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6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作者:周華斌 主編 頁數:216
內容概要
論《長生殿》的整本演出、伎樂:橫游于亞洲大陸的藝術之舟、禮儀之屬和娛樂之需:宮廷戲劇的兩種文化屬性、上海新式舞臺的出現與海派京劇的確立、明清女性戲曲作品的“擬男”現象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劇神異情節(jié)及其淵源、王瑤卿經典劇目《悅來店》解析、定位李玉茹:從京劇表演藝術發(fā)展的角度、戲劇意象論、相通的戲劇源流及相似的審美理念——兼論梅蘭芳訪日公演成功的藝術因素等等。
書籍目錄
論《長生殿》的整本演出伎樂:橫游于亞洲大陸的藝術之舟禮儀之屬和娛樂之需:宮廷戲劇的兩種文化屬性上海新式舞臺的出現與海派京劇的確立明清女性戲曲作品的“擬男”現象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劇神異情節(jié)及其淵源王瑤卿經典劇目《悅來店》解析定位李玉茹:從京劇表演藝術發(fā)展的角度戲劇意象論相通的戲劇源流及相似的審美理念——兼論梅蘭芳訪日公演成功的藝術因素民初文明戲劇壇的黨派之爭“世紀末”在中國新浪漫派戲劇中的表現論曹禺戲劇事件的劇場性功能論沙葉新劇作的現代啟蒙主義精神笑聲與立場——新世紀喜劇類型及作品論析“鐵變成了鋼”——李龍云(荒原與人)劇作的詩美闡釋從先鋒到媚俗——從(兩只狗的生活意見》看孟京輝創(chuàng)作的轉變譯文書面戲?。陬^表演問題研討為何名曰《四聲猿》?用英語演唱中國戲曲可行嗎?如何建設數字戲劇博物館?書評兩則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二)舞臺空間與調度——現代劇場的導演處理傳統(tǒng)戲曲不設導演,現代劇場則越來越強調導演的作用?,F代劇場中的導演處理是當代昆曲藝術的特征,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一部戲的成敗。傳統(tǒng)昆曲可在廳堂、會館、茶園、酒樓中隨地演出,折子戲時期還沒有專職導演。這種情形一直延續(xù)到20世紀50年代,1954年以折子戲方式演出的《長生殿》,說明書上只有演員表,沒有導演和其他舞臺工作者。戲曲導演作用的張顯取決于劇場形態(tài)的變化,到現在不過50年左右。上世紀50年代后,隨著西方式劇場的普遍化,舞臺技術的發(fā)展以及話劇的影響,特別是戲曲改革的推進和“樣板戲”的示范,戲曲界及昆曲界漸漸重視“導演”的作用。導演在戲曲界的出現是大勢所趨。在當代劇場里,戲曲導演的作用是不可小覷的?,F代劇場大量呈現為鏡框式舞臺,即:舞臺是一個半封閉的“黑匣子”,一面向觀眾打開,臺口裝飾為“鏡框”。黑匣子的鏡框式舞臺使舞臺表演呈現為立體的、流動的“畫面”,有利于設置景物。幕后留有寬敞的后臺,有利于演員和舞臺工作人員在臺后的活動。頂部設吊桿和燈光設備,有利于“布景”的更換和臺面照明。為了豐富“黑匣子”的立體畫面,演職員中漸漸出現了專門從事“舞臺美工”的設計制作人員和燈光師——這是傳統(tǒng)戲曲所沒有的行當。舞臺導演的職責是調動所有演職人員,全面安排舞臺上立體的、流動的畫面,包括演員表演。其實,隨著黑匣子“鏡框式”舞臺的出現,在20世紀20-30年代便相應地出現了“舞臺導演”和“舞臺美工”,主要在話劇領域。其時,都市劇場里的戲曲出現了“五彩布景”(主要在上海,被視為“海派”)。昆曲中偶有使用五彩布景的情形,但并不通行,而且依然不設導演。如上所述,舞臺導演進入戲曲領域基本上是50年代以后的事,當代在中型劇場、大型劇場的演出中則比較通行。在現代劇場里,導演的主要職責在于組織和安排舞臺畫面,即舞臺的空間構成及演員的表演流動,簡言之,就是舞美和調度?,F代導演運用現代舞美觀念,除了布景和服、化、道的造型裝飾外,尤其強調舞臺畫面的立體空間及立體流動。此外,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現代導演的視聽表現手段還擴大到燈光照明、音樂音響和其他方面,聲、光、電、霧、干冰、泡沫、幻燈、電影、煙花、紗幕等等,無所不用?,F代導演的立體美學觀念有別于傳統(tǒng)戲曲的平面裝飾觀念,在美學觀念上應該視為一種進步。但是,藝術的風格和情趣并非一味進步就好,關鍵在于風格和情趣的把握。有時候,傳統(tǒng)的平面裝飾往往可以體現獨特的、無可替代的審美風格和審美情趣?,F代劇場面對傳統(tǒng)戲曲,就常常面臨著這樣的尷尬和矛盾:表演中心與戲劇情境的矛盾;平面裝飾與立體空間的矛盾;虛擬的表演與具體的實景的矛盾。
編輯推薦
《大戲劇論壇(第4輯)》是由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