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3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作者:《咬文嚼字》編輯部 編 字數(shù):593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咬文嚼字(2010年合訂本)》主要內(nèi)容包括:語林漫步、眾矢之的、微型講壇、文章病院、詞語春秋、校園叢談等欄目。
書籍目錄
和諧的回聲
——“點擊文壇十二家”新聞串串燒(代序)
卷首幽默
特稿
語林漫步
眾矢之的
微型講壇
一針見血
文章病院
借題發(fā)揮
追蹤熒屏
百科指謬
詞語春秋
校園叢談
教材掃描
碰碰車
有此一說
熱線電話
逸言殊語
正音室
連珠炮
語壇掌故
語文故事
三味沙龍
一字難忘
十字街頭
獨具慧眼
向你挑戰(zhàn)
語絲
霧里看花
有照為證
其他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看到這樣一個標題,你也許會認為小看了人。難道還有人連信封也不會寫嗎?可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會寫信封的,真是大有人在。我曾在一個高中班級里作過測試,且不說其他問題,單是收信人的寫法不合規(guī)范的,41名學生中便有31人,出錯率幾乎達到百分之八十。其中第一個問題,是濫用括號。比如在寫到某某老師收時。不是在“老師”上加上括號,就是在“收”字上加上括號,還誤以為這是書寫信封的規(guī)定格式。這一差錯已在全國泛濫,連某些政府機關(guān)或文化單位發(fā)出的公函都未能幸免,可見其影響之大。其實,根據(jù)標點符號用法,括號是用來作注釋或說明的,信封上流行的括號,并不具有這種用途,純屬畫蛇添足。第二個問題是稱謂有誤。稱謂可分兩種:一是家庭稱謂,如父親、母親、叔叔、舅媽之類;一是社會稱謂,其中通稱如先生、女士,專稱如教授、醫(yī)生。書信作為一種應(yīng)用文體,信封上應(yīng)該用社會稱謂,而不宜用家庭稱謂。這是因為,信封既是給收信人看的,讓收信人確認自己是不是收信對象;又是給郵遞員看的,讓郵遞員明白郵件應(yīng)該交誰。寫信人如果只考慮自己和收信人的關(guān)系,把信函上的稱謂用到信封上面,雖然在習慣上可以理解,但總覺得不太得體。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感謝編輯部這樣認真對待作家的作品,并請代我感謝讀者對我的作品“咬文嚼字”。作家尤其需要這樣的“挑毛病”,這能讓我們在刨作時更多一些對語言文字的珍惜和警覺?! F凝我首先要感謝這些讀者,其次也要感謝貴刊編輯。這樣的批評,對自己也是一種告誡:今后的寫作,要更謹慎細心,更加認真。這不僅是對讀者的尊重,對文學的尊重,更是對漢字的尊重。作為作家,對自己祖國的語言文字理當抱有敬畏之心?! 椒轿沂且粋€喜歡安寧的人,平時對媒體敬而遠之。但作家和好的刊物,應(yīng)該是惺惺相惜的嚴肅關(guān)系?!兑慕雷帧穼φ麄€文化的健康做了非常重要的工作,“點擊”活動是很有意義的?! 吺缑粑覍h語,還有許多盲點和誤點。我對生活常識,也有許多盲點和誤點。謝謝每一個幫我咬文嚼字的朋友。咬文嚼字使人進步,稀里糊涂使人落后。 ——劉震云
編輯推薦
《咬文嚼字(2010年合訂本)》:2009年十大語文差錯,2009年十大流行語,瞧,“潛伏”的別字,“親愛的”,你闖禍啦!做一個漢字傳人,“興亡周期率”,還是“興亡周期律”?被“理喻”撞了一下腰,千萬別“找不到北”,一套“杯具”正當紅,異類“躲貓貓”,“七年之癢”來自“七年之病”嗎,肉是菜,菜不是肉,“形”與“型”有什么區(qū)別?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