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4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作者:滕敘兗 頁數(shù):515
前言
2007年夏,我在北京辦事,適逢哈軍工北京校友會召開一小型校友聚會,就去參加了。當時北京電視臺計劃拍攝一部關于哈軍工歷史的專題電視片,所以,會議組織者特地邀請電視臺導演參加會議并安排在會上發(fā)言。那導演講了半截,冒出這么一句話:“按我的理解,哈軍工就是為中央高干子弟量身定做的一所貴族子弟學?!彼麆傉f到這里,坐在第一排的劉居英老院長打斷了他的話:“對不起,我要打斷你一下,你剛才說什么?貴族子弟學校?還是量身定做的……”老院長說著說著來了氣,轉過身喊我:“滕敘兗來了沒有?”坐在最后的我趕緊站起來答道:“院長,我在這里!”“你上來,給這位導演同志講講哈軍工的歷史!”會場一片嘩然,氣氛也變得緊張起來。我只好走到前面,為那位滿臉緋紅、尷尬不堪的導演先生解圍。其實,稱哈軍工為“貴族子弟學?!苯^非這位導演先生的獨創(chuàng)。在中國的社會傳聞和坊間流言中,把哈軍工稱為“將門相國之后云集”、“紅色后代最佳選擇”的“貴族子弟學?!?,已經綿延不絕幾十年了,這是為什么?一方面,迄今為止,在全國著名高校里,若論高干子女的數(shù)量之多和他們家長的干部級別之高,哈軍工肯定名列前茅,這是客觀的歷史事實。哈軍工是一所高度機密的國防科技學府,人們本來就對神秘的哈軍工充滿了好奇心,而高干子弟的名人家庭背景又是人們感興趣的話題。另一方面,若于年來,個別媒體或互聯(lián)網上的炒作傳播,添油加醋,編造演繹,以訛傳訛,使得哈軍工歷史上的干部子女問題更加撲朔迷離,真假難辨。然而,社會傳聞和坊間流言并非歷史的真實。作為哈軍工史學研究者,我有必要對哈軍工的干部子女學員問題做個專題論述。
內容概要
本書以鮮為人知的豐富史料,再現(xiàn)了新中國開國元勛(包括著名革命烈士)充滿曲折與磨難的革命生涯。作者用生動細膩的筆墨描寫了24個家庭的家風家教和父子兩代人的至愛親情,折射出林伯渠、謝覺哉、劉伯承、羅榮桓、陳毅、鄧子恢、粟裕、羅瑞卿、張云逸、張愛萍、宋任窮、滕代遠、左權、羅炳輝等老一代革命家的高風亮節(jié),首次向世人披露了他們的子女在父輩的嚴格教育下,恪守庭訓,繼承和發(fā)揚我黨我軍的光榮革命傳統(tǒng),為祖國和人民無私奉獻、艱苦奮斗、百折不撓、業(yè)績斐然的非凡人生。全書展現(xiàn)出的是幾代中國共產黨人走過的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百年大歷史。
作者簡介
滕敘兗,高級工程師,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1943年12月出生于大連市。
1963年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為哈軍工第十一期電子工程系學員,1965年入黨,1968年畢業(yè)。在解放軍三十九軍黑龍江省鶴立軍直農場勞動鍛煉后,先后在中國科學院長春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20年。其間被國家科委和中國科學院派往泰國、美國和意大利等國家做訪問學者。曾獲多項科研成果獎,在國內外發(fā)表過數(shù)十篇學術論文。1989年在深圳科技工業(yè)園和中國深圳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等單位從事高新科技項目開發(fā)和產業(yè)化以及企業(yè)管理工作。2003年退休后從事中國近現(xiàn)代史研究。
主要文史著作:《哈軍工傳》(獲中宣部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風雨彭門——彭德懷家風家事》、《陳賡大將與哈軍工》、《劉居英畫傳》(合著)等。
書籍目錄
哈軍工歷史上的干部子女學員(代序)永不凋謝的五月花——記張瑪婭 張瑪婭:哈軍工女教員,出生于蘇聯(lián),沈澤民烈士(文學家茅盾胞弟)和張琴秋之女。張琴秋是著名紅軍女將領,紡織工業(yè)部副部長,“文革”中被害。張瑪婭也因為反對“四人幫”,于年被迫害致死。傳奇家族的普通一兵——記趙一瑋 趙一瑋:哈軍工第一期女學員,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教授。她是俄國“十月革命”時期中國團團長任輔臣烈士的孫女,養(yǎng)父為中共著名情報戰(zhàn)線功臣、哈軍工炮兵工程系主任趙唯剛大校。步履穩(wěn)健,志堅如鋼——記徐志堅 徐志堅:哈軍工第三期學員,國務院副秘書長、國務院參事室主任。父親徐風笑為大革命時代的中共縣委書記,建國后任武漢市政協(xié)副主席,母親邵崇真也是大革命時代的中共黨員。在我國首次核武器試驗中立功——記羅箭 羅箭:哈軍工第六期學員,羅瑞卿大將長子,參加過我國首次核武器試驗并立功受獎?!拔母铩敝惺芨赣H冤案株連,改革開放后任國防科工委后勤部副政委,少將。情系太行山——記劉太行 劉太行:哈軍工第七期學員,劉伯承元帥和老紅軍汪榮華的長子。長期在空軍從事國防科技領導工作,空軍指揮學院副院長,少將。退休后擔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無愧于父母的英名——記宋勤 宋勤:哈軍工第七期女學員,宋任窮上將和老紅軍鐘月林的長女;長期在國防科研單位從事技術工作,改革開放后任大型國企領導干部,退休后任中國老區(qū)建設促進會副會長。父親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記羅東進 羅東進:哈軍工第八期學員,羅榮桓元帥和老紅軍林月琴之子。長期在第二炮兵擔任領導工作,第二炮兵副政委,中將,退休后擔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女兒心中的豐碑——記左太北 左太北:哈軍工第八期女學員,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烈士和老八路劉志蘭之女,彭德懷元帥的干女兒。長期在國防科研單位從事技術工作,改革開放后任航空航天部技術領導干部。飄逸而充實的人生——記謝飄 謝飄:哈軍工第八期學員,中共元老謝覺哉和老紅軍王定國之子;“文革”中被迫從空軍轉業(yè)到工廠當工人。改革開放后長期在中國外經貿系統(tǒng)和意大利國民勞動銀行工作。一生都謹記父教——記林用三 林用三:哈軍工第九期學員,中共元老林伯渠之子。“文革”中在天津某工廠做工程師,改革開放后從政,曾任內蒙古自治區(qū)副主席、國家勞動保障部副部長等職,退休后擔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詩情父子——記陳丹淮 陳丹淮:哈軍工第九期學員,陳毅元帥和新四軍老戰(zhàn)士張茜之子。畢業(yè)后一直在部隊從事國防科技和管理工作,任總裝備部科技委副主任,少將。退休后擔任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败娛赂缸印钡膱髧閼选浰谌稚∷谌稚汗姽さ诰牌趯W員,粟裕大將和新四軍老戰(zhàn)士楚青之子。畢業(yè)后一直在野戰(zhàn)部隊任職,北京軍區(qū)副司令員,中將。退休后擔任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委員和全軍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度盡劫波現(xiàn)英才——記劉小林 劉小林:哈軍工第九期女學員,江蘇省委書記劉順元和新四軍老戰(zhàn)士鮑有蓀之女?!拔母铩敝猩钍芷群Α8母镩_放后,進入國家機關從事外經貿立法工作,中國著名律師,留德法學博士。我軍信息化建設的拓荒?!洀埾琛埾瑁汗姽さ诰牌趯W員,張愛萍上將和新四軍老戰(zhàn)士李又蘭之子?!拔母铩敝猩钍芷群?。他從工廠普通技術員干起,成長為我軍信息化建設的杰出專家。第二炮兵副司令員,中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領軍者歷盡劫難,不改赤子之心中國武警部隊的女將軍盤點秋實色彩豐感受父親的高風亮節(jié)一位教育心理學家大海的女兒好男兒要自己闖天下一輩子為人民服務搏擊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后記附錄
章節(jié)摘錄
插圖:1975年5月11日,奶奶去世了。年高91歲的老人家閱盡人間滄桑,飽受亂世風霜,堅強地、默默地活在世間,前一年她不幸摔斷了腿,重病不起,逆境中的任家競無力把老人家送進醫(yī)院救治,趙一瑋的四弟任公偉憑著當年在內蒙古草原當知青的血性和闖勁,闖到中南海上訪投書,反映意見,終于引起國務院和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的重視。在當今中國,有幾多人曾受到偉大列寧的接見?這樣的國寶級老奶奶不能住院,豈非紅色中國的天大丑聞?有關方面一陣忙碌,這才讓奶奶住進了北京工農兵醫(yī)院(同仁醫(yī)院),長期隱名埋姓、安于清貧的老人家第一次享受到國家高干的特護醫(yī)療待遇,幾個月后,老人終告不治,撒手人寰。奶奶逝世的悲傷還沒有從心里消散,趙一瑋又為父親趙唯剛患病添上新愁。多年的政治斗爭,無情打擊,飽嘗精神刺激,長期因為名居另冊,報國無門而苦悶壓抑,趙唯剛的大腦逐漸出了問題,他患上老年抑郁癥,性格扭曲,變得多疑而偏執(zhí),家里的樓下住進一戶化工部的干部,老爺子說:“他們每天放電磁波來干擾我,傷害我?!彼麣夂吆叩赜檬终惹玫匕?,硬是敲出一個洞來;門房住著一個廚師,老爺子說:“那人是化工部派來監(jiān)視我的眼線,你們說話要小心……”與任琳琳相依為命幾十年的老保姆張同志也莫名其妙地挨了老爺子的罵。奇怪的是,喜怒無常的趙唯剛把自己全部的愛都集中在趙一瑋的獨生女柴煉的身上,外孫女成了他的掌上珠、心頭肉,他天天背著小孫女去公園里鍛煉身體,他溺愛嬌慣著孩子,不允許任何人管教,父母也不行。于是,家里的新矛盾就不可避免了。1976年新年,因為趙一瑋給女兒買了一盤花炮,這等于奪了老爺子的專愛,趙唯剛勃然大怒,硬是把趙一瑋趕出干面胡同的家門。面對心理有問題而不可理喻的父親,趙一瑋滿肚子的委屈,跟誰傾訴去?1月9日她借來一輛平板車,把自己的行李和書籍等物拉走,走出胡同口,聽到大街上傳來陣陣哀樂聲,原來是敬愛的周總理與世長辭了。趙一瑋站下來,茫然地望著灰蒙蒙的天空,由多難的國家想到多難的家庭,再想到自己無家可歸的凄苦命運,她禁不住淚如泉涌。到哪里棲身呢?奶奶去世后留下頂銀胡同的兩間半房,四弟住在那里,只好到那里擠一間住了。
后記
這是一部專門研究哈軍工的高級干部子女(包含著名烈士子女)學員人生的傳記文學作品,由24位人物的小傳結集成一本書。從2005年冬采訪羅東進學長開始,到2009年春采訪羅新安同學結束,在四年當中,筆者一邊忙著出版新書和再版舊作,一邊斷斷續(xù)續(xù)地采訪了22名哈軍工學子。張瑪婭老師已逝,我采訪過她的弟弟陳祖濤老人;陳丹淮學長婉拒采訪,令我遺憾,而這部傳記又萬不能缺少陳毅元帥那首《示丹淮》詩,所以只能以陳丹淮學長本人的回憶文章和相關歷史資料作為寫作依據(jù)了。書名為什么叫“開國元勛子女”?“開國元勛”是對中國共產黨老一輩革命元老的一種籠統(tǒng)而通俗的尊稱,并非說書中24位人物的父輩都符合開國元勛的量級,因為有的父輩在新中國成立前就犧牲了。但是,這24位人物的父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是中共建黨初期到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以前(即1937年以前)這一歷史時期參加革命的紅軍干部,也就是說,是最早“打天下”的老資格的革命家。為什么只寫這24位人物?應該說,哈軍工學子中人才濟濟,賢者如云,就以干部子女這個特殊的群體來說,幾十年后回望他們的一生,絕大多數(shù)人是品學兼優(yōu)、事業(yè)有成者,其中有很多杰出人物應該寫,例如,北航著名教授楊為民,工程院院士徐玉如等。然而,一受時間的限制,我不能老是采訪下去而不成書啊;二受本書篇幅的限制,人物太多,書就太厚了,會影響到書的定價;三又不好寫現(xiàn)在仍在職的,例如俞正聲、白克明等人。所以筆者就只好先選這24位人物作為哈軍工干部子女學員的典型代表。我選擇立傳人物的基本標準是:不看父輩地位高低,只看本人表現(xiàn)如何??诒缓玫娜?,其父輩官兒再大,我也不會招惹。事實證明,這24位人物在數(shù)十年的生涯中傳承家風,謹守家教,清白做人,認真做事,在種種磨難中自強不息,踏踏實實地為國家為民族貢獻出自己的才智,他們的操守和業(yè)績經受了歷史的考驗并得到社會的肯定。其中,張瑪婭老師為了真理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而命運多舛、飽受苦難的林曉霖則是另一個特例。
編輯推薦
《開國元勛的子女們:哈軍工高干子女傳記》:道外界未知之情 補正史不足之實他們都出生在戰(zhàn)爭年代,父輩的嚴格教育為他們定好人生底色。艱苦動蕩的童年,朝氣蓬勃的青年,建功立業(yè)的中年,老有所為的晚年,他們歷盡坎坷、堅忍勤奮的非凡人生,折射出共和國60年輝煌與磨難并存的大歷史。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