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12 出版社: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徐大晨 頁數(shù):263 字數(shù):293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中國飲食文化的每一步前進,都能在成語中找到印跡。 【茹毛飲血】“昔者……術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薄叭忝嬔狈从车恼侨祟愡€不會使用火時的飲食狀況,發(fā)展至今,這條成語仍用來稱謂蒙昧野蠻的?;顮顟B(tài)。 【不食人間煙火】而當我們的祖先掌握了火以后,“煙火食”立時進入漢語。“不食人間煙火”本指那些被稱為“不食火者”的“夷”、“蠻”等落后民族的生活方式,隨著時代的演進,這條成語卻與道家神仙聯(lián)系起柬,形容情趣高雅的人與超凡脫俗的生活方式。 【烹龍炮鳳】文明的進一步發(fā)展,烹飪方法更加多樣,菜肴更加美味。 唐朝李賀的“烹龍炮鳳玉脂泣”,正是極言珍稀名貴美味菜肴的詩句,“烹龍炮鳳”從此留在中國人的記憶中。 【成龍配套】明清時代,我國的飲食文化已經(jīng)高度成熟,各種“全席” 脫穎而出,全羊席、全牛席、全魚席、仝鴨席等,多達幾十種。筵宴的設置講究套路,諸如“四盤六碗”、“三蒸九捫”之類,灑品冷碟、熱炒大菜、飯點茶果具備。清末民初,沒落的八旗子弟,窮困潦倒,吃窩窩頭尚且難乎為繼,請客時卻仍講究幾個盤子幾個碗,成語“戰(zhàn)龍配套”應運而生。
作者簡介
徐大晨,資深編輯,1995年畢業(yè)于旨都師范大學中文系。70年代初,徐大晨生于北京一個有著濃厚傳統(tǒng)文化背景的知識分子家庭。長輩潛移默化的影響,培養(yǎng)了作者對藝文傳媒行業(yè)的喜愛與敏感,大學尚未畢業(yè)之時就初露頭角,擔任了《中國策劃大百科》的編委,并擔綱《中國策劃大
書籍目錄
總論引食文化與成語一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從生食到熟食 1.蒙昧時期的自然飲食狀態(tài) 2.火的使用二 雨過天青云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炊具與餐具 1.炊具 2.餐具 3.廚用器具三 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豐富的食物原料 1.糧食類 2.肉類 3.蔬菜類 4.果品類 5.蛋類 6.調味品四 鱸肥菰脆調羹美,麥熟油新作餅香——豐富的食物原料 1.面食 2.粥飯 3.菜肴五 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幃繡幕圍香風——筵宴六 養(yǎng)生之道,莫先于飲食——飲食衛(wèi)生七 蓋聚物之天美,以養(yǎng)吾之老饕——名人與飲食八 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閉(she)黎飯后鐘——宗教與飲食 1.佛教 2.道教 3.伊斯蘭教 4.基督教九 世間萬事不掛口,齒頰盡日留甘香——茶索引
章節(jié)摘錄
人之初,飲食是生存本能的需要。地球上曾經(jīng)有過的一切動物以及現(xiàn)存的一切動物,都必須吃東西才能維持生命、繁衍種群,人類也不例外。為了充饑,我們的祖先與其他動物一樣,尋覓一切可以充饑的動物和植物,直接生食。這種狀態(tài),叫做“自然飲食狀態(tài)”。在飲食文化史上,這是史前的蒙昧時期。火,使人類的飲食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與其他動物一樣,人類最初也是懼怕火的。但是,由于雷電等原因引發(fā)的森林火災,使人們偶然吃到了被燒烤過的鳥獸,感到它們的滋味要比生食鮮美得多,而且肉質也變得柔軟多了?! o數(shù)次這樣的經(jīng)驗,使得人類由懼怕火變成有意識地保留火種;繼而,人類又發(fā)明了“鉆木取火”和“鑿石取火”的方法,火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疬M入了人類的生活以后,茹毛飲血的蒙昧時代結束了,人類的飲食文化史揭開了第一頁。把獵獲的禽獸魚蝦直接放到篝火上燒烤,是最原始的烹飪方法。這種烹制熟食的方式,至少持續(xù)了一百幾十萬年。陶器的發(fā)明,使人類的飲食文化更上了一層樓。人們可以在陶制的器皿中烹煮肉類,也可以煮谷類、煮蔬菜,從而出現(xiàn)了新的食物和新的飲食結構--不僅有了粥、糜,還可以把谷類與肉、菜混合在一起煮。后來,隨著炊具的發(fā)展,“蒸”法繼“煮”法出現(xiàn),人類的飲食狀況得到了進一步改善。不過,人類剛開始吃熟食的時候,只“烹”新石器時代·夾砂灰陶繩紋鬲而不“調”,僅僅是把食物燒熟、烤熟、煮熟、蒸熟,沒有調味品。后來,生活在海邊的先民們,偶然把食物放在海灘上面,沾上了一些鹽粒;這樣的食物烹熟之后,味道分外鮮香可口。由此,人們開始揣摩鹽與食物的關系,有意識地在烹制食物時放入一些鹽來調味。一個名叫“宿沙氏”①的人發(fā)明了燒煮海水提取食鹽的方法,這是對于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人類的食物多樣化了,飯與菜有了區(qū)別。 在人類的飲食文化史上,食鹽的使用是繼火的使用以后又一次重大突破。至此,“烹”(燒煮食物)與“調”(調和滋味)共同構成了飲食文化的主體。1.蒙昧時期的自然飲食狀態(tài)當人類剛剛從樹上下來的時候,當人類剛剛開始直立行走的時候,雖然具有無限的發(fā)展前景,但仍處于野蠻狀態(tài)。有的人類學家把這個時期的人稱之為“裸猿”。與其他猿類一樣,裸猿們辛辛苦苦地四處尋覓可吃的東西,借以維持生存。下面這7條成語,都反映了人類蒙昧時期的自然飲食狀態(tài)。【飲食男女/饑不擇食/腥臊惡臭】《禮記·禮運》中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告子上》中也說;“食、色,性也?!笔秤c性欲,是人的自然本能,是生存與繁衍的需要。為了獲取食物,原始人追逐野獸、采集野果、捕撈水里的魚、挖掘植物的根,由于生產(chǎn)力低下,疲于奔命而所得極少?! ≡谶@種情況下,人們常?!梆嚥粨袷场?,只要是能夠充饑的東西,不管是新鮮的還是腐爛的,更不管好吃不好吃,找到什么都往肚子里填。正如《韓非子》中所說的:“上古之世……民食果■(lou)、蚌蛤,腥臊惡臭,而傷腹胃,民多疾病?!?-蒙昧時代,人們吃的是野果、野瓜、河蚌、蛤蟆,不僅味道是腥的、騷的、惡臭的,而且傷害腸胃,經(jīng)常有人生病。成語“飲食男女”,指人對于飲食的需求與對于異性的欲望。清代的袁枚,在《答人求娶妾》中提出:“飲食男女之間,最易觀人之真識見?!边@是很有見地的觀點。當代的一個學者持這樣的觀點:“古語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若以這個標準來論,西方文化(特別是近代美國式的文化)可說是男女文化,而中國則是一種飲食文化?!雹龠@個說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成語“饑不擇食”,原指饑餓時顧不得選擇食物,后也用來比喻情急之下不加以選擇的做法?!端疂G傳》第三回中使用了這一成語的本義:“自古有幾般:饑不擇食,寒不擇衣,慌不擇路,貧不擇妻?!薄都t樓夢》第一百零三回中使用了這一成語的比喻義:“那金桂原是個水性人兒,那里守得住空房?況兼天天心里想念薛蝌,便有些饑不擇食的光景?!背烧Z“腥臊惡臭”用來形容粗劣、腐敗的食物?!救忝嬔袒顒儭俊抖Y記·禮運》中說:“昔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東漢王充的《論衡·齊世》中說:“上世之民,飲血茹毛,無五谷之食?!蹦媳背捍捊y(tǒng)的《文選序》中也說:“冬穴夏巢之時,茹毛飲血之世。”這里,“茹”,是吃的意思。在人類不懂得使用火的時候,不論吃什么都是生食,即使是鳥獸,也連毛帶血地生吃。這就叫做“茹毛飲血”、“生吞活剝”。 作為一條成語,“茹毛飲血”用來形容野蠻落后的生活方式。張愛玲在《談吃與畫餅充饑》一文中描寫西方人吃牛排,就使用了這一成語:“照理牛排應當里面微紅,但是火候扣不準,而許生不許熟,往往在盤中一刀下去就流出血水來,使我們覺得他們茹毛飲血?!薄吧袒顒儭北局竸內B獸的皮毛,生著吞食它們的肉;后多用來比喻不加理解而生硬地模仿、照搬。明代的徐渭,就曾在《青藤書屋文集·奉師季先生書》中批評朱熹時使用了這一成語:由于“著釋速成”,對于先秦諸子百家的理論“冰解理順之妙固多,而生吞活剝之弊亦有”。
編輯推薦
中國飲食文化的每一步前進,都能在成語中找到印跡?!拔粽摺从谢鸹巢菽局畬?,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薄叭忝嬔狈从车恼侨祟愡€不會使用火時的飲食狀況,這條成語至今仍用柬稱謂蒙昧野蠻的生活狀態(tài)?! 〕烧Z,是漢語詞匯中的精華。與中華民族歷史同步的中國飲食文化,對于成語的形成與使用無疑是具有極大影響的。中國飲食文化的各個方面,幾乎都在漢語成語中有所反映——從生食到熟食,從炊具到餐具,從便飯到筵宴,從主食到副食,從正餐到小吃,從葷菜到素菜,從飛禽到走獸,從五谷雜糧、魚鱉蝦蟹到瓜果梨桃、油鹽醬醋,從和尚喝的臘八粥到道士服食的金丹,從“會須一飲三百杯”的酒到必須細細品啜的茶……都在漢語成語中留下了層層積淀。本書對于這429條成語窮原競委,目的是與讀者朋友一起,在深入了解這些成語的同時了解中國的飲食文化(由于與酒文化有關的成語另有專著,本書就不再收錄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