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作者:林奕華 頁數(shù):305
Tag標簽:無
前言
邁克讀了我寫的舒淇,說:“閣下干脆以后靠寫明星文章維生好了。” 這么動聽的恭維,實在愧不敢當。問題是,九十年代開到茶蔗,哪來這許多值得寫的明星?不同采茶,也有別于摘葡萄,一年一度,總有甜的熟的,夾住酸的澀的一同誕生。要在本地伸手摘星,恐怕舉高的一條胳臂,只會是徒勞的,鮮會得到滿意答復的發(fā)問?! ≈荒芄肿约捍钌狭宋舶啻?。 第一篇明星稿寫甘國亮.也就是那篇日后不忘替自己吹噓的青春殘酷記錄:執(zhí)筆的時候只有十四歲,身穿玫瑰崗校服。寫完溫拿寫汪明荃。七字尾的香港.電影的銀幕不及無線翡翠臺的熒幕大.盡管也得到機會寫當時得令的王杏秀.到底只是電視明星——也只有電視明星了?! ∧睦锼飘斈耆胧牢瓷畹奈魑?、亦舒,與何莉莉、方盈、泰萍做拜把的朋友,一一寫入少女的日記簿,我們在書報攤拋下幾塊銅板便任意翻閱偷窺?! ⌒r候最餓南國電影與香港影畫,下了校車,直奔茶樓面前的報攤:“特大號出了沒有?”一日問得不果,第二日再回去,第三日還是白問,老覺得上帝和我作對,是為了從未誠心地念天主經?! ∑鋵嵰仓皇秦澞切┝A>扌堑膱D片。學會對文字愛不釋手.已是邵氏式微之后。
內容概要
“等待香港”擷取了林奕華近二十年來在香港、倫敦以及其他各地寫下的關于香港的長短文字,書名取材自貝克特的經典荒誕劇《等待戈多》,仿佛心中有個等的對象,而我們可以做的就只是被動地等待。香港是個同樣荒謬的地方,香港以什么方式存在?還可以什么方式存在? 《香港制造》是“等待香港”系列的第二部,被稱作“東方荷里活”的這座娛樂大都會,在林奕華眼中已是明日黃花般的末路窮途。仿佛永遠熱鬧的港產片,其實不過“看上去很美”;信手拈來的一串串偶像、巨星,卻發(fā)覺是“以前的月亮”:香港還能等到下一個張國榮?誰能接張曼玉、劉嘉玲的班?倪亦舒,黃碧云,香港的故事到底怎么寫?香港,真的失掉“創(chuàng)意”力了嗎? 等待香港:永遠的香港人 等待香港:香港制造 等待香港:我與無線的恩恩怨怨
作者簡介
林奕華,橫跨劇場、舞蹈、電影、教育等不同領域的香港多棲創(chuàng)作人、批評家。
中學時在香港麗的電視與無線電視任編劇。
畢業(yè)后與友人共同組建前衛(wèi)劇團“進念•二十面體”。
一九八九至一九九五年旅居倫敦期間,白組“非常林奕華”舞蹈劇場。
一九九五年回港后致力推動舞臺劇創(chuàng)作,編導作品超過四十部,
并與不同媒體、不同城市的藝術家及團體合作。
一九九九年獲香港藝術家年獎。
近期舞臺代表作有《張愛玲,請留言》、《十八相送 十八個與愛人分手的故事》、《半生緣》、《包法利夫人們》、《水滸傳》及《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等,除香港外,表演足跡踏遍倫敦、布魯塞爾、巴黎、新加坡、澳門、臺北、北京、上海、南京、杭州、西安、重慶等各大城市。一九九四年憑電影《紅玫瑰與白玫瑰》獲臺灣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出任香港影展、柏林影展等多個海內外電影節(jié)評審委員。
在數(shù)個香港電視與電臺節(jié)目中擔當主持或評論人。自一九九七年起至今擔任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香港浸會大學人文素質教育、香港演藝學院人文學科講師。
其批評文章散見《新京報》、《南方都市報》、《外灘畫報》、《上海一周》、《明日風尚》、《號外》等各地報章雜志。
書籍目錄
代序 星空無奇遇Ⅰ 看上去很美 唯有業(yè)隨身 忘了我是誰 小男人天堂 小聰明天下 英雄反英雄 歷史交白卷 明星大過天 女人不是人 女人不可愛 香港大佬多 看上去很美 黃磚路 港產片 邵氏電影重來 ——老調重彈的男性想象 我看邵氏 永懷嘉禾Ⅱ 似是故人來 張看、看張 哥哥的星途 如果 和哥哥在柏林的日子 下一個張國榮幾時出現(xiàn)? 誰愛梅艷芳 蝴蝶精·掃把精·camp精 被囚禁的精神領袖 記憶關海山 甘草白文彪 我們的沈殿霞Ⅲ 以前的月亮 以前的月亮 百變李香琴 香港有個何莉莉 李琳琳:更早的張曼玉 黃淑儀:最早的Gigi 晴天霹靂 奇女子狄娜 李司棋:亦正亦邪的頭號花旦 芳芳的旋律 芳芳的幽默感 芳芳的聯(lián)想 “野蠻”阿姐 當汪明荃變身婆 姜大衛(wèi) 狄龍 性感石修 譚家明二三事 鐘記夢露 發(fā)哥老矣,尚可戀愛否? 修煉郭富城 Who’safraid of鄭裕玲 沒有秘密的劉嘉玲 瑪姬的故事 瑪姬詞典 ——關于游歷、飄流與發(fā)現(xiàn)新大陸 林憶蓮外傳 忽而今夏Ⅳ 終極范特西 香港明星哪里來? 為什么香港需要明星? 因為甜所以淡 膠紙 是劉嘉玲,還是張曼玉? ——誰是香港最后的女明星 香港女藝人的昨天與今天 娛樂十年Ⅴ 如果·創(chuàng)意 給羅太寫信 藝術教育inHongKong 邁克效應 妖男祭:羅文之死的啟示 明星另一面 放潮流飛機! 吳靄儀 問候亦舒 黃碧云附錄 張先生,你知道嗎?
章節(jié)摘錄
曾幾何時,香港電影是以缺乏歷史意識聞名。舉個例子,我們的武俠片在胡金銓拍出《龍門客?!分笆侨珶o時代背景可言的,是因為曹太監(jiān)在片中的形象一鳴驚人,港產武俠片的題材才從民間俠義提升至大是大非。一部部拍下來使明朝東廠成了中國人的蓋世太保,宋朝抵御元人也是“宦官為患”以外的另一選擇?! ∑罹跉v史考究的一位華人導演卻從不碰武俠片——《楊貴妃》、《武則天》讓唐朝的華麗重現(xiàn)人前,《王昭君》讓漢朝后宮的低回顧影重拾顏色,還有《西施》、《緹縈》和后來的《傾國傾城》——李翰祥的強項碰巧也是他教老板頭痛,又經常被影評人詬病的地方。因為他往往把對歷史的鐘情轉化成對文物的欲望。由建筑、服裝、大小擺設玩意到女體——是的。李大導就是有本領把歷史變成他的投射物,再逼使觀眾戴上戀物的眼鏡來看待歷史。 譬如他對女人小腳的迷戀。所以在他一系列以明、清、民國為背景的電影里,許多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情節(jié)是次要的,最花他心思的其實是如何讓一些被他珍如拱璧的對象在銀幕上發(fā)出光輝。相比于李翰祥的愛物.胡金銓便愛歷史多了。據(jù)說如果不是在心臟病手術中沒有醒來,籌備多年的《華工血淚史》的導演便會是他。胡李在題材的選擇反映出“歷史”在二人眼中的不同意義:于李它是小情趣,于胡它是大哉問?! 〈笤諉柕囊馑迹呛鷷ㄟ^電影探索他感興趣的時代。既有認知,又有求知,激情之外,胡氏的學養(yǎng)更堪敬佩。他以明朝為背景的電影最多。反觀李翰祥后期在邵氏的風月片有民初也有時裝,但若論生動活潑,他以從小在北方耳聞目睹的野史(如《大軍閥》)、傳說(各式各樣的奇譚)為題材的作品,便比他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香港采風的社會怪現(xiàn)象強上許多、太多了。這是否說明一個人的歷史感會反過來影響他的創(chuàng)意?愈是現(xiàn)在式的東西愈是難以掌握,因為一個人的精神可以選擇它對生命中哪段時間更為眷戀而跟肉體分道揚鐮。 也就是說,你若不愿意,沒有人能強逼你在什么時候做個什么人?! ‰娪氨闶亲詈玫臅r間錦囊.想永遠封存流金歲月,你可以只看懷舊的老好電影,是的,歷史既可以在記錄中被傳頌,也可以在模擬中被浪漫化、神話化?! ∑洺1幻雷u為神話的香港,就是少了電影作的傳。九六年由陳可辛導演的《甜蜜蜜》可算是小小異數(shù)。故事圍繞一對從大陸來港男女的十年聚散展開,并借用這個城市的十年興衰見證二人生命的變遷。女主角張曼玉之所以憑該片捧獎無數(shù),除了因為演出恰如其分.更重要是她的角色比起男主角黎明更能反映香港如何頃刻造就成功,又如何在彈指間一切成空。命運對人的殘酷,使不甘受它播弄,但又沒能力反過來掌控它的人不得不給它起個宣泄式的綽號,叫“母狗”。 《甜蜜蜜》拍于回歸前夕,當時整個社會還是處于什么都熱什么都炒的氛圍里,誰會料到電影造就另一個香港神話(它讓張曼玉成為繼六十年代女星林黛之后被封為四屆影后的唯一一人)的同時.原來香港己一步步走近神話的破滅? 之后一切都是歷史。十年的苦果之一.是電影工業(yè)在香港的萎縮,也是電影文化在歷史中的褪色。以往曾被寄望有機會成為東方荷里活,此時此刻只有i部電影可以響應歷史?!杜恕け旧肥巧探缗畯娙嗽跉v遍金融、樓市、非典三劫之后的東山再起。《每當變幻時》是行將三十的賣魚灰姑娘不甘心跟她共同進退的賣魚佬是青蛙不是王子。最具野心的一部叫《老港正傳》,由黃秋生飾演的左派電影院放映員,畢生夢想是到北京天安門前拍照留念,但是壯志未酬,便先經歷與妻兒的生離死別。此片時空橫跨五十年,除了角色們五味雜陳的人生之外,片中還不時加插老好電影的片段為歷史點睛,使人在三部回歸十年獻禮中對它期望最殷——不是指望它故事有多少好看,演員有多少突出,而只是為那句說話平反有望——“香港電影是以缺乏歷史聞名”。經歷十年的痛定思痛,香港的電影人無論如何不能再交白卷了吧?
媒體關注與評論
看著他在生活中風馳電掣,有時不免動了惻隱之心。 不是說細水長流嗎?他想也不想就反駁:“我要大河奔流?!焙薏坏孟灎T兩頭燒?! ∫晃痪庉嬙浛嗫谄判膶懨餍牌瑒袼?,希望他改改“好像全世界都欠了你”的脾氣 他帶著迷惑的忠情訴苦:“我再想想,我沒有錯呀,世界的確欠了我。” 因為說得誠懇,簡直教人不得不為他掬一把同情之淚。 ——邁克
編輯推薦
在譚家明沒法成為王家衛(wèi)的時代過去之后,王家衛(wèi)卻成為了譚家明——當然,王家衛(wèi)承襲的只是譚在形式上的緊張,精神上他比誰都松弛,所以他是把港產片從神經質帶到另一種狀態(tài)里讓觀眾看見自己的第一人:虛無?! ≈苄邱Y的成功,是把大眾對命運的不滿轉(軟)化成了阿Q精神。 在兄弟情義的包裝下,往往是男性對理想自我的放大,同時又是對想犯規(guī)的自己進行抑壓。港產片為中國電影留下的大部分記錄都是,也將是這類戲種的變奏?! 椭剖恰N制度,不斷生產類型電影來迎合市場需要的片廠也是一種制度。如果我們用前者來比喻后者.那么,片廠旗下的明星都是復制品。有一些復制別人,另一些復制自己。 對理想和自由的追求,是具有智慧的人才能承擔的挑戰(zhàn)。香港文化的悲哀之處是,識時務的聰明人比比皆是,一往情深的智者卻少之又少。 看著他在生活中風馳電掣,有時不免動了惻隱之心。不是說細水長流嗎?他想也不想就反駁:“我要大河奔流。”恨不得蠟燭兩頭燒。一位編輯曾經苦口婆心寫明信片勸他,希望他改改“好像全世界都欠了你”的脾氣他帶著迷惑的忠情訴苦:“我再想想,我沒有錯呀,世界的確欠了我?!币驗檎f得誠懇,簡直教人不得不為他掬一把同情之淚。 ——邁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