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讀點大師哲學大全集

出版時間:2011-10  出版社:中國華僑  作者:丁敏翔  頁數(shù):425  
Tag標簽:無  

前言

哲學是對人生的經(jīng)驗做全面的反省,是啟迪人生智慧的學科。人的一生中是否受到哲學的熏陶,智慧是否開啟,結(jié)果大不一樣。哲學在人生中的作用似乎看不見,摸不著,其實至大無比。有智慧的人,心是明白、歡欣、寧靜的;反之,心是糊涂、煩惱、躁動的。人生最值得追求的東西,一是優(yōu)秀,二是幸福,而這二者都離不開智慧。開啟智慧,才會懂得如何做人,從而成為人性意義上真正優(yōu)秀的人。也唯有這樣,才能分辨人生中各種價值的主次,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從而真正獲得和感受幸福。    “哲學”作為一門學問,原來只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尋一切事物的真相。這種態(tài)度稱為“愛智慧”。蘇格拉底說:“沒有經(jīng)過檢查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因此,很多人開始覺醒,并且思考自己的人生應(yīng)該何去何從。哲學脫離人生,將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學,將是盲目的。哲學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自我定位工具??梢哉f,但凡與人生有關(guān)的問題,從根本上而言,都可以也應(yīng)該從哲學中尋得最根本的解決之道。    哲學代表了人類內(nèi)心深處的一種渴望,一種試圖超越平凡的現(xiàn)實生活的渴望,一種試圖解答那些憑人類現(xiàn)有思維能力還不能解決的問題的渴望,一種試圖求得真善美獲取智慧接近真理的渴望。這種渴望其實是根植于每一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哲學對每個人都是必需的,因為人類天性之中就有一種哲學的傾向,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渴望自由,希望能夠做自己、擺脫各種束縛與壓力。那么如何才能達到這種境界呢?要愛智慧。哲學猶如人生的照明燈,給我們以人生的指引,告訴我們該向何處去。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就能忍受任何一種生活的痛苦和磨難,就能以恬淡平和的心態(tài)迎接沉浮起落的人生。    然而,深奧玄妙而抽象的哲學理論經(jīng)典常常讓我們昏昏欲睡。即使勉強讀完了,也是云里霧里,不知其所以然。那些玄而又玄的理論究竟與我們的人生有什么關(guān)系?對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又有什么意義呢?哲學不是學院的奢侈品,不是抽象煩瑣的教條,更不是漫無邊際的高談闊論。所有的哲學問題和哲學思考都源于人類的生活本身,所以維特根斯說:“一部嚴肅偉大的哲學著作,完全可以用笑話寫成。”    《每天讀點大師哲學大全集》集合了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大師的作品,詳細地解讀了他們的哲學思想,如羅素的道德哲學、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學、榮格的性格哲學、馬斯洛的人本哲學、阿德勒的人格哲學、叔本華的人生哲學、盧梭的民主哲學,等等。本書在立足各哲學大師經(jīng)典著作的基礎(chǔ)上,總結(jié)概括了其思想精髓,闡述深入淺出,明白曉暢。    當我們緊張的情緒需要釋放時,當我們疲憊的身體需要放松時,當我們漂泊的心靈需要休憩時,我們拿什么來慰藉我們的心靈,拿什么來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呢?我們需要一個至死不渝的朋友給我們以方向的指導和教誨、慰藉和同情,那就是哲學。    讀羅素的道德哲學,我們會明白幸福的到來不憑運氣,而要努力追求。他對身心和諧的強調(diào),對人類感情的寬容將為我們追求幸福人生提供有益的啟發(fā)。讀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學,我們可以最深地了解個體的潛意識,進而明白潛意識如何影響我們的夢,甚至影響我們的人生。讀榮格的性格哲學,我們可以對自我的精神力量有更深刻的認識。他為我們剖析自我性格與心靈層次,提供了極好的理論依據(jù);為我們面對強大的自然力,提供了樂觀的理由。讀馬斯洛的人本哲學,我們將知道如何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如何達到人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體會到他對人性的終極關(guān)懷。讀阿德勒的人格哲學,我們將理解人性,知道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形成性格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懂得為什么自卑以及怎樣超越自卑。讀叔本華的人生哲學,我們將了解生命的性質(zhì)與人生的智慧,得到一種對人性、生命、地位、愛與幸福的獨特見解。讀盧梭的民主哲學,我們將回歸于澄明而樸質(zhì)天性中,重新體驗人性中本就存在的淳樸與完美。    希望通過閱讀本書,你能領(lǐng)悟到哲學的智慧,獲得啟迪,更好地認識世界,認識生命,認識自己,體悟人生的真諦。

內(nèi)容概要

哲學是啟迪人生智慧的學科,它代表了人類內(nèi)心深處的一種渴望,一種試圖超越平凡的現(xiàn)實生活的渴望,一種試圖解答那些憑人類現(xiàn)有思維能力還不能解決的問題的渴望,一種試圖求得真善美獲取智慧接近真理的渴望。
哲學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自我定位工具??梢哉f,但凡與人生有關(guān)的問題,從根本上而言,都可以也應(yīng)該從哲學中尋得最根本的解決之道。然而,深奧而抽象的哲學理論經(jīng)典常常讓我們昏昏欲睡。即使勉強讀完了,也是云里霧里,不知其所以然。哲學不是學院的奢侈品,不是抽象煩瑣的教條,更不是漫無邊際的高談闊論。所有的哲學問題和哲學思考都源于人類的生活本身,所以維特根斯說:“一部嚴肅偉大的哲學著作,完全可以用笑話寫成?!?br />丁敏翔編著的這本《每天讀點大師哲學大全集》集合了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大師的作品,詳細地解讀了他們的哲學思想,如羅素的道德哲學、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學、榮格的性格哲學、馬斯洛的人本哲學、阿德勒的人格哲學、叔本華的人生哲學、盧梭的民主哲學,等等。《每天讀點大師哲學大全集》在立足各哲學大師經(jīng)典著作的基礎(chǔ)上??偨Y(jié)概括了其思想精髓,闡述深入淺出,明白曉暢。希望通過閱讀本書,你能夠領(lǐng)悟到哲學的智慧,獲得啟迪,更好地認識世界,認識生命,認識自己,體悟人生的真諦。

書籍目錄

羅素的道德哲學
 西方的智慧
  哲學家在做什么
  哲學談什么
  我們應(yīng)如何思考
 我的信仰
  科學與幸福
  美好的人生
  道德的準則
  性道德與個人幸福
  人生中愛的位置
  個人與社會的拯救
 幸福之路
  什么使人不快樂
  拜倫式的不快樂:悲觀厭世
  拜倫式的不快樂:看透愛情
  生存競爭
  厭煩與興奮
  疲勞
  嫉妒
  負罪感
  拜金
  輿論恐懼癥
  幸福是可能的嗎
  熱情
  情愛
  家庭
  工作
  努力與放棄
 幸福的人
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學
 精神分析
  精神人格剖析——本我、自我與超我
  兩類本能
  個體暗示與力比多
  群居本能
  自我等級
  普通的神經(jīng)質(zhì)
  焦慮
  壓抑
  感情轉(zhuǎn)移
  女性氣質(zhì)
 夢的解析
  夢的解析方法
  夢的來源
  夢的運作
  夢的象征——典型的夢例分析
  夢是愿望的達成
  論夢過程的心理學
榮格的性格哲學
 對自我的探索
  本能與無意識
  現(xiàn)實與超現(xiàn)實
  集體無意識的概念
  潛在的意識
  剛?cè)崽刭|(zhì)
  性格哲學
  兩種基本的性格(心理)類型
  四種心理功能
  外向性格的功能性分類
  內(nèi)向性格的功能性分類
 個性化與人格培養(yǎng)
  人生的階段
  人際關(guān)系與個性
  人格培養(yǎng)
  成功的象征物
 精神分析學
  分析心理學的基本假設(shè)
  精神分析與靈魂治療
  人類心靈(心理治療)
馬斯洛的人本哲學
 人類動機理論
  整體的個人與典型動機的選擇
  合理的動機
  欲望與文化
  復雜多樣的動機
  促動狀態(tài)
  動機之間的關(guān)系
  動機生活的分類
  以人為中心
 人類需求層級
  基本需要——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歸屬和愛的需要
  自尊需要
  審美需要
  認識和理解的欲望
  高級需要與低級需要之間的各種差異
 人的潛能與人性境界
  需求與完美人格的形成
  健康的心理模式
  對文化適應(yīng)的抵抗
  智力的羈絆
  如何成為一個人
  超然獨立的特性
 自我實現(xiàn)的人
  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威脅:自我實現(xiàn)的妨礙
  審美情趣的時時常新
  傾聽內(nèi)部的聲音——區(qū)分手段與目的、善與惡
  富于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
  自我實現(xiàn)者的樣子
  高峰體驗論
 人本管理的藝術(shù)
  管理是一場微妙的人文藝術(shù)
  最理想的管理
  開明的必要
  人本主義管理技巧
阿德勒的人格哲學
 個體心理學
  對目標追求中的創(chuàng)造力量
  個性傾向
  心靈缺憾
  父母的影響
  感覺與夢
  輩分與早期回憶
 自卑及其超越
  自卑情結(jié)與優(yōu)越感
  自卑與生活方式
  自卑與早期記憶
  自卑的各類影響
 理解人性
  靈魂
  心理現(xiàn)象
  戀愛與婚姻
  生活的意義
叔本華的人生哲學
 人生的智慧
  生命的性質(zhì)
  人格——人的自身
  財產(chǎn)——人有些什么
  地位——人所展現(xiàn)的表象
  人的本性
 勸誡與格言
  人生的基本規(guī)則
  了解自己
  了解他人
 愛與生的苦惱
  性欲——生存意志的核心
  戀愛與結(jié)婚
  關(guān)于禁欲
  死亡
尼采的生存哲學
 快樂的智慧
  存在客體的導師
  知性的良知
  高貴和卑賤
  誰保存了人類
  絕對的責任
  尊嚴的失落
  意識
  學問的目的
  力量意識論
  什么是愛
  在距離之外的耐心
  越過木板
  致無私的教師
  知識并非先天注定
  商業(yè)與高尚
  靈魂的健康
  毋庸爭執(zhí)的生命
  知識并非只是工具
  公然的敵人
  跟隨群眾
  真正博學與故作博學
  美好的音樂
  正義
  問題
  個人之上帝
  死亡的沉思
  星一般的友誼
  男女雙方對愛情的偏見
 道德的譜系與善惡的彼岸
  哲學中的“理性”
  “善與惡”、“好與壞”
  “負罪”與“良心譴責”
  自由精神
  什么是高貴
  自己尊重自己
  美德即熱情
  每一種哲學都遮蓋了另一種哲學
  人是不可思議的動物
  哲學家是怎樣一個人
  同情心
  心靈的守護神
  作為反自然的道德
 人性的,太人性的
  心理觀察的益處
  異議
  盡管
  有多少用
  純概念性的自由的寓言
  超動物
  不變的性格
  善的等級與道德
  作為落后者的殘酷之人
  感激與復仇
  善惡的雙重來歷
  同情比痛苦更痛苦
  善的經(jīng)濟學
  好意
  假象如何變成真實
  欺騙時的誠實瞬間
  所謂真理的幾個階段
  謊言
  知識對極端之惡的勝利
  人們可以許諾的東西
  理智與道德
  意欲復仇與復仇
  等待的能力
  沉湎于復仇
  暴跳如雷者
  誠實的下場
  道德與成功
  愛與正義
  處決
  希望
  道德可燃
  關(guān)于德行的誤解
  老年與死亡
  受害者與施害者的錯誤
  虛榮
  正義的起源
  關(guān)于弱者的權(quán)利
  道德發(fā)展至今的三階段
  成熟的個人道德
  習俗與合乎道德
  習慣中的快樂
  快樂與社會本能
  羞恥
  人的行為總是善的
  自衛(wèi)
  行賞的正義
  在瀑布旁
  不負責任與無辜
 查拉斯圖拉如是說
  我愛人類
  教你做個超人
  人類是一根系在獸與超人間的軟索
  最后的人
  道德的講座
  遁世者
  蔑視肉體者
  快樂與熱情
  誦讀與寫作
  山旁的樹
  戰(zhàn)爭與戰(zhàn)士
  新偶像
  市場的蒼蠅
  禁欲
  朋友
  一千零一個目標
  愛鄰
  夜之歌
  舞之歌
  墳之歌
  自我超越
  高尚的人
  文化之邦
  學者
  詩人
  大事變
  人間的智慧
  最沉默的時刻
  旅行者
  在橄欖山上
  離開
  重力之精靈
  最丑陋的人
  自愿的乞丐
  日午
  致禮
  晚餐
  高人們
盧梭的民主哲學
 社會契約論
  強者權(quán)
  社會公約
  主權(quán)者
  財產(chǎn)權(quán)
  主權(quán)是不可轉(zhuǎn)讓的
  主權(quán)是不可分割的
  公共的意志是否可能錯誤
  生死權(quán)
  法律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chǔ)
  人的知識是最有用的知識
  人類的兩種不平等
  道德人
  第一個圍起自己的土地
  新情況中的人類
  社會制度
  關(guān)于父權(quán)的討論
  真正的契約
  名望與權(quán)威
  不平等的頂點
 論教育——愛彌兒
  關(guān)于童心
  感官的世界
  科學的教授法
  智的教育
  道德教育
 漫步遐想錄
  幸福的境界
  善行的觀點
  晚年反思

章節(jié)摘錄

哲學家在做什么    哲學家做什么工作是一個怪問題。若想得到解答,或許要先清楚他們不做什么。在生活中,很多事情是不言而喻的。如人體構(gòu)造和功能屬于生理學和解剖學的對象;蒸汽機運行是熱工學和機械學的范疇;我們掌握的很多星體運動知識從屬于天文學。這些零散的認識都從屬于某一門學科。    可是一個環(huán)繞的未知領(lǐng)域卻和這些部門連接著。只要進入這個領(lǐng)域,人們就從科學走進玄想的境界,哲學就是一種探索玄想的活動。從這個意義上講,哲學的探索是科學的各個領(lǐng)域的開始。除去方法和邊緣問題,只要某門科學有堅實的基礎(chǔ),就能夠有一定的發(fā)展。但探索過程并不都是這樣的,它僅僅是不停地走下去,去尋找新的可用的地方。    對哲學和玄想我們必須要區(qū)分開。希臘人曾說,哲學是為自己服務(wù)的獵奇活動。哲學解決不了困難,也拯救不了靈魂,因此不存在禮儀、教條和神圣存在的問題。對待未知,人們一般會有兩種態(tài)度:一是從別人已知的知識中接受;二是用科學的態(tài)度去親身實踐。    哲學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特點是:所有哲學的定義都有爭議。假如有人問數(shù)學的定義,我們會依照字典解釋為“數(shù)的科學”,無論是誰都容易理解。有了明確的知識,任何領(lǐng)域都可給予定義。但哲學不然,它不存在明確的定義。只有從事哲學,才能明白哲學。    對于不解之謎,人都會自己思考而不是輕信預言家的回答。哲學的任務(wù)就是探索甚至解決這類問題。因此,人會自問:生命是否有意義?地球是否會老化?歷史會朝什么方向發(fā)展?甚至會問,這些問題是否都無聊?    接著的問題是:是否有規(guī)律制約自然?自然是否會保持某種秩序?世界是否有精神和物質(zhì)之分,它們是怎樣結(jié)合的?    那么關(guān)于人呢?人是否只是一種在不重要的行星上無依無靠地蠕動的生物?是否會像化學品一樣被任意擺弄?是否會像哈姆雷特所說的:“人在理智上高貴,在才能上無限”?抑或許,這些兼而有之?    有關(guān)善與惡的道德問題即隨之而來。生活是不是可分為善惡兩種?這兩種形式對生活有怎樣的影響?如果有善的生活形式,是否可以通過學習獲得?有沒有看似智慧的東西實則內(nèi)在恰巧相反?    這些都是困惑人的問題,在實驗室里無法得到解答。精神狀態(tài)獨立的人不會輕信別人的說法。在這類問題上,哲學史能提供答案。研究哲學史時,我們參考前人的想法,從而進一步了解他們。因為他們對哲學的看法是對生活的一種高度概括,最終我們會根據(jù)這些有限的指點去更好地生活。    哲學談什么    哲學的人生觀、世界觀是兩種因素的產(chǎn)物:一是傳統(tǒng)的宗教與倫理的觀念;一種是科學的研究。這兩種因素在哲學家的體系中所占比例各不相同,只有這兩者同時存在才能構(gòu)成哲學的特征。    哲學這個詞在廣義和狹義上都有人使用,廣義上的哲學介于神秘和科學之間。就像神學一樣,它包含著人類對迄今為止還無法確知的事物的思考;另一方面它又能揭示給人們一些理性的東西,而非傳統(tǒng)的或啟示的權(quán)威。只要是確切的知識都從屬于科學,只要是超越確切知識之外的都屬于神學,在兩者之間受兩面攻擊的則是哲學的領(lǐng)域。思辨的心靈、感興趣的問題都是科學的不解之謎;而神學家們所謂的最完美的答案也無法令人信服……也許你想知道為什么要浪費時間在這些不能解決的問題上。我們可從歷史學家或孤寂的個人身份來解答。    歷史學家們認為,從人們可以思考開始,他們的很多行動都依賴于自己的善惡觀與世界觀、人生觀,從古至今都是這樣。若我們要認識一個民族,就需要認識這個民族的哲學,而認識這個民族的哲學我們就要懂哲學。‘在此就有一種互為因果的關(guān)系,即人們的生存環(huán)境與哲學彼此間相互影響。    但是,還有一種較個人的答案??茖W為我們講述的事物,是人類已知卻有限的事物,但是當我們不能感悟到未知之事實際上如此之多時,我們就會變得麻木不仁。另外,神學帶來一種狂妄武斷的信念,認為人類對未知的事也很了解,這導致了人類用一種傲慢的態(tài)度面對。不確定但卻鮮明的希望與恐懼,讓人感到痛苦;要想擺脫這種不確定,且繼續(xù)生活,我們就必須有神話故事來進行行安慰。不管是忘卻這些哲學提出的問題,還是我們自認為找到了正確的解決答案,均是無益的?;蛟S哲學在這個時代能為人們做的主要事情就是教導人在不確定時怎樣擺脫不確定與猶豫,繼續(xù)生活下去。    我們應(yīng)如何思考    世界是探索的對象,并非人造物。我們常常為自己的錯誤和幻想傷神,卻又很難發(fā)現(xiàn)自己做錯。我們不能把錯誤的探索結(jié)果視作主觀。我們只需一點公.正的眼光就會注意到,錯誤是由人造成的。大自然不做陳述所以不會錯,而人類會在構(gòu)思命題時出錯?;蛟S這一事實正是實用主義理論的一個動機之源。如果犯錯意念是主觀地與犯錯的人相連接,且沒有什么能夠?qū)Σ辉俜稿e加以保證,那么我們就會覺得犯錯完全是一種主觀意念,但這完全不對。認為錯誤往往不由自主地發(fā)生與斷定我們從來沒正確過是兩回事。如果我們的言論和事實相符,那么判斷就沒有加入主觀意愿。同樣,對錯誤的情況而言,如果我的確錯了,那么“我錯了”所涉及的是世界的事實。我必須強調(diào),與利益無關(guān)的探索具有客觀性,而且,這種探索所追求的真理具有獨立性,而那些堅持真理具有主觀性的人沒有認識到,一旦照他們的觀點行事,一切研究都不再成立。另外,他們錯認為探索者在研究過程中的收獲和用途必然與其好奇心相聯(lián)系。事實上,只有少數(shù)研究屬于這一類。實用主義的概念不能說明科學的歷史。尊重客觀真理能夠?qū)δ切┰从谥饔^偏見的無限幻想起到威嚇作用。    這樣,我們走向了哲學思考的另一源泉。在此之前我們只講到了哲學研究的一個題目:科學及其運作的總原則。但作為社會動物的人,除了有興趣了解世界外,更要在世界規(guī)則內(nèi)行事??茖W關(guān)注的是手段,而我們考慮的是目的。因為人的社會性,所以必然面臨倫理問題??茖W能告訴人們?nèi)绾芜\用最好的方法達到某些目的,但卻無法為人們指明我們應(yīng)該追求哪一個目的。    對于倫理問題,有著很多各不相同的討論。柏拉圖認為科學的探討和倫理的探討最終會走到一起。善就是知識,如果事實如此,那就再好不過,但是,柏拉圖的想法太過樂觀。這些知識有可能被博學的人用于作惡。任何情況下,即便一個人懂得的知識很多,也不能說明他就一定懂得行事的倫理法則。    因此,這是一般的理性和意志問題。如果有人認為,這兩個意志沒有機會充分達成一致,那就與奧卡姆的觀點——認為兩種意志相互獨立的觀點不謀而合。這不是說它們完全沒有關(guān)系。雖然理性能夠、并且正在控制引導著意志和激情,但是,嚴格說來,是意志來選擇目的的。    由此我們可以推論,科學無法為追求的目標或采用的倫理原則提供證明。只有最初就同意那些倫理,才可進行論證。因此,我們就理所當然地認為,一個人的行動要么必須保護他所在的社會,要么必須推進社會體系的變革。無論倫理前提是什么,只有以此為基礎(chǔ)才能對采取何種行動方針進行論證與解釋。我們應(yīng)該注意一個關(guān)鍵問題,即若前提中沒有“應(yīng)該”,我們就無法推演出“我們該做什么”的結(jié)論。    很明顯,現(xiàn)在每個人的倫理要求都不同。對此觀點持反對意見也不奇怪。問題是能否找到在一定程度上普遍有效的倫理原則。為了能夠被接受,這種要求不能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由此可得出結(jié)論,即若存在范圍普遍的倫理原則,那么它們必定適用于整個人類社會。這與“人人平等”不同,因為它并不符合事實。人與人在很多方面都不同,只要進行倫理判斷,就會避免把不同的人限制于同一范圍內(nèi),比如一個人的誠實與其年齡、性別和膚色無關(guān)。由此,倫理問題產(chǎn)生了人類是血脈相通的觀念。    這種倫理性質(zhì)適用于大多數(shù)有助于文明生活的原則。沒有什么科學理論能證明,為什么任意迫害別人是不好的。我認為是不好的東西相信也能被大多數(shù)人所贊同,但我卻無法為殘酷為什么不好提供足夠的證明。這些是需要耗時解決的問題,或許總會有適當?shù)拇鸢?。但目前我們可以問問那些持反對意見的人,他們所持的反對意見和事實是否有關(guān),我們接著就會發(fā)現(xiàn),所謂的普遍倫理原則,實則只是一點特殊的懇求。    前面已經(jīng)提到,真正的倫理原則對所有人一視同仁,但并不是一律平等。這一點最明顯的表現(xiàn),就是知識的差別。這里的知識不僅是見聞,還是系統(tǒng)的知識。蘇格拉底認為,知識趨近于善,但這一觀點太理性化。蘇格拉底也承認,個人的知識無論如何豐富,也不過是滄海一粟,人最重要的,還是要懂得求知。善就是與利害無關(guān)的研究,它來自于畢達哥拉斯的倫理原則。自泰勒斯時代起,不由自主地追求真理就被視為科學運動的倫理推動力,但這并沒有觸及發(fā)明成果的使用和濫用的倫理問題。不過這確實不可回避。但若是將這些完全不同而獨立的爭論相混淆,則無助于我們對這些事情的理解。    于是探索者就面臨雙重問題:一種是不求結(jié)果是否令人欣慰,他們都要盡最大力量去探索獨立研究對象,就像倫理原則不因人的意志而改變,其結(jié)論也不受制于我們的感受一樣;另一種是在倫理意義上,如何將發(fā)現(xiàn)用于為善的問題。    最后的問題是,如何接受追求真理是善事這一倫理原則。因為并非每個人都能從事科學研究,也不能對所有事情都不作判斷。人人都必須思考和行動,但每個人都能做到允許別人對自己不想懷疑的事不作判斷。由此可見,拋開利害得失的探究是怎樣與自由相連,這也是一種善。研究型社會的一個先決條件是寬容。言論和思想的自由是探求者將真理引進自由社會的推動器。正是在自由的社會中,每個人都能為處于危險境地的善作出貢獻。但并不是說我們對每件事的看法都變得一致,而是說,它保證了真理大道的暢通。不加考察的生活,的確不值一過。P2-4

編輯推薦

丁敏翔編著的這本《每天讀點大師哲學大全集》集合了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大師的作品,詳細地解讀了他們的哲學思想,如羅素的道德哲學、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學、榮格的性格哲學、馬斯洛的人本哲學、阿德勒的人格哲學、叔本華的人生哲學、盧梭的民主哲學,等等。本書在立足各哲學大師經(jīng)典著作的基礎(chǔ)上,總結(jié)概括了其思想精髓,闡述深入淺出,明白曉暢。    當我們緊張的情緒需要釋放時,當我們疲憊的身體需要放松時,當我們漂泊的心靈需要休憩時,我們拿什么來慰藉我們的心靈,拿什么來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呢?我們需要一個至死不渝的朋友給我們以方向的指導和教誨、慰藉和同情,那就是哲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每天讀點大師哲學大全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2條)

 
 

  •   每天讓自己的思想活著,就應(yīng)該讀點哲學。這本書通俗易懂。值得一讀。
  •   我讀了其中的叔本華“了解自己”(書中320頁): "智慧 的人生總有一個相似點,那就是處理好現(xiàn)在和將來的關(guān)系,這兩者之間找到恰到好處的平衡,以保證現(xiàn)在和將來互補干擾。-----我們不應(yīng)該只是計劃和考慮將來,或者一味沉湎于對往事的回憶中。要明白一點:現(xiàn)在才是唯一真實和確切的。"多么睿智的話呀!由此我推斷著本書應(yīng)該很值得看,可以通過對這8位哲學家的文摘,了解他們的思想觀點,以有益于自己的人生.
  •   每天讀一點,關(guān)鍵能讓自己認識各位大師
  •   想每天給自己增加一點精神食糧,這本書是不錯的選擇。
  •   這本書物超所值!
  •   哲學是智慧的科學,每天學點智慧
  •   雖說是哲學,但心理學者(弗洛伊德、榮格、馬斯洛、阿德勒)的佔了大半、真正哲學家的選擇和理論亦不太夠,像是古希獵那些或者是笛卡兒、康德、海德格或海德格爾統(tǒng)統(tǒng)沒有。如果單憑想對書中8個名家的思想有初步的綜合了解,也許別的書會有更精簡的選擇,這書很多大頁大頁文字的無法讓讀者迅速找到該思想哲學的重點所在。老實說要是針對個別思想的敍述的話沒必要佔上太多篇幅,事實上就解說面也略嫌水份過多(連帶例子解說那些還算可以接受)。就讀者想要在大師身上得到自己用得上的哲學,這本的效率也實在略差些。
  •   指導人生,面對人生
  •   內(nèi)容蠻有意思的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   雖然買過來就很便宜,只要16.3,但是這個排版實在是說不過去了啊,太像盜版了。買了就后悔了
  •   哲學使人明智
  •   包裝非常差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