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研究

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俞兆鵬,俞暉 著  頁數(shù):363  字數(shù):40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靖康之變,北宋滅亡。建炎元年(1127)五月初一日,宋徽宗第九子、欽宗之弟趙構在應天府(河南商丘)即帝位,重建宋政權。不久,宋高宗在金兵的追擊下一路南逃,最終在杭州站穩(wěn)了腳跟,并將此地稱為行在所,成為實際上的南宋都城。南宋自立國起,到最終為元朝滅亡(1279),國祚長達一百五十三年之久。對于南宋社會,歷來評價甚低,以為它國力至弱,君臣腐敗,偏安一隅,一無作為。近代以來,一些具有遠見卓識的史學家卻有不同看法,如著名史學大師陳寅恪先生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初指出: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著名宋史專家鄧廣銘先生更認為:宋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發(fā)展的最高階段, 兩束期內(nèi)的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所達到的高度,在中國整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之內(nèi),可以說是空前絕后的。很顯然,對宋代的這種高度評價,無論是陳寅恪還是鄧廣銘先生,都沒有將南宋社會排斥在外。我以為,一些人之所以對南宋貶抑至深,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對患有“恐金病”的宋高宗和權相秦檜一伙倒行逆施的義憤,同時從南宋對金人和蒙元步步妥協(xié),國土日朘月削,直至滅亡的歷史中,似乎也看到了它的懦弱和不振。當然,缺乏對南宋史的深入研究,恐怕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內(nèi)容概要

本書作者對文天祥生平事跡作了進一步的發(fā)掘,并認真考證了各種史料的異同,得出了自認為正確的結論。然后,在撰寫書稿時,寧繁勿簡,力圖做到史事敘述的深細程度和準確性超過以往所有的文天祥傳記。    本書把文天祥的生平事跡放在整個南宋末期的歷史大環(huán)境中來寫,以便理解文天祥的言行和當時社會經(jīng)濟、政治、軍事以及文化形勢的相互關系,并概括地總結出南宋滅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使本書不僅是一部文天祥傳記,同時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南宋亡國史    本書特別注重介紹文天祥愛國思想和民族節(jié)操的具體表現(xiàn)及其淵源,并對“愛國主義”一詞的內(nèi)涵作了新的更為全面的闡述。我認為,愛國主義是世界各國人民共同崇奉的道德觀念,而文天祥的愛國精神又有其自身的特點,即“文山精神”。本書對“文山精神”作了全方位的總結和概括,并以此作為本書的結論。

作者簡介

俞兆鵬,1936年生,浙江紹興人。畢業(yè)于復旦大學歷史系。現(xiàn)為南京大學歷史系數(shù)授,江兩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杭州市社會科學院兼職研究 員。長期從事中國史的教學與研究。2001年被評為“江西省優(yōu)秀研究生導師”。已出版史學著作八部、論文百余篇,約四百萬字。主要著作有《黃巢起

書籍目錄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庫總序以杭州(臨安)為例還原一個真實的南宋(代序)序言前言第一章  家世師承  第一節(jié)  籍貫家世  第二節(jié)  慈父熏陶  第三節(jié)  名師端友  第四節(jié)  外出求學第二章  狀元及第  第一節(jié)  社會危機  第二節(jié)  赴京趕考  第三節(jié)  殿試對策  第四節(jié)  大魁天下第三章  上書獻策  第一節(jié)  蒙古南侵  第二節(jié)  補行門謝  第三節(jié)上書理宗第四章  宦海浮沉  第一節(jié)  初任京官  第二節(jié)  出知州府  第三節(jié)  忤奸歸隱  第四節(jié)  治理湘贛第五章  興師勤王  第一節(jié)  國運垂危  第二節(jié)  起兵勤王  第三節(jié)  常州之戰(zhàn)第六章  死里逃生  第一節(jié)  宋廷乞降  第二節(jié)  拘留元營  第三節(jié)  逃脫虎口  第四節(jié)  真州被逐  第五節(jié)  歷盡艱險第七章  重舉義旗  第一節(jié)  泛海南歸  第二節(jié)  開府聚兵  第三節(jié)  江西大捷  第四節(jié)  空坑潰敗  第五節(jié)  南嶺被俘第八章  亡國之痛  第一節(jié)  目睹宋亡  第二節(jié)  家鄉(xiāng)之戀  第三節(jié)  故國情深第九章  浩然正氣  第一節(jié)  誓不降元  第二節(jié)  牢獄生活  第三節(jié)  正氣浩然  第四節(jié)  從容就義第十章  名垂千古  第一節(jié)  著作流傳  第二節(jié)  后人紀念  第三節(jié)  精神不死附錄  文天祥年譜編后語

章節(jié)摘錄

南宋理宗端平三年五月初二日(1236年6月6日)子時,民族英雄文天祥誕生于江南西路吉州廬陵縣順化鄉(xiāng)富川(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qū)富田鎮(zhèn))。富川,又名龍川、龍溪、錦溪。它既是一條溪流的名稱,同時又是文天祥出生的那個村鎮(zhèn)的地名。富川作為一條溪流,它發(fā)源于興國縣(今屬江西)境內(nèi),自東南向西北流至廬陵(江西吉安)縣城,匯人贛江。富川作為一個村鎮(zhèn),它緊靠溪流,相傳在宋代鼎盛時期,它有九街十八巷。文氏家族卜居中市的一條巷子中,后來這條巷子被稱為“魁巷”。富川不同于一般鄉(xiāng)村,它是一個小鎮(zhèn),曾經(jīng)是巡檢司的城寨,除了有街巷之外,周圍還筑有城墻、城門,所以后人稱它為“古城”。富川在廬陵縣城東南約百里。距文天祥家約一里的富川上游有小山,后來被稱為文山,兩山夾一溪,有山林泉壑溪石之美,是一處環(huán)境十分幽靜的風景區(qū)。文山,實際上是位處吉州東境的青原山余脈,故文天祥自己曾說“仆家青原深處”,“某屏居一廛(市)。吉州(江西吉安)位于江西中西部的贛江中游,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氣候溫和,土地肥沃。從地理位置上看,吉州扼湖南、江西兩地咽喉孔道,上可溯贛江溝通閩、廣,下可至鄱陽湖,順抵長江下游各地,在江西占有特殊地位。在以農(nóng)業(yè)為主的宋代社會,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使吉州成為當時經(jīng)濟與文化發(fā)展較快的地區(qū)之一。

后記

歷史并不意味著永遠消失,從某種意義上說,它總會以獨有的形式存在并作用于當前乃至未來。歷史學“述往事”以“思來者”,“闡舊邦”以“輔新命”,似乎也可作如是觀。歷史的意義通過歷史學的研究被體現(xiàn)和放大,歷史因此獲得生命,并成為我們今天的財富。宋朝立國三百二十年(960——1279),是中國封建社會里國祚最長的一個朝代,也是封建文化發(fā)展最為輝煌的時期,對后世影響極大。其中立國一百五十三年(1127——1279)的南宋,向來被認為是一個國力弱小、對外以妥協(xié)屈辱貫穿始終的偏安王朝,但就是這一“偏安”王朝,在經(jīng)濟、文化、科技等方面卻取得了輝煌成就,對金及蒙元入侵也作出過頑強的抵抗。如果我們?nèi)脏笥跉v史的成見,輕視南宋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就不會對這段歷史作出更為深刻的反思,其中所蘊涵的價值也不會被認識。退一步說,如果沒有南宋的建立,整個中國完全為女真奴隸主貴族所統(tǒng)治,那么唐、(北)宋以來的先進文化如何在后世獲得更好的繼承和發(fā)展,這可能也是人們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問題。南宋王朝建立的歷史意義,于此更加不容忽視。

編輯推薦

《文天祥研究》: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庫,南宋史研究叢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文天祥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這本書詳細介紹了偉大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生的感人事跡,對他為國家和民族奮斗抗爭到生命最后一息的壯舉給予了高度評價。文丞相領導的抗元斗爭雖然忠告失敗,但以他為代表的仁人志士們千年來救亡圖存的勇氣和決心,正是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的內(nèi)在力量,還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每當國家和民族處于危難關頭,就會被無數(shù)仁人志士們傳唱。文丞相的故事只是歷史的一小段剪影,然而這本書值得認真去讀,這種精神正是我們現(xiàn)在人最為缺乏,也最應該因此而被呼喚的。
  •   對文天祥的生平史跡敘述詳盡,讓讀者更深入地了解這位民族英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