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作者:` 頁數(shù):440
前言
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夏陽(今陜西韓城南芝川鎮(zhèn))人,公元前145年司馬遷生于龍門。父親司馬談任太史令。司馬談一直想效法孔子寫作《春秋》的精神,寫一部體系完整的史書,可惜他只作了一些準備的工作,便病逝于洛陽。司馬遷身為太史公,有完成記載上代歷史的任務。他在《太史公自序》中指出身為太史的職責時說:“且余嘗掌其官,廢明圣盛德不載,滅功臣世家賢大夫之不述,隳先人所言,罪莫大焉?!币虼?,司馬遷一心秉承先人世傳及“述往事以思來者”的責任感,決意撰述《史記》。《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五十多萬字,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本紀為《史記》全書的總綱,起提綱挈領的作用。以編年為體,記載歷代帝王的世系,年代久遠的以朝代為主,年代稍近的以帝王或實際當權者為主。世家以編年為體,記述王侯封國、開國功臣和有特殊地位、特殊影響的人物。其事或許并非牽涉全國,但于某一封國或社會生活的某一方面有巨大影響,多數(shù)可視為國別史。列傳對本紀起了充實和具體化的作用,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人物傳記,有一人一傳的專傳,有兩人或數(shù)人的合傳,所記人物范圍極廣,涉及社會各個階層。另一類是對外國或國內少數(shù)民族的記載,涉及中外關系史和國內民族關系史?!妒酚洝纷畛鯖]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傳”,也省稱“太史公”?!笆酚洝北臼枪糯窌ǚQ。從三國時期開始,“史記”由史書的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史記》與后來的《漢書》(班固)、《后漢書》(范曄)、《三國志》(陳壽)合稱“前四史”。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并稱“史學雙璧”?!妒酚洝烽_創(chuàng)的紀傳體體例在史學體例上是影響極為深遠的創(chuàng)舉。從此以后,從班固的《漢書》到民國初期的《清史稿》,近兩千年間歷代所修正史,盡管在個別名目上有某些增改,但最重要的紀、傳,都絕無例外地沿襲《史記》體例,而成為傳統(tǒng)?!妒酚洝纷鳛椤岸氖贰敝祝谥袊膶W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妒酚浌适麓笕肪x《史記》中膾炙人口、千古傳誦的故事數(shù)百篇,以雅俗共賞、深入淺出的形式,展現(xiàn)了這部鴻篇巨制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為了讓更多的人更直觀地了解歷史,本書根據(jù)故事內容配有數(shù)百幅精美繡像,與文字內容互為補充與詮釋,使讀者仿佛置身于一座真實立體的歷史博物館,獲得更多的視覺感受和想象空間。研讀《史記》,除了可以豐富自己的史學知識,更主要的是可以以史為鏡,探尋社會發(fā)展與國家興亡的規(guī)律、經(jīng)驗和教訓,尋找人生道路上的坐標。
內容概要
司馬遷的紀傳體史學巨著《史記》被稱為“二十四史第一書”,它記載了上起軒轅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3000多年的歷史變遷,規(guī)模宏大,是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名著。《史記故事大全集》輯錄了《史記》中千古傳誦的篇章,以近500個深入淺出的故事,盡展原書的風華。書中以原書中最重要、也最具故事性和可讀性的本紀、世家、列傳為基礎,基本按時間脈絡編纂,將3000多年的歷史事件和風云人物全面體現(xiàn)。書中故事詳實,具趣味性及啟發(fā)性。為了幫助讀者的理解,書中還設有相關歷史時期的知識拓展。同時還選配了精美的故事插圖、戰(zhàn)爭地理示意圖、人物畫像等400多張圖片,使這本歷史讀本更加真實、直觀而全面。
書籍目錄
本紀
五帝本紀第一
黃帝
堯舜禪讓
夏本紀第二
大禹治水
少康中興
夏朝的滅亡
殷本紀第三
陪嫁小奴做宰相
盤庚遷都
文王拘羑里
比干剖心
周本紀第四
武王伐紂
周公盛德
平民逐厲王
烽火戲諸侯
秦本紀第五
百里奚的故事
穆公稱霸
秦始皇本紀第六
嬴政統(tǒng)天下
焚書坑儒
秦始皇求長生
沙丘之謀
指鹿為馬
項羽本紀第七
楚霸王項羽
鴻門宴
楚漢垓下之戰(zhàn)
高祖本紀第八
斬蛇起義
論得天下
病床問相
呂太后本紀第九
廢立太子之爭
呂后分封諸呂
諸呂作亂
孝文本紀第十
劉恒能持重
仁德孝文帝
孝景本紀第十一
七國之亂
孝武本紀第十二
少君與少翁
欒大顯貴
世家
吳太伯世家第一
魚腹藏尖刀
雞父之戰(zhàn)
柏舉之戰(zhàn)
齊太公世家第二
姜太公釣魚
齊桓公尊王攘夷
齊桓公可悲的結局
冤殺齊簡公
魯周公世家第三
魯慶父之難
三桓亂魯
燕召公世家第四
燕王噲即位
昭王興燕
管蔡世家第五
管叔鮮和蔡叔度
陳杞世家第六
征舒雪恥
衛(wèi)康叔世家第七
大義滅親的石碏
惠公與懿公
衛(wèi)靈公選立太子
宋微子世家第八
微子的逃亡
箕子的宏論
“仁義”的宋襄公
名臣華元
晉世家第九
借道滅虢國
重耳流亡
晉楚城濮之戰(zhàn)
屠夫救趙盾
晉楚鄢陵之戰(zhàn)
楚世家第十
莊王納諫
昭睢諫楚善齊韓
費無忌亂楚
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
臥薪嘗膽
陶朱公的故事
鄭世家第十二
掘地見母
變亂迭起
朝秦暮楚
子產主鄭
趙世家第十三
趙氏孤兒
趙簡子當權
三家分晉
胡服騎射
主父之死
觸龍說趙太后
趙孝成王貪利招禍
魏世家第十四
魏文侯用賢
夾縫求生
安釐王治魏
韓世家第十五
弱韓伐謀伐交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田氏代齊
鐵腕齊威王
說客蘇代
孔子世家第十七
名顯諸侯
孔夫子用事
喪家之犬
盤桓陳衛(wèi)
厄于陳蔡
孔子歸魯
陳涉世家第十八
陳勝吳廣起義
陳涉一怒斬故舊
外戚世家第十九
當生天子
竇太后姐弟重逢
栗姬失寵
漢武帝認姊
歌姬皇后
荊燕世家第二十一
瑯琊王劉澤
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為劉氏左袒
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
忠臣蕭何
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
蕭規(guī)曹隨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張良圯橋進履
遠見與卓識
運籌帷幄
議封功,勸定都
智保太子
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陳平智去楚亞父
獨任丞相
將相聯(lián)手
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絳侯周勃
周亞夫治軍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梁孝王受寵
爭奪罍樽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荒淫無恥的王室
三王世家第三十
武帝封三王
列傳
伯夷列傳第一
伯夷叔齊兩義士
管晏列傳第二
名相管仲
晏子舉賢
二桃殺三士
晏子使楚
老子韓非列傳第三
無為圣人老子
韓非發(fā)憤著書
司馬穰苴列傳第四
鐵面無私
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孫武練兵
圍魏救趙
田忌賽馬
孫臏被害
孫臏減灶殺龐涓
伍子胥列傳第六
伍奢遭諂被殺
伍子胥鞭尸雪恥
太宰讒間伍子胥
仲尼弟子列傳第七
巧言退敵
商君列傳第八
商鞅南門立木
商鞅變法
蘇秦列傳第九
蘇秦用事
說趙王合縱
游說韓魏
蘇秦相六國
榮歸故里
蘇秦之死
名士蘇代
張儀列傳第十
蘇秦激張儀
司馬錯論伐蜀
說魏王連橫
張儀欺楚
脫身有術
勸韓說齊
連橫趙燕
張儀之死
辯士陳軫
樗里子甘茂列傳第十一
戰(zhàn)功卓著的樗里子
鉤心斗角
施計穩(wěn)地位
少年甘羅說趙王
穰侯列傳第十二
當機立斷
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
白起因功而受戮
長平之戰(zhàn)
王翦用兵
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
孟子以義說惠王
荀子的故事
孟嘗君列傳第十五
雞鳴狗盜
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
賢德的平原君
毛遂自薦
虞卿智析媾和計
魏公子列傳第十七
信陵君竊符救趙
春申君列傳第十八
黃歇封相
聰明誤
范雎蔡澤列傳第十九
范雎相秦
蔡澤奪相位
樂毅列傳第二十
伐齊為燕趙
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
完璧歸趙
負荊請罪
紙上談兵
李牧的故事
秦趙閼與之戰(zhàn)
田單列傳第二十二
田單火牛陣破敵
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
高尚廉潔的魯仲連
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
愛國詩人屈原
賈誼的故事
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
奇貨可居
刺客列傳第二十六
專諸刺吳王
豫讓報智伯
聶政為知己者死
荊軻刺秦王
姐弟俠客
李斯列傳第二十七
李斯上諫議逐客
合謀改遺詔
李斯之死
蒙恬列傳第二十八
蒙恬筑長城
張耳陳馀列傳第二十九
張耳陳馀親如父子
蒯通說縣令
武臣稱王
爭權奪利成仇人
貫高守信
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
彭越受冤
魏豹
黥布列傳第三十一
背楚投漢
禍起蕭墻
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
胯下受辱
蕭何月下追韓信
韓信背水布陣
韓信逼殺陳馀
韓信下燕之戰(zhàn)
楚王就擒
韓信之死
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
燕王盧綰
陳豨心懷不軌
田儋列傳第三十四
壯士殉海島
樊噲酈商夏侯嬰灌嬰列傳第三十五
勇者樊噲
攻城技邑猛酈商
數(shù)朝太仆夏侯嬰
所向無敵的灌嬰
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
丞相張蒼
剛正的周昌
廉正的申屠嘉
酈食其陸賈列傳第三十七
“狂生”酈食其
善辯的陸賈
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
劉敬議定都
籌策備匈奴
叔孫通制禮儀
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
袁盎的故事
將軍幸教
悔失晁錯
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
秉公執(zhí)法
馮唐舉賢才
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
萬石君家風嚴謹
田叔列傳第四十四
田叔助魯王
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
神醫(yī)扁鵲
太倉公答疑難病癥
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
劉濞謀反
魏其侯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
不相魏其侯
武安侯謀相
外家之爭
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
御史大夫韓安國
聶翁壹功敗垂成
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
飛將軍李廣
李陵敗降
蘇武牧羊
衛(wèi)將軍驃騎將軍列傳第五十一
大將軍衛(wèi)青
冠軍侯霍去病
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
知臣以為忠
生死難求列王鼎
南越列傳第五十三
南越王趙佗
呂嘉叛亂
東越列傳第五十四
東越之亂
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
唐蒙通夜郎
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
相如賦美辭
大才子司馬相如
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
為母報仇
兄弟二人不相容
淮南王劉安謀反
循吏列傳第五十九
孫叔敖和子產
汲鄭列傳第六十
剛直的汲黯
儒林列傳第六十一
儒學的復興
轅固生與董仲舒
酷吏列傳第六十二
蒼鷹郅都
酷吏張湯
王溫舒辦案
大宛列傳第六十三
張騫出使西域
汗血寶馬
游俠列傳第六十四
豪俠郭解
佞幸列傳第六十五
黃頭郎
入比韓嫣
宮廷樂師李延年
滑稽列傳第六十六
淳于髡進諫
西門豹治鄴有術
大乳母
“狂人”東方朔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司馬遷和他的《史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黃帝,是少典族的子孫,姓公孫,名叫軒轅。少典族是生活在黃河流域姬水河畔的一個重要部落。據(jù)說軒轅一生下來,就顯出了非同尋常的一面。他七十天內就會說話,還只有幾歲的時候就懂得了很多道理,而且腦子靈活,口齒伶俐。成人后,軒轅樸實敦厚、機敏神靈的優(yōu)勢更加顯示出來。等到二十歲的時候,他愈發(fā)顯得知識淵博、明辨是非,為眾人所公認。 這個時候,神農氏管轄下的各部落互相侵犯攻戰(zhàn),殘害百姓,但是神農氏沒有能力去懲罰他們。在這種情況下,已成為部落首領的軒轅就經(jīng)常主動出兵,去征伐那些不服從神農氏、殘害四方的人。軒轅的威信很快上升,各部落都自覺地歸附于他,愿意聽從他的指揮。 軒轅非常懂得如何壯大自身實力。他推行有利于生產的政策,還按照季節(jié)和氣候的規(guī)律,種植黍、稷、菽、麥、稻等農作物,使民眾們的生活安定而富足。他安撫四方,苦練兵士,在他的統(tǒng)一協(xié)調下對外作戰(zhàn),征伐那些無法無天的部落。 炎帝是與黃帝同時期的一個重要部落的首領。這個時期,另一名重要部落的首領叫蚩尤,他所率領的部落生活在今河北、山東、河南交界處一帶。據(jù)傳這個蚩尤黑臉紅須碧眼,力氣過人,性情殘暴,號稱有八十一個兄弟,專門攻打弱小部落,還企圖向北方即黃河流域一帶擴張。由于蚩尤部落的實力非常強,還沒有哪一支力量能夠戰(zhàn)勝他。 軒轅經(jīng)過一番思索,決定先解決炎帝的問題,在擁有強大實力之后,再戰(zhàn)蚩尤。 此時的炎帝已經(jīng)遭受了蚩尤的攻擊,被打得節(jié)節(jié)敗退。很明顯,蚩尤戰(zhàn)勝了炎帝之后,下一個目標就是軒轅。軒轅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在阪泉(今河北省琢鹿縣東南)的郊野,軒轅率眾部落兵士首先向炎帝的軍隊發(fā)起了進攻。經(jīng)過幾番戰(zhàn)斗,炎帝的軍隊終于被戰(zhàn)敗。炎帝心里早已明白軒轅真正的用意,也就順應大局,歸順了軒轅。就這樣,炎帝與軒轅黃帝的兩支力量合并在了一起,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的說法由此而來。 兩股合力形成之后,軒轅終于向蚩尤發(fā)動進攻。在進攻之前,軒轅首先規(guī)勸蚩尤,希望他能歸降,但蚩尤根本不聽從軒轅的勸降,反而進攻軒轅的軍隊。于是,在四方部落的支持下,軒轅決定征調最精銳的軍隊,在琢鹿與蚩尤進行決定性的一戰(zhàn)。這一戰(zhàn),歷史上稱之為“琢鹿之戰(zhàn)”。 軒轅的這一方,除了他自己的軍隊,還有原先炎帝的軍隊,各部落的軍隊也參加了。而蚩尤動用了他的八十一個兄弟,以及各自手下的強兵。蚩尤的軍隊雖然善戰(zhàn),但軒轅排開九宮之陣,蚩尤很快敗下陣來。最后,軒轅殺死了蚩尤。 從此,四方部落都尊崇軒轅做“天子”,代替了神農氏。軒轅從此號稱“黃帝”,統(tǒng)一了整個中原地區(qū)。 黃帝統(tǒng)一中原后,積極擴大自己的版圖。往東,他抵達了海濱,登上過丸山和泰山;往西,到達了位于今甘肅省境內的崆峒山和雞頭山;往南,他到過長江邊上,登上了位于今湖南省境內的熊山和湘山;往北,他進入過北方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荒蠻之地。他還在釜山(今河北省琢鹿縣境內)接受了各部落首領的朝拜,從此徹底樹立了領導整個華夏之地的威信。 黃帝還委任一大批甘愿為民造福的官員,甚至還要求民眾們對江湖山林的出產物都要按照時令收采,一切都要遵循天地四時等自然規(guī)律,使“天不異災,土無別害,水少波浪,山出珍寶”。 黃帝的這些努力,不僅初步形成了中華民族的版圖,還有效地促進了生產。 黃帝居住在一座名叫“軒轅之丘”的小山旁,娶了西陵部落的女子為妻,她就是嫘祖。黃帝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后來建立姓氏的有十四人。黃帝與嫘祖所生的兩個兒子叫青陽和昌意,他們的后代都分別掌控過整個華夏大地。黃帝逝世之后,安葬在橋山(今陜西省黃陵縣境內)。他的孫子,昌意的兒子高陽繼位,即帝顓頊。 傳說在華夏大地上,最早稱霸四方的是“三皇五帝”。這“三皇”往往指的是伏羲氏、神農氏和黃帝,而“五帝”則是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由此可見,黃帝不僅名列“三皇”,又位于“五帝”之首,他在中華民族早期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可以說,正是從以黃帝為代表的“三皇五帝”開始,華夏文明才真正拉開序幕。
編輯推薦
《史記故事大全集》編輯推薦:輯錄《史記》中千古傳誦的篇章,以近500個深入淺出的故事,盡展原書的風華。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