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中國鐵道出版社 作者:《親歷者》編輯部 頁數(shù):631 字數(shù):896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親歷者》叢書全面涵蓋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qū),共有33本(香港和澳門合成一冊)。各分冊全面介紹各地級行政區(qū)的旅游資源,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A級旅游區(qū)、國家文保單位等收集得非常齊全。大部分分冊頁碼超過600
頁。本書是其中分冊《安徽旅行Let's Go》。
重要旅游資源本書都有非常詳細的攻略,實用性很強。此外,書中還穿插有大量的故事、傳說、典故、游記、專題、術語解釋、知識鏈接,趣味性很強。
《安徽旅行Let's
Go》信息實用,提供給讀者和旅行相關度最高的資訊。地圖實用,書中的一些景區(qū)導游圖、區(qū)域景點分布圖,突出實用,便于查詢。版式實用,標題層級清晰,攻略分類清晰,索引多樣,檢索方便。本書由親歷者編輯部編著。
書籍目錄
解讀安徽
面積和區(qū)劃/人口和民族
地理
地形/氣候/襟江帶淮,南北奔騰/安徽的自然景觀
歷史
歷史大事記/近代安徽風云/安徽歷史名人/安徽的人文景觀
文化
底蘊深厚的徽州文化/豐富多彩的戲曲文化/中國文房四寶故里/山珍海味,盡在徽菜/好山好水產好茶/安徽的文化景觀
安徽旅游理專題
安徽的名山秀峰/安徽的秀麗水景/安徽的文化古村/安徽的革命圣跡/安徽的歷史名人/安徽的徽州文化/安徽的名茶名酒/安徽的攝影勝地
亮點和線路推薦
必游景點/線路推薦
解讀合肥
面積和區(qū)劃/人口和民族/地理/歷史/文化
交通和旅游信息
●大蜀山風景區(qū)
蜀山森林公園/合肥野生動物園/大蜀山烈士陵園/安徽名人館/董鋪水庫/科學島/合肥植物園
●三河古鎮(zhèn)
大捷門/三縣橋/楊振寧舊居/劉同興隆莊/鶴廬/孫立人紀念館/根雕館/國粹樓/古娛坊/鑫樾閣/英王府/萬年禪寺/萬年臺/望月閣
●合肥市區(qū)景點
包公園/逍遙津公園/教弩臺·明教寺/墨荷園/李鴻章故居/李鴻章享堂/廬州府城隍廟/大孔祠堂/安徽省博物館
/三國遺址公園/徽園/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市科技館/更多合肥市區(qū)景點
●肥東旅游區(qū)
瑤崗渡江戰(zhàn)役總前委舊址/包氏宗祠/吳復基石雕群/四頂山/浮槎山/岱山湖
●更多合肥景點
紫蓬山/雙鳳湖旅游度假區(qū)/吳王遺蹤/金孔雀溫泉度假村/冶父山
旅游資訊
住宿/就餐/購物/娛樂
滁州
亮點和線路推薦
必游景點/必逛街道/線路推薦
解讀滁州
面積和區(qū)劃/人口和民族/地理/歷史/文化
交通和旅游信息
●瑯琊山風景區(qū)
醉翁亭景區(qū)/野芳園景區(qū)/歐陽修紀念館/深秀湖景區(qū)/瑯琊寺景區(qū)/南天門景區(qū)
/瑯琊山林場
●天長旅游區(qū)
護國寺/沃公祠/楊捷將軍墓/龍崗古鎮(zhèn)/更多天長景點
●鳳陽旅游區(qū)
明皇陵/明中都城遺址/明中都鼓樓/龍興寺/韭山洞/狼巷迷谷/小崗村
●更多滁州景點
皇甫山/皖東烈士陵園/白鷺島森林公園/更多景點
旅游資訊
住宿/就餐/購物/娛樂
蕪湖 馬鞍山
亮點和線路推薦
必游景點/必逛街道/線路推薦
解讀蕪湖馬鞍山
面積和區(qū)劃/人口和民族/地理/歷史/文化
交通和旅游信患
●蕪湖市區(qū)景點
鳩茲風景區(qū)/濱江公園/赭山公園/陸和村茶藝博物館/王稼祥紀念館/方特歡樂世界/方特夢幻王國/赤鑄山風景區(qū)/天門山風景區(qū)/褐山/陶辛水韻景區(qū)/更多蕪湖市區(qū)景點
●南陵旅游區(qū)
丫山花海石林/奎潭湖/小格里風景區(qū)/大工山古銅礦遺址/皖南古墓群/馬仁奇峰
●馬鞍山市區(qū)景點
采石風景區(qū)/雨山湖/濮塘風景區(qū)/朱然文物陳列館/更多馬鞍山市區(qū)景點
●和縣旅游區(qū)
陋室公園/和縣猿人遺址/霸王祠/雞籠山/更多和縣景點
●更多蕪湖和馬鞍山景點
和平生態(tài)公園/人字洞/天井山/青山 李白墓/太湖山/更多景點
旅游資訊
住宿/就餐/購物
……
宣城
黃山
池州 銅陵
安慶
六安
淮南 蚌埠
阜陽 毫州
淮北 宿州
索引
章節(jié)摘錄
皖南是中國文房四寶的故鄉(xiāng),宣筆、宣紙、徽墨、歙硯,都產于臨近 的宣城、涇縣、歙縣、屯溪等地,像這種產地集中、歷史悠久、技藝精湛 的,世界罕見。宣筆 據史料記載,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秦將蒙恬與另一位大將王翦 一起南伐楚國。路過中山地區(qū)(今宣城、涇縣一帶),得到毛純質佳的兔毫。用它制造出第一批改良的秦筆。即紫毫筆。這種以中山兔毫所制的秦筆,就是今天宣筆的祖先,蒙恬也被后人尊稱為制筆的祖師。宣筆選料嚴格,制作精巧。具有裝璜雅致。毛純耐用,剛柔得中。從 魏晉到唐宋,宣筆一直被列為貢品。極受書畫名家的仰慕和追求。唐代詩 人白居易任宣州太守時,曾詠紫毫筆:“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飲泉生紫 毫,宣城之人采為筆,千萬毛中選一毫?!彼未娙嗣肥ビ嵩娰潱骸肮P工 諸葛高(注:宣城筆工匠),海內稱第一”。晉唐大書法家王羲之、柳公權 曾為得到宣筆而寫過“求筆帖”。元代以后湖筆漸興,宣筆漸衰,但亦不乏高手。近代國內外許多著名 書畫家如劉海粟、李苦禪、趙樸初、肖龍士、黃胄、范曾等使用宣筆,均 留下了如意的作品。宣紙 宣紙的記載最早見于《歷代名畫記》、《新唐書》等。起于唐代,歷 代相沿。宣紙的原產地是安徽省的涇縣。此外,涇縣附近的宣城、太平等 地也生產這種紙。到宋代時期,徽州、池州、宣州等地的造紙業(yè)逐漸轉移 集中于涇縣。紙的集散地多在州治所在地宣城,所以這里生產的紙被稱為 “宣紙”。由于宣紙有易于保存,經久不脆,不會褪色等特點,很多名畫 名作均采用宣紙。而今,涇縣宣紙廠的工人們,一邊充分發(fā)揮祖?zhèn)髟煨埖摹懊胤健惫?能。一邊改進工藝和操作技術,不僅產量不斷上升。質量也有很大提高。人贊宣紙“薄似蟬翼白似雪,抖似細綢不聞聲”。諸多名畫名作都憑借宣 紙而光躍千秋。關于宣紙有個傳說。民間傳說,東漢安帝建光之年(121年),蔡倫死后。其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紙。很想造出一種潔白的紙,好為老師畫像,以表 緬懷之情。后來孔丹在峽谷溪邊,偶然看見一棵古老的青檀樹。橫臥溪上。由于流水終年沖洗,樹皮腐爛變白,露出一縷縷修長而潔白的纖維。便 取以造紙,經過反復試驗,終于成功。這就是后來的宣紙。徽墨 中國已有4700年的制墨歷史,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猶如名將之有 良馬也?!敝袊糯娜藰O其愛墨,而徽墨生產始于唐代末朝。唐末,由于戰(zhàn)亂,著名墨工奚超、奚廷硅一家由河北易水來到皖南山 區(qū)。他們見黃山多松,新安江水清倒,是制墨的好地方,便定居歙州。重 操墨業(yè)。他們以皖南古松為原料。又改進了搗松、和膠等技術,終于制成 “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經久不退,香味濃郁”的佳墨。南唐后主李煜,聞之十分賞識,并賜給“國姓”獎勵。于是李延硅成了古今制墨家的宗師。到了宋代,形成了“徽人家戶習”以及“新安人例工制墨”的盛況。這一時期,黟縣的張遇創(chuàng)制了油煙墨,以制“供御墨”聞名于世。黃山的 沈硅以古松煙雜用脂,漆渣燒之。得煙極黑,為漆煙。歙縣的潘谷、新安 的吳滋所造之墨,也風靡一時。歙州更名徽州后,李墨及其他各家所制的墨,都統(tǒng)一稱為,“徽墨”了?,F(xiàn)在。屯溪、歙縣、績溪的幾家徽墨廠不僅大量生產書畫用墨,還恢 復生產了一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產品。如“蒼天珍品”、“廷硅遺法”、“瀟湘 八景”、“八寶奇珍”、“十二生肖”、“寶劍”、“月精”、“金龜”、“玉蟬墨”、“十八羅漢墨”等,都是實用價值和欣賞價值兼并的成套 集錦墨。歙硯 硯為文房四寶之一,國內品種較多,其中廣東的端硯,安徽的歙硯、甘肅的洮硯、山西的澄泥硯。號稱四大名硯。而端硯、歙硯又名列榜首。歙硯生產始于唐開元年間,其發(fā)現(xiàn)實為巧合。據傳獵人葉氏追逐野獸 至龍尾山,見那兒的石頭瑩潔可愛,壘石如城,便帶了幾塊出來,琢磨成 硯。數(shù)世之后。他的后人將硯贈與徽州令,州令十分喜愛,找人去開采,于是便傳揚開來。至南唐元宋時。因圣上著意翰墨,歙守獻硯,皇上大喜,提拔他為硯務官。專理制硯事宜,使歙硯生產得到了很大發(fā)展。歙硯由 于李后主的賞識,而名揚天下,名聲甚至大過了端硯。歙硯石質堅韌,濕潤瑩潔,紋理縝密。歙硯在雕刻上。具有徽派石雕 風格。其圖案。多取黃山勝境,新安風光,小橋流水或神話傳說,名人逸 事等,歷來被文人墨客視為珍寶。當今的硯雕,更是名師輩出,絕技驚人,它繼承傳統(tǒng),卻也刻意創(chuàng)新。之前在安徽擔任省領導、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萬里同志1980年訪問日本 時。贈給日本天皇一方歙硯。硯上一條玉帶繞金星,被譽為罕見珍品。P34-36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