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70-1 出版社:經濟管理出版社 作者:金碚,李鋼 著 頁數:482
前言
從1978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到21世紀初,中國艱難地從封閉的計劃經濟脫胎出來,走過了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初級階段,進入了經濟全球化潮流洶涌的國際社會。在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中國如饑似渴地希望了解世界,并越來越希望能夠同國際合作者和競爭者進行平等的對話。而隨著中國的迅速崛起和獲得巨大的發(fā)展成就,其他國家也越來越希望能夠了解這個“神秘的東方國度”以及在這個國度中發(fā)生的奇跡般的變化。但是,我們也發(fā)現,在國外,不僅普通民眾,而且高層官員,甚至媒體和學界,對中國的認知與了解與中國對世界的了解十分不對稱。中國學者對中國與世界問題的見解并沒有被國外學者更不用說普通民眾所了解;中國的現實狀況與政策實施的客觀條件并不被國外的官員與學者所認知;中國的正當利益訴求甚至善意表達往往被國際輿論所誤解或曲解。面對中國的巨變,似乎全世界都準備不足。中國需要認識自己和世界,世界也需要深入了解中國。研究中國,發(fā)現中國現象的世界意義,成為一個國際性課題。因此,開拓更多的交流渠道和平臺,有效地進行國際溝通和傳播,是中國和世界共同的需要?! 榱隧槕@一需要,較可行的方式之一就是把中國學者有價值的觀點與研究成果以國外讀者能夠讀懂和了解的文字與表達方式,直接向世界傳播,特別是要使主流和精英人群成為主要受眾。因此,2006年3月,我們創(chuàng)辦了英文雙月期刊《中國經濟學人》,向世界介紹中國經濟學和管理學的最新研究進展,發(fā)表關于中國經濟的學術論文和研究報告,提供關于中國當前經濟形勢及重大經濟事件的深度報道和數據資料。迄今為止,該期刊已發(fā)表了300多篇文章,受到廣泛的關注,產生了很大的國際影響?! ”緯褪且浴吨袊洕鷮W人》所發(fā)表的文章為基礎,按照若干重要主題進行精選而編輯成書的??梢哉f,本書代表了中國頂級經濟學家近年來對中國經濟問題的重要研究成果和主要觀點,從多角度透視了中國經濟的現狀與發(fā)展趨勢。這些經濟學家有的在中國最高學術研究機構和政策咨詢機構工作,有的在相關部門工作,也有的在高校工作。因此,本書的內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國主要的經濟研究機構、政策咨詢機構、政府政策研究部門和高等院校在中國經濟研究上所關注的主要問題和所進行的努力方向?! ∽詮?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越來越清晰地看到,中國成為一個充滿極大活力和具有強大吸引力的經濟體。規(guī)模巨大的中國經濟的全方位開放和強勁增長令世界震驚甚至擔憂:中國成為對經濟全球化最為寬容和最少保留的發(fā)展中國家之一,巨大的中國龍正在讓全球經濟格局發(fā)生根本性的改觀。這樣的巨變對于中國、對于世界究竟意味著什么?
內容概要
《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歷程與前景》匯集了中國頂級經濟學家近年來對中國經濟問題的重要研究成果和主要觀點,從多角度透視了中國經濟的現狀與發(fā)展趨勢,共包括六部分內容:改革與開放,增長與結構,工業(yè)與農業(yè),金融與財政,企業(yè)與勞動,資源與環(huán)境。
書籍目錄
第一篇 改革與開放第1章 中國改革開放和中國發(fā)展道路第2章 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經驗與特點第3章 中國市場化改革的進程、特征與意義第4章 中國對外開放30年:回顧與展望第5章 對外開放30年:歷程與經驗第6章 我們究竟應當怎樣看待中國對外開放的效益第7章 中國開放型經濟的建立與發(fā)展第8章 中國的經濟發(fā)展如何影響了全球經濟第二篇 增長與結構第9章 關于中國經濟的內部平衡與外部平衡問題第10章 增長模式轉型:我們需要轉變什么第11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周期的簡要分析第12章 中國經濟發(fā)展的速度、道路及矛盾化解第13章影響中國未來經濟持續(xù)增長的戰(zhàn)略因素第14章 中國的投資率是否“過高”第三篇 工業(yè)與農業(yè)第15章 中國工業(yè)變革振興60年第16章 中國工業(yè)增長的性質:資本驅動或資源驅動?第17章 中國能源政策及其演變第18章 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革的回顧和展望第19章 中國農村改革的基本經驗、問題剖解與下一步第四篇 金融與財政第20章 中國金融資產結構演進:1991-2007第21章 中國金融60年:在風雨前行中的輝煌發(fā)展第22章 應對流動性過剩的兩個基本戰(zhàn)略第23章 中國經濟的內外均衡與財稅改革第24章 中國稅收持續(xù)高速增長之謎第五篇 企業(yè)與勞動第25章 國有企業(yè)改革的中國范式及其面臨的挑戰(zhàn)第26章 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30年第27章 中國非國有經濟改革與發(fā)展30年:成就、經驗與展望第28章 中國30年經濟增長與就業(yè):構建靈活安全的勞動力市場第29章十年來中國社會保障發(fā)展政策與實踐第30章 大轉型: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雙向運動第六篇 資源與環(huán)境第31章資源環(huán)境管制與工業(yè)競爭力關系研究第32章 中國工業(yè)發(fā)展環(huán)境成本估計第33章 中國礦產資源存在著怎樣的缺口?第34章 對外貿易對我國污染排放的影響第35章 世界能源格局與中國的能源安全
章節(jié)摘錄
3. Contribution to technical progress Through foreign trade, China has brought in large quantities of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Most foreign investment goes to capital and technology intensive industries like the manufacturing of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mputers, transport equipment, electric machinery and apparatus. All such investment contributes to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es and exporting. In 2007,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accounted for 64.3% of output of Chinas high-tecti industries. Of Chinas total exports in 2007, the share of electromechanical and high-tech products was 57.6% and 28.6% respectively, and those made by foreign-funded firms accounted for 73% and 87% respectively. Currently, foreign investors have set up more than 1,100 R&D centers in China. In tandem with opening-up, "Made-in-China" increasingly represents better quality and higher know how. 4. Contribution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mporting serves as a major channel in easing the pressure of limited per-capita resources in China. In 2007, the net import of primary goods reached US $181.4 billion, which greatly eased resource shortages, supported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met social needs. The importing of resource-intensive goods like agricultural products can be regarded as the import of non-tradable scarce resources of land and freshwater. According to a UNFAO estimate, the amount of freshwater indirectly imported through agricultural trade is equivalent to 13% of water consumption for global grain production. Freshwater imported by Japan in the form of agricultural trade surpasses its domestic irrigation water consumption. According to research by Chinese experts, China imported 31.5 million tons of soybeans in 2006, which otherwise would take 18.1 million hectares (five times the soybean planting area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to grow domestically. The arable land resources that are saved can grow other sorts of crops (Chang Qing, Wang Jun, 2007). The constraining of Chinas factor endowment has been alleviated through exporting labor intensive goods and importing resource intensive goods.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