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詞的密林里

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塵元  頁數(shù):334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塵元,語言學學者、出版家、翻譯家陳原先生的筆名。1938年畢業(yè)于中山大學,陳原先生曾任商務印書館總編輯、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首任所長、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任。在商務印書館期間,他親自主持出版“漢譯世界名著”和一系列辭書,為出版事業(yè)做出過重大貢獻。圍繞語言、音樂、書與生活,他還有學術著作、譯著、散文和隨筆集三十余種。    在他看來,語言、音樂、雕塑、繪畫、建筑彼此是相通的,都是傳遞信息的媒介;而中國的語言環(huán)境得天獨厚,語詞的豐富簡直無與倫比。本書收錄的201條隨感就是很好的例子。前100條完成于1991年。陳老此前在《讀書》雜志開設專欄,每期寫幾則札記體的閑文,談論古往今來、時下流行的語詞現(xiàn)象,以及漢語詞匯演變研究中的點滴體會,竟成了許多讀者閱覽該雜志時的首選。若干年后,作者“重返語詞的密林”,話鋒不減當年,所談多是發(fā)自生活的流行語匯,至2002年,又完成了收人本書的后101條。    作者在語林中拾遺補缺,為文字語匯做出中肯的解釋,從語義學角度探討文字的變遷,不僅夾有例句說明,還配有百余幅古樸的小圖,包括殷周秦漢的甲骨金文、碑刻石刻,瑪雅和阿茲特克古文書,古希臘、古埃及圖案,文藝復興前后的書籍插圖等,圖文顧盼生姿,讀來親切活潑。    這本無心插柳的小書,1991年初版時是“讀書文叢”的一種,1998、2005年先后出有“三聯(lián)精選”、“中國文庫”版,此次出版已是第四版了。

書籍目錄

在語詞的密林里?。?)小草?。?)甲肝?。?)感冒丹?。?)病狂?。?)郭嵩燾 (5)潘光旦?。?)科學的沖擊?。?)OK/km (8)攻關/公關?。?)飯店?。?0)最大障礙 (11)“文改萬歲!”?。?2)選詞 (13)金克木?。?4)符號?。?5)牙具?。?6)打的 (17)連寫?。?8)國庫券 (19)對稱?。?0)對稱性?。?1)不可譯?。?2)“官場用語” (23)“簡明英語”?。?4)手包?。?5)編輯/編輯家?。?6)雨衣/風衣 (27)聯(lián)想?。?8)運作?。?9)麥淇淋/人造黃油?。?0)媽的奶最香?。?1)公開性/透明度?。?2)器泳/蹼泳?。?3)催化?。?4)安樂死?。?5)從左向右?。?6)提倡簡體字坐牢 (37)投機取巧?。?8)衣服上印外國字 (39)T恤?。?0)意識?。?1)略語?。?2)去往?。?3)曠日持久 (44)急癥室/急診室?。?5)米高峰?。?6)國罵與詩?。?7)不詩 (48)美國加州一蒙古烤肉?。?9)投訴?。?0)令譽?。?1)《明天發(fā)生了戰(zhàn)爭》?。?2)鄧穎超?。?3)文傳機?。?4)麻瘋? (55)詩的翻譯?。?6)在了?。?7)西瓜水?。?8)地名學?。?9)“西西”?。?0)烏爾都語/英語??。?1)“四大”?。?2)無人性?。?3)三人成眾?。?4)“以文養(yǎng)文” (65)言語/語言?。?6)齊飛一色?。?7)“大”字風?。?8)樂仔?。?9)0?。悖。?0)后門?。?1)公關小姐?。?2)文盲?。?3)“只賣香煙,不賣口號”?。?4)迷你 (75)模式?。?6)綠色?。?7)順口溜 (78)帶響?。?9)無獨有偶?。?0)倒?。?1)倒掛?。?2)憂一優(yōu)?。?3)再說“倒” (84)優(yōu)皮士?。?5)涂鴉?。?6)分偶?。?7)記號 (88)滑坡?。?9)“國科聯(lián)”?。?0)嬰兒也會思考?。?1)灰市場?。?2)語言經濟力?。?3)文盲問題?。?4)麥克太太?。?5)“對縫”?。?6)文字的“命運” (97)今之古文?。?8)數(shù)字癖?。?9)“王後”?。?00)圖像詩 (101)量?。?02)塵?。?03)海然熱?。?04)番鬼?。?05)?。ā兑磺Я阋灰埂贰。?06)香榭麗榭?。?07)自我貶低 (108)時間可逆?。?09)“三合一” (110)請讀我唇?。?11)蘇廣州?。?12)貧困線?。?13)煙霧?。?14)?!。?15)量詞 (116)使用郵政?。?17)愛滋/艾滋 (118)系列?。?19)傾斜?。?20)運行?。?21)高買 (122)走穴?。?23)STD?。?24)幽默?。?25)鐳射 (126)CD?。?27)非小說?。?28)“六通一平”?。?29)BBC?。?30)數(shù)字游戲 (131)經濟信息?。?32)熱?。?33)笨死?。?34)語藂?。?35)萬圓綁 (136)嘉年華會?。?37)拼搏?。?38)無×不× (139)聊?。?40)四字美言?。?41)共識?。?42)××性?。?43)可樂?。?44)絕譯 (145)棚蟲?。?46)桑拿?。?47)馬殺雞 (148)“唯批”?。?49)情結?。?50)弘揚 (151)渤黃?!。?52)“亢慕義齋”?。?53)連襪褲 (154)解脫/解放?。?55)“不能去!”?。?56)大文化 (157)停頓?。?58)頓/空?。?59)春運?。?60)負增長?。?61)膠袋 (162)花樣?。?63)迷外?。?64)老年癡呆癥?。?65)陽春覺?。?66)農轉非?。?67)俄文單字?。?68)非語言交際?。?69)柴圣?。?70)翡冷翠?。?71)語言悲劇?。?72)一錢不值 (173)7397?。?74)格林威治?。?75)拉力和死硬 (176)流行語?。?77)崩克?。?78)“老兄”?。?79)寅一辰?。?80)Ω (181)軟和硬?。?82)對聯(lián)?。?83)“三S”外交官?。?84)三D?。?85)反思 (186)噸糧田?。?87)厄爾尼諾?。?88)似懂似不懂?。?89)國際女郎 (190)人均?。?91)疊字迎春?。?92)ABC?。?93)癌?。?94)古人說話?。?95)進口“物資”?。?96)新潮?。?97)人和書?。?98)你家父?。?99)“隱語”?。?00)斗嘴?。?01)日夜后記圖片索引重返語詞的密林 “我回來了”  一、搞和垮  二、性愛  三、881或“八八一”  四、網上笑容  五、拉長  六、線  七、管道  八、熱 在語詞的密林里  一、后現(xiàn)代與負增長  二、顏學  三、網語也有顏  四、長和短  五、漢字卻有“顏”  六、“伊妹兒”  七、擬動物化  八、偉哥 當“人”變成“分子”的時候  一、酷  二、伊妹兒說:LOL  三、獨白  四、分子  五、當人變成分子的時候  六、印貼利根追亞  七、一根毛或一撮毛  八、——高爾基 嗨!  一、P  二、Q  三、整  四、Hi!嗨!  五、你  六、喂 蟲變成人抑或人變蟲?  一、千年蟲走了  二、Y2K  三、蛀蟲是人嗎?  四、人變?! ∥?、量規(guī)蟲 酷斃帥呆!  一、酷斃帥呆  二、名字帶來民主與平等  三、姓名的靈物崇拜  四、20世紀奇觀  五、組-組-組  六、“敬惜字紙” 官迷  一、首席執(zhí)行官  二、官本位  三、科級車  四、官字兩個口 “主義”時代終結了嗎?  一、“主義”滿天飛的時代  二、主義最初只是一種學說,一種信仰  三、聰明人不把“主義”這個語尾接在自己的名下  四、后來“主義”變成了棍子,人就變成“分子”了  五、知識者制作了“主義”,卻往往落在主義的陷阱里  六、“主義”時代終結了嗎? 拍馬屁和馬屁精  一、馬屁精  二、多么難聽的語詞呀  三、不堪入目的杜斯芬醚  四、物質三態(tài),人間兩態(tài)  五、傻女婿的故事  六、屎尿屁能人詩文嗎?  七、科學家不忌諱屁  八、三字經和四字經  九、放屁狗 我不是人  一、詞典證明我不是人  二、我有時是人有時不是人  三、我頓時想考博士生  四、也許我小時候曾經是人  五、學習“猴子變人”  六、原來我是牛鬼蛇神!  七、找回我自己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七、管道  新一輪海峽兩岸對話開始了,這當然是九八災年的一個可喜的信息。境外評論說,這是“在兩岸正式交流管道已告廢弛的情況下”(港刊),志在“重建兩岸制度化的協(xié)商管道”(臺報)。  人們注意到,境外傳媒大量報道和評論這個正在啟動的“管道”。境內的傳媒則稱之為“渠道”。一邊是“管道”,一邊是“渠道”,其語義一也。這就是社會語言學所說的語匯因地域不同而發(fā)生的變異?!冬F(xiàn)代漢語詞典》(修訂版)“管道”只是一根管子,用來傳送水呀氣呀油呀什么的,沒有境外所引申的釋義(=渠道)。而“渠道”一詞則有二義,除了作為水道的語義外,還有作“途徑”的引申義?! ≌f來可能你不太相信,這兩個語詞(引申義)都是外來語。外來語不等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借詞,既不是音譯借詞,也不是意譯借詞,但將管子或水道引申為一種途徑,一種通道,是從英語的channel來的。此字在現(xiàn)代歐洲語言中,即不限于英語,都有此義,或者都可引申為途徑?! ≌Z言學家薩丕爾(sapir)有個著名的論點:世界上沒有一種語言是自給自足的。信哉!  八.熱  我曾經生造過一個語詞:熱詞?! 嵩~當然是一個誰也不懂的東西,應該進語詞病院。熱詞的生成是仿照熱門,熱點,熱戀,以及科學上的熱寂論,或新近出現(xiàn)的熱點文學之類“創(chuàng)造”出來的。  體溫比正常高,叫做發(fā)熱,俗稱發(fā)燒。發(fā)燒語義引申,便是熱愛得不可開交的程度,于是時下有所謂“發(fā)燒友”之說。發(fā)燒友專指那些可愛的先生女士們,他們和她們對音響設備愛得發(fā)狂,或者不如說講究得發(fā)狂,買個音箱花上十萬八萬,“彈指一揮間”。有人不以為然,竟冷冷地說,他們愛的是機器,不是音樂。發(fā)燒友聽了笑一笑,說,沒有好機器,能聽絕對純真的音樂么?公說公有理。至于我,我發(fā)燒不起來,因為我領養(yǎng)老金,沒有足夠的$$$。  近年兩國之間建立“熱線”電話,則是人人都曉得的了。西方一些詞典說,熱線一詞是50年代冷戰(zhàn)時期才出現(xiàn)的。據(jù)說那時兩個超級大國設立了這么一條熱線電話,以便出現(xiàn)緊急情況時兩國元首可以直接通話。不言而喻,通話的目的是在迅速解決問題,以便它們可以取得主宰世界的妥協(xié)方案。為了保持這條熱線每天24小時暢通,不出任何故障,每一個特定時間(例如每小時)彼此都要收發(fā)一段話語(對不起,我在此處借用了后現(xiàn)代的一個術語),一段與政治絕對無關的話語,以便測試線路是否暢通。據(jù)說那時蘇聯(lián)播發(fā)的是托爾斯泰的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片段。本來((戰(zhàn)爭與和平》這部小說,與當前現(xiàn)實政治完全無關,不過敏感的傳媒家卻嗅出這里大有文章云云。據(jù)說這里播發(fā)的小說,是一種無言的信號,沒有語言的語言,據(jù)說它可能暗示:戰(zhàn)爭乎?和平乎?請君三思!  過敏癥患者任何年代任何地方都會有的。

編輯推薦

  本書是中國著名語言學家陳原所著《社會語言學三書》的第二本。作者選取當代中文的二百個語詞或短句,探尋其社會意義或產生這些語詞的社會環(huán)境。各篇獨立,有如二百則超短散文;配以具啟發(fā)性插圖,堪稱圖文并茂。書前引錄哲人狄德羅箴言曰:“一句不恰當?shù)脑?,一個奇怪的詞兒,有時比十個漂亮句子使我學到更多的東西”。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在語詞的密林里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1條)

 
 

  •   塵元,語言學學者、出版家、翻譯家陳原先生的筆名。書捧在手里,手感非常好。每天讀幾條,可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聞。
  •   語文老師推薦的書,真的不錯,值得孩子一看。
  •   很早以前就看過,這次買的是增訂本
  •   看了它,語文一定有所提高
  •   應該不錯,有時間再慢慢年
  •   經典文論,受益匪淺
  •   語言學學者、出版家、翻譯家陳原先生的隨筆。在陳先生看來,語言、音樂、雕塑、繪畫、建筑彼此是相通的,都是傳遞信息的媒介;而中國的語言環(huán)境得天獨厚,語詞的豐富簡直無與倫比。本書收錄了作者1991-2001年間201條隨感,為文字做出了解釋,探討了文字的變遷,有大量例句說明,還配有100多幅插圖,圖文并茂,但還是感覺沒有想象中那么吸引人。
  •   這套書很好,大人小孩都很適合閱讀
  •   內容很好,價格略高了一些。
  •   解釋的很美好。感觸很多。有點喜歡語言學了。
  •   過時了,沒有參考價值。
  •   第一次寫評論,因為很是讓人無語,好評的是否是托?
  •      這本書并沒有太多純知識上的東西,大多都是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的。而且很多都是結合了作者自己的生活經歷和自己的想法,而且每一篇文字都是以隨筆的形式,看起來比較輕松,不會感覺到壓力和煩躁。特別是作為廣東人的我,對于書中援引的粵語詞非常有親切感,感覺非常能理解書中的內容。而且書中的內容大多數(shù)都是很好懂的。所以我很喜歡這本書~
  •      初次見到這本書,是在唐寧書店的詩詞類書架上。
       原本只是信步逛逛,兩圈下來沒有淘到好書,于是隨意走到了那個書架。我這個人挑書有個毛病,喜歡挑剔封面和紙張。這本書先是別致的封面吸引了我??纯磿?,赫然覺得有趣——在語詞的密林里,細細品味,對于中文來說,這五千年的文明和成千上萬的詞匯,可不就是“密林”么?
       讀外文系的中國人,多多少少都會對自己國家的語言感到自豪,可不是么?相對于艱澀難懂,有些時候還感覺缺乏音韻美感的外文而言,中文,果然妙不可言,詞可表音,亦可表意,形聲字呵,果然是一種很美很有趣的語言。中文,有著五千年文明的浸潤,時時刻刻,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彰顯著自己的內涵,猶如一位貴公子,即使刻意衣著樸素,卻仍舊遮掩不了自身的貴氣,那是在五千年文明的流逝中,慢慢涵養(yǎng)出來的通神氣派。
       讀這本書,猶如品茶,非得要一點一點的仔細品不可。咀嚼的是文字,品味的是歷史。塵元先生在書中,猶如一位熟知地形的導游,在這語詞的密林中閑庭信步,帶著我們走向那熟識的詞語之樹,訴說著跟這詞或古,或今,時而悱惻纏綿,時而幽默詼諧的故事。
       我從未想過,一個詞語,可以包含著如此之多的故事,它也許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卻經過歲月的洗禮,脫離了自己的本意,從而走向了更高的舞臺;它也許是個混血兒,一步一個小心,卻意外的在這片密林中深深的扎根;它有時像一陣疾風,讓整個社會都跟隨了它的步調,卻又一轉眼消失不見;它有時像細雨,慢慢的慢慢的,讓所有的樹木都沾染上了它的顏色。
       朋克譯自Punk,古英文punk的語義為“妓女”,而美國人又把中國燒香拜佛的“香”稱為punk.
       ——摘自本書第163頁
       我猜“偉哥”這個譯名出自香港才子之手……原名是viagra,如果翻譯成“維亞格拉”,那就絕不如偉哥那樣引人心馳蕩漾。偉哥,偉丈夫……神馳九天九地而不落俗套。
       ——摘自本書第233頁
       這是怎樣有趣的一本小書呵,里頭配著拙樸有趣的插圖,再加上生動詼諧的文字,我愿如茶般,慢慢品……
  •     本書只宜借閱不宜買
      原因如下:
      1:內容陳舊。書中文章皆為對八九十年代最“新潮”,最前沿的語言現(xiàn)象的分析,如今看來,已經黃花菜得難以激起普通讀者的興趣了。尤其是其作為中學生讀物,不知會有多少中學生耐得住性子稍加翻閱?
      2:插圖排版糟糕。書中雖然精美插圖遍布,但插圖的註解全部密集列於一個目錄處,而不是緊隨插圖,此為一大遺憾。多少讀者會有如此興致對照目錄逐一翻閱插圖?或者如果讀者根據(jù)插圖尋找目錄中的解釋,全書會浪費多少時間?要知道,本書可是3小時便可讀完的小冊子。
      3:文章的批判力度有限。經歷過“革絕文化”的那十年,作者恨然於胸,難以釋懷,可以理解,但只可惜限於條件,批評只能蜻蜓點水,讓人無奈。
      所以,花20幾大洋購買此書確無必要,本書只宜借閱不宜買。
  •     陳原先生是編輯界的泰斗, 是語言文字之變化忠實的觀察者,研究者和記錄者.
      
      語言文字的變化也忠實的反映著社會的變化,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 語言的發(fā)展也是日新月異(想想每年的流行詞匯). 正是因此,這本最早開始寫于上世紀80年代的"在語詞的密林里", 在今天的讀者看來, 已不太切合今日的語言現(xiàn)象和社會生活. 比如, 書中記載的某些"新潮"詞匯,今日已然過氣, 如"新潮"這詞本身, 已被"時尚"取而代之. 某些反映當時社會經濟特點的詞, 也已在經濟發(fā)展的過程中逐漸消失,如"對縫", (只是某些詞語的消失,如"官倒" ,只因該種現(xiàn)象可悲的發(fā)展到了新的階段). 而陳原先生的某些觀點和立場,也已顯陳舊, 如先生認為"同性戀"是開放所帶來的一種"消極現(xiàn)象". 但是話說回來, 這么一本以記錄探討語言文字的使用和變化為目的的小書, 也恰恰以這些"不合時宜", 詮釋了它的目的本身.讀者在對比當時和今日不同語言現(xiàn)象的過程中, 就已親身體驗到了社會經濟生活的變化加于語言文字之上的深刻影響.如果有心, 便會是有趣的閱讀體驗.
      
      不過以上都不重要.
      
      因為我認為全書最值得細讀的,是第二部分:"重返語詞的密林". 讀了的人應能明白,這里真正體現(xiàn)了陳原先生之風骨, 而我也不禁疑惑, 作為中學文庫的一種, 中學生能讀的明白么?
  •     
      手里91年的小開本。紙頁發(fā)黃。書很有趣----一個細心又較真的人品評生活中或媒體上的用字問題,那種溫婉又尖銳的諷刺所帶給人的有趣。扉頁上是狄德羅的話,“一句不恰當?shù)脑?,一個奇怪的詞兒有時比十個漂亮句子使我學到更多的東西”。這話永不過時:我每每被人認為太在字詞上較真,讀到這書才知他有更多匪夷所思的較真----而這“匪夷所思”,是我語言水平著實太低的緣故。雖然有許多老先生當日加以諷刺的“新詞”如今已大行其是無可更改,但此書亦永不過時:對比之下,比“十個漂亮句子”有更多東西。
  •   幾年前看過舊版,這次又重讀這個新版,感覺其實還是挺有收獲的.但是只借不買的建議我十分贊同.三聯(lián)這套重印書的價格都有點偏貴.
  •   在八十年代(有一部分是在2000年寫的),對于一個老人來講,無論是對語言應用還是對社會現(xiàn)象的評論,都已經是相當開明的了。
    “重返”部分似乎只是借用“語詞”來寫了一部回憶錄,是敘事的而非說明的。看到“古拜麥迪亞,艾洛符幽”,再聯(lián)想到作者在2004年辭世,差點哭了。
  •   此書作為中學生文庫作品,確實難以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
  •   不一定,不可小看初中生的理解力,有些深的書并一定會全懂,但看下來就有記憶,可以幫助人拔高,或者是留一個問題留在腦子里,可以常想長思考,這是很有好處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