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西方民主的技術思想研究

出版時間:2006-12  出版社:東北大學  作者:張慧敏  頁數(shù):17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在技術發(fā)展的負面后果日益彰顯、技術與民主價值間的張力日益突出的今天,以技術的民主控制為核心的當代西方民主的技術思想在西方正逐步發(fā)展和成熟起來?!  懂敶鞣矫裰鞯募夹g思想研究》以當代西方民主技術思想為研究框架,在分析民主技術的中心話語的基礎上,首先考察了以技術的民主控制為核心的當代西方民主技術思想興起的理論背景和現(xiàn)實背景。從理論上看,對于技術及其后果的哲學反思使得技術的控制問題成為了當代的重要議題,對于民主與技術的矛盾沖突的反思則為民主技術研究的出現(xiàn)奠定了理論基石。從實踐上看,當代西方曾有兩次思潮嘗試對技術實施某種控制,以便減輕甚至避免技術的負面后果的產生,但是二者的種種缺陷導致其并未實現(xiàn)預期的控制目標,這兩種思潮就是適用技術與技術專家統(tǒng)治論。對技術的反思以及兩種思潮的失敗直接推動了當代西方民主技術研究的興起。  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本書對民主技術進行了理論剖析,指出技術具有一種政治屬性,并分析了參與技術設計與評估對于公眾和社會而言的特定政治含義,進而從民主的社會關系、民主的工作條件、民主的政治關系、民主的自治能力以及民主社會的可持續(xù)性五個方面出發(fā),對民主技術的設計準則予以解讀。之后,作為一種理論反思,本書分析了技術時代的民主理論的研究缺失并對民主理論的重建進行了展望?! 《螅緯疾炝思夹g的民主控制的實踐模式,分析了公眾參與技術決策的障礙因素和決策條件,指出技術專家和政府應當實現(xiàn)相應的轉變。當公眾參與到決策過程中的時候,原來享有決策權力的技術專家和政府職能部門需要做出現(xiàn)實轉變,從而配合公眾對于技術決策的參與,形成更有價值和效力的決策方案。然后,本書在探究公眾參與技術決策的實踐模式并對各種模式加以比較的基礎上,考察了公眾參與技術決策的實施工具?! ∽詈螅緯趯W美的電信技術、核技術、生物技術的民主決策過程進行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對共識會議與傳統(tǒng)技術評估工具進行了比較,并且指出公眾參與技術決策在一定意義上有助于公眾的自我保護,同時分析了如何實現(xiàn)技術專家與公眾之間的平等對話。重要的是,本書考察了我國技術發(fā)展的民主控制問題以及我國公眾在決策中的作用,并對我國當前如何對公眾進行教育以及如何將公眾納入到技術決策過程當中等問題進行了思考。

書籍目錄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導論第一節(jié) 本書研究的基本背景與意義一、研究的基本背景二、研究意義第二節(jié)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與評論一、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二、文獻評論第三節(jié) 研究思路與方法一、研究思路二、研究方法第四節(jié) 本書內容與可能的創(chuàng)新第二章 民主技術研究的興起與發(fā)展第一節(jié) 民主技術研究的興起背景一、理論背景二、現(xiàn)實背景第二節(jié) 民主技術研究的視角分化與融合一、民主技術的兩種研究視角的分化二、民主技術的兩種研究視角的融合可能性第三節(jié) 民主技術研究的未來走向第三章 民主技術的理論解讀第一節(jié) 技術的政治屬性一、技術作為一種政治現(xiàn)象二、技術的內在政治特征第二節(jié) 參與技術設計的政治意蘊一、參與技術設計對于公眾的政治意蘊二、參與技術設計對于社會的政治意蘊三、對公眾參與技術設計的異議的批判第三節(jié) 民主技術的設計準則一、基于民主的社會關系的設計準則二、基于民主的工作條件的設計準則三、基于民主的政治關系的設計準則四、基于民主的自治能力的設計準則五、基于民主社會的可持續(xù)性的設計準則第四節(jié) 技術時代的民主理論重建展望一、當代西方民主理論思潮概觀二、民主理論的技術研究缺失三、技術時代的民主理論重建趨向第四章 民主技術的實踐模式第一節(jié) 公眾參與技術決策的困境一、公眾對技術問題的冷漠與無知二、技術專家聯(lián)盟阻礙權力共享三、企業(yè)家對公眾參與決策的抗拒第二節(jié) 公眾參與技術決策的條件限定一、決策前提限定二、決策環(huán)境限定三、決策目標限定第三節(jié) 技術專家與政府的現(xiàn)實轉變一、技術專家的角色轉變二、政府部門的協(xié)同配合第四節(jié) 公眾參與技術決策的實踐模式一、公眾參與技術決策的主要模式二、各種參與模式之間的比較分析第五節(jié) 公眾參與技術決策的實施工具一、基于共同體的研究……第五章 國內外民主技術的實證研究結論參考文獻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當代西方民主的技術思想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