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麥堅 主編 頁數(shù):349
內容概要
《高考作文應試技法攻略》的根本在于心靈的豐富。但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我們不得不妥協(xié)于功利的現(xiàn)實,妥協(xié)于分數(shù)的制約。作文所占的分數(shù)比例,以及其對成績的“巨額貢獻”,讓我們無法等閑視之。而在出版商看來,應試永遠是作文的熱點,受經濟利益的驅使,重復地拼湊出版,知識復制何時了?當下作文圖書市場如此混亂,真是令人堪憂,不斷持續(xù)的惡性競爭,導致大量粗制濫追之作被推向市場。在這樣的混亂與無序中,我們深感作為知識分子的沉重責任——必須將學生從作文的困境中解救出來,施以科學的講授和指導,才能還以語文一個清潔的精神。柞文在考場蠻橫的規(guī)則下,不再是自由的表達。
作者簡介
麥堅,中小學作文研究專家,原《新作文》首席編輯,“第三代作文”發(fā)起人之一。主持“青年作家訪談錄”,陸續(xù)采訪過蔣峰、步菲煙、水格、笛安、七堇年等作家。有作品發(fā)表在《中華讀書報》《中國圖書商報》《文匯讀書周報》《新京報》《星星》《青年文學》等。策劃、主編圖書“感動作文”系列,“滿分作文新知襄”系列、“第三代作文”系列、“考試閱讀蟲”系列、“解密滿分作文”系列等40余部。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部 傳統(tǒng)篇 第1招 推敲詞語法 第2招 選用句式法 第3招 比喻增色法 第4招 排比鋪陳法 第5招 旁征博引法 第6招 夾敘夾議法 第7招 人物對話法 第8招 一波三折法 第9招 時空交叉法 第10招 承轉起合法 第11招 巧妙對比法 第12招 由事及理法第二部 發(fā)晨篇 第13招 烘托渲染法 第14招 內心獨白法 第15招 哲理滲透法 第16招 意境營造法 第17招 欲揚先抑法 第18招 換位自述法 第19招 托物言志法 第20招 濃墨重彩法 第21招 開門見山法 第22招 卒章顯志法 第23招 小題大做法 第24招 文白交雜法第三部 創(chuàng)新篇 第25招 反彈琵琶法 第26招 幽默詼諧法 第27招 節(jié)目導演法 第28招 童話寓言法 第29招 書信傳情法 第30招 會議記錄法 第31招 論壇跟帖法 第32招 日記連綴法 第33招 情景再現(xiàn)法 第34招 故事新編法 第35招 一線串珠法 第36招 隨心所欲法
章節(jié)摘錄
曾經,想要做一個豪放不羈的文人,行走在羽扇綸巾之間,在落花中獨立,看微雨中飛燕,綠柳如煙中墨筆生香,只求在宋代那華美的錦緞上留下自己韻短而味長的一筆;曾經,也想學易安凄柔幽婉,隨手斟杯青酒,便能盛滿離人的眼淚,書頁間曼曲輕歌,便能道盡萬古癡情。然而,屬于宋詞的季節(jié),那百花熱情綻放的春季,如今卻早已靜靜消逝,取而代之的,是如同秋季般蕭瑟與荒蕪的現(xiàn)代社會,所有美好的事物早巳如落葉般靜靜飄落?! ∪祟愇拿鞯倪M步,數(shù)字時代的到來,那個精致玲瓏的季節(jié),早已農縮咸淡淡的疏影,在墨香古卷中沉淀下去。驄駿馳聘,快不過手中鼠標輕點;綠蠟紅燭,亮不過高樓燈紅酒綠。身前身后,全是忙忙碌碌的上班一族;睜眼閉眼,都是琳瑯滿目的紅綠指數(shù),生活節(jié)奏正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加快?,F(xiàn)代人正在把自己變成流水線上的罐頭,沒有個性,毫無情感,有的只是機械地、快速地朝著盡頭移動。在那本該絲弦弄音、霓裳輕舞的七夕之夜,還會有誰去看那纖云暗渡?素箋成灰,相思成災,在愛恨情仇隨意拋灑的今日,還會有哪家女子,“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是個欲望充斥靈魂的季節(jié),回望鋼筋水泥的叢林,如秋季般陰森。人們的心靈被禁錮,在追名逐利中迷失自我,卻嘆息良辰莢景虛設,世路難行。可是,又有誰肯把浮名換作淺斟低唱?又有誰坦蕩,一蓑煙雨任平生?太多的是非恩怨剪不斷、理還亂,我們日日彷徨不知所終,哪里還能用無與倫比的文字,寫出千回百轉卻明澈依舊的心境? 現(xiàn)代人的空虛、寡陋,就似落葉后的枯樹枝,單調乏味。記得張潮《幽夢影》中有言:“因雪想高士,囚花想美人,囚酒想俠客,固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詩文?!倍F(xiàn)代人卻早巳習慣于“因雪想堵車,因花想開店,因酒想公關,因月想星球大戰(zhàn),因山水想開發(fā)區(qū)批文”。而那造就山水仙氣、世外清音的佳句。那種意在筆先、神佘言外的韻律,也早已零落成泥碾作塵。于暮靄沉沉中遁于無形;那蘭舟 催發(fā)的槳聲,也早巳在千里煙波的楚江里,一篙獨去?! 』仨g,萬千繁華已落盡,只剩一個單調的秋季。(名師指津) 季節(jié),作者想到了宋詞,走進古典的美妙意境中,體味和思考的是現(xiàn)代人的心靈和境遇。現(xiàn)代社會的浮躁喧囂在古典的季節(jié)面前顯得那樣的單調和枯燥,作者的巧妙之處在于借用宋詞中的名句和意境,向我們展示古人細膩沉靜的心靈世界,這和現(xiàn)代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是作者構思和聯(lián)想的巧妙之處。(陳志高) 巧用名句煉語言 在文章中恰當?shù)匾霉旁娫~名句,既可看出作者的語言功底和深厚積累,又可見作者的思想含量、文化底蘊,是使文章有文采、有文化底蘊的重要策略之一。主要做法有以下幾個方面:直接引用原句,對營造的情境進行渲染或對話題、觀點進行印證,化用古詩詞意境,增添文章的內涵。摘用詞語,使文章語句具有意蘊,增添文采。恰當?shù)剡\用古詩詞,可以使我們的作文增添文化底蘊。(陳志高) ?。ㄕ`區(qū)示警) 1 不過分追求形式的華美。語言的表達是在真情實感的基礎上,優(yōu)美的語言必須有充實的內容和真摯的情感,否則就是空洞的形式。有些同學在自己的作文中一味堆砌華麗的辭藻,以為這樣就可以為自己的作文增添光彩,其實,對語言的要求第一位的是用詞準確,表情達意恰如其分,然后才是生動精彩?! ? 不一味趨新,追趕時鼉。語言的表達應當追求新穎,有鮮明的時代特點,但是也應當有度。對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的新的詞語應當加以淘洗,不能不加選擇地進入自己的作文語言之中。特別是一些網絡用語不能在作文中濫用,那樣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 不晦澀難讀,故作高深,有些同學為了追求自己作文的語言富有意蘊,而使自己的語言晦澀難讀。有時故作高深,大搞文字游戲,讓人讀了幾遍依然揣摩不出作文的主旨,殊不知,優(yōu)秀的語言首先是簡潔明確的,應當讓讀者能夠迅速把握你的文意?! ∨R場訓練1 在人生的課題中,離開與靠近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很多人面對問題時,本該離開卻選擇了靠近,本該靠近卻又選擇了離開,如果一個人連分辨離開與靠近的智慧都沒有,那么,所有的人生規(guī)劃也將淪為空談。讀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請以“離開還是靠近”為話題寫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 登山是體育運動中最艱苦、最危險、最難獲得名利的運動。但是,即使一座 座險峰上留下了具具登山者的尸體,依然有很多登山愛好者從四面八方涌上 來,登山其實足一種挑戰(zhàn),挑戰(zhàn)山峰,更挑戰(zhàn)自我。登山足什么?它一定引 起了你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請用一段生動的文字寫出你的理解。力求表達出 深刻的意義?! 〉?招選用句式法《技法解說》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表達效果,有不同的美。寫作時要善 于根據(jù)抒發(fā)感情、體現(xiàn)思想或表達內容的不同需要,恰當選用不同的句 式,以變換節(jié)奏,使語言抑揚有致,波瀾起伏,這樣我們的感情才能淋 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綜合運用多種句式,作文的語言就會大放異彩,形成文章的亮點?! ∪玳L句表意完整,周詳嚴密,短句節(jié)奏感強,簡潔明快,獨詞句別 有意味,表意突出,感嘆句便于抒情,感染力強,對偶句句式整齊,鏗 鏘凝練,排比句氣勢磅礴,富有氣勢,反問句加重語氣,引入深思 不同的句式會給我們不同的感受,靈活地運用不同句式,使語言準確自 然,這是文章有文采的一個重要標志。根據(jù)表達的需要,整句和散句、 長句和短句,靈活搭配,交替使用,語言就會變化多姿,產生一種特殊 的美感,就會使文章文采飛揚、文氣流暢?! ‘斎?,句式的運用,一定要注意寫作內容的實際需要,且不可為了 增強語言的所謂靈活,而單純去追求句式的變化。沒有內容的依托,什 么樣的句式也是沒有生命的,只能是簡單的文字游戲。因此,我們在綴 句咸篇時,要根據(jù)中心主旨的需要,根據(jù)整篇的語言格調,慎重選擇。
媒體關注與評論
作為必須要面對考試的學生,閱讀其中或是優(yōu)秀的作文或是易懂的指導,都讓我們體會到作文的詩意與深刻,讓我們不冉因枯燥的考試而磨滅對于文字的靈感,讓我們真正體驗到作文的精髓——而這些常常能讓我們更積極而輕松地面對考試?! 獜埬恋眩ㄔ@得“全國十佳文學少年”稱號,天津作協(xié)會員) 這套書充溢著語言之美、思想之美與寫作之美,相信每一個正在面臨或即將面臨中考、高考的學生都會喜歡的。同時,對我們語文老師來說,也能得到許多關于作文教學的啟示?! 踽罚ㄉ綎|省實驗中學語文教研組組長,《作文通訊》等多家刊物編委,指導學生多次獲得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 這里有許多妤作文,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也能從中學習成功的經驗,以便在今后的考試中胸有成竹,穩(wěn)操勝券?! S孟軻(浙江省特級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如果說讀作文只是一個借鑒的話,那么我要說,這套書的借鑒意義就在于,它讓我們重新回到閱讀狀態(tài),一種接近原始而樸素的閱讀狀態(tài)?! 娔芪模ā蹲魑呐c考試》“鐘Sir評作文”專欄作者) 這是一套能讓每個學生部心潮澎湃的作文書,且不說它收集了那么多優(yōu)秀的作文,單是牢記這些章節(jié)標題就是掌握了應試的“秘笈”?! 湀裕ā白魑拇笾v堂”主編,原《新作文》首席編輯)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