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9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肖順武 頁數(shù):276
前言
六十周年,六十部作品。2010年是西南政法大學六十華誕。為總結辦學經(jīng)驗,醇化學術氛圍,凝聚西政情緣,學校定于2010年9月19日至20日舉行六十周年校慶活動。經(jīng)過認真籌備和嚴格篩選,我們謹向學術界和社會公眾呈上自己的作業(yè)——西南政法大學六十周年校慶系列文庫。這六十部作品,集中體現(xiàn)了西政學術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全套文庫共分為四個系列和兩個單品,簡稱為“4+2模式”:即西南政法大學學術文庫(此次共收錄15部)、西南政法大學博士文庫(此次共收錄15部)、西南政法大學學子文庫(此次共收錄15部)和西南學術大講堂(此次共收錄13部)四個系列,共計58部作品;另有《西南政法大學校史(1950—2010)》和《當代中國轉型期的法學教育發(fā)展之路》各1部。各個品牌項目在持續(xù)性出版中通過六十周年校慶活動得到整合和提升。其中,“學術文庫”涉及法學、經(jīng)濟學、管理學和哲學等多個領域;“博士文庫”則集中展示我校近年來的博士研究生培養(yǎng)水準,此次入選的15部作品皆為各自學科和領域中具有問題性、前瞻性、深刻性和現(xiàn)實性的研究成果;“學子文庫”的作者主要來自1980級西政校友,意在同時紀念他們?nèi)雽W三十周年;“學術大講堂”則匯集了西南法學論壇、金開名家講壇、名人論壇及我校教師的精彩講座,將聲音固化為文字,將瞬間凝結成歷史?!段髂险ù髮W校史(1950-2010)》和《當代中國轉型期的法學教育發(fā)展之路》兩書,是西政對于自己及中國法學教育發(fā)展歷史的一次認真整理和回顧。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研究“公共利益”的專著,書中對公共利益聽證的范圍進行了比較明確地劃定。并且,從一種務實主義的立場,基于我國現(xiàn)行法律對行政行為的劃分和公共利益大多由政府實現(xiàn)這一客觀現(xiàn)實的考慮,本書將行政行為區(qū)分為涉及公共利益的抽象行政行為、涉及公共利益的具體行政行為,予以細化規(guī)制,其探索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此外,本書對國內(nèi)外學術界有關公共利益觀點的梳理也是值得注意的。
作者簡介
肖順武
男,2003~2008年就讀于西南政法大學法律專業(yè),先后獲法學碩士和法學博士學位?,F(xiàn)任西南政法大學經(jīng)濟法學院助教。利益的基礎上進行確定。公平補償原則的存在,從經(jīng)濟的角度約束了行政機關以“公共利益”為名的恣意。
書籍目錄
序緒論第一章 公共利益:一個法律問題的追問 第一節(jié) 公共利益的概念——普洛透斯的臉孔 一、“公共”概念的模糊性 二、利益含義的豐富性 三、本書對公共利益概念的界定——基于詞義解釋的啟示 第二節(jié) 公共利益與相關概念存在交叉 一、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 二、公共利益與集體利益 三、公共利益與社會利益 四、公共利益與國家利益 第三節(jié) 公共利益界定的制度困境 一、制度的一般詮釋 二、制度影響公共利益界定的原因 三、制度影響公共利益界定的表現(xiàn) 第四節(jié) 公共利益實現(xiàn)的體制困境 一、體制轉型的含義 二、體制轉型影響公共利益實現(xiàn)的原因 三、體制轉型影響公共利益實現(xiàn)的表現(xiàn)() 第五節(jié) 公共利益實現(xiàn)的文化困境 一、文化分析的價值和局限 二、公共利益實現(xiàn)的文化困境之表現(xiàn) 三、文化分析對于公共利益實現(xiàn)的價值第二章 學術界關于公共利益的研究與啟示 第一節(jié) 我國學術界關于公共利益的探索 一、公共利益是什么 二、公共利益的界定 三、公共利益的實現(xiàn) 四、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 五、國內(nèi)學術界關于公共利益研究的啟示 第二節(jié) 國外學術界關于公共利益的探索及啟示 一、公共利益的主要觀點 二、公共利益的內(nèi)涵與特征及界定標準 三、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 四、國外學術界關于公共利益研究的啟示第三章 公共利益實現(xiàn)的原則 第一節(jié) 正當程序原則 一、正當程序的含義 二、正當程序的價值 三、正當程序原則與公共利益的實現(xiàn) 第二節(jié) 比例原則 一、比例原則的含義 二、比例原則對公共利益實現(xiàn)的價值 三、公共利益實現(xiàn)中如何貫徹比例原則 第三節(jié) 公平補償原則l 一、公平補償原則的一般詮釋l 二、公共利益實現(xiàn)中推行公平補償原則之緣由 三、公共利益實現(xiàn)中如何貫徹公平補償原則第四章 公共利益的實現(xiàn)——以公共利益聽證程序為中心 第一節(jié) 聽證程序與公共利益的實現(xiàn) 一、聽證程序釋義 二、公共利益實現(xiàn)的傳統(tǒng)方式面臨困境 三、聽證程序與公共利益實現(xiàn)的契合性 第二節(jié) 我國公共利益聽證程序之構建 一、公共利益聽證之原則l 二、公共利益聽證之主體制度 三、公共利益聽證之具體程序 四、公共利益聽證之證據(jù)制度 五、公共利益聽證之決定制度 六、公共利益聽證之監(jiān)督制度 第三節(jié) 公共利益聽證程序的反思l 一、公共利益聽證程序與聽證制度的發(fā)展趨勢 二、公共利益的實現(xiàn)與公共意志 三、準確理解公共利益聽證程序的中心作用 四、不可狹隘化理解公共利益聽證程序 五、公共利益聽證程序與不完善的程序正義第五章 公共利益的實證分析——以土地征收為例 第一節(jié) 土地征收之目的——公共利益 一、土地征收的一般詮釋 二、土地征收的權力依據(jù)——國家征收權 三、土地征收的正當化基礎——公共利益的需要 第二節(jié) 土地征收中如何貫徹公共利益實現(xiàn)的原則 一、土地征收中正當程序原則之貫徹 二、土地征收中比例原則之貫徹 三、土地征收中公平補償原則之貫徹 第三節(jié) 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聽證程序之運用 一、土地征收中聽證的原則 二、土地征收中聽證的主體制度 三、土地征收中聽證會之召開結語:認真對待公共利益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筆者認為,在現(xiàn)階段,公共利益的實現(xiàn)之所以會成為一個社會性的法律難題,原因之一就是現(xiàn)階段我們的國家比較重視社會公平或者說社會正義。從某種程度上講,我們現(xiàn)階段所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經(jīng)濟和社會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建立社會保障體系、要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fā)展成果等,實質上就反映了我們的國家目標在改革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時的調(diào)整。也可以這樣簡單地說,正因為現(xiàn)在我們的國家重視公共利益的實現(xiàn)與保護,所以公共利益才會成為一個社會性的熱點問題,才導致公共利益的界定和實現(xiàn)吸引著私權利者和公權力者的注意力。(三)“雙重需要保護”與公共利益的實現(xiàn)法治社會是一個“雙重需要保護”的社會:既要保護公共利益,也要保護私人利益。這種兩難境地是公共利益的實現(xiàn)成為一個問題的又一原因。美國法學家戴繼·凱爾瑞斯說,法律并不是一套自在自為的、脫離政治使命的中立的規(guī)則,它本身是一面反射深層次政治沖突的鏡子。同時,如科特威爾所言,人們不能離開社會的其他方面而孤立地分析法律,如果孤立地研究法律,就不可能理解法律的特征、法律與其他社會現(xiàn)象的關系和法律的復雜性,也不可能理解法律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要理解法律問題,必須從社會中理解法律,從法律中觀察社會。
后記
亞里士多德指出,(人類社會)作為一個政治組織,竟然沒有一點公共的東西,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理論上如何界定公共利益,在實務中如何保障公共利益的實現(xiàn),自然是人類社會的一個重要的問題。法律問題就是利益問題。在利益的譜系中,對于個人利益、集體利益、社會利益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我們并不陌生。而對于什么是公共利益,雖然我國的《憲法》、《物權法》等都有涉及公共利益的條款,但迄今并沒有哪部法律對公共利益給出一個明確的闡釋,這在理論上造成一個認知的盲區(qū),在實務中往往淪為行政權力恣意的堂皇借口,其滋生的流弊,不可不察。從法域的角度看,公共利益既是一個公法問題,也是一個私法問題;從權益的角度看,公共利益既涉及公權,也牽涉私權;從哲學的角度看,公共利益既涉及事實判斷,也涉及價值判斷。公共利益的這種錯綜復雜性,為我們認知和實現(xiàn)公共利益帶來了技術上的挑戰(zhàn)。由于對公共利益認知的模糊,在實務中帶來兩個看似矛盾的現(xiàn)象:一方面,行政部門每每打著“公共利益”的旗號損害私人權益;另一方面,公共利益受到損傷往往又因為其“含義不明”而難以救濟。
編輯推薦
《公共利益研究:一種分析范式及其在土地征收中的運用(壬午)》編輯推薦:西南政法大學六十周年校慶系列文庫?西南政法大學博士文庫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