔票,越多看不太明白的地方,越覺得金融真是有趣的,不再是令人討厭的模型。
       于是去聽金融課,公司金融也罷,貨幣銀行也罷,老師講起來,真是枯燥的多,他們講一個概念,只會用數(shù)學模型推演給你看,卻不講這個為什么重要,在操作中一旦出錯,會出現(xiàn)什么后果。
       如果就做一個聽故事的人,我寧愿還繼續(xù)看這樣有血有肉的書,忽略掉那些生澀的部分,像《誠信的背后》作者告訴讀者的,給出幾個關(guān)鍵概念的生動的解釋,把其他無聊的數(shù)學問題丟在腦后,依然可以洞悉問題的所在。
       《賭金者》還是這樣的一本書,流暢、生動的來讓門外看也看看這個行當里的熱鬧。
  •     清明節(jié)三天都在讀這本書,以中國人的方式悼念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內(nèi)容無可挑剔,翻譯的語言也不晦澀。一路讀來,發(fā)現(xiàn)不少有趣的事情。
      1、做人要仗義:在拯救ltcm的整個過程中,只有貝爾斯登袖手旁觀,結(jié)果,10年后遭報應了。據(jù)說,當其股價在60美元的時候,大量的人放空他到30美元,還說他要破產(chǎn)了,結(jié)果真的有銀行不跟他往來了。大通曼哈頓相當仗義,幾次展期ltcm的貸款,超額完成了ltcm的救助任務,好人有好保,這部,可以揀貝爾斯登的便宜拉。還有那個雷曼哦,完成救助任務最少的,活該被人騙。
      2、誰笑到最后,誰笑得最好。ltcm顛峰時期,曾經(jīng)無聊到去放空巴非特的bh,最后,落難了,幾次請巴非特出售救援,如果當時巴非特2.5億美元收ltcm,這個寓言真的就完美了。
      3、gs太無語了。次債里面,就驚奇與其一面做空,一面向客戶兜售的做法,看了這本書才發(fā)現(xiàn)原來他這樣早就不是第一次了,實在對這種公司無語了。
      4、Past may be prologue,but which past?歷史確實會重演的。美聯(lián)儲救過一次市,這不,現(xiàn)在又在救了。
      
  •     看When Genius failed,看得陣陣寒意。做finance的人的宿命,哪怕你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叱咤風云的trader,冷血的投機者還是美聯(lián)儲副主席,都逃不過一劫。
      
      看的時候還是能感受到作者對LTCM這個曾經(jīng)的奇跡抱著的鄙夷態(tài)度,也是,資本市場可能是成王敗寇最明顯的地方。作為哈耶克的忠實信徒,我對理性致命的自負也是有著充分的畏懼感。但是這僅僅是對理性的無限崇拜導致的悲劇嗎?LTCM后來不顧一切無視風險管理的倉位,包括賭并購套利,賭duel listed股票已經(jīng)和他們原來的理念背道而馳了,盡管這些和他們最后的崩潰關(guān)系不大,但是冥冥當中已經(jīng)埋下了禍根。
      
      因為他們已經(jīng)被貪婪蒙蔽了眼睛,過度充沛的資金,過度成功的往績,即使是最冷酷無情的機器也會犯錯。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fā)生,像是上帝在對金融市場無情的恥笑和踐踏。
      
      10年前的LTCM,十年后的Bearstern,下一個是誰?
  •     如果科幻小說需要在物理層面建立一個自元其說的未來世界;
      神話小說只要在一個想象世界建立一個自解釋的規(guī)則;
      那么這本書當作小說來看,是一本在金融界沒有自元其說的失敗作品。
      
      在其對LTCM的套利交易中,充滿了晦澀的名詞,難懂的規(guī)則。
      包括籌碼翻倍,利差,解釋的很不人性。
      我估計他完全是想避開這些名詞,營造一個神秘的氣氛。
      
      所以結(jié)果就是,一個最多100頁就能渲染完的故事,寫了300頁。
      如果是外行,這本書掃過也就算了;
      如果是內(nèi)行,還是掃掃就算了,因為沒有什么特別有價值的思考。
      
      總結(jié),這就是一本包裝成哈利波特模樣的金融神話故事。
  •   不知道文藝復習用的是什么模型?
  •   請用完整的英文寫評論,謝謝。
  •   實力不濟啊,親...
  •   哲學--理論科學--社會學--經(jīng)濟學,
  •   政治強于經(jīng)濟,定規(guī)矩的強過搞優(yōu)化的,官員強過教授和操盤手
  •   哈哈 對呀對呀 他都可以寫的很“豐富”
    不過他寫的還算有趣的
    文字也用的很流暢 (至少在我這個外國人眼裏讀的非常舒服 呵呵
  •   douban之罪
  •   這其中的每一條都是投資界的一個死穴!
  •   從套利者轉(zhuǎn)化為投機者,就預示了最后的結(jié)局
  •   問題不是做arbitrager還是做speculator,人人都知道這個道理,LTCM也不是傻瓜。問題是如何確保公司的governce policy使trader的行為受到監(jiān)督,并且使他們的incentive保持aligned。
  •   嘿嘿,這個評論有趣,可以討論一下:
    1: Black-Scholes等數(shù)理金融模型定價的是"波動性",無法定價不確定性,市場系統(tǒng)對不確定性的定價是發(fā)散的
    Black-Scholes等數(shù)理模型定價的不是,或者不僅僅是波動性,而是變量。在BS模型中一個Variable與波動型相關(guān)聯(lián),數(shù)理模型的目的性是用數(shù)理的方式把物態(tài)和性質(zhì)與模型結(jié)合起來~
    2: 絕不可對不確定性保險。(保險的意思是賣保險)
    從某種角度來說……所有的保險公司都是在對不確定性做保險吧~剩下的就是專注于不確定性的控制于概率問題。不確定性越大的保險往往收益也越高,剩下就看你的Risk 傾向了。
    3: 關(guān)于C點
    不完全是運氣但是有時候也有運氣成分。最信息的解讀和分析能力是最重要的,依靠的不僅僅是信息……
    4:關(guān)于D點
    arbitrager做到后來發(fā)現(xiàn)市場的狹窄,不是因為市場效率問題,而是因為套利市場加入者太多導致了利潤越來越窄……基金規(guī)模擴大的確會出現(xiàn)問題,是因為個體管理能力是有極限的……
    恩……這個評論寫的很有意思,呵呵。
  •   很久以前的理解,現(xiàn)在不全贊成了
  •   看成了G點。。。囧
  •   真長
  •   文筆咋樣@@
  •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旗下基金的財務杠桿常年維持在25:1的水平,高峰時更是一度達到100:1。1997年,長期資本管理基金的資產(chǎn)規(guī)模高達1400億美元。要知道,美國財政部運營的政府基金其資產(chǎn)規(guī)模也不過4500億美元。如果算上衍生品交易,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操控的資產(chǎn)達到10000億之數(shù),而2000年前后中國一年的國民生產(chǎn)總值也就是這個數(shù)字而已,也就是說,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幾十個人支配著一個大國十三億人口一年的勞動產(chǎn)出。
    ----------
    此段評論不咋地,作為一個對沖基金,這樣的持倉規(guī)模確實是很大,但是把他和美國財政部和中國的GDP來對比,那不太恰當,兩者的波動性不同,杠桿也不同。此段評語用來作為此書的宣傳語倒是不錯,可以忽悠一下外行。
  •   to 我的劍會笑
    謝謝點評,能有耐心看到這段的人應該是真的感興趣的人了。我當時寫這個的時候其實倒也沒有危言聳聽的意思,只是想說1萬億的數(shù)字比較大,有些讀者可能不太能體會10萬億是個什么概念。剛好我國2000年生產(chǎn)總值是這個,我就做了個比較,切勿見怪啊。
  •   我沒有別的意思,我這個人說話比較直
    多交流 ^ ^
  •   順勢而為,資金管理。
  •   用人性感覺來討論金融事件,是自我拒絕于市場之外
  •   我看賭金者看的不是怎樣杜絕金融危機,而是如何建立金融帝國
  •   The book you read is in in English or Chinese?
  •   Chinese, actually.
  •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失敗了,沒記錯的話,巴菲特把它失敗的原因歸結(jié)為付出過高代價去過分追求那些對自己無關(guān)大礙的利益。
    巴郡如果有日破產(chǎn),我想這篇評論也可作為它的悼文吧?畢竟它是如此地貼切。
    只是,為什么巴郡還沒破產(chǎn)?:)
  •   有空去看
  •   金融就是建立在一定假設(shè)基礎(chǔ)上的策略
    當假設(shè)失效的時候,建立在失效假設(shè)基礎(chǔ)上的策略自然就失效了
    LTCM的學術(shù)背景太深,學術(shù)研究對假設(shè)的處理本來就帶有想當然的傾向
    他們把精力過多放在策略上,這是體現(xiàn)他們智慧優(yōu)勢的地方
    對假設(shè)的處理就顯得太少了
  •   2009-07-07 23:35:58 summerec  金融就是建立在一定假設(shè)基礎(chǔ)上的策略
      當假設(shè)失效的時候,建立在失效假設(shè)基礎(chǔ)上的策略自然就失效了
      
      LTCM的學術(shù)背景太深,學術(shù)研究對假設(shè)的處理本來就帶有想當然的傾向
      他們把精力過多放在策略上,這是體現(xiàn)他們智慧優(yōu)勢的地方
      對假設(shè)的處理就顯得太少了
  •   他們奉行的是一種理想!一種宗教!通過這個宗教這個理想的實現(xiàn)來獲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無上價值!資本博弈是一種藝術(shù)!超越自我的一種挑戰(zhàn)!
    I love this!It'great!
  •   LZ肯定不是金融工作者,所以前兩條基本是不切實際的言論。
    1、金融與實體沒有一定匹配的道理。做多做空都是做,結(jié)果卻不同。接觸企業(yè)需要社會資源,而且大部分的企業(yè)沒有掌握的關(guān)鍵信息。其他就不多說了。
    2、從下面爬上去?金融的定價與實體定價差距太大,從下面爬上去的人往往是不能領(lǐng)會價格的,覺得什么都高。對于金融工具的感覺虛無縹緲的很。只有領(lǐng)會系統(tǒng)性風險的人才能領(lǐng)會金融工具的價格。下面上去的人眼界小
  •   金融就是建立在一定假設(shè)基礎(chǔ)上的策略;當假設(shè)失效的時候,建立在失效假設(shè)基礎(chǔ)上的策略自然就失效了。
    LTCM的學術(shù)背景太深,學術(shù)研究對假設(shè)的處理本來就帶有想當然的傾向。他們把精力過多放在策略上,這是體現(xiàn)他們智慧優(yōu)勢的地方。對假設(shè)的處理就顯得太少了。
    ----------------------------------------------------------------------------------------------------------------
    同意,數(shù)學模型可能是物理學這類自然科學發(fā)展中不斷完善的,拿到金融界顯然是不合適的。
    所以有經(jīng)濟學是拿物理公式算社會趨勢一說,現(xiàn)實自然不可能完全按照理論運行。但顯然他們一開始就沒打算做這樣的"變通",因為這可能顛覆了他們的理念。
  •   2009-07-07 23:35:58 summerec
      金融就是建立在一定假設(shè)基礎(chǔ)上的策略
      當假設(shè)失效的時候,建立在失效假設(shè)基礎(chǔ)上的策略自然就失效了
      
      LTCM的學術(shù)背景太深,學術(shù)研究對假設(shè)的處理本來就帶有想當然的傾向
      他們把精力過多放在策略上,這是體現(xiàn)他們智慧優(yōu)勢的地方
      對假設(shè)的處理就顯得太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段同意,但凡經(jīng)濟學,金融學的推斷定會有其假設(shè)。假設(shè)不成立,則推斷失效。第二段不敢茍同,LTCM的兩個諾獎得主,是否真的同意其如此大肆高杠桿對沖不得而知了。
  •   讀這本書能有這種感悟?感覺樓主是搞國內(nèi)企業(yè)管理的,帶著太多主觀臆想讀書,先入為主的得出這種結(jié)論。
  •   同對作者第一條感慨實在不同意。。?;鸸咀鼋灰椎挠袔讉€真正走到社會一線去的?真要把每一個自己買的股票債券所在的地方或者公司跑一遍這輩子也就過去了吧。。。
  •   成王敗寇!——華爾街的經(jīng)典鐵律!沒什么好說的,許多人更多地是關(guān)注結(jié)果,而不是過程!對于成功者,總是會不乏贊美之詞,而不論之前他是多么失?。皇≌呖偸菒貉韵嘞?,即使他曾經(jīng)是多么地輝煌!
    言歸正傳,LTCM最大的失敗不是所謂的策略,而是風險控制!引用第6章名言:“盡管披著科學的外衣,但是,經(jīng)濟學依然更像是一門藝術(shù),而不是一門科學?!蓖顿Y本來就無法預測,但不能因為無法有效預測而不去買賣!什么是投資?投資就是以承擔當前風險為前提,以獲取未來收益為目的的一種手段。這是風險與收益權(quán)衡利弊的一種博弈。沒有誰說過投資不允許失敗,只有100%的成功才算投資。對于由這些天才學者構(gòu)建的模型能夠在大部分時間內(nèi)有效地運作,還是要給予肯定的,盡管他們忽視了人性的要素!只要一個策略總體能有效,它就是一個好的策略,對于不確定的因素只能通過風險控制來限制。只要投資,風險就無法被消除,而風險與收益成正比,如果沒有風險,那收益就是0,那就不是投資了,那是從自己的口袋里拿錢!
    文章結(jié)尾提到,“15個月以后,約翰.麥利威瑟逢到了1.5億美元的資金,其中大部分來自于長期資本基金以前那些命運坎坷的投資者”,試想如果他的模型不正確,怎么還會有那么多了解他的人給他投資呢?顯然不是策略的原因,而是風險控制?。。。。。。。。?/li>
  •   建議看看,彼得 L. 伯恩斯坦的,
    《 投資新革命》--里面都是活生生的金融理論和歷史現(xiàn)實的結(jié)合。
  •   高盛真的太讓人無語了。 見到過挫的,沒見過這么挫的。
  •   哎呀,GS都被乃們看穿了。。
  •   看這本書得有點專業(yè)基礎(chǔ)的
  •   LTCM...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 Co.
  •   大一時看的,熱血沸騰:p
    當時不懂,特地找了教材去看。后來一忙,金融書很少看了?,F(xiàn)在閑了,一回首,有點悵然。
  •   一定要看看這本書
  •   巴菲特99年左右在佛羅里達大學演講時提到了那十六個人的LTCM,我非常贊同他總結(jié)出的一個道理。為了掙那些不屬于他們,他們也不需要的錢,而用屬于他們,他們也需要的錢來冒險。這太愚蠢了。換句話說,你一生只需要富一次就夠了。
  •   有意思,感謝大家的言論
  •   想看這本書,不過現(xiàn)在都買不到了..
  •   有一個新出的版本
  •   很好啊,我想買來收藏
  •   LWM parteners 在08年也倒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